2020-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某校高一(上)周测4语文试卷.docx
《2020-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某校高一(上)周测4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某校高一(上)周测4语文试卷.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某校高一(上)周测4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让网络激发语言热情饶高琦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与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使用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亦如以往所有关于汉语命运的讨论,总要有一个“替罪羊”被推出来,在许多受访者口中,这次轮到了网络语言。但若仔细思量,网络和网络语言真不能为这扼杀青年语言能力的大祸背锅。网络语言从来没有完备的界定。从新华网上的新闻与领导讲话,到微博上面红耳赤的唇枪舌剑,再到微信公众号里的鸡汤、鸡
2、血,它们都是活跃在网络空间里的语言信息。即便聚焦到微博微信,平台上也是从庄雅到低俗无一不包的语言生活大杂院。网络带给传统语言生活最大的改变,是大大加速了互联互通的效率,把每位网民都推向了熙熙攘攘的广场,使面向公共空间说话,从少数精英的特权变成了人人可享的服务。网络大大加速了语言发展和演变,激发了全民的语言热情。然而,全民进入网络空间,难免泥沙俱下;来得太快,难免让人不适应,自然也带来焦虑。这种焦虑是全方位的,伦理的(如隐私)、经济的(如虚拟货币)、文化的,自然也少不了语言本身的。语言规划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语言生活,塑造什么样的语言样态,也就培育什么样的语言能力。古诗词和复杂灵动的修辞有
3、其恒久的价值与魅力,但不要忘记,在唐诗宋词滥觞的岁月,它们也是因适应当时的文人语言生活才获得发展的。回到今天,不论线上线下,我们都很难要求话语里也三句一成语、五句一典故。而恰恰相反,不同于直接生硬的引用,在这个网络时代,有恒久魅力的经典语言文化在以新的方式焕发生机。经典咏流传把古诗词唱出来,新造成语用四字格描述今人情绪,中华新韵让古体诗用普通话读着也有味道,突然爆火的夸夸群更让灵动的修辞炫出了天际,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模因理论告诉我们,经典的文化元素会在每个时代流行,其表现方式不同而已。语言生活依然在有序发展,我们的语言也很好地适应着语言生活。因此可以说,社会的语言能力并没有退化,而要进一步提高
4、个体的语言能力,则有赖于建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给予有效的引导,而非强制的教育。没有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没有语言能力的提升。很多当代作家回忆,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大学时获得了巨大发展,不因种种课程,纯是向家人、恋人、好友大量写信锻炼了语言的风格和魅力。我国的应试文化和教育现状让青少年很少有机会自由地使用语言,表情达意,言说心声。恰恰是网络空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语言生活规划者需要做的就是鼓励更多优秀的语言作品产出,压制极少数低俗恶俗的词汇与表达方式,把最大的自由空间还给每一个语言使用者,去激发语言创造的热情。另外,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建议青年训练自己的语言。这实在是可喜的现象,证明全社会的语言意识正在觉
5、醒,意识到语言和语言生活是需要规划,需要建设的。相信人人努力,营造自由开放,又有引导的语言生活,就可以既做心口一致的君子,也做美言美语的贤人。(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语言是指活跃在网络空间里的各种语言信息,并无完备的界定。B.作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原因是过度使用网络语言。C.网络加速了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激发了全民的语言热情,也给民众带来了焦虑。D.网络语言的流行并不意味着社会语言能力的退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中作者举经典咏流传中华新韵的例子,论证了经典语言文化可以以新的方式焕发生机的观点。B.节
6、中作者用当代作家与应试教育下的青少年对比,意在证明语言能力的提高在于有效引导而非强制教育。C.节中用“大杂院”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网络语言杂乱庸俗的特点。D.作者认为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建议青年人训练自己语言的现象很可喜,这一现象证明全社会的语言意识正在觉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空间给了每一位网民说话的机会,激发了全民的语言热情。B.网络语言泥沙俱下,使人焦虑,直接阻碍了语言生活的有序发展。C.中华诗词大会以游戏竞赛的方式重温经典诗词,这一节目的爆火正是经典语言文化可以在网络社会以新的方式焕发生机的证明。D.压制极少数低俗恶俗的词汇与表达方式,构建良好的语言
7、环境,有利于青年语言能力的提高。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
8、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
9、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
10、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
11、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材料三: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
12、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
13、、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B.中国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C.“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D.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 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