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华州区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3华州区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华州区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华州区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报告 XX市 深度贫困区域是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脱贫攻坚的推进力度和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全区脱贫攻坚的整体成效和水平。8月10日8月12日,我办组织干部对塬区六镇开展了为期3天的深入走访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走访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20XX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总量上看,20XX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
2、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通过对深度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共性制约问题、分析具体致贫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方法和举措,为区委、区政府制定具体扶持政策、落实脱贫举措提供决策参考和实施依据。 二、基本情况 华州区是省定革命老区县,辖1个街道、9个镇,28个社区、1
3、21个行政村,面积1139.5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全区分三大板块,南部为秦岭山地和台塬,中部为中心城市,北部为渭河沿岸平原。20XX年全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8个,贫困人口10864户33654人。其XX县区、塬区六镇地处秦岭山地和台塬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基数大,其中贫困户6908户,21899人,分别占63.5和65;贫困村43个,占全区的74.1,相对属我区深度贫困地区。 三、贫困现状 山区、塬区各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相当困难。具体表现为。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二是群众收入来源少,40%的农户对畜产养殖和种植业上投资甚少;劳务
4、输出有80%以上的劳动力靠最基础的劳务输出维持生计。三是基础设施状况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群众生活习惯落后,卫生条件差。 四、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 贫困不单纯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现象的综合反映。贫困的原因也有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 (一)贫困的表面原因 1、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深度贫困地区生存条件比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地广人稀,资源贫乏。 2、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深度贫困地区长期封闭,同外界脱节,人口出生率偏高,生病不就
5、医、难就医、乱就医;不少群众安于现状,脱贫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3、经济发展滞后,人穷村也穷。深度贫困村发展产业欠基础、少条件、没项目,少有的产业项目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有限。 4、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村的共性是自然条件相对差,如土地贫瘠且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资源贫乏。具体到山区、塬区6个镇,这种情况似乎更为突出,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山沟里,可耕地少,农民依然沿用着原始的耕作方式。加之信息闭塞、物流不畅,加大了生产生活成本的投入。 6、产业结构单一,调整难度大。许多农户只求温饱,不求发展,由于缺乏技术,管理粗放,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对种粮有安全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州区 深度 贫困地区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