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地下蓄水池上浮破坏扶正加固技术方法.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混凝土地下蓄水池上浮破坏扶正加固技术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地下蓄水池上浮破坏扶正加固技术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混凝土地下蓄水池上浮破坏扶正加固技术方法合肥市某研究所新建600m3圆形混凝土地下蓄水池,由于主体工程完工后管理不善,池顶未能及时覆土,加之连将大雨,现场排水措施不当,水池西侧长时间受水浸泡后造成水池自西向东倾斜上浮。倾斜后的最大差达595m2.水池上浮后,经与设计单位研究决定,先将池内注水250 m2以阻止水池继续上浮,但由于复位工作未及时进行等原因,导致水池各部位破坏(图1-1、1-2)。第一节 破坏情况整个池底呈锅底状破坏,锅底状最深处下陷180mm;池底板距离池壁450mm左右的环向裂缝已基本贯通,裂缝宽度最大达7mm;池底板中间亦有纵横方向的裂缝,地下水由裂缝涌向池内。池内有纵横各3
2、排共9根混凝土柱,经检测,由于底板上浮使柱子出现不同方向的拉、压破坏,底板呈锅底状后中间下沉,使柱与基础交接面及柱与柱帽交接处的混凝土拉裂破坏。.池顶盖的裂缝位置和破坏状况与底板大致相似,但损伤程度较底板轻,环形裂缝最大宽度5mm,裂缝深度未发展到板底。距底板780mm高度范围内池内壁出现轻微的环向裂纹,其余部位未发现破坏迹象。第二节 事故原因分析施工周期长,特别是垫层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底板与池壁未及时施工,两者施工间隔长达10个月,使底板与垫层结合的整体作用受到影响。雨汛期间现场排水措施不当,且由于管道安装时,将西侧进水管位置土方开挖后未能及时回填。土建主体完工后曾在池内注入800mm深的水
3、进行养护及压重,而管道安装时将池内水排干,安装完毕后又未能重新加人,设计池顶300mm厚覆土也未能及时施工,减小了水池的抗浮能力。各施工及协作单位之间未能密切配合,水池在没有复位的状态下,一次性注水量超载,导致事故发生。第三节 事故的鉴定意见及处理方案水池底板呈锅底状破坏,其裂缝宽度已超过了规范要求,复位中板底泥浆从裂缝中冒出,可认为底板钢筋和混凝土已不能共同工作,底板与池壁的连接已失去作用。因此,底板经处理后只能作为垫层使用。经挖开检测后确认,垫层厚度和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也未发生上浮。底板上浮后泥浆的流入只导致底板与垫层的脱离,垫层仍可使用。柱裂缝可认为是由于水池复位时底板和顶板的破坏,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地下 蓄水池 上浮 破坏 扶正 加固 技术 方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