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言献策范文大全[建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建言献策范文大全[建言].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言献策范文大全建言 关于改进职业教育助学金发放方式的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影响大。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正,而且有助于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但在实施助学补助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国家助学补助的宗旨相悖。 一、虽然都是贫困学生,但家庭困难的程度并不一样,而助学补助的金额却一样,没有拉开档次。 二、有些学生家庭虽然很困难,而学生本身并不知道节俭,助学金没有被用到实处。 三、品学兼优的学生和经常违纪的学生在助学补助上没有区别。助学补助是用来帮助困难学生用心学习技术的,并不是无偿的赠与,平均主义使助学补助没有体现奖勤罚懒,激励优秀的精神。 四、没有对
2、享受助学补助却在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学的学生作相关的规定。助学补助应该有时效性,对退学的学生要及时停止补助。 鉴于助学补助金既要帮助困难学生完成中职学业,又应体现激励机制,应该将助学补助金分为定期定额补助金、勤工助学补助金和优秀学生助学金等三部分。 一、定期定额助学金(补助金额占总补助金额的66%)的发放条件: 1.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 2.父母双亡的孤儿或家庭缺少主要劳动力,导致家庭经济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线者; 3.城市生源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市最低生活水平线的; 4.农村生源居住地自然条件差,导致家庭经济收入较低,无力支付学生生活费的。以上条件必须由居住地村委会及乡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
3、示相关证明、凭证。定期定额补助金分三种档次,一档占学生总数的25%,每人每月补助120元;二档占学生总数的45%,每人每月补助100元;三档占学生总数的30%,每人每月补助80元。定期定额补助均按10个月发放。 二、勤工助学补助金(补助金额占总补助金额的12%)的发放:勤工助学补助金是对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内开展勤工俭学劳动的有偿资助,是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劳动获得的相应报酬。 三、优秀学生助学金(补助金额占总补助金额的22%)的发放条件: 1.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在校期间无违纪行为。 2.学习成绩优秀,在班级名列前茅。 3.在学校举办的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奖者。 4.必须是享受困难补助的学生。 应严
4、格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制度,将有学生本人和班主任签字的助学金发放凭证分学期登记造册;每学期公示国家助学补助金的使用状况,供全校师生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报同级财政、教育部门复核。 (鲍义志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政协副主席) 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 加紧培养维权意识 目前,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因缺乏维权意识,不了解劳动人事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导致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大学生就业前对其进行维权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学生身份逐渐弱化,正处于学校和社会的边沿,面对就业压力,缺乏归属感和社会经验,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
5、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应积极吸纳包括工会在内的社会有关组织,帮助这些即将成为新一代职工的大学生了解、掌握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知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防范就业风险,提高择业水平。 一些地方在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维权知识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如XX省就业指导中心及一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与XX省科教工会的联系与合作,在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中,开展维权知识培训,着力增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大学毕业生们的广泛好评,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为此,笔者建议: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制订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和政策时,应重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工会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人事争议
6、处理规定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教育,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党政部门应把维权知识和工会知识作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可吸纳工会组织与企业联合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培训和指导;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实际情况,在高校举办女大学生创业讲座,向女大学生宣传防范就业陷阱、加强自我保护等维权知识,帮助女大学生与女企业家开展结对子活动;组织力量,筹集资金,编印包括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维权知识、工会知识、就业知识在内的大学生择业保障指导手册,免费向大学生发送。 (王晓龙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
7、会主席) 普通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我国的本科生、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仅去年就有1500多万本科学生待业。相对的,中专、技校毕业生反而容易找到工作,于是就出现了部分本科毕业生去中专“再深造”的现象。 难道我们的高等教育还不如中等技术教育吗。当然不是,本科毕业生们具有了一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他们缺乏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他们具有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技能,缺少实际动手操作、实践训练的机会,使他们在求职大军中处于相对弱势。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关。高校只是负责传授知识,而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书本教育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学生没有机会接
8、触企业的生产过程,没有机会了解实践。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受企业的欢迎,在工科类院校此类现象尤为明显。 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国家应通过立法,使企业承担起高等院校学生生产实践的培训,若企业不执行,可从政策上、税收上加以惩罚。若企业配合,可以给企业适当的优惠政策。毕竟国家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会走向企业,企业也应该承担此重任。培训费用可以由学校承担,专门开设实践课程,进行长时间的培训,短期的实习是远远不够的。根据企业的实力以及涉及的专业,给企业下达硬性指标,进行学生实践培训分配。 2.学校应配备高素质的实践课教师,站在技术的前沿,指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根据企业的需
9、要进行产品的技术创新,实现学生与企业双赢的良性循环。通过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这也是将来学生步入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刘玉岭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所所长) 关于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的建议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把职业教育作为构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是我国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办学条件比较差,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双师型”教师还严重缺乏,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办学体制和机制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一线
10、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省级人民政府没有及时制定并颁发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使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生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规定: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规定:省级政府应
11、当制定本地区职业院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 对国家的这一政策要求,各省市区落实得很不平衡。2005年以来,先后有19个省市区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作出了制定本地区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的要求。 然而,截至2007年底,仅有XX省和XX省等少数几个省市,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分类制定了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由于大部分省市区人民政府没有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使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难以建立,各地政府在可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确保职业教育财政预算内拨款足额到位很难。 为此建议。一是国务院组织财政部和教育部等有关部委,提出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的制定原则,规定生均经费标准的构成内容,并根据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专业教学成本差异,规定各区域、各专业大类生均经费最低控制标准,以此作为各省市区制订本地区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的指导意见;二是国务院组织有关部委,对各省市区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制定和落实情况,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督促尚未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的省市区人民政府尽早出台相关文件。 (王键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XX省副主委,XX省教育厅副厅长) 第8页 共8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