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古代书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承载了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一二十年来,传统书院开始兴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需求。书院萌芽于唐,崛起于两宋。书院最早是藏书之地,后来由藏书之地逐步演变成读书、教书、写书的文化教育机构。宋代范仲淹、孙复和石介等人把书院的创建与当时的文化复兴联系在一起。晚清时期,传统书院面临严重危机,1902年清廷下令废
2、弃书院,全面引进西学教育制度。延续千年的传统书院被废弃,引发各界人士的不满和叹惜。这是因为中国传统书院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办学历程,有着非常深厚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凝聚了中华文化教育的精华,形成了一套既有特色又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和教育制度。书院,这个承载着中华文明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在现代化进程的当代中国应承担什么样的文化使命?其一,老书院的复兴。现在全国各地正在修复、重建一些老书院,首先是为了书院文物的保护。中国历史上有几千所书院,遍布全国各地,但大量书院都没有保存下来,如何使这些书院普遍得到修复和保护,是目前书院文物保护的迫切任务。但是老书院不仅仅是被保护的对象,最重要的应该是恢复它的功能。很多
3、书院修完之后,除了供人游览,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老书院修复之后,就是尽快恢复其历史上曾经具有的文化教育功能,让这些修复之后的老书院,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成为地方精神的家园。其二,新书院的建设。在传统书院废弃一百多年后,创办新书院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创办新书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民间社会发挥文化教育功能的书院,另一种是在现代大学的体制内的书院。首先,教育体制之外的新书院。修建新书院就是希望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推动地方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许多新书院举办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讲座和读书会很受欢迎,是因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很强烈。其次,教育体制之内的新书院。现代大学是一种专业教育。现代教
4、育体制的建立,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如果近代中国没有教育改革,就不可能培养出合乎现代化需求的专业知识分子,没有专业知识分子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国家。但是书院作为一个传统教育的典范,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传统书院的成人教育,就是在专业教育之外,解决培养教育人的问题。现代大学的专业体系中,传统国学没有独立的空间,中国许多传统学术成为“绝学”,通过设置书院、国学院,以传承中国传统学术。传统书院承担中国文化复兴的使命,它的复兴就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体现。21世纪的中华文明复兴,不仅对中国来说更加重要,对探讨21世纪以后的人类生存同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补充、完善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现代文化,也有益于未来
5、人类多元化的现代化生存。(摘编自朱汉民文化复兴与书院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废弃传统书院教育,引进西学教育制度,让我国教育重新焕发了生机。B.修复老书院的目的在于发展地方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增加地方旅游经济效益。C.传统书院为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复兴书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D.现代大学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合乎现代化发展的人才,因而传统书院蓬勃兴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条分缕析,从现象到本质论证了书院兴起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内在联系。B.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书院从萌芽到废弃的过程,为下面展开论证提供了背景。C
6、.文章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书院在当代中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文化使命的问题。D.文章分析了书院兴起的原因,全面而详尽地论证了书院兴起产生的国内外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书院举办各种传统文化讲座和读书会,有利于推动民间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B.许多传统学术失传,中华文化逐渐衰退,是我国长期不重视传统书院教育所致。C.如果将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和传统书院的成人教育有机结合,大学教育前景更好。D.书院复兴能弥补现代文化的不足,推动文化复兴,助益未来人类的多元化发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你可知,一粒袁隆平
7、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而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
8、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党员本色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
9、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先生之风“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
10、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
11、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 000多米,收集了4 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
12、 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摘编自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人民日报2018年3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
13、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指他自己。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溢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作者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D.文
14、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3)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女孩与鼠孙春平前几年,我去辽西大山深处支教。那个村庄真是太偏远了。学校在村东的坡岗上,教室倒是不少,但学生只有四五十人,包括一到六年级,所以实际只占用了两间教室,一三五年级一间,二四六年级一间。我住村里,村主任说让年轻的女老师住村外,不放心。眼下的东北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
15、,新常态,不奇怪。教室是几十年前盖的,虽然地面也铺过水泥,但啮齿类动物的牙齿可谓天下无敌,再加上当初用的水泥标号低,时间一久就成了豆腐渣。时常是,大白天的,半尺多长的老鼠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室里,甚至蹿到讲台上去。我这人天生就怕鼠,一看见鼠游脚下,难免大惊失色。每到这时,教室里就闹腾起来,胆小的孩子哇哇喊叫,胆大的男生则又是用扫帚打又是甩石块土疙瘩。好不容易有学生抱来从亲友家借来的猫,可是那养尊处优惯了的猫见了老鼠非但不扑不咬,而且竟从窗口跳出远遁。为这事,我也曾几次找村主任,建议买鼠夹买鼠药,没想到村主任摇头苦笑:“可不敢再试,学生们都不大不小的,真要一眼没照应到,手脚被夹了,或者鼠药被孩子送
16、进嘴巴,那事情可就大了!”我说:“那就用水泥将教室地面重铺一次。”村主任仍是苦笑:“钱呢?”有一天放学时,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在最后,她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我大惊。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不爱说话,学习却很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我问:“你怎么打?”小秋说:“反正我能打,你一看就知道了。但是,我要夜里打,天黑后我不敢一个人待在教室,老师能陪陪我吗?”我说:“好,我陪你。但家长会让你夜里一个人出来吗?”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她又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唉,又一个留守儿童,而且是自己独守。那晚,我把小秋拉到我的住处,煮挂
17、面,还为她卧了两个鸡蛋。返校前,小秋说:“我回趟家,总得带上打耗子的武器呀。”在村中路口,我再见小秋时,她仍是背着双肩书包,手上并没多出任何物件。我问:“武器带来了吗?拿出来给我看看。”小秋仍是笑:“暗器不可轻易示人的,别急嘛。”那夜,天空高悬着圆圆的月亮,教室里铺满了银辉。小秋拉我坐在暗处,掰碎一块饼子撒在脚下,示意我不许出声。果然,耗子出现了。我刚要提醒,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小秋急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远远地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耗子鬼得很,不远点儿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我去抓她放到课桌上的小物件看,小秋忙拨开我的手,说:“老师别碰,
18、脏死了。”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呀。那夜,小秋一共击毙五只老鼠。本来还可以击中更多,但夜半时分,第六只出现时,小秋突然发了慈悲。那是一只大老鼠,身材颀长,却显疲惫,重要的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另一只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十天半月的,耗子不敢出来,这东西有记性。”那夜,我和小秋同睡在我住处
19、的土炕上。我问:“你怎么不跟你爸妈一起去外地呢?”小秋说:“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出去打工了。”我问:“那你怎么不跟你奶奶在一起?”小秋说:“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我再问:“是谁教的你打秤砣呀?”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他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孙爷爷还说,梁山泊有个好汉,叫没羽箭张清,专用这个办法制敌,老厉害了。老师,我打秤砣的事你可一定要替我保密呀。”我在那个小山村只待了两年。时至今日,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地发呆。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
20、一项是( )A.小说以“女孩与鼠”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这一背景使后文的故事合情。C.小秋之所以选择放过大老鼠,是因为可怜三只小老鼠,这为后文交代小秋的身世埋下伏笔。D.小秋要帮“我”打老鼠,“我”带她回住处给她做饭,“卧鸡蛋”表现了“我”对她的怜惜。 (2)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秋的性格特点。 (3)这篇小说让人既感到沉重,又感到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沉重”“温馨”分别表现在哪里,并探讨这样写的好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21、成各题。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爽,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日:“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
22、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B.
23、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C.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D.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埋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称谓。B.河东,即黄河以东,在文言文中“河”一般特指黄河。C.元和,唐朝年号,同琵琶行中“元和十年”的“元和”。D.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可指天子的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
24、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少有才华。他小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当时同辈都推崇他。B.柳宗元受到器重。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人禁宫之中,一起商议大事。C.柳宗元重视友情。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柳宗元担心刘禹锡不方便去蛮地做官,请求与刘禹锡互换任地。D.柳宗元提携后辈。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一些学子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在他门下学习的人,都会成为名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
25、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西江月【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
26、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C.“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
27、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_,_”两句勾勒出一幅和平宁静的村居图。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作结,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明全诗主旨。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正是词人超越了表层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诗意地触及了关于宇宙与人生、永恒与短暂的哲学命题的体现。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时节如流。”新的一年已经到了。2019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
28、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 ,(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要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活力。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放眼
29、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局势如何 ,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岁月不居风雨兼程风起云涌变幻莫测B.沧海桑田风雨同舟风吹浪打变幻莫测C.岁月不居风雨兼程风吹浪打风云变幻D.沧海桑田风雨同舟风起云涌风云变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30、。B.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C.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D.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B.人民都要紧紧依靠我们C.人民只要紧紧依靠我们D.我们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四、课内知识检测(11分)(本题共6小题,20-24题,每题2分;25题1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1、,而绝江河B.吾从而师之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B.“青,取之于蓝”中的“青”为“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中:符合,合乎B.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C.是故无贵无贱 无:无论,不分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精通 下列各句
32、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马之千里者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师之所存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吾尝终日而思矣C.善假于物也 于其身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皆出于此乎 下列各句中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己,通“矣”,罢了)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见识)D.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性)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3、坐着高铁看中国,不只是看大好河山的风景,也是看经济发展之迅速以及社会治理政通人和,更是回看和审视我们自己的逐梦旅程。火车由原先“咣当咣当”的慢火车到如今风驰电掣的高铁,不断在变化,但不变的是那颗逐梦的心。那些房屋、桥梁、马路、江河、公园,甚至你的学校、书本、玩具都可能寄托着我们的逐梦之心。关于“逐梦之旅”你有怎样的故事和思考?请选取一种事物,围绕“逐梦之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
34、9分)1.【答案】CDB【考点】社会科学类【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注意把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A“让我国教育重新焕发了生机”有误,书院承载着中华文明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被废弃,对我国教育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原文第二段“1902年清廷下令废弃书院,全面引进西学教育制度。延续千年的传统书院被废弃,引发各界人士的不满和叹惜”;B“目的在
35、于发展地方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增加地方旅游经济效益”有误,这一做法是为了保护书院文物和恢复其历史功能,原文第四段“首先是为了书院文物的保护。最重要的应该是恢复它的功能。就是尽快恢复其历史上曾经具有的文化教育功能,让这些修复之后的老书院,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成为地方精神的家园”;D“现代大学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合乎现代化发展的人才”有误,现代大学的教育体系是培养合乎现代化发展的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原文倒数第二段“如果近代中国没有教育改革,就不可能培养出合乎现代化需求的专业知识分子”。D“全面而详尽地论证了书院兴起产生的国内外影响”有误,全面而详尽地论证了对中国的影响,并没有详尽论证对国外的影响。B“
36、是我国长期不重视传统书院教育所致”有误,强加因果,夸大了传统书院的作用,原文倒数第二段“现代大学的专业体系中,传统国学没有独立的空间,中国许多传统学术成为绝学,通过设置书院、国学院,以传承中国传统学术”,传统书院只是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的一种途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答案】DB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不怕吃苦,为人类负责。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不计荣辱,毫不畏惧。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考点】传记阅读【解析】(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
37、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解答】D文中有钟扬在上海开展科普教育的实例,原文为“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B三个事例“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强加因果。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的具体表现可以结合“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
38、到破坏的当下,万千植物中,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多年来,参与了上海科技馆,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等内容进行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答案】B坚强自立。父亲死去,她独自生活。乐观懂事,顿时神色黯然;体谅奶奶要照顾比她小的孩子。善良,她放过了大老鼠。沉重:文章描写的留守儿童小秋身世之悲惨、心理之孤独。温馨:小秋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孙爷爷,小秋自己也自立自强,让人感觉温馨,既引发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考点】小说阅读【解析】(1)本题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
39、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学生要阅读文本、提取筛选、整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得出自己的观点。【解答】B“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错,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秋。由“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学习却很努力,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在最后,我能打耗子,小秋坚强自立,但只一瞬,我把小秋拉到我的住处,
40、还为她卧了两个鸡蛋”“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小秋乐观懂事,小秋突然发了慈悲,身材颀长,重要的是,看来是刚出窝的,形成长长的一串,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十天半月的,这东西有记性”可知。解答此题,要梳理小说内容,再进行分析概括,“沉重”主要指小秋留守儿童的现状身世之悲惨,让人感到“沉重”,从小秋对待生活的态度、小秋与孙爷爷的邻里关系等可以感受到这种温馨。“探讨这样写的好处”就是要回答小说内容沉重和温馨交织的好处,应从读者感受和主题表达的角度思考,既引发了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
41、,19分)【答案】ADB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参考译文: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付中济阴会的遗世子孙。曾伯祖父,是唐高祖时的宰相。父亲柳镇。是太常博士,终于御史一职。柳宗元小时候就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其文)精心消减、缜密细致,珍贵如同珍珠和贝壳。当时同辈都推崇他。考中进士科,又应试宏峰科,被授任为校书郎、蓝田县尉。唐顺宗继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看重礼遇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悄悄
42、地引入禁客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滚准备重用他,但恰逢在位时间不长,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他和七名同家一起都被贬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湘南重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遭贬遂,经历卖地的瘴病之苦,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这更激起了失意丈人的压抑愤恨。他抒情叙事,把一切都寄寓在诗文中。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伤感。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按旧例被调任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调任到播州刺史的任命,诏书下达后,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的母亲健在但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地去做刺交,那里是西南边隔,来回有上万里的
43、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我和刘禹锡是好友,怎么忍心看他落到这种地步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到播洲上任。恰巧装度也上秦说这事,刘禹锡最终改任柳州刺史。神州当地有种风俗,用男孩或女孩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债主没收做奴婢,柳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那些已经被债主没收的,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父母。江岭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凡是在柳宗元门下学习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光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
44、使装行主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灵柩和妻子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
45、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永州司马”作“再贬为”的宾语,应在“司马”后断开,排除CD“蕴”作“郁悼”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A译文: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 (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作文章。D“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错误;京师就是指国都,京畿才指京城附近的地区。B“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入禁宫之中”错误。原文“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可见重视并把他引入宫中的是王叔文和韦执谊,不是唐顺宗。异方:天各一方;永诀:永远诀别;执友:挚友,好友;胡:怎么,哪里;若是:像这样。译文: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质:抵押;没:没收;革:革除。译文: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答案:(1)A(2)D(3)B(4)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参考译文: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