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观新农村建设,感和谐发展心得体会.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3观新农村建设,感和谐发展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观新农村建设,感和谐发展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观新农村建设,感和谐发展心得体会 参观所见 一、林屋村 早晨九点三十分,两辆巴士载着大家来到林屋村。远远望去,只见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延伸,一幢幢农家别墅错落有致,这一切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新农村的美好图景。走到村头,几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争当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汽车缓缓地在村中穿行,路边的几个牌子上,林屋村文明公约赫然在目。街道两旁宣传栏里,是对村发展史以及村支柱型产业-村机械厂的介绍。林屋村全村384户,1820人,原为一个纯农业村庄,二十多年来,紧紧坚持集体主义方向,逐步发展成全国闻名的机械制造村,是依靠集体经济创建特色文化村的典型。90年以来,该村建起了水泥机耕路,实行机
2、械化耕作,农户机耕免费、种子免费、灌溉免费、收割免费,是工业致富、反哺农业的典范。村中最显眼的是一座气派非凡的大楼,仔细看来,原来是林屋村中学,一种敬意顿时油然而生。 车停了下来,置身其中,方真正感受到新农村的真正魅力。虽是初冬,这里却处处生机盎然。路面干净整洁,路两边各种花木点缀其间。真是鸟语花香、风景如画。在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在琅琅读书声的校园中,在欢声笑语的南方小院里,在紧张有序的生产车间里,在笔直宽阔的水泥路上,玩耍的孩童、蓬勃的少年、悠闲的老人、忙碌的村民、腼腆的少女.林屋村人们欢乐的笑脸感染着我们此行的每一个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是这里真实生活的写照。一种内心的喜悦、
3、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同事阿蒙的一句话代表了我们所有人的想法:这哪里是农村,分明是人间的世外桃源。 二、蛤岭村 十点三十分,汽车到达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蛤岭村。当我们走下车准备步行进村时,立即被眼前的美丽所沉醉:蛤岭村被村前十里荷塘所环绕,此处风景仿若人间仙境,清新迷人。微风吹过,水面荡起一层层涟漪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河里成群的鸭子在嬉戏,很是悠然。村口门楼上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蛤岭村”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武侠小说里的某个山庄,“一泓绿水瑞蛤腾欢歌盛世,十里藕塘祥岭映天庆升平”,一幅对联道出了和谐社会新农村农民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
4、里内心的喜悦之情。高大的门楼过后,就是村庄。蛤岭村的道路笔直,绿树婆娑多姿,村中所有巷道都已硬底化,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人们笑语相对。难道这不就是人们千百年来苦苦追寻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么X63; 蛤岭村据XX县区区约12公里。清初,其祖先从化州入吴川经商谋生,因此地水域源长,荷塘环绕,自然景观怡人,遂定居蛤岭村,而后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已有220多年。全村有212户,人口1200多人。解放前,村民以务农为主,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生活仅可糊口,蛤岭村人却不因此而沦志废学,或励志求学,博取功名;或才华拔萃,能工巧匠,以技能见世。该村的现代化建设也主要是以本村在外有所成就的人筹资所建。改革开放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农村 建设 和谐 发展 心得体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