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5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推荐通用稿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由为您整理的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欢迎访问更多科技工作总结的内容!希望此文能够对您有帮助!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86项,市域内共有59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2021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有三项成果获得一等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奖数量居各市前列。预计全市年度专利申请将达
2、到450件,授权260件,在全省的位次前移,其中发明专利占30%以上,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专利申请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反映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年共对上争取项目82个,无偿经费1031万元。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等各类计划项目38项,其中有资项目11项,无偿经费445万元;省科技发展计划、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项资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农业良种产业化专项资金等各类计划项目44项,其中有资项目43项,无偿资金586万元。争取科技品牌25个,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高新企业5家,省级高新企业1
3、4家,国家星火计划培训学校1家,国家农民科技培训学校1家,国家区域科技转化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落户我市正在实施的8个国家“863”计划项目,涉及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能源技术等四大高技术领域,共获得国家无偿资金400万元,市、县与企业配套经费3870万元,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年初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21年底的比重均提高
4、2个百分点以上”的发展目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督查事项,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行月通报制度。在年初全市高新技术工作会议上,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分解到了各个县市区、市及市以上重点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制度,并于3月份举办了以“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市科学技术培训班,研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措施。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对今年的任务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指导服务,突出做大做强重点
5、企业、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突出培植新兴企业、新产品、新行业,突出项目、基地、人才有机衔接、拉长产业链,突出传统产业嫁接改造,突出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五个重点,握紧拳头,连续支持,收到显著效果。年内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2家,全市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0家(国家级17家,省级15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29个,全市总数达到860个,均超额完成市经济发展主要考核指标中提出的目标任务。预计年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45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5 %,比2021年年底的比重增长3个百分点,完成了省政府
6、对我市的考核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40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 %,比2021年底的比重增长了2.5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92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1.1 %,传统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8 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48.9 %,六个县市区均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考核指标。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成效明显。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突破。年内全市已有6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CAD技术,有80多家企业正在由二维CAD向三维CAD过渡;信息化行业示范和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7、明显,全市共重点培育5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新产品研发成功,拥有自主软件产品的企业已达到12家;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蓬勃兴起,以泰安市诚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和泰山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的中介机构发展迅速。 三、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在继续深化与驻泰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与中科院的合作力度。年内我市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举行科技合作洽谈会、对接会和座谈会12次,向我市发布最新科技成果2021余项,我市征集了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200多项寻求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8、技术需求30项,帮助25家列入省统计口径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有关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28个。通过各种途径发布中科院系统的科技成果近千项,建立了高层互访和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走访了中科院所属的五个分院、12个研究所。据统计,全市与中科院签定全面合作协议后,合作项目已达29项,其中两项列入国家“863”计划,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6.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与中科院合作的 “863项目”、产业化项目和农业新品种选育等影响大的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合作的
9、“863”项目“磁性玻璃纤维及相关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研发”,项目进展顺利,研发成功后,可新上一条1万吨的磁性玻璃纤维拉丝生产线,年创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9000万元,创汇2021万美元;康平纳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863”计划引导项目“智能化、高精度、大范围自动称重配料生产系统”已应用于生产流程,极大地提高了配料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产品质量,比人工配料提高功效30%以上,年节约成本200多万元;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863”计划项目“纺织染整设备中智能化、高精度染料自动配色生产线”已生产出样机,年底前将请“863”项目专家进行验收。三个“863”项目共争取国家无偿经费补助
10、200万元,市、县(市、区)配套200万元,企业配套经费达到2240万元。市农科院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的“抗氧化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玉米雄性不育系选育”两个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专家给予高度评价。我市泰山科学院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山东华阳集团就聚碳酸酯的联合研究及产业化正式签定了合作合同。整个课题由中科院的苏朝辉博士具体负责。今年在华阳完成小试,费用完全由中科院承担,明年初设计年产500吨左右中试生产线,于2021年完成中试,费用由华阳筹措,并争取中科院和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支持,科研成果三方共享。明年底开始争取进入产业化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设计能力初步为2万吨,投资概算2.
11、5亿。这一项目合作成功,将使华阳集团成为我市工程塑料产业中的支柱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与联合开发的年产5000吨碳酸二甲酯项目, 投入资金221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859万元,利润1588万元,税金562万元,装置投产成功后公司计划将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国内及亚洲最大的碳酸二甲酯生产基地。双方还共建了联合技术开发中心,目前对碳酸二甲酯下游产品碳酸二乙酯、燃油添加剂、苯甲醚系列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特别是燃油添加剂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四、科技管理改革扎实推进。科技计划改革方面,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对重大科技项
12、目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投标。一是整合全国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选择列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山东鲁能泰山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泰安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投资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面向全国进行招标,解决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把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整合全省科技资源,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产业。我们选择了产业链条上有机蔬菜主栽品种选育及繁育、有机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新型有机肥料研制、有机蔬菜产业化体系建设等四个关键环节作为课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标。从产业链条上的关键技术出发进行招投标,做大优势农业产业,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科技进
13、步奖评审方面,推出新举措,实行了“专家评项目,社会评专家”的评审做法。一是遴选高层次评委,保证了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参与评审的40位专家全部来自省属高校和科研单位,具有正高级职称、大部分是博士生导师,是我市有史以来层次最高的评审委员会。二是加强纪检监督和社会监督,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对经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确定的拟授奖项目和人员,以及评审专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这些做法,在社会上产生和很大影响,受到一致好评,并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全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目标,重点加大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14、开发,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新突破,泰山22号、23号 两个品种分别通过了省级、国家级审定,累计推广面积500万亩。以先进育种技术为手段,围绕做好优质小麦、奶牛、蔬菜、干鲜果、优良绿化苗木、道地中药材等实施了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以农业科研开发为支撑,进一步加大了优质标准化农产品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建立了一批蔬菜、果品、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东平县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的实施,东平县通过选派科技人员到企业、农村开展技术服务、成果推广,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重点培植了以乳产品、创新药物、有机食品、蔬菜种苗生产、果品加工为主的山东亚
15、奥特乳业、山东中圣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立足于市场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大了对省级泰山苗木花卉特色科技园和山东宁阳蔬菜制种特色科技园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了市场经营机制,全年综合经济效益分别达到8200万元、2500万元,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示范样板。以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的重大疾病高发区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了泰山自然文化遗产、东平湖、大汶河水资源的综合保护和治理,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和示范应用,全面提升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水平,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肯
16、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市科技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科技发展形势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方面需要继续深化,在落实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方面应加大力度。二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亟待加强。三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四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发展压力大。从全省情况看,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五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0%以上,我市虽然发展较快,在全省列第8位左右,
17、但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应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工作总结精选阅读 科技工作总结 科技工作总结 20xx年,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总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五大专项行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和动力,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打造发展新引擎。 一年来,我县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知识产权示范县相继成功通过验收和考核。截至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11.55亿元,同比增长8
18、.3%;规上企业研发人员数4728人,同比增长24.7%;授权发明专利129件,同比增长143%;规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414.86亿元,同比增长17.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45.43亿元,同比增长20.2%;技术市场实现交易额9368万元,同比增长31.2%;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同比增长11.5%;累计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2家,同比增长15.4%。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大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引进和培育 1.强化科技招商。推进“1+1+1”科技招商制度,县经济开发区等主体分别与*高科技园区、科技中介、高校或孵化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由*市科委、省科技厅、
19、*县科技局共同组织的*与*科技合作交流对接机制的资源优势,与*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及*科创中心、*软件园、*大学科技园等机构进行交流对接,加大与*留学人员联合会、欧美同学会等联系,与北京*汇等机构长期开展交流,并与*搜钱网创业网络投融资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推荐园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行评估、辅导和资本对接。 2.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继续实施科技型企业梯级培育“163计划”,选择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年度重点培育对象,加以培育扶持和跟踪服务,20xx年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到期重新认定7家、通过复审6家。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企业新建研发中心、技术中
20、心、企业研究院等创新机构,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县级企业研发中心13家。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列入省级新产品计划237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 3.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创建工作,4月份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知识产权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成为全省试点并获8万元奖励。专利质量并举,协同发展,全县申报专利4670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34件,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4.8%;授权专利3773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9件,同比分别增长64.8%和143%。 (二)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1.推进科技
21、孵化平台创新发展。以建设一流的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为目标,围绕“3+3”产业结构聚焦*等,引进高新科技项目和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县科创中心新引进孵化项目40个,总注册资本17358.5万元,为去年同期的142%,其中引进来自*的孵化成果21个;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1人,其中“国千”人才1人、“省千”人才1人。目前科创二期入驻企业43家,租赁面积31028,占可用孵化面积的71.33%。20xx年,科创中心孵化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6651.77万元,上缴税金1391.83万元。县科创中心被科技部列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 2.推进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科
22、技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与*技交所联网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虚拟市场、网上技术交易市场,通过大型显示屏的形式实时显示成果交易信息。在9号楼大厅设置了专业查询设备,可进行科研院所、项目成果、专家文献、企业技术难题等信息查询。整合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伯瑞杰、*科技、中科联政、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检验检测机构等县内外社会化中介服务资源,吸引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法律财税等机构入驻,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知识产权、科技评估、融资、财务、法律等一站式服务。 3.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县经济开发区筹建北大创新研究院*产学研合作中心,支持姚庄镇建设日本中小企业加速器等创新平台。加强对现有7个行
23、业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和支持,举办了全县电子电声行业座谈会,中科电声、西南自动化所等创新载体,围绕“机器换人”“两化融合”等企业技术需求,与县内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为企业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1.加强科技合作交流。深入开展“百企进高校、高校进百企”系列活动,邀请长三角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到西塘纽扣产业园帮助企业解决纽扣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目前企业已与纳米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组织全县各镇(街道)分管领导和部分企业代表赴*交通大学、中科院声学所开展了“汽车配件相关产业”科技对接交流活动;与*工业大学开展了“浙工大海外人才专家教授*行”活动等。同时,浙工大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全市 科技工作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