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焊材料公司企业战略管理评估【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熔焊材料公司企业战略管理评估【范文】.doc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熔焊材料公司企业战略管理评估熔焊材料公司企业战略管理评估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4一、 产业环境分析4二、 色母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5三、 必要性分析6第二章 公司简介7一、 基本信息7二、 公司简介7三、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8第三章 企业战略管理评估10一、 顾客矩阵和生产者矩阵10二、 竞争优势12三、 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构筑15四、 竞争优势的来源23五、 协调性25六、 一致性26七、 审查战略基础26八、 有效评价系统的特征28九、 权变计划30十、 合作战略的管理32十一、 战略联盟的主要动因35十二、 收缩37十三、 精简38十四、 阻碍并购成功的因素39十五、
2、 有效的收购49第四章 人力资源分析52一、 人力资源配置52二、 员工技能培训52第五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54一、 项目风险分析54二、 项目风险对策56第六章 SWOT分析58一、 优势分析(S)58二、 劣势分析(W)60三、 机会分析(O)60四、 威胁分析(T)61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产业环境分析总体目标:到2020年,初步实现从资源依赖型转变为技术创新、资本和人力节约的节约型发展模式,资源精深加工取得新成就,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节能降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两化深度融合水平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将西宁建设成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
3、工业增长:“十三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工业投资:到“十三五”末,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累计290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3000亿元。技术创新:到“十三五”末,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新增省级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家,新增省级以上认定工程技术中心11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20家。两化融合:到“十三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两化融合”标杆企业孵化数量达到20家。节能降碳:完成青海省下达的节能降碳目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二、
4、色母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根据各种塑料不同的使用特性,通常将塑料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三种类型。其中通用塑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常用塑料品种。在通用塑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塑料着色是必不可少的高技术环节。塑料着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经济、稳定的着色剂,对塑料进行着色。部分工程塑料及特种塑料在加工过程中,也需进行塑料着色。同时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耐候性、抗静电性等。塑料的着色需要着色剂,以其物理形态一共可分为四种:色粉、色浆、液状着色剂、色母料。其中色母料应用较为广泛
5、,它具有着色效果优越、节能、环保、便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在塑料等材料的着色中应用普遍。我国的色母料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全面发展,塑料制品的产量也急剧上升,花色品种及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随之对塑料制品的着色也有了较高的要求,一些中、高档逐渐采用色母料着色。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我国的一些色母料企业开始在塑料着色技术上取得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塑料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产品结构升级以及跨国公司色母料技术和产能向我国转移,尤其是国内领先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积累和创新,我国色母料行业转入快速发展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
6、我国已成为了亚洲地区色母料市场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耗国,色母料行业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三、 必要性分析(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章 公司简介一、 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段xx3、注册资本:81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9-2
7、87、营业期限:2012-9-28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 公司简介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
8、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三、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5500.724400.584125.54负债总额1733.381386.701300.04股东权益合计3767.343013.872825.51表格题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16146.5112917.2112109.88营业利润3099.842479.872324.88利润总额2492.821994.261869.62净利润1869.621458.301346.1
9、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69.621458.301346.13第三章 企业战略管理评估一、 顾客矩阵和生产者矩阵顾客矩阵和生产者矩阵是由英国学者D.福克纳以及C.鲍曼在所著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的专用于企业竞争战略研究的方法。顾客矩阵由可察觉价格和可察觉使用价值两个变量构成。生产者矩阵由有效性和成本效率两个变量构成。顾客矩阵说明的是产品被顾客接受的状况,而生产者矩阵则说明的是导致产品市场地位的内在要素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产品在生产者矩阵中的现实实质是对该产品在顾客矩阵中未来状况的预测。只有生产矩阵中的有效能力得到改善才有可能使顾客矩阵中的PUV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
10、为了获得顾客,实现其可持续竞争优势,必须以最低的可察觉价格向顾客提供最高的可察觉使用价值。而一个企业能否做到这一点,则取决于该企业的相对有效性和成本效率。生产者矩阵就是分析企业相对有效性与成本效率的工具。通过构造顾客矩阵和生产者矩阵的组合,企业可以获得如何实现竞争优势的途径。下面将介绍几种组合方法。1、组合A企业是在提高平均水平PUV的基础上按溢价方式定价,与其竞争者相比较,该公司的有效性高,但是企业的效率却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在继续保持企业的品牌或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企业的成本效率。2、组合B企业的PUV相对较低,价格超过平均水平,且企业有效能力很低,如果无法得到改善
11、,企业将被迫定位于低档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开发新的市场或与其他公司联盟来改善其有效能力。3、组合C企业成功地实现高价差异者的定位,但它的有效性和效率低于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将某些活动转包给有效的供应商,以减少企业内部的工作量,集中精力改善有效性或降低成本。4、组合D企业按较低的价格提供较低的PUV,以低成本提供低水平的有效性。这时,企业大多是出于细分市场中的低档市场,在行业中缺乏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来提高公司的运行、开发和生产高质量产品、增强后续开发的能力。5、组合E这是企业应追求的目标,它提供高水平的PUV和极具竞争力的低价格,在生产者
12、矩阵上具有很强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具有非常有力的竞争优势。6、组合F企业提供较低的PUV而按高价格出售,处于高成本和低竞争力的劣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为生存奋斗,可以通过制订一套降低成本的规划,并且引进一些专门技术缩小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二、 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创造和充分利用竞争优势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竞争优势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日本著名的战略家大前研一曾说过,残酷的竞争要求企业在战略的三角中,即企业、顾客、竞争对手之间进行非常严谨的换位思考。图52表达了这样一个战略三角关系。可见,要获得竞争优势,站在企业的角度,必须要将顾客和竞争对手两方面的行为搞清楚,必须在
13、企业生产经营中很好地平衡企业、顾客、竞争对手三者之间的关系。1、顾客价值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向顾客换取货币。这种交换能否成功,在买方市场上,不是取决于企业如何看待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为其定价,而是取决于顾客是如何看待的,也就是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顾客感知到的;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环境复杂化、变化加速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使得企业所关注的竞争重点发生了明显的转移,即从关注产品本身转向了更,多地关注顾客、提高顾客的价值。竞争优势的市场表现主要反映在顾客价值的创造上,准确把握顾客价值的构成,能够更好地找到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顾客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取决于顾客认知利益,即顾客感觉到的收益总和,可以通
14、过对于种类、价格、质量、服务、速度、信誉等方面的满足程度来衡量;另一方面取决于顾客认知价格,即顾客为获得和使用该产品与服务而付出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神成本等方面的高低来反映。顾客的购买决策是建立在对两者理性比较的基础上的。竞争战略的实质就是如何给予顾客较之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对顾客价值进行认真分析,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快速的供应,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在顾客价值分析中我们只考虑了只有一个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假设,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市场中除了企业自身外,还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还与竞争对
15、手有关。在这种情况下,顾客不仅将自己的期望与所获得的价值相比较,还会在几个企业提供的类似产品或服务之间进行比较。2、竞争对手企业为顾客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获得了竞争优势。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是那些能比竞争对手创造更多、更好顾客价值的。正如大前研一在战略定义中,所指出的一样,战略其实就是“一个公司在运用自己有关实力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将尽力使自己区别于竞争者”的方式。因此,企业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竞争者。通过与竞争者的比较,我们就能更了解自己,更了解竞争者的优劣势,企业也就更能创造出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独特价值。尤其是在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分析竞争者的行为更
16、是至关重要。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一种产品市场份额的提高,就意味着另一种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因此,任何企业想要保住原有市场份额或是更进一步地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要具有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要么是能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为消费者提供比竞争者更大的产品价值;要么是能提供某种独特的产品价值,以满足消费者独特的需求。然而应该采用哪种策略,就必须视企业的资源、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者所采取的竞争战略而定。即使是在竞争程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中,关注竞争者的行为同样是重要的。只要有竞争的存在,消费者就有选择的权利,同一行业中企业的绩效就会有所不同。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任何企业都希望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能比竞争者
17、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不管是处于什么位置的企业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而比较的结果就是不断地调整自己以创造出比竞争者更大的竞争优势。三、 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构筑(一)为什么需要构筑可持续竞争优势(1)无论在什么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想要长期地维持其竞争优势都是困难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利益驱动者,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模仿优秀企业的成功之处。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一开始就,备受瞩目,成为竞争对手们竞相模仿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从长期保有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起一定的保护机制,以减缓竞争优势消亡的速度。(2)企业目前的成
18、功通常都是与某些特定因素相关联的,一旦特定因素消失时,这种优势也将受到影响甚至随之消失。例如,早期的中国电信依赖于国家的政策保护,使得中国电信因此也获得了超额利润率。但是,当国家为了增强通信行业的竞争力而将其拆分后,电信的政策性优势也就随之消失了。因此,企业除了要保护现有竞争优势外,还应该,积极地创新,以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来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3)任何竞争优势都有其生命周期,都遵循着“优势的形成一优势的维持一优势的侵蚀”的发展轨迹。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尽量地延长每一个竞争优势的维持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期地分享由可持续竞争优势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当竞争优势发展时
19、,经济利润增长。然后当优势维持时,经济利润保持不变。最终优势被侵蚀掉,经济营利性下降。理查德达维尼认为,在许多市场中,优势维持阶段在缩短。在这种情况中,公司只有不断发展优势新来源,才能保持经济利润。(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持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包袱。此时,企业洞察环境、适应环境、应变环境的能力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但现实中的情况却是,要让企业主动改变过去已做得很好的事其成本十分昂贵。就如熊比特所强调的一样,公司一直以特定方法生产给定系列的产品也许不会生存下去。公司保持和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的能力,被戴维迪斯、加里皮斯诺和艾米舒恩称为动态能力。实践表
20、明,那些具有有限动态能力的公司,通常都无法培育出独特的优势以适应动态竞争;而那些具有较强的动态能力的公司却能在资源、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而且能利用新的市场机会来创造竞争优势的新源泉。在动态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整合、变革、创新能力的竞争。那些在适应、整合和重组企业内外技能、资源方面具有一定能力的企业,通常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快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动态能力强的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与学习、创新,往往能创造出高于市场价值的战略,并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都无法在短期内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这种能力具有独到的、短期内不可模仿和复制性,它是企业成
21、长过程中积累性学习,长期获取能力以及持续创新的结果。由此可见,在动态竞争下企业动态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大小。1、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正如达维尼给出的建议一样,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应该:先摧毁自己的优势;不按牌理出牌才是合理的方法;企业必须能够快速行动,以建立优势,并瓦解对手的优势。因此,要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移动我们的“靶位”,让模仿者跟不上我们的脚步;或者迅速地行动以抢占先动者优势。(1)移动靶位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企业学习能力的提高,企业模仿的速度有了明显的加快。因此,在竞争优势创造的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其保持时间也在逐步
22、地缩短。达维尼将这种“竞争优势的来源正以逐渐加快的速度被创造出来和侵蚀掉”的现象称为超级竞争。达维尼认为在超级竞争环境中,如果企业将全部精力用于如何维持现有竞争优势上,那么可能将会出现致命的失误。他指出,现代企业应该以破坏已有的竞争优势,并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通过不断地创造一系列的短暂优势,企业就可以比产业中其他公司领先一步。通过这种不断地创新,企业还可以模糊竞争对手的视线,让它们找不出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企业的成功。一旦竞争对手无法确定关键性成功因素,它们也就无从模仿。这比起前面被动地建立防护机制更有效。波特把这种“使得其他战略集团难以采用的战略行为”定义为移动壁垒。并进一步指出,
23、构成移动壁垒的因素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转移成本、资金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等。(2)抢占先动优势事实表明,那些能迅速响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总是能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率。通常当新的需求出现时,能抓住市场机会并迅速地提供市场所需的新产品的企业都是极少数的。此时,在全新的领域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还相当低,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此时的议价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都能获得超额利润。更重要的是,率先行动者往往能左右市场竞争规则的建立。加上“先人为主”的优势,先行动者能比后进入者享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因此也在无意中为后来加入的竞争对手设置了更大的障碍。(1)学习曲线。由于提前行动,企业往往在
24、生产、营销等方面积累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当先进入者由于先动优势而享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时,更能实现规模经济,从而能比后进入者更早沿着学习曲线向下移动,实现更低的生产成本。因此,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企业就能在同等条件下享有更多的利润,从而进一步增加累积的产量,并提高其成本优势。(2)网络外部性。当新的用户加入用户网络时,他们就会给网络中现有用户带来正的外部收益,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网络外部性。对于进入新领域的企业来说,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消费者对新产品的相关知识就能更容易地在周围群体中传播。一旦遇到产品使用问题,他们也更容易向周围的朋友寻求帮助。因此,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先进入企业因为有更大的
25、顾客基数而处于优势地位。(3)购买者不确定性。面对新产品时,消费者往往由于缺乏相关经验而对其持有怀疑态度。而此时,已习得的产品知识及使用经验就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因此,比起后进入者,先进入者已建立起的品牌声誉也成了一种有效的隔绝机制。一旦企业树立起了品牌声誉,那么它在获取新客户时就有了优势。(4)购买者转换成本。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除了考虑商品价格外,还会考虑购买后的使用成本。如果消费者已有的消费习惯和积累的产品使用知识不能运用于新产品上时,他们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习惯或是学习新的知识,而此时也就出现了购买者转换成本。因此,当先进入者已培养了有关购买者的特定技能时,如果后进入者无法将这
26、种技能转移到替换品牌上,那么后进入者将处于劣势地位。(3)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维持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在超级竞争中,企业竞争优势的维持都是艰难的。在实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出现,当一家企业因为拥有稀缺资源或是独特的知识与技术而享有高额利润时,其竞争对手必然会学习模仿领先者的行为,此时公司的竞争优势就会受到侵蚀。别的厂商可以通过资源创造的活动来模仿或削弱厂商的竞争优势,而原厂商则可对之进行限制,理查德詹姆特把厂商的这种限制竞争优势被模仿或被削弱的经济力量称为隔绝机制。下面我们将给出三种隔绝机制,以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1)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当企业与竞争对手间的差距不大时,竞争对手通过努力
27、就能很容易迎头赶上。但是,当这种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被抛在后面的竞争对手想要跨越这段遥远的距离就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给竞争对手以望而生畏的感觉。此时,行业“领跑者”的地位将坚不可摧。不过,这也要求企业必须要具有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这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毕竟长期处于领导地位,很容易满足于现有的业绩,从而缺乏变革的动力。再加上“大企业”的组织惯性,为企业的变革也带来了很大的阻力。(2)防止竞争者进入或模仿。如果无法拉大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那么企业就只能采取防御战略来保护自己。正如上面分析的那样,对于潜在进入者,企业可以在他们拟将进入的决策过程中设置种种障碍,以
28、阻止他们进入。为了阻止他们进入,企业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阻挠获利消息的泄露,增加进入成本和退出成本,采取进入阻绝战略。对于已有的竞争者,如果他们打算通过模仿来获得与企业相匹敌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则可以在他们模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隔离机制。例如,在辨认阶段,向竞争者发出报复信息,让他们放弃模仿的念头;在激励阶段,则可以采取威慑行为,让竞争者相信即使模仿成功了也不可能获得他们所期望的利润;在分析阶段,则可以制造因果模糊性,增加竞争者模仿的难度;在资源的获取阶段,企业就可以采取“将竞争优势建立在难以复制的资源和能力上”的战略,以降低竞争者模仿成功的概率。(3)不断寻求新产品。如果企业无法成功
29、地实施以上两个策略,那么就只能通过不断地寻求新产品,以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虽然每一种新产品的竞争优势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企业能不断地研发出新产品,那么就可以将这种短暂的优势长期化。该策略的实施必须以企业强大的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为基础。以上三种策略能有效地阻击竞争者的模仿行为。但是,要想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努力地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还要建立有效的隔绝机制,以保护竞争优势不被侵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发展。四、 竞争优势的来源通过超额利润的资源基础模型和超额利润的产业模型两种不同的战略理论派分别道出了竞争优势来源于内部的变化和外部的变
30、化。总结概括,竞争优势主要有这么几种:环境的变化导致新的市场机会的出现、价值链的重构改变了现有的市场竞争规则、企业的内部变革使得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1、环境的变化带来新的市场机会的出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现有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通常被视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有利契机。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简单地将机会赋予某个企业。只有那些能迅速地识别出变化并做出及时调整的企业,才能抓住机会成为获利者。正如当国务院出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时,这种政策性环境的变化也为许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但是当新的市场机会出现时,却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瞬息万变的
31、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会的出现都是稍纵即逝的。要想成为享有先动优势的行动者,企业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占有市场信息,并时刻警惕着环境的变化。此外,还必须要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能及时地利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有利方面,尽量避免由于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不利方面。为此,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预警机制,以预测环境的变化。同时,还应该尽量增强企业的灵活性,以应变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2、价值链的重构改变了现有的市场竞争规则现有的产品市场通常都是竞争激烈的,甚至在一些高度统一化的市场中,企业不惜以降低获利空间来换取较高的市场份额。因此,如果能够创造出新的产品价值,那么企业就可以绕过现有的激烈竞争,成为新市场的获利者。麦肯
32、锡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新游戏”和“老游戏”战略的区别在于对行业价值链的重构。通过构造新的价值链,企业就可以在新的市场中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还能为其他进入者设置竞争壁垒,如此一来,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可以更长久地保持。3、企业的内部变革使得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被动地适应,但是,如果企业能在内部进行变革,则能主动地创立起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正式的组织结构使得企业在创新方面缺乏活力,组织惯性也使得好多大企业对于目前环境的变化熟视无睹。这也是企业不断丧失现有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企业应该主动地进行变革,努力地营造出适合创新的灵
33、活宽松的企业环境。企业通过对自身的改革和创新,不仅可以提升竞争力,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角色,甚至还能影响行业环境,进而改变竞争规则。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国美、苏宁的出现,以及它们对我国家电行业游戏规则的重新改写。但是企业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除了具备勇气和信心之外,还必须有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以“旁观者清”的姿态来客观、全面地对企业进行审视。五、 协调性协调性是指战略制订者在评价战略时,既要考察个体趋势,又要探究组合趋势。一个战略必须代表一种自适应性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的响应。制订战略时,将企业关键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匹配的一个难点在于,大多数趋势是其他趋势交互
34、作用的结果。例如,托儿所服务的增多由许多趋势导致,包括教育平均水平提高、通货膨胀加剧以及工作女性数量的增多。虽然单一的经济或人口趋势可能多年未变,但各种趋势的交互作用却一刻未停地发生着。六、 一致性战略不应该包含不一致的目标和政策。通常,组织冲突和部门间争吵是管理无序的表征,但这些问题也可能是战略不一致的信号。有如下三条准则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组织问题是否由战略不一致导致。(1)如果人事变动后管理问题仍然持续不断,以及问题像是因事而不是因人而发生,那么可能就存在战略的不一致。(2)如果企业某个部门的成功意味着或者可以解读为另一个部门的失败,那么战略有可能是不一致的。(3)如果政策问题总是要到高层管
35、理者那里才得以解决,那么战略可能是不一致的。七、 审查战略基础开展公司战略基础审查,可以通过开发一个修正的EFE矩阵和IFE矩阵实现。一个修正的IFE矩阵应该关注企业在管理、营销、财务/会计、生产/运营、研发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优劣势的变化。修正的EFE矩阵应该显示,企业的战略如何有效反映关键机会和威胁。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进行相关分析:(1)竞争对手曾对我们的战略如何反应?(2)竞争对手的战略曾发生哪些改变?(3)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发生改变了吗?(4)为什么有些竞争对手发生战略性转变?(5)为什么有些竞争对手的战略比其竞争者更成功?(6)本企业的竞争对手对于它们目前的市场地位和赢利能力满意
36、度如何?(7)竞争对手采取报复前可以容忍多久?(8)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与竞争对手合作?各种内外部因素会妨碍企业实现长期和短期目标。外部方面,竞争对手行动、需求变化、技术变化、经济变化、人口迁移和政府行为等会妨碍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方面,企业选择的战略可能不奏效,或者战略实施不到位或目标太过乐观。因此,没有实现战略目标,未必是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没做好。所有企业成员都需要知晓这点,从而支持战略评价。企业特别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其战略无效。有时,管理者和一线员工比战略制订者会更早发现问题。对于现有战略的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企业需要实时监控其变化。问题不是这些因素是否会改变,而是它们何时
37、以何种方式改变。以下是在战略评价中需要正视的一些关键问题:(1)我们的内部优势依然是优势吗?(2)我们能否增加其他内部优势?如果有,是什么?(3)我们内部的劣势依然是劣势吗?(4)我们内部现在还有其他劣势吗?如果有,是什么?(5)我们的外部机会仍然是机会吗?(6)我们现在还有其他外部机会吗?如果有,是什么?(7)我们的外部威胁仍然是威胁吗?(8)我们现在还有其他外部威胁吗?如果有,是什么?(9)我们容易受到敌意收购吗?八、 有效评价系统的特征战略评价必须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才算有效。首先,战略评价活动必须经济,信息太多和信息太少一样糟糕,控制太多也不好。其次,战略评价还应该有意义,必须贴近企业
38、目标,给管理者需要控制和影响的任务提供有用信息。最后,战略评价应该提供及时信息,管理者有时在某些领域每天都必须掌握最新信息。例如,企业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实现多元化,就不断需要各种评价信息。但是,研发部门中,每日或每周进行信息评价反而不利于部门的正常运作。作为战略评价的基础,概略、及时的信息比精确、延迟的信息更为重要。频繁考核和快速回报可能会妨碍而不是促进控制效果。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必须与被考核事件开展时间同步。战略评价应该反映现实。例如,在经济严重衰退时,尽管员工和管理者都更加努力地工作了,生产率和利润率却大幅度下滑,战略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地反映这种情况。来自战略评价过程的信息应该促进行动,并且
39、及时传递给企业中需要依靠这些信息进行决策的人员。管理者通常忽视那些仅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的评价报告,因为不是所有管理者都需要全部的报告。控制应该是行动导向而非信息导向的。战略评价过程不应该统领决策,而应该促进相互理解、增强信任、提升共识。所有部门都应当在战略评价中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战略评价应力求简单,切忌繁琐和刻板。评价系统是否有效取决于其有用性而非复杂性,复杂的战略评价系统经常使人们困惑迷失且收效甚微。大型公司需要更为细致周全的战略评价系统,因为在不同事业部和职能单位进行协调更为困难。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和员工交流,因此不需要庞大的评价报告系统。由于对当地环境熟悉,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开展信息收
40、集和评价工作更为容易。但是,有效的战略评价系统的关键可能是让参与者明白,没有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未必是他们努力不够,绩效未必能反映他们的实际付出。没有十全十美的战略评价系统。企业的每一个特征,包括其规模、管理风格、目标、问题和优势,都可能决定战略评价和控制系统的最终设计。罗伯特,沃特曼对成功的企业,战略评价和控制系统有如下洞察:成功的企业将事实看成朋友,将控制看成解放。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和富国银行在解除银行管制的困境中,不仅幸免于难,而且苗壮成长,这得益,于它们有很好的战略评价和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并深入了解自身和竞争环境。成功的公司对于事实有着狂热的追求,它们透过数据看出信息,而别人
41、则把数据看作数据。它们喜欢比较、排序,对靠拍脑袋决策之以鼻。成功的企业保持着严格准确的财务控制,员工不把控制看成是权威强加,而看成是善意的检查和平衡,从而使得他们更加具有创造性和自由。九、 权变计划好的战略管理有个基本前提:企业在有利和不利事件发生之前提出应对计划。很多企业仅仅针对不好事件制订应急计划是错误的,因为利用机会和降低威胁都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无论战略制订、实施和评价如何仔细,意料之外的事件,如罢工、抗议、自然灾害、外国竞争者的到来以及政府行为等,都会使之前的战略过时。为了尽量减少潜在威胁的影响,组织应制订权变计划作为其战略评价的一部分。权变计划是指若预期的某些关键事件没有发生时
42、,可以生效的替代方案。战略制订者不应该也不可能为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制订计划,只有高级优先级的领域需要保证权变预案。但在任何情况下,权变计划应尽可能简单。通常,公司制订的权变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如果情报显示主要竞争对手从特定市场撤出,公司应该采取什么行动?(2)如果销售目标没有达到,公司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以避免利润损失?(3)如果新产品的需求超过了计划,公司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满足更高的需求?(4)如果发生某些灾难性事件,如计算机网络损坏、敌意收购、专利保护损失,或者由于地震、龙卷风或飓风使生产设施遭到破坏,公司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5)如果新技术发展使新产品比预期更快过时时,公司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43、?许多企业舍弃那些没有被选中实施的战略,但是,这些战略对方案的分析工作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当被采用的战略失败时,那些没有被选中的战略正好可以作为替代战略。有效的权变计划包含以下7个步骤。(1)识别可能会扰乱现行战略的有利和不利事件。(2)识别触发点。推算这些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3)评价每个突发事件的影响,估计可能的收益或损失。(4)制订权变计划。确保应急预案与目前战略的兼容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5)评价每个权变计划的影响。即评价每个应变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或消除相应的应急事件,这样做可量化每个权变计划的潜在价值。(6)确定关键应急事件的预警信号并提前进行监督。(7)对那些有可靠预警信号
44、的应急事件,预先制订行动计划,以利用因提前发现而获得的时间优势。十、 合作战略的管理合作战略是公司成长和提高绩效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些战略的管理难度却相当大。由于不同组织具有的有效管理合作战略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将合作战略的管理责任赋予水平更高的管理者和管理团队,可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反过来说,公司具有的成功管理合作战略的能力也是一种竞争优势。成本最小化和机会最大化,是公司管理合作战略的两种主要方法。在成本最小化管理方法中,公司与合作伙伴需要签订正式的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如何监督合作战略,以及如何控制合作者的行为。成本最小化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合作战略的成本降到最低,并防止合作者的机会主义
45、行为。机会最大化的重点在于使合作者创造价值的机会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合作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意外的机会来学习,开发更大的市场空间。这种方法中的正式合同较少,对合作者的行为约束也较少,因此,合作者可以探索不同的资源和能力的共享方式,从而以不同的方法创造价值。雷诺和日产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来管理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联盟存在的基础,即信任、尊重和透明的价值观,也为机会最大化方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公司成功地管理合作战略。尽管成本最小化方法的初衷是减少成本,但该方法对合作战略的监督成本却很高,因为形成详细的合同和监督机制都相当昂贵。尽管监督系统可以防止合作者谋求个人利益,但它也会影响合作者对新
46、机会的积极反应,因为这些机会需要用到合作伙伴的资源和能力。因此,正式的合同和广泛的监督系统不仅需要投入和使用大量的资源,还会扼杀合作者最大限度开发合作战略的价值的积极性。在使用机会最大化方法时,由于合同中缺乏详细和正式的条款,因此,联盟公司之间必须保持信任,相信双方都会本着联盟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采取行动。在合作协议下,信任的心理状态是指坚信对方即使有机会,也不会利用合作伙伴的弱点来做任何事情。与国内合作战略联盟相比,国际合作战略联盟内部的信任更难建立,原因就在于贸易政策、文化、法律和政治上的差异。一旦双方相互信任,监督成本就会降低,并为联盟创造价值的机会也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本质上说,这些
47、情况下,公司已经建立了社会资本。雷诺与日产公司在联盟中保持相互信任,并且双方坚持在一致同意保密规则框架下进行经营运作,从而建立了社会资本。研究表明,在使用机会最大化方法来管理合作战略时,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可以增加联盟成功的可能性。信任也是影响和控制联盟伙伴行为的最有效手段。研究还显示,信任还可以成为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替代的和难以模仿的能力。因此,一旦公司值得信任,它将在开展和利用合作战略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由于公司不可能将合作战略中的所有情况都详细地写进合同中,因此,信任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十一、 战略联盟的主要动因1、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产品技术日益分散化的今天,已经没有哪个企业能够长期拥有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最新技术,企业单纯依靠自己的能力已经很难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为此,大多数企业的对策是尽量采用外部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内外资源的优势相长。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做法是与其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并将企业的信息网扩大到整个联盟范围。借助与联盟内企业的合作,相互传递技术,加快研究与开发的进程,获取本企业缺乏的信息和知识,并带来不同企业文化的协同创造效应。战略联盟与传统的全球一体化内部生产战略和金字塔式管理组织相比,除了具有更为活跃的创新机制和更经济的创新成本,还能照顾到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团体甚至单个消费者的偏好和差异性,有利于开辟新市场或进入新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