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鲁迅尝试把中国优秀文化展示给世界,1933年初,他根据自己在北平(京)琉璃厂等地考察水印木刻状况的心得,起意与郑振铎合作编辑出版北平笺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北平笺谱得以问世,他在回应批评时自豪地说:“历史的巨轮,是决不因帮闲们的不满而停运的;我已经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鲁迅特意拿出几套,分送纽约、巴黎、东京、伦敦等地图书馆,并把德国和意大利图书馆也列入赠送计划,不过,“且待他们法西斯结束之后”。日本占领中
2、国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进逼,中国面临亡国灭种,悲观失望情绪笼罩了一部分国人的思想。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在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中悲叹道:“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鲁迅为回应这种论调,于1934年9月25日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并不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他先从中国历史上寻找: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然后在现实中发现:“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
3、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鲁迅称这样的人是“中国的脊梁”。在写作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之后一年,他创作历史小说理水,塑造了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又作历史小说非攻,描写墨子为民众免遭涂炭,不顾危险挺身而出都是“拼命硬干的人!”鲁迅本人也一直在“为民请命”,他一登上文坛,就发出激越的呐喊,画出民众悲苦生活的真实图景,晚年杂文似投枪匕首,揭露黑暗势力,为民众争取自由和权利。“舍身求法”是佛教用语,类似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中国历史上,法显、玄奘等和尚历尽艰辛,探求佛教教理,鲁迅一生翻译了三百多万字的外国作品,自比普罗米修斯,盗来外国的火“煮自己的肉”,正
4、是一种“舍身求法”的行为。他被称为“现代玄弉”,当之无愧。鲁迅晚年屡屡被舍生取义者感动:在日本帝国主义挑起的“一二八”事变中,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重创敌军,鲁迅当时就在交战区附近居住,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书桌;在写作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之前一年,二十九军保卫喜峰口,以大刀和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震惊中外。鲁迅说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有理有据,绝非“自欺”。(摘编自黄乔生立此存照:拿来主义与中国人的自信力鲁迅晚年文化定论)村料二:他被称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他的奋斗历程和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联系在一起: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型喷气发动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他就
5、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吴大观,他用拳拳爱党爱国的不渝之心,铸就了护卫祖国蓝天的“中国心”。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深造。毕业后,吴大观拒绝了美国企业高薪聘任,于1947年3月毅然回国,走上了创建与发展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道路,面对国家资金短缺、国外技术封锁、技术力量薄弱等重重困难,吴大观千方百计克服阻碍,带领年轻的发动机设计队伍,开始了自力更生研制发动机的奋斗历程。1977年年底,已经年过六旬的吴大观从沈阳606所调到西安430厂。他说:“我62岁要当26岁来用。”他把自己当成一台发动机,高负荷、高效率运转,技术上精心指导,工作上严格要求,学习上分秒必争,吴大观曾说:“投身航空工业后
6、,我一天都没有改变过自己努力的方向。”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的初心也从来不曾动摇。(摘编自温源吴大观:用一生熔铸“中国心”)材料三:大庆石油人不相信只有外国人才能开发出大油田,1959年,大庆油田横空出世。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和知识分子,创下高速度高水平开发建设世界级特大油田的奇迹。我国石油因此实现基本自给,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在那场油田大会战中,被暴风雨隔绝在荒原深处的小分队,吃野菜充饥,喝雨水解渴,不分日夜坚持施工;在气温零下40度的冬天,石油工人在野外作业,任凭泥浆水浇在身上冻成“冰盔甲”。今天,大庆油田继铁人王进喜之后的第三代铁人车新民,以铁人老队长为榜样,以“
7、宁肯历经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的意识,实现了铁人老队长“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夙愿。高耸的钻机,游梁式抽油机,标注出一个荒原上诞生的城市符号。铁锹铲平的坎坷,篝火烤热的激情,人拉肩扛发出的惊叹,铸造出几代铁人薪火相传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不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中国一代又一代工业人的精神家园。(摘编自彭景晖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创业路上奋斗不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起意与郑振铎一起合作编辑北平笺谱招致
8、帮闲们的批评,鲁迅回应认定自己的做法是对文艺遗产的一种传承与创新。B.大公报的社评孔子诞辰纪念认为当时的中国已经完全陷入精神幻灭之域,鲁迅结合历史与现实驳斥这种悲观论调。C.鲁迅的理水和非攻同属历史小说,文中大禹和墨子都是基于史实而创作的“拼命硬干”的“中国的脊梁”的形象。D.吴大观带领的航空发动机科研团队和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面对国外的层层投术封锁最终通过自力更生取得成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将北平笺谱分送伦敦等国外图书馆,意在展示中国优秀文化,这有别于拿来主义一文所提及的“送去主义”。B.鲁迅因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努力和玄奘历尽艰辛探求佛
9、理的行为相似,被称为“现代玄奘”,作者高度认可这一称赞。C.吴大观的发动机设计团队比较年轻,又缺少研发的资金与技术,能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型喷气发动机,吴大观居功至伟。D.大庆特大油田开发建设的难度极大,油田能以高速度高水平建成主要得益于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3)根据材料及教材内容,下列事迹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关联不紧的一项是()A.吴大观拒绝美国企业毅然归国B.袁隆平用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C.张秉贵关心抱小孩排队的妇女D.钟扬和上海科技馆合作推广科普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三段的行文思路。 (5)请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简要分析哪些人的行为与精神品质体现了鲁迅所说的“他们
10、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化 装吴伯萧太阳早已落山。大刘庄吃饭最晚的人家也都收拾了碗筷准备闩门睡觉了。这天晚上比较平静,连喂好了奶的小孩子都乖乖地被母亲抱在怀里,听不到半点哭闹的声音。村里唯一还在外面走动的是徐家姑嫂。她俩在街东头正映着朦胧的月光推碾。碾轴发出吱幽吱幽单调深长的声音,显得这乡村的夜晚更加寂静。月亮是一弯黄金梳样的上弦月,星稀稀的,透过碾盘旁边的槐树枝叶,地下有斑斑驳驳散乱的阴影。偶尔踏过槐影“踢橐踢橐”走过的是贺二叔。他在替炮楼里的敌人敲梆子。贺二叔是老实人,又是无妻无子的老绝户,敌人看中了他的忠厚,就硬要派定他专门值夜打更。村里隐蔽的
11、抗日政权,也完全同意。于是他就夜夜在村里到处转着,每走几步,就“剥、剥、剥”很匀称地敲三下梆子,意思是告诉敌人:“这村子平安无事,太君们安安稳稳地睡觉吧。”若梆子声一停,被炮楼发觉了,敌人不敢下来也会朝村子里放枪。炮楼就在村子西边,离村西头的人家不到半里。贺二叔碰见徐家姑嫂,便问道:“还推碾呀?”姑嫂俩回答着“二叔,操心啊!”像招呼又像叮咛。“反正大家都是一样。”说着,梆子的声音就慢慢走远了。可是,忽然村东传来了一阵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像什么风吹来的一样,小路上涌现出九个幢幢的人影。“同志,这是大刘庄吗?”里面有一个走近碾盘,喘吁吁地,开口就这样称呼,这样探问。嫂嫂徐凤,一听陌生人的口音,再打量
12、一下他的身份,心里一亮就完全明白了。那九个客人的装扮,倒一律穿的是八路军崭新的夜行衣。走来问话的那一个还从腰里掏出火链家什来打火抽烟,也满像庄稼人出身的模样。徐凤一眨眼,不禁惊慌地叫起来:“哎呀!怎么你们八路军敢到这里来?可不得了”“我们和鬼子打了一仗嘛!你看看。”客人说着摸一摸身上。徐凤跟着客人的手指看去,的确,月光下的夜行衣上,又是露水又是泥。两条腿竟都像从泥坑里才拔出来似的,裤子被泥水沾污了半截。“啊,累坏了,给咱们做点饭吃吧。”客人说得很急切,很像自家人的口吻。“可不敢,”徐凤很担心的样子,“要是叫村子里自卫团知道了,非把你们都捆起来不可!你们还是赶快走吧,这里不能停!”“这一次无论如
13、何要麻烦您了。”客人仿佛很固执。“那怎么成?我们不能不要命啊!”徐凤更感到为难。说着,两方面几乎引起争执。徐凤看摆脱不了,才缓了缓口气说:“好,那么你们跟我家去吧。可是你们别声张,一声张我们可就没命了。”回头她使了个眼色,吩咐她妹妹说:“二妹,你看着把碾收拾收拾,我陪客人家去。”走了两步,又着重说一句:“箩是刘家的,可别忘了给人家送去。”刘家是游击小组长家。在吃夜饭的时候,外边贺二叔还在继续敲他的梆子,声音还是一连三下。但是从那九个人进村以后,他敲得已不再匀称,“剥、剥剥”,声音变成了两短一长了。这差别粗听是听不出来的,但村里的游击组员却都懂得。意思是说:“村里有敌人来了,你们赶快到那里集合吧
14、。”徐凤家里的客人,一顿饭足蘑菇了两顿饭的时间。临走,徐凤再三告诉他们:“要走,出村东往北拐,走树林旁边那条小路,可不要乱走,附近都是炮楼。”说话就快下半夜了。大刘庄的游击小组在村北二里地的树林里,已等了很久。但他们没有白等。正像游击小组长所预料的,他们在那里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得了八条枪,活捉了七个俘虏。游击组员都是化了装的,穿的是黄绿色军衣。第二天,伪军报告说:“我们第一次化装成八路军出去巡夜,探访八路军的活动。这一带三四个月都没有八路军的影子,老百姓不敢私通八路,八路军在老百姓家里吃顿饭都不容易。”敌人小队长听了很高兴。“可是,”伪军继续报告,“我们从大刘庄往回走,却遭了突然的伏击。丢了
15、八条枪,七个人被俘了。我和太君逃出来,想再回大刘庄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动静,不想村里依旧静悄悄的,太君却叫人家当八路打死了!”小队长听了很气愤,一下子跳起来:“不要说啦!打伏击的穿的是什么衣裳?”“月亮地里看得清楚,”伪军没敢迟疑,也没敢编造,就据实地说,“穿的和我们队伍一模一样,是黄绿色军装。”“奇怪,是哪个碉堡的呢?”小队长纳闷了,像在葫芦里,又像在鼓里。“皇军打了八路的埋伏。”大刘庄一带,口头传说。但到底谁打了谁,老百姓的心里和徐凤的心里一样,大家都是雪亮雪亮的。(摘编自延安小说卷1944年11月,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引人注意的贺二叔是一位外表
16、憨厚,内心智慧通达的百姓。他敲梆子的节奏的变化,是在给游击队员传递情报信息。B.小说中无论是徐凤和敌人的单独对话,还是游击队在树林伏击敌人,场景描写都是紧张而严肃的,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压抑悲壮的情感。C.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军民配合,英勇斗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地抗战的坚强斗志。D.小说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反映敌后抗日武装的强大战斗力,机智勇敢的徐家姑嫂等形象的背后蕴藏着一股强大而深沉的民族力量。 (2)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夜晚,请结合全文分析“夜晚”在小说中的作用。 (3)小说标题为“化装”,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这个标题的含意及意义。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7、。自娑罗平过思佛亭、软草平、洗脚溪,遂极峰顶光相寺。比及山顶,凛慄不自持,则炽炭拥炉危坐。移顷,冒寒登天仙桥,至光明岩,炷香。人云:“佛现悉以午,今已申后,不若归舍,明日复来。”逡巡,忽云出岩下傍谷中,即雷洞山也。云行勃勃如队仗,既当岩则少驻。云头现大圆光,杂色之晕数重。一碗茶顷,光没,而其傍复现一光如前,有顷亦没。云中复有金光两道,横射岩腹,人亦谓之“小现”。乙夜灯出,岩下遍满,弥望以千百计。夜寒甚,不可久立。丙申,复登岩眺望。西域雪山,崔嵬刻削,凡数十百峰。初日照之,雪色洞明,如烂银晃耀曙光中。瑰奇胜绝之观,真冠平生矣。复诣岩殿致祷,俄氛雾四起,混然一白。僧云:“银色世界也。”有顷,大雨倾
18、注,氛雾辟易。僧云:“洗岩雨也,佛将大现。”俯视岩腹,有大圆光偃卧平云之上,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于虚明之处,毫厘无隐,一如对镜,举手动足,影皆随形,而不见傍人。僧云:“摄身光也。”此光既没,前山风起云驰。风云之间,复出大圆相光,横亘数山,尽诸异色,合集成采,峰峦草木,皆鲜妍绚蒨,不可正视。云雾既散,而此光独明,人谓之“清现”。极难得。食顷,光渐移,过山而西。左顾雷洞山上,复出一光,如前而差小。须臾,亦飞行过山外,至平野间转徙,得得与岩正相值,色状俱变,遂为金桥,大略如吴江垂虹,而两圯各有紫云捧之。凡自午至未,云物净尽,谓之“收岩”,独金桥现至
19、酉后始没。(节选自范成大峨眉山行纪)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遂极峰顶光相寺极天云一线异色B.既当岩则少驻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复诣若殿致祷非利足也,而致千里D.举手动足举匏樽以相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弥望以千百计余始循以入B.有大圆光偃卧平云之上句读之不知C.观者各自见其形现于虚明之处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光渐移,过山而西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描写了峨眉山山顶奇寒的特点。“夜寒甚,不可久立”,以作者的直观感受写气温之低。B.文章刻画了峨眉山山上的
20、奇特景观。“刻削”直写山之峻峭,“洞明”既写雪色又写了日光。C.文章描述了“佛现”的奇丽过程。与“小现”相比,“大现”更壮观、瑰丽,变化更有层次。D.文章表达了作者登山观景的心情。“冒寒”“逡巡”可以看出作者对山光的向往、期待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比及山顶,凛慄不自持,则炽炭拥炉危坐。(2)瑰奇胜绝之观,真冠平生矣。 (5)本文中的“佛光”与赤壁赋中的“月光”和登泰山记中的“日光”,同为“光”,但各有特点,请简要说明。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厮诗,完成各题。夏日游目聊作骆宾王暂屏嚣尘累,言寻物外情。致逸心逾默,神幽体自轻。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讵假沧浪上
21、,将濯楚臣缨。注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比喻应该顺应时势,随遇而安。因沧浪水在楚地,故云“楚臣缨”。讵:岂,难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此诗可以看出诗人平时忙于事务,特意抽出时间赏美景养身心。B.颔联写诗人得闲时的感受,当心情沉静下来了,身体也轻松自如。C.颈联写诗人“游目”所见荷花、小麦等身边实景,与标题相呼应。D.本诗语言清新典雅,对“物外情”的抒发富有层次,总体较含蓄。 (2)本诗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都借写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请简要说明其情感态度的异同。五、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骐骥一
22、跃,不能十步;_,_。(荀子劝学)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韩愈师说)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两句,表现诗人在梦游中惊惧而醒,叹息不已。 (4)杜甫登高中用“_,_”两句,写出诗人事业无成、身体衰老、失意窘迫的境况。 (5)虞美人中李煜用“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奈。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文学短评选段,完成各题。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_。弹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 语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