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 (2)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 (2)讲稿.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2)第一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前言前言第二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第三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常见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第四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喹诺酮类喹诺酮类结构通式结构通式A、B环稠合而成A环:芳香杂环,4-酮-3-羧酸吡啶衍生物X:C原子或杂原子N:有取代基B环:芳环、杂环(含取代基)一、化学结构与性质一、化学结构与性质(一)化学结构(一)化学结构第五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喹啉羧酸:诺氟沙星萘啶羧酸:依诺沙星吡啶并嘧啶羧酸:吡哌酸噌啉羧酸:西诺沙星喹诺酮类药物分类喹诺酮类药物分类-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第六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
2、第七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八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九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十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十一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十二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十三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喹诺酮类药物分类喹诺酮类药物分类-抗菌活性抗菌活性u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1962-1969年):萘啶酸、奥索利酸、吡咯米酸 -抗菌谱窄,易产生耐药性,作用时间短u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1970-1977年):西诺沙星、吡哌酸 -对肠道、尿路感染有效 -副作用少,在体内稳定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革兰氏染色反应呈蓝紫色(复染颜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革兰氏染色反应
3、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创立的。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蓝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第十四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发展概况与分代发展概况与分代】u 分代 代表药 u第一代(1962-1969)萘啶酸(nalidixic acid)第二代(1969-1979)吡哌酸(pipemidic acid,PPA)第三代(1980-1996)诺氟沙星(nor
4、floxacin)(氟喹诺酮类)第四代(1997-)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新型氟喹诺酮类)第十五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各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特性发展趋势u 分代分代 药动学药动学 安全性安全性 抗菌活性抗菌活性 抗菌谱抗菌谱 应用应用u第1代 差 小 中等 窄 泌尿系感染u (G(G-,除铜绿除铜绿)u第2代 较差 较小 中等 扩大 泌尿系、肠道感染u (G(G-,铜绿铜绿,部分部分G G+)u第第3 3代代 良好 较大 较强 广谱 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u (G G-,G,G+,支支,衣衣,军军,分枝分枝,部分厌氧菌部分厌氧菌)u第第4 4代代 良好 大 强 广谱 敏感菌所致各种
5、感染 u (G(G-,G,G+,支支,衣衣,军军,分枝分枝,厌氧菌厌氧菌)u 第十六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二)性质(二)性质第十七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十八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二、鉴别试验二、鉴别试验第十九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二十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三、特殊杂质检查三、特殊杂质检查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杂质A 9,10-二氟-3-甲基-7-氧-2,3-二氢-7H-吡啶【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杂质D 10-氟-3-甲基-9-(4-甲基哌嗪-1-基)-7-氧-2,3-二氢-7H-吡啶【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杂质F 4
6、-【6-羧基-9-氟-3-甲基-7-氧-2,3-二氢-7H-吡啶【1,2,3-de】-1,4-苯并噁嗪-10-基】-1-甲基哌嗪-1-氧化物杂质B R1=H,R2=F,R3=CH3杂质C R1=COOH,R2=H,R3=CH3杂质E R1=COOH,R2=F,R3=H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四、含量测定四、含量测定分离模式多样、适用范围广、专属性强、检测手段多样、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等特点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u非水溶液滴定法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酸碱两性的物质,而且大部分该类药物为疏水性,在pH6-8范围类水溶性较差,不能在水溶液中直接滴定。非水滴定中,以碱量法最常用。示例1
7、7-7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u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子结构中具有共轭体系,在紫外区有特征性吸收。又它们具有酸碱两性特征,在碱性或酸性中皆可溶解,并且稳定性良好。因此,可利用吸收系数或对照品对照法进行含量测定。优点: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用于本类药物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开创了用化学药物开创了用化学药物治疗感染疾病的新纪元治疗感染疾病的新纪元建立了建立了抗代谢学说抗代谢学说对医药的两大贡献对医药的两大贡献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得到控制开辟了一条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第二十八页,讲稿
8、共四十八页哦磺胺类药物的发现磺胺类药物的发现u1932年Domagk发现了百浪多息u对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u为提高可溶性,降低毒性,合成可溶性百浪多息。可溶性百浪多息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基本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基本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u1935年合成了对氨基苯磺酰胺u在体内体外都有抑菌作用第三十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 40年代以后由于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出现,磺胺类药物在化学治疗药物中的地位下降。但青霉素稳定性差、耐药性、过敏等问题以及磺胺类药物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切、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特点,使得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rimethoprim)等合用可使抗菌作用增强的磺胺类药物,仍
9、为比较常用的抗菌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药物有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和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磺胺类药物特点:脂溶性大,可通过血脑屏障,疗效确切。但磺胺类药物在体内乙酰率较高,乙酰化物溶解度小,导致结晶尿、血尿的产生。这也是限制磺胺类药物广泛用于临床的原因之一。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一、化学结构磺胺嘧啶磺胺嘧啶结构通式结构通式(中效磺胺)第三十二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结构通式结构通式(长效磺胺)第三十三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磺胺多辛磺胺多辛结构通式结构通式第三十四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磺胺异噁唑磺胺异噁唑结构通式结构通式(短效磺胺)第三
10、十五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二、理化性质二、理化性质磺胺脒除外第三十六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三十七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三十八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三、鉴别性质三、鉴别性质第三十九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四十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四十一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四、特殊杂质检查四、特殊杂质检查第四十二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五、含量测定五、含量测定永停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流的变化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属于电流滴定法。根据滴定剂和被滴溶液所采用电对的可逆性,观察滴定过程中电流指针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即指针突变点)。必要时也可以记录加入标准溶液的体积(V)和相应的电流(I),绘制I-V滴定曲线来确定滴定终点。
11、第四十三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体内合成抗菌药物分析体内合成抗菌药物分析第四十四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1.提取方法提取方法2.净化方法净化方法第四十五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水产品中残留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查水产品中残留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查u提取方法 从组织中提取喹诺酮类药物可以在碱性、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进行。在pH中性条件下可以用乙酸乙酯或乙腈等有机溶剂提取。喹诺酮类药物能溶解在强碱中,可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用乙腈提取,也可在酸性溶液中提取,如在三氯乙酸存在下,用甲醇匀浆提取。u净化方法 经典的液-液提取的回收率超过90%。可以交替利用酸(85%磷酸三氯甲烷)和碱性缓冲液来提纯喹诺酮。第四十六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水产品中残留磺胺类药物的检查u提取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对样品匀质后对匀浆进行液-液萃取,再进行净化或浓缩处理。提取溶剂有乙酸乙酯、乙腈和甲醇。u净化方法 固相萃取净化(萃取柱包括硅胶柱、氧化铝柱、C18柱、氨基柱和离子交换柱等)常与匀质化处理、液液分配、沉淀、超声处理和离心等方法相结合。第四十七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感谢大家观看第四十八页,讲稿共四十八页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