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凝血功能紊乱的监测精选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围术期凝血功能紊乱的监测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术期凝血功能紊乱的监测精选PPT.ppt(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围术期凝血功能紊乱的监测第1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人体的止血和凝血功能是一复杂、相互关联、动态的生理过程,它涉及到凝血因子的质和量,各种酶的活性,细胞机制以及血管的完整性等诸方面,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正常的凝血过程,凝血功能的调控,病理性凝血障碍发生的原因对于临床上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凝血功能紊乱是必须的。第2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较严重出血,也应从这几方面去寻找出血的原因。当凝血功能紊乱成为出血的原因时,从伤口边缘的出血不能用电凝或缝扎控制,原不出血的伤口也渗血,无凝血块形成。严重凝血障碍可导致大量血容量丧失,但轻微的凝血功能障碍则可能无明显的临
2、床渗血。第3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作为一个外科和麻醉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凝血功能的问题,虽然我们接触的大多数病人凝血功能均能满足手术止血的需要,但一个原发性或继发性的严重凝血功能紊乱,如我们未能正确的监测、估计和处理,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第4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一节第一节 正常的凝血功能正常的凝血功能v正常的止血功能需要多种生物学成分的参加与相互作用,这些成分包括血管的完整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功能,凝血因子和纤溶系统。当出血发生时,最初的一系列反应包括局部血管的收缩使血流减慢,血小板粘附,聚集于局部,形成一机械性栓塞。第5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继而血浆凝
3、血因子被激活,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生成凝血酶,后者促使纤维蛋白的沉积,加强了血小板栓的坚固性,达到完全止血。最后,经过有限反应防止凝血酶生成范围的扩大,使止血过程仅限于血管受损的范围内。第6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根据凝血机制中发生途径不同,凝血分为内源性(血液)凝血系统和外源性(组织)凝血系统。前者仅靠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即可完成,不需组织因子介入,而后者由组织因子和一部分凝血因子完成。第7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整个凝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v凝血活酶形成期(38分钟),v凝血酶形成期(25秒),v纤维蛋白形成期(25分钟)。第8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正常人体既有促血液
4、凝固系统,也有抗凝系统,如凝血酶原与抗凝血酶,抗蛋白溶酶与纤维蛋白溶酶等。在抗凝系统中,尤以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最为重要。两个系统处于不断相互对抗、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使血液在血管中保持液体状态。若平衡失调,如抗凝系统占优势,则发生出血倾向,反之凝血系统占优势则血栓形成。第9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二节第二节 术前凝血功能的估计术前凝血功能的估计v大多数有临床意义的出血紊乱都能在术前访视中察觉。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出血史?出血发生的时间?出血的频率?出血和外伤有无关系?有无出血性疾病的家族史?有无严重肝脏疾病史?有无严重营养障碍?对我们初步判断病人有无凝血功能的异常以及这种异常是遗传
5、性还是获得性的有重要意义。第10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由于许多药物都能抑制凝血功能,准确的用药史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功能,氯丙嗪、普鲁卡因酰胺延长APTT。仔细的体格检查,也能发现一些有临床意义的体征,比如病人有瘀点说明有血小板质或量的异常;或血管缺乏完整性;凝血因子缺乏常表现为皮下瘀斑或深部血肿。仔细的询问病史和查体还能发现一些能够导致凝血功能紊乱的伴发疾病,如肝脏疾病、吸收不良和严重营养不良。第11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三节第三节 术前常用凝血功能检查及意义术前常用凝血功能检查及意义 v还没有一个单一的实验检查能够完整地反映病人的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检查
6、项目多,指标繁杂,常常使非血液专科的临床医师迷惑不解。但作为外科或麻醉科医师,主要应了解那些判断有无凝血功能障碍及凝血障碍性质的基本实验和指标,大多数凝血功能紊乱通过以下7个实验都能得到诊断(1)外周血涂片,(2)血小板计数,(3)出血时间(BT),(4)凝血酶原时间(PT),(5)国际标准化比率(INR),(6)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7)凝血酶时间(TT)。第12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术前筛选试验:根据病人的健康状况、有无出血史及手术大小、性质决定检查项目。术前常规凝血功能筛选试验包括以下项目:v 血小板计数v PT和APTTv如手术较大或病史表明可能有血小板功能异常
7、或如PT、APTT明显异常,还应作进一步的凝血功能检查。v 出血时间v 纤维蛋白原v凝血酶时间第13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一、血小板计数和功能v血小板在止血机制的各个方面均能起到重要的整合作用:在血管破口处粘附、聚集,暂时止血;释放血小板因子,吸引更多血小板粘附、聚集,并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止血。v1.血小板计数 正常值:100300109/L第14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v 骨髓抑制:再障、急性白血病、肿瘤化疗后。血小板破坏增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血小板消耗过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度血液稀释:
8、体外循环、肝移植手术;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巨血小板综合征。第15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亳无疑问,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将导致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的关系并不确定:当血小板计数20109/L,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无症状。即使血小板计数5109/L,也仅有不到2%的病人发生自发性出血。对外科病人:当血小板计数100109/L,在做大手术时可能出血较多;在需大量输血的病人,血小板计数50109/L,术中常发生较明显的出血。第16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外科手术病人比日常生活时对血小板的需求大510倍。急性血小板减少常导致外科出血增加,故外科手术前若为急性血小板减少,应输入血小板。慢
9、性血小板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要小于急性血小板减少。慢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病人,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才导致术中出血明显增加。这种病人术前50109/L的血小板可以认为是能够接受的。第17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2.血小板功能:v正常的凝血功能对血小板的粘附、激活和聚集功能有很大的依赖性,血小板功能正常与否对其止血功能有重要影响。在血小板功能受损时,即使其数量正常,正常的凝血功能也会受到损害。药物和疾病可能损害血小板功能,常见的药物有乙酰水杨酸(ASA)、非类固醇抗炎药(NSADs),使用ASA后,对环氧化酶系统的抑制可阻碍血栓素A2的合成,没有血栓素A2,血小板对血管损伤的粘附
10、、聚集能力将大为降低。第18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一些疾病也影响血小板功能,如脓毒血症,内毒素强烈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能力。如怀疑有血小板功能异常,传统的方法是做血小板功能试验,目前最常用的是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其它还有血小板聚集试验,全血聚集试验、流式细胞仪和血块收缩试验。第19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二、出血时间(BT)测定v方法:做一不变宽度和深度的切口后,测定止血的血小板凝块形成的时间。正常值10min。意义: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是BT延长最常见的原因。任何原因所致的BT延长都预示着术中出血将增加。在已知用了抑制血小板功能药物的手术病人,术
11、前应常规测定BT,以了解血小板功能并估计外科出血的危险性。第20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三、凝血酶时间(TT)测定v将标准化凝血酶液加入受检血浆,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正常值为1618s。T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提示血液含肝素或类肝素物质,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抗凝活性增高,延长可能存在纤溶亢进。第21页,讲稿共42张,创作于星期日v四、血浆凝结性的测定:v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和APTT是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凝血功能试验,它们主要反映血液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紊乱的情况。第22页,讲稿共42张,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围术期 凝血 功能 紊乱 监测 精选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