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学时讲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学时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学时讲稿.ppt(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学学时第一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教学要求教学要求v教学要求:教学要求:熟悉呼吸衰竭的概念熟悉呼吸衰竭的概念掌握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诊断条件掌握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诊断条件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掌握呼吸衰竭的动脉血气分类掌握呼吸衰竭的动脉血气分类熟悉呼吸衰竭的发病急缓分类熟悉呼吸衰竭的发病急缓分类了解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分类了解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分类熟悉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熟悉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熟悉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熟悉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熟悉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熟悉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熟悉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熟悉急性呼吸衰竭的诊
2、断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熟悉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熟悉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熟悉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熟悉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熟悉氧疗的适应征、禁忌证、并发症熟悉氧疗的适应征、禁忌证、并发症熟悉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熟悉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熟悉机械通气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熟悉机械通气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了解无创通气及其他通气技术了解无创通气及其他通气技术v重点:(重点:(1)呼吸衰竭的动脉血气分类)呼吸衰竭的动脉血气分类v (2)呼吸衰竭的病因)呼吸衰竭的病因v (3)、氧疗的适应证、注意事项)、氧疗的适应证、注意事项v难点:(难点
3、:(1)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v (2)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v (3)机械通气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机械通气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 第二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第三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呼吸衰竭呼吸衰竭v呼吸衰竭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v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症伴(或不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高碳酸血症,
4、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v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脉血氧分压(PaO2)50mmHg,可诊为呼吸衰竭。,可诊为呼吸衰竭。第四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病因病因】(1)v完整的呼吸过程由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来完成。完整的呼吸过程由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来完成。参与外呼吸参与外呼吸(即肺通气和肺换气即肺通气和肺换气)任何一个环节的严
5、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v(一一)气道阻塞性病变气道阻塞性病变v气管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等均可引起气道阻塞。如慢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等均可引起气道阻塞。如慢性阻塞肺、哮喘急性加重时可引起气道痉挛、炎性水肿、分泌物阻塞气道等,导性阻塞肺、哮喘急性加重时可引起气道痉挛、炎性水肿、分泌物阻塞气道等,导致肺通气不足或通气致肺通气不足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或或)CO2潴留,甚至呼吸衰竭。潴留,甚至呼吸衰竭。v(二二)肺组织病变肺组织病变v各种累及肺泡和各种累及肺泡和(或或)肺间质
6、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硅沉着病等,均可使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硅沉着病等,均可使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或合并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或合并CO2潴留。潴留。v(三三)肺血管疾病肺血管疾病v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或部分静脉血未经过氧合直接流血流比例失调,或部分静脉血未经过氧合直接流入肺静脉,导致呼吸衰竭。入肺静脉,导致呼吸衰竭。第五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病因病因】(2)v(四四)心脏疾病心脏疾病
7、v各种缺血性心脏疾病、严重心瓣膜疾病、心肌病、心包疾病、严重心律各种缺血性心脏疾病、严重心瓣膜疾病、心肌病、心包疾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均可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缺氧和失常等均可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缺氧和(或或)CO2潴留潴留v(五五)胸廓与胸膜病变胸廓与胸膜病变v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严重的脊柱畸形、大量胸腔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严重的脊柱畸形、大量胸腔积液、胸膜肥厚与粘连、强直性脊柱炎等,均可限制胸廓活动和肺扩张,导致通积液、胸膜肥厚与粘连、强直性脊柱炎等,均可限制胸廓活动和肺扩张,导致通气不足及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
8、竭。气不足及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竭。v(六六)神经肌肉疾病神经肌肉疾病v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脑炎以及镇静催眠剂中毒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脑炎以及镇静催眠剂中毒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枢。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肿瘤或外伤肿瘤或外伤)、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破伤风以及严重的钾代谢紊乱等均可累及呼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破伤风以及严重的钾代谢紊乱等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疲劳、麻痹,因呼吸动力下降而发生肺通气不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疲劳、麻痹,因呼吸动力下降而发生肺通气不足。足。第
9、六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分类分类】(1)v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按动脉血气分析、发病急缓及发病机制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按动脉血气分析、发病急缓及发病机制进行分类。进行分类。v(一一)按照动脉血气分类按照动脉血气分类v1.型呼吸衰竭型呼吸衰竭 v即即缺氧性呼吸衰竭缺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通气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等静脉分流等),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v
10、2.型呼吸衰竭型呼吸衰竭 v即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高碳酸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有换气功能足,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有换气功能障碍,则低氧血症更为严重,如慢阻肺。障碍,则低氧血症更为严重,如慢阻肺。第七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分类分类】(2)v(二二)按照发病急缓分类按照发病急缓分类v1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 v某些突发的致病因素,如严重肺疾患、创伤、休克、电击、急性气道阻塞等,使某些突发的致病因素,如严重肺疾患、创伤、休克、电击、急
11、性气道阻塞等,使肺通气和肺通气和(或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呼吸衰竭。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若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若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v2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v一些慢性疾病可使呼吸功能的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如慢阻一些慢性疾病可使呼吸功能的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如慢阻肺、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病变等,其中以慢阻肺最常见。肺、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病变等,其中以慢阻肺最常见。v早期虽有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但机体通过代偿适
12、应,生理功能障早期虽有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但机体通过代偿适应,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较轻,仍保持一定的生活活动能力,动脉血气分析碍和代谢紊乱较轻,仍保持一定的生活活动能力,动脉血气分析pH在正常在正常范围范围(7.357.45)。v另一种临床较常见的情况是在慢性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因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气另一种临床较常见的情况是在慢性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因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气道痉挛或并发气胸等情况,病情急性加重,在短时间内出现道痉挛或并发气胸等情况,病情急性加重,在短时间内出现PaO2显著下降和显著下降和(或或)PaCO2显著升高,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其病理生理学改变显著升高,称为慢性呼吸
13、衰竭急性加重,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临床表现兼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兼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特点。第八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分类分类】(3)v(三三)按照发病机制分类按照发病机制分类v可分为通气性呼吸衰竭和换气性呼吸衰竭,也可分为泵衰竭可分为通气性呼吸衰竭和换气性呼吸衰竭,也可分为泵衰竭(pump failure)和肺衰和肺衰(lung failure)。v驱动或调控呼吸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神经驱动或调控呼吸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组织肌肉组织(包括神经包括神经-肌肉接头和呼吸肌肌肉接头和呼吸肌)以及胸廓统称为呼吸泵,以及胸廓统称为呼吸泵,这些部位的功能障碍引起
14、的呼吸衰竭称为泵衰竭。通常泵衰竭主这些部位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称为泵衰竭。通常泵衰竭主要引起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要引起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型呼吸衰竭。型呼吸衰竭。v气道阻塞、肺组织和肺血管病变造成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气道阻塞、肺组织和肺血管病变造成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肺实质和肺血管病变常引起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实质和肺血管病变常引起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型呼吸型呼吸衰竭。衰竭。v严重的气道阻塞性疾病严重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如慢阻肺如慢阻肺)影响通气功能,造成影响通气功能,造成型呼型呼吸衰竭。吸衰竭。第九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v(一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
15、血症的发生机制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v各种病因通过各种病因通过肺泡通气不足肺泡通气不足、弥散障碍弥散障碍、通气通气/血流比血流比例失调例失调、肺内动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静脉解剖分流增加、氧耗量氧耗量增加增加五五个主要机制,使通气和个主要机制,使通气和(或或)换气过程发生障碍,导致换气过程发生障碍,导致呼吸衰竭。呼吸衰竭。v临床上单一机制引起的呼吸衰竭很少见,往往是多临床上单一机制引起的呼吸衰竭很少见,往往是多种机制并存或随着病情的发展先后参与发挥作用。种机制并存或随着病情的发展先后参与发挥作用。第十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v1肺通气不足肺通气不足
16、(hypoventilation)v正常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有效肺泡通气量约为正常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有效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肺泡氧分压才能维持正常的肺泡氧分压(PAO2)和肺泡二氧化碳分和肺泡二氧化碳分压压(PACO2)。v肺泡通气量减少会引起肺泡通气量减少会引起PACO2下降和下降和PACO2上升,从上升,从而发生缺氧和而发生缺氧和CO2潴留。潴留。v呼吸空气条件下,呼吸空气条件下,PACO2与肺泡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VA)和和 CO2产产生量生量(VCO2)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反映: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反映:PACO2=0.863VCO2/VA。若。若VCO2是常数,是常数,V
17、A与与PACO2呈反比关系。呈反比关系。vVA和和PACO2与肺泡通气量的关系见图与肺泡通气量的关系见图2-15-1。第十一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图图2-15-1 肺泡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与肺泡通气量的关系肺泡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与肺泡通气量的关系第十二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v2弥散障碍弥散障碍(diffusion abnormality)v系指系指O2、CO2等气体通过肺泡膜进行交换的物理弥等气体通过肺泡膜进行交换的物理弥散过程发生障碍。散过程发生障碍。v气体弥散的速度取决于肺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气气体弥散的速度取决于肺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气体弥散系数、肺
18、泡膜的弥散面积、厚度和通透性,体弥散系数、肺泡膜的弥散面积、厚度和通透性,同时气体弥散量还受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以及心排同时气体弥散量还受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以及心排出量、血红蛋白含量、通气出量、血红蛋白含量、通气/血流比例的影响。血流比例的影响。v静息状态时,流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的血液与肺泡接触静息状态时,流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的血液与肺泡接触的时间约为的时间约为0.72s,而,而O2完成气体交换的时间为完成气体交换的时间为0.250.3s,CO2则只需则只需0.13s,并且,并且O2的弥散能力仅为的弥散能力仅为CO2的的1/20,故弥散障碍时常以低氧血症为主。,故弥散障碍时常以低氧血症为主。第十三页
19、,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v3通气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血流比例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 mismatch)v血液流经肺泡时,血液动脉化,即得到充足血液流经肺泡时,血液动脉化,即得到充足O2和充分地排出和充分地排出CO2,除需有正常的肺,除需有正常的肺通气功能和良好的肺泡膜弥散功能外,还取决于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之间的通气功能和良好的肺泡膜弥散功能外,还取决于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之间的正常比例。正常比例。v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通气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通气/血流比值约为血流比值约为0.8。v肺泡通气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有两种主要形式:血流比值失调
20、有两种主要形式:v部分肺泡通气不足:部分肺泡通气不足:v肺部病变如肺泡萎陷、肺炎、肺不张、肺水肿等引起病变部位的肺泡通气不肺部病变如肺泡萎陷、肺炎、肺不张、肺水肿等引起病变部位的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足,通气/血流比值变小,部分未经氧合或未经充分氧合的静脉血血流比值变小,部分未经氧合或未经充分氧合的静脉血(肺动脉血肺动脉血)通通过肺泡的毛细血管或短路流入动脉血过肺泡的毛细血管或短路流入动脉血(肺静脉血肺静脉血)中,故又称肺动中,故又称肺动-静脉样分流或静脉样分流或功能性分流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v部分肺泡血流不足:部分肺泡血流不足:v肺血管病变如肺栓塞引起栓塞部位血流减少
21、,通气肺血管病变如肺栓塞引起栓塞部位血流减少,通气/血流比值增大,肺泡通血流比值增大,肺泡通气不能被充分利用,又称为无效腔样通气气不能被充分利用,又称为无效腔样通气(dead space-like ventilation)。通气。通气/血血流比例失调通常仅导致低氧血症,而无流比例失调通常仅导致低氧血症,而无CO2潴留。潴留。第十四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v其原因主要是:其原因主要是:v动脉与混合静脉血的氧分压差为动脉与混合静脉血的氧分压差为59mmHg,比,比CO2分压差分压差5.9mmHg大大10倍;倍;v氧解离曲线呈氧解离曲线呈S形,正常肺泡毛细血管血氧
22、饱和度已形,正常肺泡毛细血管血氧饱和度已处于曲线的平台段,无法携带更多的氧以代偿低处于曲线的平台段,无法携带更多的氧以代偿低PaCO2区的血氧含量下降。而区的血氧含量下降。而CO2解离曲线在生理范围内呈解离曲线在生理范围内呈直线,有利于通气良好区对通气不足区的代偿,排出直线,有利于通气良好区对通气不足区的代偿,排出足够的足够的CO2,不至于出现,不至于出现CO2潴留。然而,严重的通气潴留。然而,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亦可导致血流比例失调亦可导致CO2潴留。潴留。第十五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v4肺内动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v肺动脉内的静
23、脉血未经氧合直接流入肺静脉,导致肺动脉内的静脉血未经氧合直接流入肺静脉,导致PaCO2降低,降低,是通气是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特例,常见于肺动血流比例失调的特例,常见于肺动-静脉瘘。静脉瘘。v这种情况下,提高吸氧浓度并不能提高分流静脉血的血氧分压。这种情况下,提高吸氧浓度并不能提高分流静脉血的血氧分压。分流量越大,吸氧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的效果越差;若分流量超分流量越大,吸氧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的效果越差;若分流量超过过30,吸氧并不能明显提高,吸氧并不能明显提高PaCO2。v5氧耗量增加氧耗量增加 v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均增加氧耗量。寒战时耗氧量可达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均增加氧耗量。
24、寒战时耗氧量可达500ml/min;严重哮喘时,呼吸肌做功增加,氧耗量可达到正常的;严重哮喘时,呼吸肌做功增加,氧耗量可达到正常的十几倍。氧耗量增加导致肺泡氧分压下降时,正常人通过增加通十几倍。氧耗量增加导致肺泡氧分压下降时,正常人通过增加通气量来防止缺氧。所以,若氧耗量增加的患者同时伴有通气功能气量来防止缺氧。所以,若氧耗量增加的患者同时伴有通气功能障碍,则会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障碍,则会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第十六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v(二二)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v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能够影响全身各系统器官的
25、代谢、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能够影响全身各系统器官的代谢、功能甚至使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在呼吸衰竭的初始阶段,功能甚至使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在呼吸衰竭的初始阶段,各系统脏器的功能和代谢可发生一系列代偿性反应,以各系统脏器的功能和代谢可发生一系列代偿性反应,以改善组织的供氧、调节酸碱平衡、适应内环境的变化。改善组织的供氧、调节酸碱平衡、适应内环境的变化。v当呼吸衰竭进入严重阶段时,则出现代偿不全,表现为各当呼吸衰竭进入严重阶段时,则出现代偿不全,表现为各系统脏器严重的功能和代谢紊乱直至衰竭。系统脏器严重的功能和代谢紊乱直至衰竭。第十七页,讲稿共七十七页哦【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v1对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吸衰竭 呼吸 支持 技术 学时 讲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