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课件.ppt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第1页,此课件共90页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传统传统定义:定义:一般以一般以Muller Berghdus 在在1995年论述为准年论述为准“DIC为一种获得性综合征,为一种获得性综合征,其特征是血管内凝血导致血管内纤维蛋白其特征是血管内凝血导致血管内纤维蛋白形成,在此过程中可伴有继发性纤溶活化形成,在此过程中可伴有继发性纤溶活化或伴有纤溶受抑制或伴有纤溶受抑制”第2页,此课件共90页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20
2、01年年ISTH/SSC DIC 专业委员会提出:专业委员会提出:DIC是指不同原因所致丧失局限性的血管内凝血激是指不同原因所致丧失局限性的血管内凝血激活为特征的获得性综合征,其可以来自或引起微血活为特征的获得性综合征,其可以来自或引起微血管体系损伤。如果这种损伤严重,则可导致多器官管体系损伤。如果这种损伤严重,则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功能障碍综合征。本质:本质:是一种系统和微血管栓塞症,一种血栓是一种系统和微血管栓塞症,一种血栓-出出血性综合征。其发生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以及血性综合征。其发生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以及凝血凝血-抗凝抗凝-纤溶系统失调有关。纤溶系统失调有关。第3页
3、,此课件共90页哦我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我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200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某些严重疾病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复杂的病理过程。致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复杂的病理过程。致病因素引起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病因素引起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继之消耗性降低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凝继之消耗性降低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亦可激活,或因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亦可激活,或因凝血启动而致纤溶激活,导致纤溶亢进。临床凝
4、血启动而致纤溶激活,导致纤溶亢进。临床上以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上以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等为突出表现。血等为突出表现。第4页,此课件共90页哦新概念的特点:新概念的特点:强调了强调了微血管体系微血管体系,DIC即可由微血管体系即可由微血管体系损伤而引起,亦可导致微血管体系的损伤损伤而引起,亦可导致微血管体系的损伤 不同原因所致的不同原因所致的DIC终末损害为终末损害为MOFF,DIC只是各种疾病处于危重状态的一个中间只是各种疾病处于危重状态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病理环节未强调未强调纤溶纤溶为为DIC的必备条件,因纤溶属继的必备条件,因纤溶属继发性,且发性,且DIC早
5、期多无纤溶现象早期多无纤溶现象 第5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的分类的分类非显性(非显性(non-over)DIC:即止血功能处于即止血功能处于代偿代偿状态的状态的DIC(或(或pre-DIC)显性(显性(over)DIC:即止血功能处于即止血功能处于失代偿失代偿状态的状态的DIC 可控显性可控显性DIC:系指微血管体系调节功能的压抑为暂时性,系指微血管体系调节功能的压抑为暂时性,当原发病因迅速消除时,内皮调节网络可立即恢复当原发病因迅速消除时,内皮调节网络可立即恢复 非控制显性非控制显性DIC:系指微血管体系调节功能除压抑之系指微血管体系调节功能除压抑之外,并有调节网络的降解或破坏(如败血症
6、、严重创外,并有调节网络的降解或破坏(如败血症、严重创伤)伤)第6页,此课件共90页哦易诱发易诱发DICDIC的原发性病症的原发性病症1、感染性病症 由感染所诱发的DIC占总 发病数的30%43%2、恶性肿瘤 发病约占DIC总发病的24%34%3、病理产科 发病约占DIC总发病数4%12%4、手术及创伤 发病约占DIC总发病数的 1%15%第7页,此课件共90页哦医源性病症医源性病症(1)药物)药物 多种解热镇痛药,某些生物及酶制剂、纤溶多种解热镇痛药,某些生物及酶制剂、纤溶抑制剂、皮质激素和少数抗生素等。抑制剂、皮质激素和少数抗生素等。(2)大型手术及其他医疗操作)大型手术及其他医疗操作(3
7、)肿瘤治疗)肿瘤治疗(4)医疗过程中的意外,如溶血性输血反应;)医疗过程中的意外,如溶血性输血反应;革兰阴性革兰阴性菌等污染性输入;某些中药及在大量非等渗性液体输注菌等污染性输入;某些中药及在大量非等渗性液体输注所致的严重溶所致的严重溶 血反应等。血反应等。第8页,此课件共90页哦第9页,此课件共90页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出血倾向出血倾向休克或微循环衰竭休克或微循环衰竭微血管栓塞微血管栓塞微血管病性溶血微血管病性溶血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原发病的临床表现第10页,此课件共90页哦出出 血血DIC常见出血部位依次是:皮肤、消常见出血部位依次是:皮肤、消化道、阴道、口、鼻及
8、泌尿道。化道、阴道、口、鼻及泌尿道。DIC出血特点;自发性、多发性出血,出血特点;自发性、多发性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部位可遍及全身。第11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特殊体征特殊体征出血点出血点紫癜紫癜血泡血泡周围性紫癜周围性紫癜爆发性坏疽爆发性坏疽外科伤口出血外科伤口出血外伤伤口出血外伤伤口出血静脉穿刺部位出血静脉穿刺部位出血动脉渗血动脉渗血皮下血肿皮下血肿第12页,此课件共90页哦 2.2.低血压、休克或微循环衰竭低血压、休克或微循环衰竭 DICDIC所致休克的特点有:所致休克的特点有:起病突然起病突然出血倾向出血倾向多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顽固顽固第13页,此课件共90页哦3.3.微
9、血管栓塞微血管栓塞 因若广泛的脏器栓塞,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则后果严因若广泛的脏器栓塞,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则后果严重,抢救成功机会大减。重,抢救成功机会大减。肺微血栓表现呼吸浅快,低氧血症;肾微血栓表现为少肺微血栓表现呼吸浅快,低氧血症;肾微血栓表现为少尿;脑组织受累表现为神志模糊、嗜睡与昏迷等。尿;脑组织受累表现为神志模糊、嗜睡与昏迷等。第14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时各组织器官栓塞发生率时各组织器官栓塞发生率组织器官组织器官血栓发生率血栓发生率%皮肤皮肤70脑脑60肺肺50肾肾50垂体后叶垂体后叶50肾上腺肾上腺30心脏心脏20肠系膜肠系膜20第15页,此课件共90页哦4.4.微血管病性溶
10、血微血管病性溶血 这种微血管病性溶血的临床特点是:这种微血管病性溶血的临床特点是:多数缺乏典型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表现多数缺乏典型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表现进行性贫血,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进行性贫血,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红细胞破坏红细胞破坏 第16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诊断常用分子标志诊断常用分子标志凝血酶调节蛋白(凝血酶调节蛋白(TM):):Pre DIC时,时,TM明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及仅有显升高,与正常对照及仅有DIC基础疾病而无基础疾病而无DIC发生发生倾向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倾向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及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原活
11、化剂抑制物-1(PAI-1):均产生于内皮均产生于内皮细胞,是诊断细胞,是诊断Pre DIC敏感指标之一。敏感指标之一。第17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诊断常用分子标志诊断常用分子标志凝血酶片段凝血酶片段1+2(F1+2):):是凝血酶原在凝血是凝血酶原在凝血活酶的作用下,最早释放的片段它的存在标志凝血活活酶的作用下,最早释放的片段它的存在标志凝血活酶已经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已经启动。约酶已经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已经启动。约97%Pre DIC患者血患者血F1+2升高。升高。纤维蛋白肽纤维蛋白肽A(FPA):):是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是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降解作用下,释放的第一个肽片段,的降解作
12、用下,释放的第一个肽片段,Pre DIC患者患者FPA显著升高。显著升高。第18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诊断常用分子标志诊断常用分子标志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纤维蛋白单):纤维蛋白单体与体与FDP结合形成结合形成SFMC,SFMC是凝血及纤溶激活的重是凝血及纤溶激活的重要标志物。要标志物。组织因子(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Pre DIC时时TF显著升高,但显著升高,但TFPI水平变化不大,故水平变化不大,故TF/TFPI值增大。值增大。第19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诊断常用分子标志诊断常用分子标
13、志凝血酶抗凝血复合物(凝血酶抗凝血复合物(TAT):是凝血酶按):是凝血酶按1:1比例与抗凝血酶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比例与抗凝血酶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是凝血酶生成的早期分子标志。是凝血酶生成的早期分子标志。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产物。纤溶酶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纤溶酶抑制物(PIC)第20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诊断标准诊断标准2001年全国第五届血栓与止血会议标准年全国第五届血栓与止血会议标准一般诊断标准一般诊断标准1、存在易于引起、存在易于引起DIC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病理产
14、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2、有下列、有下列2项以上临床表现:项以上临床表现:1)多发性出血倾向;)多发性出血倾向;2)不易以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不易以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4)抗凝治疗有效。)抗凝治疗有效。第21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3、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标准(同时有三项以上异常):、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标准(同时有三项以上异常):1)PLT10010E9/L或进行性下降;或进行性下降;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或进行性下降,或4.0g/L;3)3P试验阳性或试验阳性或
15、FDP 20mg/L或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性);二聚体水平升高(性);4)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或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或APTT延长延长10秒以上;秒以上;5)疑难或其他特殊患者应有下列)疑难或其他特殊患者应有下列2项异常:凝血酶原片段项异常: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或)或FPA水平升高;水平升高;SFMC水平升高;水平升高;PAP水平升高;水平升高;TF水平增高(阳性);或水平增高(阳性);或TFPI水平下降。水平下降。第22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肝病合并肝病合并D
16、IC实验室诊断标准实验室诊断标准1、PLT5010E9/L或有或有2项以上血小板活化产物(项以上血小板活化产物(血小板球蛋血小板球蛋白白-TG、血小板第四因子、血小板第四因子 PF4、TXB2、血小板、血小板P选择素选择素 GMP-140)升高。)升高。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0g/L。3、血浆因子、血浆因子:C活性活性50%。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秒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秒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5、3P试验阳性或试验阳性或FDP 60mg/L或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二聚体水平升高。6、血浆凝血激活分子标志水平升高:、血浆凝血激活分子标志水平升高:1)F1+2;2)TAT;
17、3)FPA;4)SFMC。第23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白血病并发白血病并发DIC实验室诊断标准实验室诊断标准1、PLT5010E9/L或进行性下降或血小板活化、代谢产物水平升高。或进行性下降或血小板活化、代谢产物水平升高。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8g/L。3、3P试验阳性或试验阳性或FDP 40mg/L或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二聚体水平升高。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秒以上或进行性延长或秒以上或进行性延长或APTT延长延长10秒以上。秒以上。5、抗凝血酶(、抗凝血酶(AT)活性)活性0.6或或PC活性降低。活性降低。6、血浆纤溶酶原、血浆纤溶酶原PLG:
18、Ag 200mg/L。7、血浆凝血激活分子标志水平升高:、血浆凝血激活分子标志水平升高:1)F1+2;2)TAT;3)FPA;4)SFMC。第24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基层医院基层医院DIC实验室诊断参考标准实验室诊断参考标准同时有下列同时有下列3项以上异常:项以上异常:1、PLT10010E9/L或进行性下降;或进行性下降;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进行性下降;3、3P试验阳性或试验阳性或FDP 20mg/L;4、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5、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比例、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比
19、例10%;6、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10mm/h。第25页,此课件共90页哦前前DIC诊断标准诊断标准1、存在易致、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的基础疾病。2、有下列、有下列1项以上临床表现:项以上临床表现:1)皮肤、黏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及溃疡形成等;)皮肤、黏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及溃疡形成等;2)原发病的微循环障碍如皮肤苍白、湿冷、紫绀等;)原发病的微循环障碍如皮肤苍白、湿冷、紫绀等;3)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可逆性脏器功能障碍;)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可逆性脏器功能障碍;抗凝治疗有效。抗凝治疗有效。第26页,此课件共90页哦前前DIC诊断标准诊断标准3、有下列、有下列3
20、项以上实验室异常:项以上实验室异常:1)正常操作条件下采集标本易凝固,或)正常操作条件下采集标本易凝固,或PT缩短缩短3秒以上、秒以上、APTT缩短缩短3秒以上;秒以上;2)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如)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如-TG、PF4、TXB2、GMP-140含含量增加;量增加;3)凝血激活分子标志水平升高:)凝血激活分子标志水平升高:F1+2、TAT、FPA、SFMC;4)抗凝活性降低:)抗凝活性降低:AT活性降低,活性降低,PC活性降低;活性降低;5)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标志物升高:内皮素)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标志物升高:内皮素-1(ET-1)、血栓调)、血栓调节蛋白(节蛋白(TM)。)。第27页,此
21、课件共90页哦慢性慢性DIC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1、临床存在易致慢性、临床存在易致慢性DIC的基础疾病,如恶性的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慢性肾病及肺部疾病等。肿瘤免疫性疾病、慢性肾病及肺部疾病等。2、有下列、有下列1项异常:项异常:1)反复出现的轻度微血管栓塞症状及体征,如皮肤、黏膜的灶性缺血性坏死)反复出现的轻度微血管栓塞症状及体征,如皮肤、黏膜的灶性缺血性坏死及溃疡形成等;及溃疡形成等;2)反复出现的轻度出血倾向;)反复出现的轻度出血倾向;3)原因不明的一过性肺、肾、脑等脏器功能障碍;)原因不明的一过性肺、肾、脑等脏器功能障碍;4)病程超过)病程超过14天。天。第28页,此课件共9
22、0页哦慢性慢性DIC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3、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条件:、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条件:1)血小板黏附或聚集功能或有)血小板黏附或聚集功能或有2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TG、PF4、TXB2、P-选择素)水平升高;选择素)水平升高;2)血浆)血浆2项以上凝血激活标志物(项以上凝血激活标志物(F1+2、TAT、FPA、SFMC)水平增高;水平增高;3)3P试验阳性或试验阳性或FDP 60mg/L或或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升高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升高(阳性)(阳性)4倍以上;倍以上;4)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半衰期缩短或转换速度加快;)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半衰期缩短或转换速
23、度加快;5)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标志物()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标志物(ET-1、TM)水平升高。)水平升高。第29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分型血栓形成为主型血栓形成为主型纤溶过程为主型纤溶过程为主型病因病因发病时期发病时期临床特征临床特征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多见于感染型多见于感染型DICDIC早、中期早、中期皮肤、黏膜坏死、脱落皮肤、黏膜坏死、脱落休克、脏器功能衰竭为休克、脏器功能衰竭为主主抗凝、血小板及凝血因抗凝、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补充子补充多见于肿瘤型多见于肿瘤型DICDIC后期后期多发或迟发性出血多发或迟发性出血为主为主抗纤溶治疗抗纤溶治疗第30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分型急性型慢性型基础疾病临床
24、表现病程实验检查治疗及疗效转归感染、手术、创伤、病理产科、医源性因素微循环障碍、脏器功能衰竭多见,早期较轻,中后期严重而广泛7日以内多属失代偿型综合疗法、单独抗凝可加重出血较凶险肿瘤、变态反应、妊娠过程以轻、中度出血为主要表现,可无微循环障碍及脏器功能衰竭14日以上多属代偿型或超代偿型抗凝与抗纤溶联合治疗有效多数可纠正第31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分型分型根据根据DIC发生原因可分为:发生原因可分为:1、产科型、产科型DIC2、败血症型、败血症型DIC3、急性白血病型、急性白血病型DIC第32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临床分期临床分期1、临床前期(前、临床前期(前DIC)2、早期(高凝期)、
25、早期(高凝期)3、中期(低凝期)、中期(低凝期)4、晚期(纤溶亢进期)、晚期(纤溶亢进期)第33页,此课件共90页哦DIC诊断专业委员会制定全球化记分系统诊断专业委员会制定全球化记分系统 表表1 1 可能伴显性可能伴显性DIC的临床情况的临床情况脓毒血症脓毒血症/严重感染(任何微生物)严重感染(任何微生物)创伤(多发性损伤,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创伤(多发性损伤,神经损伤,脂肪栓塞 )器官毁坏(严重胰腺炎)器官毁坏(严重胰腺炎)恶性肿瘤(实体瘤,骨髓增殖恶性肿瘤(实体瘤,骨髓增殖/淋巴增殖,恶性疾病)淋巴增殖,恶性疾病)产科不幸(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产科不幸(羊水栓塞、胎盘早剥)血管异常(血管异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护理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