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矫正的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行为矫正的第1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一节 目标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一、界定和分析目标行为一、界定和分析目标行为(一)界定和分析目标行为的要求(一)界定和分析目标行为的要求v1 1、首先,应收集问题行为的基线数据,明确、首先,应收集问题行为的基线数据,明确要达到的期望水平。要达到的期望水平。v2 2、目标行为的界定应符合如下要求:目标行、目标行为的界定应符合如下要求:目标行为是特定的、客观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为是特定的、客观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第2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例例 子子: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刘昊的一篇文章: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刘昊的一篇文章正向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
2、为的个案研究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研,研究者采用了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究者采用了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v首先,确定目标行为,最初,治疗小组与儿童家长进行谈话,首先,确定目标行为,最初,治疗小组与儿童家长进行谈话,确定家长所关心的问题焦点。然后治疗小组基于前期的观察结确定家长所关心的问题焦点。然后治疗小组基于前期的观察结果,最终确定了两个要矫正的目标行为,并对他们进行了如下果,最终确定了两个要矫正的目标行为,并对他们进行了如下定义:定义:v(1 1)
3、摇头:连续两次(含两次)以上摇动头部,左右)摇头:连续两次(含两次)以上摇动头部,左右幅度超过幅度超过9090。v(2 2)自伤:用拳头敲打胸口,或往桌子、墙壁等硬物上撞击)自伤:用拳头敲打胸口,或往桌子、墙壁等硬物上撞击头部。头部。关于界定分析目标行为的实例:第3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一个好的行为定义具有什么特征?一个好的行为定义具有什么特征?v在看到这个定义之后,不同的人可以观察到同一个行在看到这个定义之后,不同的人可以观察到同一个行为,并且同意这个行为正在发生。为,并且同意这个行为正在发生。观察者信度观察者信度v咬胳膊咬胳膊在从手指到肘部的任何部位的皮肤上咬合在从手指到肘部的任何部位的皮
4、肤上咬合上下牙齿。上下牙齿。v击打脸部击打脸部可以听到声音的与脸部接触。可以听到声音的与脸部接触。v撞击头部撞击头部可以听到声音的头部与任何固定物体可以听到声音的头部与任何固定物体的接触(包括桌子、地板、墙壁等等)。的接触(包括桌子、地板、墙壁等等)。第4页,此课件共74页哦3 3、界定目标行为的矫正目标:界定目标行为的矫正目标:不良行为的矫正目标:消除、减少还是限制不良行为的矫正目标:消除、减少还是限制?良好行为的矫正目标:加强、发展还是扩展良好行为的矫正目标:加强、发展还是扩展?第5页,此课件共74页哦v应予消除的行为是指该行为尽可能永远不再发生或不再出现,如自我伤害、反社会等行为。v应于
5、减少的行为是指该行为的发生概率下降,或发生强度减弱,说话粗鲁、随意插嘴、暴饮暴食等。v应予限制的行为是指行为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它发生在不该表现的环境中,如在图书馆大声说笑。第6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二、观察和记录目标行为二、观察和记录目标行为 基线阶段观察的阶段 处理阶段 跟踪阶段第7页,此课件共74页哦v意义v 有助于确定矫正是否必须实施。v 有助于选择和评估矫正策略。v 有助于评估行为矫正的效果。v 有利于促进矫正过程的坚持。第8页,此课件共74页哦v观察和记录的准备观察和记录的准备v 首先要确定由谁来观察和记录个体的目标行为。v 其次,确定记录的时间、地点和工具。第9页,此课件共74页哦
6、v观察和记录的维度观察和记录的维度v 次数 次数记录的典型形式是频率。所谓频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次数。第10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11页,此课件共74页哦v次数的量化必须规定时限并确定问题行为,然后选用适当的工具逐一记录。第12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13页,此课件共74页哦v频率: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次数。v问题:应用频率这一维度时,我们可以怎样计算?问题:应用频率这一维度时,我们可以怎样计算?v频率记录表,画正字,计数器,猎犬珠,硬币搬家频率记录表,画正字,计数器,猎犬珠,硬币搬家v速率常用于学业成绩的记录:每分钟的反应次数或每小时的反应次数。v达到标准的尝试次数常用于某种技
7、能的学习:达到标准之前要尝试几次。第14页,此课件共74页哦日期12345678910总数频率记录表:姓名:观察者:目标行为定义:注:如果行注:如果行为发生一次,就在相生一次,就在相应的方格中做的方格中做标记。第15页,此课件共74页哦v时间 时间记录可以是持续时间,也可以是记录行为发生的潜伏期。v行为的持续时间是指一种行为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所持续的时间。第16页,此课件共74页哦2 2、时间、时间v行为的持续时间:一种行为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所持续的时间。v行为反应的潜伏期:个体从特定刺激呈现到产生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每天持续时间 姓名:观察者:目标行为
8、定义:第17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18页,此课件共74页哦v质量质量v有些行为不能按次数、时间等来记录,而只能从大小、强弱、好坏等质量方面来评估。v在实际行为矫正过程中,评估行为质量常可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划分等级。第19页,此课件共74页哦观察和记录时间的分配观察和记录时间的分配1.连续观察和记录,是指将某一时间内发生的行为从头到尾记录下来,也成为轶事记录或日记式记录。第20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优点:结果较为完善。v缺点:费时,难以大规模的展开。v变式操作:请一两位与当事人接近的同伴协助观察和记录,或者只选择一天的某一段时间来连续不断地进行观察和记录。第21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22页,此课件
9、共74页哦v2.时距观察和记录,是指选定一段特定的时段为观察的时间,然后将这段时间划分成相等的更短的时间,观察当事人在每个时间段中行为出现的情况。v发生不管多少,即记为“1”,没有发生,则记为“0”。v优点:节省时间,操作简便。v缺点:小时段长短的划分需要谨慎考虑。第23页,此课件共74页哦v如何划分时距?如何划分时距?v发生频率较高而持续时间较短的问题行为发生频率较高而持续时间较短的问题行为小时距小时距v发生频率较低而持续时间较长的问题行为发生频率较低而持续时间较长的问题行为大时距大时距第24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25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26页,此课件共74页哦v3.时点观察和记录v也称时
10、间取样记录,和时距记录相似,也要划分观察时段,不同的是时点观察记录对小时段的划分比较时距记录长,而且只在这个小时距的刚开始的很短时间内予以记录。第27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例子:以一节语文课的时间(50分钟)作观察,如果将它分割为10个小时段,那么时距为5分钟,运用时间取样记录每次行为发生率,只是在每一时距开始的10秒内进行。v优点:可以使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或多个学生的一种行为。第28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29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30页,此课件共74页哦v影响观察和记录效果的因素影响观察和记录效果的因素v 问题行为的定义不清不具体或不完善。v 观察环境受到干扰。v 观察者本身的条件不足。v
11、观察记录表格设计不良。第31页,此课件共74页哦v通过比较观察的一致性来检验信度。通过比较观察的一致性来检验信度。v一致百分数=甲乙观察者记录一致的次数/(甲乙记录一致的次数+甲乙记录不一致的次数)*100%(观察者信度应在80%以上)第32页,此课件共74页哦A A A A A D A A A A A D A A D A A A A小小a小小b 注:注:这是两个是两个观察者的察者的间隔隔记录结果的比果的比较,A A表示两个表示两个观察者察者对行行为发生与否的生与否的记录是一致的,是一致的,D D表示表示记录不一致,不一致,请计算其算其观察者信度。察者信度。第33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什么叫做
12、实验设计?什么叫做实验设计?v行为矫正方案的设计者通常要操纵实验情行为矫正方案的设计者通常要操纵实验情境,以证明行为改变是由矫正方案所造成境,以证明行为改变是由矫正方案所造成的。那么,安排矫正方案来证明行为改变的。那么,安排矫正方案来证明行为改变的原因,被称为实验设计。的原因,被称为实验设计。第二节第二节 行为矫正的实验设计行为矫正的实验设计第34页,此课件共74页哦为什么要进行行为矫正的实验设计?v行为矫正者希望通过实验设计的方法证实行为矫正者希望通过实验设计的方法证实是行为矫正程序造成了行为的改变,确切是行为矫正程序造成了行为的改变,确切了解行为矫正程序是否有效,并作出选择。了解行为矫正程
13、序是否有效,并作出选择。第35页,此课件共74页哦一、倒返实验设计v倒返实验设计(又称 ABAB设计),是单一被试实验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因素与矫正效果间的因果关系,是一种常用的教育实验方法。vA代表基线,B代表实验处理 v第一个A(A1)代表没有实验处理的情况下,观察问题行为的出现率。(要求:基线数据的观察需持续(要求:基线数据的观察需持续进行进行3 3天以上,直到行为反应趋天以上,直到行为反应趋于稳定或可以明显看到反应不会于稳定或可以明显看到反应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为止)随时间而改变为止)v第一个B(B1)代表实验处理(矫正、干预、介入)阶段问题行为的出现率。(要求:数据的
14、观察也必须持续(要求:数据的观察也必须持续进行,直到行为达到一个稳定进行,直到行为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或与基线阶段的变化趋的水平或与基线阶段的变化趋势出现相反为止。)势出现相反为止。)第36页,此课件共74页哦v第二个A(A2)代表当实验处理显出效果后,把实验处理取消,使程序回到没有实验处理的基线状态,也就是“倒返期”。v从理论上来讲,倒返期的行为表现应该回复到基线水平。v第二个B(B2)代表第二次引进实验处理后的行为变化情况。v如果处理有效的话,则此时的行为应该再度发生改变。第37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38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为什么A-B-A-B模式是典型的倒返倒返实验设计?vA-B实验设计
15、:如果在基线状态A1后,引入实验处理B1,行为发生率上升,与基线阶段不同,这时可以说明什么?这时可以说明什么?vA-B-A-B实验设计:再次引入A2,如果经过这一步骤,当事人的问题行为又确实返回到了基线阶段A1的水平,这时可以说明什么?这时可以说明什么?v为什么会在为什么会在A2A2之后再次引入之后再次引入B2B2?v因为进行行为矫正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方案的有效性,必须实实在在地改变当事人的问题行为,因此必须再度引入实验处理B2。第39页,此课件共74页哦案例分析v文文,女,四岁,下半学期刚从其他园转到本园,文文的问题行为表现为:看人时的眼神总是斜瞪着,一脸的麻木,由于文文的孤立、不合群、
16、对抗、不合作使她在班上很不受欢迎,没有小朋友愿意和她玩,告她状的小朋友每天都很多。怎样才能使她能与周围的人有良好的合作呢?第40页,此课件共74页哦v实验中的变量:实验中的变量:1 1自变量自变量:合作游戏。通过各种不同的合作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体会不同的合作策略。2 2因变量因变量:幼儿的表现。3 3减少无关变量减少无关变量:v不让幼儿注意到教师在观察、记录;v对实验不做预期,减少实验者效应;v除游戏外,尽量保持环境不变。倒返实验设计:倒返实验设计:用合作游戏的方法干预文文的合作行为用合作游戏的方法干预文文的合作行为第41页,此课件共74页哦实验阶段设计:实验阶段设计:v(1)A1(1)A1
17、阶段:阶段:实验前观察和记录幼儿合作方面的表现。时间为每天上午半小时的活动时间,总共一周。v(2)B1(2)B1阶段:阶段:进入实验,进行合作游戏,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时间为每日上午半小时的时间,总共两周。v(3)A2(3)A2阶段:阶段:退出实验,观察、记录幼儿合作方面的表现。时间为每天上午半小时的活动时间,总共一周。v(4)B2(4)B2阶段:阶段:第二次进入实验,观察、记录幼儿合作方面的表现。时间为每天上午半小时的活动时间,总共两周。第42页,此课件共74页哦1、增加实验处理的次数或类型v由于ABAB设计只包含一种实验处理B,如果研究发现实验处理在B1阶段无效,那么矫正者就应暂时停止按
18、ABAB模式进行,而应及时设计其他策略C或合并使用B C,并逐一试探效果。如果经过试探和比较,最终找到了有效的干预措施,那么就可以以普通的方式加以评估了。(二)倒返实验设计的变化形式(二)倒返实验设计的变化形式第43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例如:曾有研究者利用A-B-C-D-A-D模式探讨不同矫正策略对于学生迟到行为的影响。研究者前后并改变了3种策略:B代表罚站,C代表奖励冰棒,D代表委托保管钥匙。由于方法不断改变,终于发现保管钥匙的策略可以改变被试的迟到行为。第44页,此课件共74页哦2 2、改变基线和实验处理的呈现次序、改变基线和实验处理的呈现次序v情况紧急时,并不能从基线开始,一般模式为B
19、ABA设计。例如:打架斗殴行为,自伤行为,攻击行为等。第45页,此课件共74页哦3 3、单一时间序列设计、单一时间序列设计v如果为了确定行为经过处理之后是否发生变如果为了确定行为经过处理之后是否发生变化,可以采用简单的化,可以采用简单的 A-BA-B设计,只有基线期设计,只有基线期和处理期。和处理期。vA-BA-B实验设计适用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实验设计适用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只需了解前后结果比较而无需查明原因的行只需了解前后结果比较而无需查明原因的行为矫正。为矫正。第46页,此课件共74页哦(三)对倒返实验设计的评价优点:通过倒返实验设计,研究者可以证明是实验处理(矫正方案)而不是别
20、的原因导致了行为改变,可以有效地评估实验处理的效果,有利于确立实验处理和行为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缺点:v1 倒返期都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存在着伦理道德问题。v2 倒返实验设计本身也存在着不足。有些问题行为并不适合采用倒返实验设计的方法,因为在经过实验处理之后,它的行为表现也不会返回到原来引入实验处理前的基线水平了。第47页,此课件共74页哦你确定要使用ABAB实验设计吗?在决定使用在决定使用ABABABAB研究设计前,要认真考虑几个因素:研究设计前,要认真考虑几个因素:v首先,如果行为是危险的,那么在第二个基线期将原有如果行为是危险的,那么在第二个基线期将原有的治疗去除是不道德的。的治疗去除是
21、不道德的。v其次,你必须对行为将随着治疗的撤销而返回到原来的你必须对行为将随着治疗的撤销而返回到原来的水平这一点相当确定。如果治疗停止而行为却没有改变,水平这一点相当确定。如果治疗停止而行为却没有改变,就不能证明相互作用关系。就不能证明相互作用关系。v再次,你是否能够在治疗已经施行的情况下真的将你是否能够在治疗已经施行的情况下真的将治疗去除。治疗去除。例如,如果治疗是一个教学程序,主体在其例如,如果治疗是一个教学程序,主体在其中学到了一个新的行为,那么你就不能将已经发生的学习中学到了一个新的行为,那么你就不能将已经发生的学习成果拿走。成果拿走。第48页,此课件共74页哦(一)多重基线设计的基本
22、原理v特点:与ABAB设计一样,多重基线实验设计也包含基线A和实验处理B两个条件。它区别于ABAB设计的主要特色是,它的对象不是单一行为,而是2个或2个以上的行为。二、多重基线设计二、多重基线设计第49页,此课件共74页哦v操作原理:首先,针对第一个行为实施实验处理,其他行为则仍继续维持在基线阶段,等到第一个行为在处理阶段达到预定标准并开始趋向于稳定之后,再对第二个行为实施实验处理。等到第二个行为因处理条件加入而达到一定标准并趋于稳定之后,便对第三个行为实施实验处理。如果第二个第三个行为在尚未施加处理条件之前就随着第一个行为的改变而改变,则应暂停实验,研究其原因,并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如果某一
23、个行为在实验条件引入后,并不因此而发生改变,则须另换处理方式。第50页,此课件共74页哦多重基线设计的使用前提及适用情况:v前提前提:行为/主体/情境之间必须具有相互的独立性。这样才能观察治疗措施对行为的控制作用,而不致产生各种行为/主体/情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实验中存在多个变量。v适用情况适用情况:适用于经过处理后不可能倒返到基线(如读写算等学习行为)或不应该倒返到基线的情况(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第51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为什么行什么行为1 1,行,行为2 2,行,行为3 3的干的干预要要错开开进行?行?第52页,此课件共74页哦答案:v在多重基线设计中,对于每一个主体而言都有一个基线
24、期在多重基线设计中,对于每一个主体而言都有一个基线期和治疗期,但是多重基线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每一个主和治疗期,但是多重基线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每一个主体的基线期有着不同的长度。体的基线期有着不同的长度。v当主体当主体2 2、3 3、还处于基线期时,主体、还处于基线期时,主体1 1的治疗就已经开始的治疗就已经开始了。当主体了。当主体3 3、还处于基线期时,主体、还处于基线期时,主体2 2的治疗就已经的治疗就已经开始了。之后开始对主体开始了。之后开始对主体3 3进行治疗。进行治疗。第53页,此课件共74页哦v当以这样的方法施行治疗时,我们称当以这样的方法施行治疗时,我们称治疗随治疗随着时间的过去
25、错开进行着时间的过去错开进行。也就是说,对于任。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主体来说,只有当治疗阶段开始之后,何一个主体来说,只有当治疗阶段开始之后,它的行为才开始增加。当对主体它的行为才开始增加。当对主体1 1进行治疗时,进行治疗时,主体主体2 2、3 3的行为并没有增加,行为只在治疗的行为并没有增加,行为只在治疗之后才开始改变的事实可以证明是治疗而不之后才开始改变的事实可以证明是治疗而不是其他外来的无关变量导致了行为的改变。是其他外来的无关变量导致了行为的改变。第54页,此课件共74页哦(二)多重基线设计的形式1跨主体的多基线设计v跨主体的多重基线设计是同时用几位被试作为研究对象,但所要处理的问
26、题行为以及被试所要面临的情境条件却同属一类。v例子:三位法语成绩不佳的高中生。v问题:跨主体的多基线设计有哪些不足?问题:跨主体的多基线设计有哪些不足?第55页,此课件共74页哦2跨行为的多基线设计v跨行为的多重基线设计是针对同一位被试的几种不同行为在同一情境下进行矫正。v例子:孤独症不同症状的矫正成效。v问题:跨行为的多基线设计有哪些有点?有问题:跨行为的多基线设计有哪些有点?有哪些不足?哪些不足?第56页,此课件共74页哦3跨情境多基线设计v跨情境的多重基线设计,是指实验者选定一位被矫正者的某项特定行为,对其不同的情境条件逐一引入实验处理,以观察其特定行为的改变情况。第57页,此课件共74
27、页哦v情境可以是时间、场所或特别的安排。v如(1)时间:早餐、午餐、晚餐等 (2)教学安排: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教学等 (3)环境:教室、操场、实验室等第58页,此课件共74页哦三、逐变标准设计(一)基本原理v逐变标准设计的原理是指:在实验处理阶段采取逐步实现目标行为的方式,将整个处理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小阶段,并预先确定每一小阶段的要求标准,依序提升,以逐步形成目标行为的方法。第59页,此课件共74页哦v特点:逐变标准设计也包括基线A和实验处理B。v基线水平是决定实验处理将被划分为几个小阶段以及每个小阶段标准改变多少的重要前提。只有当基线阶段的行为相当稳定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处理阶段。v实验处理
28、阶段要按照目标行为的难易,划分为48个小阶段,每个小阶段确定的标准也应由易到难,并告诉被矫正者,以便让他有明确的努力目标。第60页,此课件共74页哦v操作:在进入实验处理之后,首先开始强化达到第一个小阶段的标准的行为。当个体的行为能够稳定的达到或超过标准后,才可进入第二个小阶段的训练。若第一个阶段一时不能完成,可再重复做一次,若再完不成,则应该考虑降低难度,或改变强化策略。当个体能够稳定地达到第一个小阶段的标准后,就开始强化达到第二个小阶段的标准的行为。以此类推,直到达到目标行为为止。第61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例如,一利用逐变标准设计矫治嗜烟行为的案例,其具体实验过程是:v实验者首先对吸烟者
29、每天吸烟量作了观察统计,列出曲线,大约平均每天在15.3支烟。以此作为基准,然后决定每天以减少两支为目标,并以提供其他有益健康的食物为代替物和增大运动量为矫治办法。第62页,此课件共74页哦v整个矫治过程分作六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矫治标准是14支,被试实际每天平均吸13.7支;第二阶段标准是 12支,被试实际每天平均吸 11.2支;第三阶段标准是 10支,被试实际每天平均吸9.6支。以此下去,被试到五阶段每天平均吸5.l支,以后则保持在每天吸5.3支的水平上,达到了行为矫治的目标。第63页,此课件共74页哦(二)对逐变标准设计的评价v由于在逐变标准设计中,目标行为的标准被从易到难分成若干小段,逐
30、段提升,因此被矫正者在各个小阶段里只要稍稍努力,就能达到预定的各阶段标准,从而获得应有的奖励,因而能大大调动被矫正者的积极性,在现实生活中,逐变标准设计常用来治疗和矫正一些不良嗜好,比如:酗酒、偏食、贪睡等不良习惯。由于这些习惯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正,只能逐步改进。另外也常用于研究哪些需要以渐进的方式才能获得的复杂的学习行为,比如:弱智儿童的穿衣行为。第64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但是,逐变标准的设计也有很大局限:v1由于逐步提升各阶段的标准,因此达到目标行为的时间较长,因此即使行为发生了改变、达到了标准,我们也很难断定它就是矫正方案造成的,因为期间其他因素也可能对行为造成了影
31、响,这就给结果的解释带来了一定的麻烦。v2每一个阶段行为标准的确定,主观性较强。第65页,此课件共74页哦v做这种实验,应注意以下问题:v达到矫治总目标的阶段划分要按难易程度划分为若干小阶段。每阶段的目标要以由易到难原则制订,每一目标应是被试略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v每一小阶段目标只有完成,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如果某一阶段目标不能按规定日期完成,可以重复这一阶段的矫治。如仍然不能完成可以修减目标;v每一小阶段的时间间隔不能太短,应以一周左右为宜,但还要视具体矫治情况来修订。第66页,此课件共74页哦四、交替治疗设计(一)基本原理v交替治疗设计常被用来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实验处理或干预措施对单一行为的
32、效果,又称为同时治疗设计同时治疗设计或多元素实验设计多元素实验设计。v这种设计包括三项实验条件:基线(A),交替实验处理(B),继续处理(C)。在交替实验设计中,基线A阶段表示未提供任何实验处理,交替实验处理B阶段表示以快速交替的方式呈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处理,以比较各种实验处理的有效性,进而在继续处理C阶段只采用较为有效的措施。第67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例子:对智障儿童刻板手势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安排儿童在一间教室里从事各种手眼协调工作(例如:拼图),每天观察其行为表现3次(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在交替实验处理阶段,有3种情况,被用来比较,那就是身体限制、积极练习和无干预。每
33、种情况都被观察过一次。所谓身体限制,就是让儿童在桌上进行30秒的手部限制,使其不能表现出刻板行为。所谓积极练习,则是进行身体的引导,让该儿童适当地从事手眼协调活动(因为要用手做这些动作,所以不能从事重复性的刻板行为了)。所谓无干预,也就是持续的基线水平。第68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69页,此课件共74页哦(二)对交替治疗设计的评价v优点:交替治疗设计可以在同一治疗期间或有限的时间内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个体同一行为的影响,有利于快速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当事人的权益。而且,该设计适用于可逆和不可逆的行为,不会出现倒返设计面临的技术和伦理问题。第70页,此课件共74页哦不足:v1
34、 如果有好几种方案需要加以比较的话,有时很难在同时加以执行,或者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交替处理。v2 另外,虽然该设计可以通过快速交替处理来控制顺序效应,不过却无法完全控制先行处理对后来处理所造成的残余影响。例如: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很难在交替治疗设计中拿来比较,因为如果在同一天的话,药物治疗在先,行为治疗在后,那就很难保证药物治疗对行为治疗不发生影响。第71页,此课件共74页哦v3 同时,该设计所选择的行为必须是能够快速改变的,并且必须是经常发生的,这样才能在观察期间内,反映出每一种方案所造成的改变,并比较不同方案的差异。如果目标行为是不能快速改变的或者是不能经常出现的,则不适用于这种设计。第72
35、页,此课件共74页哦v一一 判断以下案例适合哪种行为矫正的实验设判断以下案例适合哪种行为矫正的实验设计方法计方法v1 1 孤独症协会的老师通过孤独症协会的老师通过ABCABC清单的使用观察清单的使用观察并记录了两名孤独症儿童雯雯和天翔的自我并记录了两名孤独症儿童雯雯和天翔的自我伤害行为的频率,然后实施以强化替代行为伤害行为的频率,然后实施以强化替代行为为主的干预方法,并继续收集了一段时间关为主的干预方法,并继续收集了一段时间关于两个孩子的行为数据。这个案例适合采用于两个孩子的行为数据。这个案例适合采用哪种行为矫正实验设计?为什么?都需要考哪种行为矫正实验设计?为什么?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虑哪些因素?习题:习题:第73页,此课件共74页哦v2 2 一位教师想要确定暴力卡通片是否导致学一位教师想要确定暴力卡通片是否导致学龄前儿童的侵犯行为,该案例适合采用哪种龄前儿童的侵犯行为,该案例适合采用哪种实验设计?应该怎样去做?实验设计?应该怎样去做?第74页,此课件共74页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