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第二章乳化作用课件.ppt
《表面活性剂第二章乳化作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活性剂第二章乳化作用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表面活性剂第二章乳化作用第1页,此课件共49页哦定义定义 乳液是指一种或多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乳液是指一种或多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分散体系。乳在与它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分散体系。乳液的液珠直径一般都介于液的液珠直径一般都介于0.1-10m0.1-10m,因此属粗,因此属粗分散体,由于体系呈现乳白色而被称为乳液。分散体,由于体系呈现乳白色而被称为乳液。通常的乳液有一相是水或水溶液,被称为水相;另通常的乳液有一相是水或水溶液,被称为水相;另一相是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相,被称为油相。一相是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相,被称为油相。第2页,此课件共49页哦 三种分类方法:三种分类方
2、法:按来源分类: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产物;按来源分类: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产物;按分子量分类:低分子乳化剂(按分子量分类:低分子乳化剂(C10-C20)和高分子乳化)和高分子乳化剂(剂(C成千上万);成千上万);按水溶液中可否电离分为:离子型(阴离子、阳离子和阴阳按水溶液中可否电离分为:离子型(阴离子、阳离子和阴阳离子三类)和非离子型。这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离子三类)和非离子型。这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分类分类纯天然纯天然 天然天然+药物药物 天然天然+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纯化学成分纯化学成分带药物带药物 带美白带美白 儿童用儿童用 普通型普通型第3页,此课件共49页哦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被乳化的两
3、种液体的表面张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被乳化的两种液体的表面张力。因此,一般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时,其疏水基一端力。因此,一般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时,其疏水基一端吸附在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油)的微粒子表面,而亲水基吸附在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油)的微粒子表面,而亲水基一端则伸向水中。表面活性剂在液体微粒子表面定向排列一端则伸向水中。表面活性剂在液体微粒子表面定向排列成一层亲水性吸附膜(界面膜),从而减少液滴之间的相成一层亲水性吸附膜(界面膜),从而减少液滴之间的相互引力,降低两相间的表面张力,起到促进相互分散形成互引力,降低两相间的表面张力,起到促进相互分散形成乳化的作用。乳化的作用。二、二、乳化剂作
4、用原理乳化剂作用原理第4页,此课件共49页哦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小对形成界面膜的强度有直接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小对形成界面膜的强度有直接影响。浓度大,界面上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多,形成的界面膜致密,浓度大,界面上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多,形成的界面膜致密,强度大。强度大。不同的乳化剂乳化效果不同,达到最佳乳化效果所需要的量不同的乳化剂乳化效果不同,达到最佳乳化效果所需要的量也不同。一般地说,形成界面膜的乳化剂分子作用力越大,膜强也不同。一般地说,形成界面膜的乳化剂分子作用力越大,膜强度越高,乳液越稳定;反之,作用力越小,膜强度越低,乳液越度越高,乳液越稳定;反之,作用力越小,膜强度越低,乳液
5、越不稳定。不稳定。当界面膜中有脂肪醇、脂肪酸和脂肪胺等极性有机物分子时,当界面膜中有脂肪醇、脂肪酸和脂肪胺等极性有机物分子时,膜强度显著提高。这是因为在界面吸附层中乳化剂分子与醇、酸、膜强度显著提高。这是因为在界面吸附层中乳化剂分子与醇、酸、胺等极性分子发生作用形成复合物,使界面膜强度增大的缘故。胺等极性分子发生作用形成复合物,使界面膜强度增大的缘故。由两种以上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剂为混合乳化剂。由于由两种以上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剂为混合乳化剂。由于分子间的强烈作用,界面张力显著降低,乳化剂在界面上吸附分子间的强烈作用,界面张力显著降低,乳化剂在界面上吸附量显著增多,形成的界面膜密度增大,强度
6、增高。量显著增多,形成的界面膜密度增大,强度增高。第5页,此课件共49页哦在乳液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参与使油在乳液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参与使油-水界面张水界面张力大幅度下降,成了稳定的乳液。但在乳液中仍然存在着油力大幅度下降,成了稳定的乳液。但在乳液中仍然存在着油-水界水界面张力,加上面张力,加上CMC或溶解度的限制,使界面张力无法达到接近于或溶解度的限制,使界面张力无法达到接近于零。因此乳液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零。因此乳液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d=idi=iRTdlnCi (式式2-4-1)式中式中: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吸附量,:吸附量,:化学势,:化学势,C
7、:浓度:浓度微乳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低至不可测,是热力学上的稳微乳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低至不可测,是热力学上的稳定体系。这主要是添加性质完全不同的第二种表面活性剂定体系。这主要是添加性质完全不同的第二种表面活性剂(如大小适中的醇类如戊醇、己醇和庚醇等,被称为助表面如大小适中的醇类如戊醇、己醇和庚醇等,被称为助表面活性剂活性剂),就可以使界面张力进一步降低至很小,甚至会出,就可以使界面张力进一步降低至很小,甚至会出现瞬间的负值,可以用现瞬间的负值,可以用Gibbs的多组分体系的吸附方程来加的多组分体系的吸附方程来加以说明。以说明。第6页,此课件共49页哦如图如图2-4-1虚线所示,随助表面活性剂增加,虚
8、线所示,随助表面活性剂增加,CMC减小,且减小,且降低,甚至可瞬间为负值降低,甚至可瞬间为负值(由虚线表示由虚线表示)图图2-4-1助表面活性剂对助表面活性剂对的影响的影响第7页,此课件共49页哦常见的乳液,一相是水或水溶液,另一相是常见的乳液,一相是水或水溶液,另一相是与水不相溶的有机物,如油脂、蜡等,水和与水不相溶的有机物,如油脂、蜡等,水和油所形成的乳液分成三种类型:油所形成的乳液分成三种类型:三、乳液的类型三、乳液的类型 (1 1)油油/水(水(O/WO/W)型乳液,油分散在水中。油为分散相(内相),)型乳液,油分散在水中。油为分散相(内相),水为连续相(外相)的水包油型乳液,此类乳液
9、可以用水稀释。如牛奶、水为连续相(外相)的水包油型乳液,此类乳液可以用水稀释。如牛奶、豆浆等。豆浆等。(2 2)水水/油(油(W/OW/O)型乳液,水分散在油中。水为分散相(内相),油为连)型乳液,水分散在油中。水为分散相(内相),油为连续相(外相)的油包水型乳液,此类乳液可以用油稀释。如人造奶油、原油等。续相(外相)的油包水型乳液,此类乳液可以用油稀释。如人造奶油、原油等。(3 3)套圈形,由水相和油相一层一层交替分散形成的乳状液,主要有油包)套圈形,由水相和油相一层一层交替分散形成的乳状液,主要有油包水再包油水再包油O/W/OO/W/O(即(即含有分散油珠的水相悬浮于油相中含有分散油珠的水
10、相悬浮于油相中)和水包油再包水)和水包油再包水W/O/WW/O/W(即(即含有分散水珠的油相悬浮于水相中含有分散水珠的油相悬浮于水相中)两种形式。这种类型的乳状)两种形式。这种类型的乳状液较少见,一般存在于原油中。液较少见,一般存在于原油中。1 1、类型、类型第8页,此课件共49页哦配置乳液呈何种类型,可根据乳化液体的性质及乳液的用途配置乳液呈何种类型,可根据乳化液体的性质及乳液的用途而定。如植物油易形成而定。如植物油易形成O/W型,而矿物油易形成型,而矿物油易形成W/O型;通常,型;通常,要用水稀释的乳液必须是要用水稀释的乳液必须是O/W型,而在厚敷涂层中的乳液,则以型,而在厚敷涂层中的乳液
11、,则以W/O型为宜。型为宜。第9页,此课件共49页哦(1 1)稀释法)稀释法 将乳液用与连续相相同的液体进行稀释,将乳液用与连续相相同的液体进行稀释,溶于水的为油溶于水的为油/水型,溶于油的为水水型,溶于油的为水/油型。油型。2 2、检查乳液类型的方法、检查乳液类型的方法 例如,牛奶能够被水稀释,但不能与植例如,牛奶能够被水稀释,但不能与植物油混溶,可见牛奶是物油混溶,可见牛奶是O/W型乳液。型乳液。第10页,此课件共49页哦(2 2)导电法)导电法水和油的导电性相差很大,油水和油的导电性相差很大,油/水型乳液的电导率比水水型乳液的电导率比水/油型大数百倍,所以,在乳液中插入两电极,并在环路中
12、油型大数百倍,所以,在乳液中插入两电极,并在环路中串联氖等,油串联氖等,油/水型的灯亮。水型的灯亮。(3 3)染色法)染色法 在试管中加入油性或水性染料在试管中加入油性或水性染料2-32-3滴,根据哪一类染料能滴,根据哪一类染料能使连续相均匀着色来判断乳液的类型。使连续相均匀着色来判断乳液的类型。(4 4)滤纸润湿法)滤纸润湿法将乳液滴在滤纸上,若液体能快速展开,在中心留下将乳液滴在滤纸上,若液体能快速展开,在中心留下一小滴,则乳液为水包油型,若乳液液滴不展开,则油包一小滴,则乳液为水包油型,若乳液液滴不展开,则油包水型。水型。(5 5)光折射法)光折射法利用水和油对光的折射率不同来鉴别乳液类
13、型。若乳液为水利用水和油对光的折射率不同来鉴别乳液类型。若乳液为水包油型,则粒子起包油型,则粒子起集光集光作用,用显微镜仅看见粒子的左侧轮廓;作用,用显微镜仅看见粒子的左侧轮廓;若乳液为油包水型,则粒子起若乳液为油包水型,则粒子起散光散光作用,用显微镜仅看见粒子的作用,用显微镜仅看见粒子的右侧轮廓;右侧轮廓;第11页,此课件共49页哦图图2-4-2 乳状液液珠堆积方式乳状液液珠堆积方式 (1 1)相体积:相体积理论是从几何学的角度出发,)相体积:相体积理论是从几何学的角度出发,由由O Ostwald提出来的。提出来的。其观点为其观点为:假设乳液的液珠是大小相:假设乳液的液珠是大小相同的圆球且同
14、的圆球且圆球圆球为为刚性刚性,在最密堆积时,液珠的相体,在最密堆积时,液珠的相体积分数只能占总体积的积分数只能占总体积的74.02,若液珠的相体积分,若液珠的相体积分数大于数大于74.02,乳液就会发生变型或破坏。,乳液就会发生变型或破坏。3 3、影响乳状液类型的主要因素、影响乳状液类型的主要因素第12页,此课件共49页哦 以以OW型乳液为例,若油的相体积分数大于型乳液为例,若油的相体积分数大于74.02,乳,乳液只能形成液只能形成WO型,若油的相体积分数少于型,若油的相体积分数少于25.98时,就时,就只能形成只能形成OW型,若油的相体积分数在型,若油的相体积分数在25.98-74.02时,
15、时,则可能形成则可能形成OW型或型或WO型中的一种。型中的一种。事实上液珠的相体积分数在超过事实上液珠的相体积分数在超过74.02以后,并不以后,并不一定会发生变型。例如:石蜡油一定会发生变型。例如:石蜡油-水体系,石蜡油的相体水体系,石蜡油的相体积分数可高达积分数可高达99,油珠实际上只是被一层薄薄的水膜隔开,油珠实际上只是被一层薄薄的水膜隔开,而且仍是而且仍是OW型乳液。究其原因在于乳液的液珠并非大型乳液。究其原因在于乳液的液珠并非大小相等,也并非刚性,而是大小不相等且在高浓度时可小相等,也并非刚性,而是大小不相等且在高浓度时可发生形变甚至呈多面体,因此液珠的相体积分数可超过发生形变甚至呈
16、多面体,因此液珠的相体积分数可超过74.02。第13页,此课件共49页哦(2)(2)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楔型理论楔型理论 楔型理论是以乳化剂的空间结构为出发点来确定乳化楔型理论是以乳化剂的空间结构为出发点来确定乳化液的类型的。液的类型的。楔型理论认为:楔型理论认为:乳化剂的亲水基和疏水基的横截乳化剂的亲水基和疏水基的横截面积不相等,把乳化剂的分子看做一头大一头小的楔子,乳化剂面积不相等,把乳化剂的分子看做一头大一头小的楔子,乳化剂横截面积小的一头可以像楔子一样插入液珠表面,在油水界面横截面积小的一头可以像楔子一样插入液珠表面,在油水界面上作定向排列,亲水的极性头伸入水
17、相而亲油的碳氢链则伸入油上作定向排列,亲水的极性头伸入水相而亲油的碳氢链则伸入油相,结果加大界面强度。相,结果加大界面强度。图图2-4-3 2-4-3 乳化剂分子在乳液液滴表面定向吸附示意图乳化剂分子在乳液液滴表面定向吸附示意图(A A)一价皂形成的一价皂形成的O/WO/W乳状液乳状液(B B)二价皂形成的二价皂形成的W/OW/O乳状液乳状液 定向楔理论做为一种假说,存在不足之处,其中之一就是一价金属皂的极性头并不一定比非极性尾粗大,因此有许多例外情况。第14页,此课件共49页哦(3)(3)乳化器材质乳化器材质对乳液类型的影响对乳液类型的影响 除了乳状液组成材料、成乳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外,外界条
18、件对乳状除了乳状液组成材料、成乳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外,外界条件对乳状液的类型也有影响,例如,乳化器壁的亲水亲油性,器壁亲水性强时易液的类型也有影响,例如,乳化器壁的亲水亲油性,器壁亲水性强时易形成形成O/W型乳状液,而器壁亲油性强则易形成型乳状液,而器壁亲油性强则易形成W/O型乳液,其原因是液型乳液,其原因是液体在器壁上需保持一层连续相,以使搅拌时不易被分散而成为液珠。体在器壁上需保持一层连续相,以使搅拌时不易被分散而成为液珠。如玻璃是亲水的而塑料是憎水的,故前者易形成如玻璃是亲水的而塑料是憎水的,故前者易形成O/W型乳状液而型乳状液而后者易形成后者易形成W/O型乳状液。型乳状液。但当乳化剂浓度
19、但当乳化剂浓度大到大到足以克服乳化器材质的润湿性质所带足以克服乳化器材质的润湿性质所带来的影响时,所形成乳液的类型只取决于乳化剂自身的性质来的影响时,所形成乳液的类型只取决于乳化剂自身的性质而与器壁的亲水亲油性无关。而与器壁的亲水亲油性无关。第15页,此课件共49页哦(4)(4)两相的聚结速度理论两相的聚结速度理论 聚结速度理论从组成乳状液的聚结速度理论从组成乳状液的两种液滴的聚结两种液滴的聚结速度速度对乳状液的影响出发,判断乳状液的类型。对乳状液的影响出发,判断乳状液的类型。该理论该理论19571957年由年由DaviesDavies提出:在乳化剂、油、提出:在乳化剂、油、水一起摇荡时,油相
20、与水相都破裂成液滴,水一起摇荡时,油相与水相都破裂成液滴,最终成为何种乳液取决于两类液滴的聚结速最终成为何种乳液取决于两类液滴的聚结速度。度。(5)(5)温度温度 温度上升会降低亲水基的水化温度上升会降低亲水基的水化度,从而降低分子的亲水性。因此度,从而降低分子的亲水性。因此低温形成的低温形成的O/WO/W型乳状液,升温后,型乳状液,升温后,可能转变为可能转变为W/OW/O型乳状液。型乳状液。此转型温度为表面活性剂亲此转型温度为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质达适当平衡的温度,水亲油性质达适当平衡的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PITPIT。图图2-4-4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硬
21、酯酸钠和(硬酯酸钠和(B)软酯酸钠浓度与软酯酸钠浓度与相转变稳定间关系相转变稳定间关系第16页,此课件共49页哦 (1 1)液珠粒径与光学性液珠粒径与光学性 乳液最大的特征表现是分散在连续相中的不连续相的乳液最大的特征表现是分散在连续相中的不连续相的液滴粒子液滴粒子大小。如聚氨酯乳液,粒径大小。如聚氨酯乳液,粒径2050um时,乳液是白色的,时,乳液是白色的,120um时,乳液是带蓝玉色的液体,时,乳液是带蓝玉色的液体,0.51um时是半透明状态,小时是半透明状态,小于于20nm时是透明如水的液体。时是透明如水的液体。四、乳液的物理性质四、乳液的物理性质 当乳状液粒径小于当乳状液粒径小于0.1
22、m时,体系为半透明或透明的乳状液,常称时,体系为半透明或透明的乳状液,常称之为之为“微乳液微乳液”,性质上与乳状液有很大不同。,性质上与乳状液有很大不同。乳液是一个多分散体系,由于分散相和分散的折射率不同,乳液是一个多分散体系,由于分散相和分散的折射率不同,入射光在液珠表面上可发生反射、散射和透射现象。一般乳液入射光在液珠表面上可发生反射、散射和透射现象。一般乳液的液珠粒径为的液珠粒径为0.110m,而可见光波长在,而可见光波长在0.40.6m之间,之间,所以乳液主要发生所以乳液主要发生反射反射现象,呈乳白色。如果液珠的粒径在现象,呈乳白色。如果液珠的粒径在0.050.1m,即略小于入射光波长
23、时,有,即略小于入射光波长时,有散射散射现象发生,体系呈半现象发生,体系呈半透明状。当液珠的粒径为透明状。当液珠的粒径为0.05m以下,即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会以下,即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会发生光的发生光的透射透射现象,体系变为透明状。实际上当乳液粒径小于现象,体系变为透明状。实际上当乳液粒径小于0.1m,体系呈半透明或透明时为微乳液。体系呈半透明或透明时为微乳液。第17页,此课件共49页哦 微乳液是两种不互溶的液体与表面活性剂自发形成的微乳液是两种不互溶的液体与表面活性剂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的分散体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的分散体系。系。分为
24、:分为:O/W型,型,W/O型。型。与乳状液的不同之处:与乳状液的不同之处:自发形成的,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自发形成的,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热力学稳定体系,不发生聚结。热力学稳定体系,不发生聚结。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的必要条件:在油在油-水界面有大量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水界面有大量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吸附;混合物的吸附;界面具有高度的柔性。界面具有高度的柔性。第18页,此课件共49页哦 (2 2)乳液的黏度乳液的黏度 乳液的另一个特征是乳液的另一个特征是黏度黏度,当分散相浓度不大时,乳状当分散相浓度不大时,乳状液的黏度主要由分散介质决定,分散介质的黏度越大,乳状液液的黏度主要由
25、分散介质决定,分散介质的黏度越大,乳状液的黏度越大。另外,不同的乳化剂形成的界面膜有不同的界面的黏度越大。另外,不同的乳化剂形成的界面膜有不同的界面流动性,乳化剂对黏度也有较大影响。流动性,乳化剂对黏度也有较大影响。=0(1+25)(式式2-4-2)2-4-2)式中:式中:,0,分别为乳液及分散介质的黏度和分散相的分别为乳液及分散介质的黏度和分散相的体积分数体积分数 乳液的黏度受乳液内外相的黏度、内相的体积分数、液珠的乳液的黏度受乳液内外相的黏度、内相的体积分数、液珠的粒径及乳化剂的性质等的影响。粒径及乳化剂的性质等的影响。当内相的相体积分数小于当内相的相体积分数小于50时,乳液的黏度可应用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面活性剂 第二 乳化 作用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