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汽车项目人力资源系统分析.docx
《氢能源汽车项目人力资源系统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能源汽车项目人力资源系统分析.docx(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氢能源汽车项目人力资源系统分析目录第一章 公司简介4一、 基本信息4二、 公司简介4三、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5第二章 行业背景分析7第三章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基本方法11一、 劳动定员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11二、 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19第四章 劳动定额水平21一、 劳动定额管理的内容21二、 现代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23第五章 甄选应聘人员方法28一、 情境模拟测试28二、 情境模拟测试的应用29第六章 招聘评估指标的统计分析35一、 录用环节的评估35二、 招聘成本效益评估37第七章 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39一、 培训需求循环评估模型39二、 其他几种模型40第八章 企业培训制度的建立
2、与推行分析41一、 企业培训制度的基本结构41二、 企业各项培训制度的起草41第九章 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53一、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53二、 绩效考评标准及设计原则54第十章 绩效考评系统61一、 绩效考评误差的含义和类型61二、 企业绩效考评中矛盾与冲突的处理67第十一章 员工福利管理分析69一、 福利管理的基本程序69二、 员工福利计划72第十二章 专项薪酬管理制度的起草75一、 设计单项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程序75二、 薪酬管理制度75第十三章 集体合同管理分析78一、 集体合同概述78二、 集体合同的内容82第十四章 劳动争议的协商与调解分析89一、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89二、 调解
3、委员会调解的程序90第一章 公司简介一、 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投资管理公司2、法定代表人:郑xx3、注册资本:128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1-7-97、营业期限:2011-7-9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9、经营范围:从事氢能源汽车相关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二、 公司简介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
4、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三、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1800.
5、619440.498850.46负债总额6733.645386.915050.23股东权益合计5066.974053.583800.23表格题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8513.6122810.8921385.21营业利润6956.755565.405217.56利润总额6428.065142.454821.05净利润4821.053760.423471.1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821.053760.423471.16第二章 行业背景分析氢能源汽车,顾名思义,是以氢作为能源的汽车,将氢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推动车辆。氢能源汽车分
6、为两种,一种是氢内燃机汽车(Hydrogeninternalcombustionenginevehicle,HICEV)是以内燃机燃烧氢气(通常透过分解甲烷或电解水取得)产生动力推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Fuelcellvehicle-FCEV)是使氢或含氢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在燃料电池中反应产生电力推动电动机,由电动机推动车辆。使用氢为能源的最大好处是它跟空气中的氧反应,仅产生水蒸气排出,有效减少了传统汽油车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HICEV一般以内燃机为基础改良而成,要实现并不困难,困难之处在于如何降低成本及达至安全,以及安全地解决氢气供应、储存的问题后才可以推出市场。2016-2020年,我国燃料
7、电池汽车销量呈现出整体上涨趋势,但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和燃料车示范点政策波动的影响,出现明显的下滑,2016年到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分别为:629辆、1272辆、1527辆、2715辆、1127辆。中国氢能源车占全球销量13%。韩国政府2019年以来推出一系列补贴政策,氢能源车销量大增,2020年销量达5823辆,同比增长39%,占全球销量65%。氢能源乘用车车的绝大部分市场被日本丰田Mirai和韩国现代Nexo两款车型占有。2020年,丰田Mirai全球售出1770辆,同比下滑29%,市占率占20%;得益于韩国政策支持,现代Nexo近年来销量大增,一举超过丰田Mirai成为销量第一;
8、2020年现代Nexo全球售出6781辆,同比增长36%,市占率达75%,其中韩国本土销量占85%。加氢站的建设成本高,但在使用氢能和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上布局加氢站大规模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国加氢站布局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2020年新建加氢站数量创纪录,截至2020年底中国加氢站数量达到108座,此外规划中有122座。主流应用于汽车动力系统的是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采用“电化学的方式“,不需要燃烧氢气,直接由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效率更高、也更安全。在整车结构设计上,燃料电池汽车(简称FCV)包含燃料罐(高压储氢罐)、动力机组和三电系统,其中搭配的小容量蓄电池主要作为启动辅助和能量回收。以丰
9、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为例,在年产1000台时燃料电池(FC)系统与储氢系统制造成本分别为20180美元和8002美元,占整车成本分别为30.7%和12.2%。当年产量增至3000台时,FC系统与储氢系统制造成本分别为15821美元和6040美元,占整车成本比例降至28.2%和10.7%;两者合计成本约为占整车的40%,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发动机占整车成本比例15%,如何进一步降低储氢和FC系统的成本,尤其是后者是FCV大规模商业化的前提。2020年全球共销售氢燃料电池汽车9006台,假设年产1万套FC系统,则该系统合计成本为6775美元,其中电池堆成本和支持系统成本为3504美元和3172美
10、元,分别占比51.7%和46.8%;2020年国内共销售氢燃料电池车1177台,假设年产1000套FC系统,则该系统合计成本为14485美元,其中电池堆和支持系统分别为9533和4763美元,各自占比65.8%和32.9%,可见在当前各国产量规模有限的情况下,FC系统成本较高,如果达到万套产能,成本有望大幅下降。以年产10000套燃料电池系统为前提,电池堆成本3504美元,其中膜电极为2320美元,占比66.21%;双极板和膜电极外密封层成本为486美元、533美元,分别占比13.87%和15.21%;而膜电极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是含铂催化剂层,为1069美元,占膜电极成本的46.1%,是最主要
11、的成本因素。第三章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基本方法一、 劳动定员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一)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的区别和联系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任何组织从事经济活动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在开始进行组织结构及其职能和业务部门的设计时,就会遇到如何优化劳动组织、实现劳动组织科学化等问题,而劳动定员是进行劳动组织设计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劳动定员是以企业常年性生产、工作岗位为对象,凡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类人员都应包括在劳动定员的范围之内。劳动定员的范围,不仅包括一线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直接生产人员,也包括二线、三线各类各级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等非直接生产人员
12、。其对象和范围与具体的劳动用工形式无关。从历史上看,我国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要比劳动定额工作开展得晚一些,从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才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长期以来,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约定俗成地常将劳动定额与定员并称为劳动定员定额或劳动定额定员。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两个概念之间确实存在许多相似相近之处。为了进一步弄清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概念的内涵来看,劳动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和质量界限。这种界限,既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量”的限额。它与劳动定额的内涵,
13、即对“活劳动”消耗量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其限额既具有“量”的规定性,也包含“质”的规定性,其所规定的是有效的而不是无效的劳动消耗量。2、从计量单位来看,劳动定员通常采用的劳动计量单位是“人.年”“人季”“人月”,与劳动定额所采用的劳动计量单位“工日”“工时”,“工分”“工秒”没有“质”的差别,只是“量”的差别,即计量的长度不同。例如,按年度制度工日(五天工作制)或工时折算,1人/年等于250个工日或2000个工时。3、从两者具体实施和应用范围来看,在企业中除某些人员因长期
14、脱离生产岗位而在劳动定员管理范围之外,凡是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都纳入了劳动定员管理的范围之内。在企业中,实行劳动定额的岗位人员约占全体员工的40%50%,其基本原因是,可以规定劳动定额的工作岗位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本岗位劳动者的“活劳动”消耗量必须与其劳动成果直接相关;二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可以采用一定的度量衡计量工具直接进行测度衡量。也就是说,在企业各类岗位人员中可以实行劳动定额的,也可以实行劳动定员管理;而不能实行劳动定额的,还是可以实行劳动定员管理。总之,在企业中劳动定员适用范围大于劳动定额,即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4、从制
15、定的方法来看,劳动定额与劳动定员的制定方法也不同。劳动定员的制定方法包括按效率定员法、按设备定员法、按岗位定员法、按比例定员法和按职责范围定员法等,而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包括经验估工法、概率估工法、类推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工时测定法和标准资料法等。在上述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相对独立的前提条件和不同的程序、步骤和技术要求,其适用的范围也各不相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例如,按效率定员法、按设备定员法都是以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或设备看管定额为依据核算出定员人数。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既存在着一定区别,又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两者虽然都是对人力消耗所规定的
16、限额,但在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应用范围、粗细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也正是基于上述区别和联系,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相互补充、相伴相随、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石。(二)劳动定员与企业编制的区别和联系劳动定员这一概念既是现实存在的范畴,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定员与“企业编制”这一术语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逐步强化了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计划管理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从政府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乃至军队及其军事单位中组织机构和人员,统一实行了“编制”管理的人事劳动制度。这里所说的“编制”,泛指一切法定的社会
17、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组织形式,以及工作人员定员、人员结构比例、职务系列和配置等方面的规定。就其基本内容来看,它具体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机构编制。它是对组织机构的名称、职能(职责范围和分工)、规模、结构,以及总机构、分支机构设置等内容的规定。二是人员编制。它是对组织机构中各类岗位的数量、职务的分配,以及岗位人员的数量及其结构所作的统一规定,具体内容包括人员数量、人员结构比例、人员标准、职务分配、高层次职位限额等。在人员编制中,将各级工作人员的数量规定称为编制员额,而将某一系统范围内所有的或某一类的人员编制的总员额称为编制总额。编制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三大类。一是行政编制。它是指国家和地
18、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党派、政协、人民团体的编制。二是事业单位编制。凡是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要,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的单位,均属事业单位,列为事业编制。三是企业编制。凡为国家创造财富,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商品流通以及为国民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并独立实行经济核算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均属企业单位,列为企业编制。从我国“一五”计划开始,企业单位的编制历来是通过下达劳动工资计划,由企业的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国家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的编制管理制度,一
19、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三大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该法律对企业设立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自此以后,国有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三)劳动定员与“三定”的关系“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编办)所提出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对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所作规定的简称。该规定是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是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中央编办将“定职能、定机
20、构、定编制”归纳为“三定”,并将“定职能”放在首位。“定职能”就是明确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能和职责范围,即明确该部门具体是干什么的;“定机构”就是确定行使职责部门的机构数量、名称、性质、级别等;“定编制”就是规定人员限额以及领导干部职数,即明确该部门应配备多少人员。“三定”一词由来已久,1988年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中央决定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时,首先要确定部门职责,再根据职能核定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即所谓“三定”方案。10年之后,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将“三定”方案改为“三定”规定,使“三定”成为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的部门设置要求。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上述“三定”属
21、于国家行政编制管理的范畴,与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没有任何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有企业各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等基础性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和强化。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三定”,即“定机构、定岗、定员”。除了上述涉及劳动定员的“三定”之外,还有以下“四定”“五定”等多种提法。“四定”即定岗、定责、定编、定薪。该提法将薪资制度设计也包括在内,认为定岗、定编、定责是定薪的前提和基础。也有学者认为“四定”是定岗、定责、定员、定额。该提法将“四定”列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其中,定岗是核心,定责、定员、定额是在定岗之后需要完成的各项具体工作,主要
22、解决本岗位的职责范围、岗位人员配置的素质要求和数量限额、岗位工作量考核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五定”即定编、定责、定岗、定员、定薪。该提法认为,定编是指严格按照公司组织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依据科学合理、高效精干的原则,确定本单位的机构编制;定责是指对本单位现有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整理和归纳,明确岗位的职责范围;定岗是指通过定责,把相关的任务进行整理合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岗位,规定具体岗位的具体劳动者所要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取得的工作成果,做到因事设岗、数量最低、有效配合;定员是指按照岗位需要,确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贯彻精减、高效、节约的原则,同时要保证各类人员比例关系的协调,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23、人事相宜;定薪是指根据岗位或技能水平确定员工的薪资标准。上述“三定”“四定”“五定”应当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整体系统的角度进行必要修正,更改为新“四定”,即“定编、定岗、定员、定额”。从优化企业顶层设计开始,按照从上至下,由高层、中层乃至基层逐步拓展传递的方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1、定编是指根据组织发展和组织战略规划的要求,对组织结构模式的正确选择,以及各种职能部门和业务机构的合理布局和设置。2、定岗是指在生产组织合理设计以及劳动组织科学化的基础上,从空间和时间上科学界定各个工作岗位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并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人员的素质要求、工作程序和任务总量。3、定员是指在定编定
24、岗的基础上,为保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按照一定素质要求,对配备各类岗位的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4、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定编、定岗、定员、定额”工作之所以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就在于它是在组织机构以及岗位设置合理化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的量化方法,不断地进行组织诊断、组织变革和创新,使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质与量的规定性更加明确,从而为企业科学地选贤任能,实现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素质)的合理配置,搭建一个保障其系统有效运作的平台二、 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劳动定员也称人员定额,是指在一定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源 汽车 项目 人力资源系统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