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
《六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把握科技创新新优势一、开展成效“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六安市坚持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坚持创新是引领开展的第一动 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战略性新兴产 业快速跃升、经济社会绿色开展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市 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十四五”时期加快创新 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研发投入持续快速增长, 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18.3亿元,是“十二五”末 的2.17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到达1.09%, 居同类市第1位。万人创造专利拥有量4.7件,是“十二五
2、” 末0.9件的5.2倍。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共获省科技奖9 项,市科技奖60项。自主研发功率密度到达3.0kW/L的金 属极板燃料电池产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成功建立的入地 3000米深部岩心钻探技术体系到达国际先进水平。“人乳头 瘤病毒(15个型)核酸5型检测试剂盒(PCR多色荧光法)” TK-605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填补省内三类分子诊断试 剂及仪器设备方面的空白。7每万人高价值创造专利 拥有量(件)1.43.58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8.3到达 全省平均 水平第三章激发科技创新新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工作面向世 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
3、重大需求、面向人 民生命健康,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开展全局的战 略支撑地位,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推进创新型城市 建设,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一、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突出补链、延链、强链,强化产业 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注重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与合肥产业链结合,打造合肥都市圈 协同创新产业基地,构建开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一)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 的先导作用,大力培育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产 业创新开展能力。L新材料铁基新材料。加快铁矿采选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 产业化,提高铁矿
4、采选效率和精铁粉质量。推动计算机及AI 算法与传统钢铁工业深度融合,开展钢铁窄成分控制、钢质 纯洁度和外表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强化工程机械、智能制造 装备、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等行业的新型高强韧、强耐 蚀、高耐磨、高阻尼铁基材料研发。磁性材料。大力开展满足高端电子、电工产品需求 的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永磁铁氧体、金属软磁材料及磁粉 心产品。围绕适应5G、智能终端、高端医疗等开展需求,聚 焦致铁硼磁体关键技术攻关,突破高精度成型、高信耐性、 多极充磁、微小极宽充磁等关键技术。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支持高性能金属材料研发, 支持开发高阻尼复合金属板等高性能军民两用产品,重点发 展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5、热部件、压水堆核电站核岛合金钢 铸件,开发银基耐蚀合金材料及其零部件6Mo超级奥氏体 不锈钢/钢、钛/钢/钛大幅面超薄复合板,模基合金类复合板, 多层叠轧钛合金超薄宽幅板等系列新型金属复合材料。提升 汽车、高铁、建筑、船舶及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抗延迟断裂 耐候钢紧固件材料技术研发能力。支持开发辐射制冷覆膜金 属板等高性能绿色建材产品。支持环保水性多功能涂料用铝 颜料关键技术研发。2 .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氢能。提升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技术 水平,加快双极板、膜电极关键技术攻关,突破CCM涂布和 多层纳米结构涂层技术,加强对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 增湿器、DC/DC变换器、阀件等辅助系统
6、关键部件研发,全 面提升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的批量制造技术,关键 部件国产替代率大幅提高。支持开展燃料电池催化剂等关键 电极材料开发。支持开展质子交换膜纯水制氢、固体聚合物 电解质电解水制氢等技术研发,开展耦合可再生能源电力的 高效低本钱氢储能技术。加快引进氢能产业链上游双极板、 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储气罐等关键零部件工程,依 托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氢能工程孵化平台,加速 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制氢、储氢、 运氢供应链建设。光伏新能源。大力开展太阳能设备和生产装备制造、 太阳能材料制造,注重多晶硅原材料提炼技术、晶体硅锭/硅 片生产和切割技术、电池片技术或
7、工艺更新、晶硅太阳能电 池及其组件研发、光伏产业技术设备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 给。推动开发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支持电 机、电控系统研发。突破商用车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技术, 降低使用本钱,实现操作的舒适性和平稳性,系统提升整车能耗、可靠性、平安性与经济性等综合性能。研发氢燃料电 池汽车,攻关燃料电池改装车技术,持续推动氢燃料电池汽 车示范应用。依托合肥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六安新能 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基地。重点布局整车及电机、电控、电 池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依托雅迪高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配 套产业园,打造全国重要的低速电动车生产基地。依托龙头 企业
8、开展改装车、叉车等专用车和齿轮、变速箱等汽车零部 件制造。电光源。推动传统照明企业转型升级,开展节能灯、 LED灯等绿色照明。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应 用,开展智能照明、城市生态照明、汽车照明、工业照明等。 积极拓展产业链条,开展LED背光源、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等半导体照明器件制造,以及外延片制造、芯片封装 等。3 .先进制造关键基础件。重点开展特殊领域机器人、高档数控 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高端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锻造产业 链长板,开展核电、海洋工程、“两机”部件等先进铸造件,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基地。航空航天。加快航空涡轴发动机、直升机技术研发
9、, 支持开展高原重载无人机,消防、应急、电力等特种无人机、 地面装备和其他特种装备产业,在小微型航空发动机、轻型直升机、重载无人机和航空特种装备等技术领域形成开展新 优势。地质勘探。开展5000米地下新型能源勘探智能钻 探装备与关键技术研究,满足地下深部新型能源、油气勘探、 地质岩心钻探、科学钻探需求。电机。支持超高效电机、静音电机(隔振)、变频电 机、大型电机、永磁电机及特种电机研发生产。围绕产品设 计、制造智能化水平提升,大力开发节能电机、专用电机、 变频电机产品,提升电机高效化、智能化水平。重点开发适 合汽车、家电使用的机电一体化电机。鼓励开发高性能、轻 薄短小化、永磁化、无铁心化、无刷
10、化、组合化微电机产品 和高压高效大型电机。力争在驱动、控制、电路保护技术等 方面实现突破。4 .人工智能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人工 智能融合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重点支持道面结构检测智慧 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全面掌握高集成度、自主定位导航、智 能化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等核心技术,形成“机器人+智能检 测诊断+数据处理分析应用”国内领先优势。加快工业机器 人应用研究,支持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专机设备研发制造 和服务。研制非标结构件焊接机器人,实现工件视觉辅助自 动化焊接。支持L4级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应用,打造车规级自动驾驶产品。支持智能停车系统及设备开发,强化人工 智能及物联网技
11、术在停车行业与智能装备的落地应用。开展 粮食智慧管控技术,推动粮食食品现场快速检测及溯源体系 建设。重点支持婴儿监护认知智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开展 多模态感知、深度神经网络分析、智能决策推送等核心技术 攻关,研制集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分析判决为一体的边缘 计算装备。研发水果一体化快速检测与智慧分选技术,建立 六安地区特色果品质量分选技术流程与质量标准体系。5 .生态环保环保技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 污染防治和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创新。 开展废气、废水、土壤治理成套设备和环保在线监测系统研 发。开展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城 乡污水以及能源化工、
12、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冶金电镀等工 业污水处理能力。研发高效、便捷的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技 术,支持开发低本钱、低能耗、污泥干化设备。围绕叠螺式 离心机、液压连杆式液压翻板门、开度荷重一体化数字卷扬 式启闭机等水利环保新产品开展科技攻关。推进智能型液压 抓臂式清污机器人研发,支持向大型化和系列化方向开展。资源利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聚 焦绿色低碳开展方向,开展铁尾砂矿、粉煤灰等大宗固废物 基础理论研究和综合利用技术,利用铁尾矿研制活化粉体材料、烧陶粒(砂)产品等,以铁尾矿粉及其衍生物为原材制备轻 质高强的绿色混凝土预制构件。6.生物6.生物E药依托西山药库资源,围绕霍山石斛、灵芝、
13、天麻、茯苓 等大别山道地特色中药材的产业化开发,从原种保护、良种 选育、种苗(菌种)繁育、生态栽培、产地加工、高值化开 发等产业链各环节开展研究,促进道地药材的产业化。推进 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开展全链条种植技 术集成示范和质量追溯研究,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炮制、 提取、仓储、运输等关键技术研究。以道地中药材为基源, 开发药食两用产品、新食品原料、保健食品等衍生产品。支 持数字化、智能化、中医器械和中药制药设备研发和生产。 支持企业、医疗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完善 大别山中医药资源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二)引领打造信创产业发挥信创产业推动我市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
14、业链水 平的关键作用,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产业基础能力, 带动传统IT信息产业转型,加速把信创产业打造成推动经济 高质量开展的强劲动力。L新型显示集中力量开发和掌握AMOLED显示关键技术,推动新型 显示上下游产业链开展。重点支持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玻璃盖板、商显大屏、触控传感器、电致变色等研发生 产,重点布局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的产业链多项关键 材料及产品智型Mini-LED背光模组,实现高色域,高亮,低 功耗,透明显示等新型显示模组,配套国内产业链,形成产业 协同。6 .5G电子元器件开展半导体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及配套件、 元器件、组件研发,开展微波通信
15、技术、计算机外围设备设 计与制造技术。支持电子元器件封装、载带产品设计研发生 产,支持具有低介电损耗、低介电常数和高导热多功能封装 新材料产品的开发。重点支持5G结构件、5G射频器件、5G 高频测试仪器仪表和5G智能终端等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3 .物联网开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 在食品平安与公共卫生、防灾减灾、资源控制与管理、智慧 医疗与健康养老、生态环保与节能减排、新型农业技术运用 与管理、城市智能化管理、现代物流等领域推进信息化建设。 重点支持在食品溯源、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公 共平安、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领域构建物联网应用场景。 推进“智慧餐厨”工程,
16、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 区域种植养殖业、菜品半成品加工、冷链配送保鲜储存、食品卫生平安监测以及配套生产、食材种植、微生物垃圾处理设备等全产业链的共同开展。4 .工业互联网加快信息技术从研发设计、营销服务两端向生产制造环 节渗透,推动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 企业全面、实时掌控生产管理系统及各类资源,并通过实时 监控追踪、报警等手段,确保生产调度等决策更加合理、精 准,更加灵活地响应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实现智能 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三)支持提升现代农业强化科技赋能,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支持农林企业、 科研院所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创新驱
17、动乡村 全面振兴,为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和农业 提质增效“6969”工程提供动力支撑,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高 效开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六安样板。L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选优配强科技特派员队伍、搭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 业服务载体、拓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功能、创新科技特派员服 务模式、健全科技特派员精准服务体系以及完善科技特派员 创新创业政策保障等措施,努力打造科技特派员制度六安升 级版,深入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 才支撑。专栏1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到2025年,全市科技特派员数动态调整到1500人左右, 组建科技特派
18、团20个以上,新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创新创 业示范基地和科技专家大院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50家以上, 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20项以上,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 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逐步完 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支 撑作用明显增强。5 .科技强农支持种业振兴打造种业强市。发挥科技引擎带动作用, 聚焦优良特色地方品种,开展良种选育科研联合攻关,创制 一批新种质、新品种(配套系)。开展霍山石斛、舒城黄姜、 金寨食用菌等重要种质资源的基础性、保护性研究。推进霍 寿黑猪、皖西白鹅、皖西麻黄鸡、霍邱朗德鹅等地方畜禽遗 传资源提纯复壮。推进种养业提质增效
19、。加大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 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加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土壤生态修复、 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提升土壤健康保育和治理 修复能力。开展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装备的研发、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开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17.7%,到达251家,是“十二五”末的2.26倍。高新 技术产业开展势头良好,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燃料电池、 航空等先进制造领域取得新突破,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产业 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比重达31.4%,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成功创立安徽六安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实现省级高新区零的突破。产学研用合作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工程
20、快速增长,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工程121项,财政支持资金1.84亿元,比“十二五”增长了 43.8%。备案登记省院士工作站2 家,扶持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家。产学研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组建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应流集团与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达成战略合作、与能源研 究院联合成立实验室,安徽迎驾贡酒股份联合江南 大学等单位成立中国生态白酒研究院。农村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六安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通过科技部验收,创立霍山县、金安区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 区。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7家,总数居全省第1位。认 定市级农业科技园区47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64家、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4
21、7家。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开展, 全市科技特派员动态开展到1268名。科技扶贫工作位居全 省第一方阵。每年选派“三区”科技人才90名,帮助贫困村范推广应用,强化动物重大疫病诊断与综合防控等新技术的 研发应用。提升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围绕名优特新农产品加 工转化增值需求与新型食品消费需求,以粮食精深加工、木 本油料精深加工、畜禽水产品精深加工、茶及果蔬精深加工、 功能食品制造为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创 新,助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建设。聚焦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过程中品质检测技术, 加强农产品及其制品的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质量平安溯源 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2、,提升“食安安徽”六安品牌的科技内涵。6 .机械强农提升农机装备研发水平。助力创响烘干机“六安制造” 品牌,打造“中国粮食烘干机研发制造基地”。支持企业与 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推动企业设备研发技术升级,加 快提升农机制造企业竞争力。引导农机制造企业、农机用户、 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开展适应山区农机装备和关键技术的 协同攻关,加大丘陵山区适用装备和技术的研发力度。支持 适应养殖业开展的畜禽粪污处理、秸秆综合利用、尾水净化、 洗消饲喂等农机装备研制。推动农作物精确播种、采摘分选、 施肥施药、整地除草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农业装备的数字化、 智能化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开展农产品功能性包装全流程 自动
23、化成套装备及智能化管理系统研制。)加快开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服务机构在链接技术需求与供给、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桥梁” “纽带”作用。加强科技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大科技的伸延度和吸引力,建立跨区域科技 合作机制,吸引市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 来我市设立科技服务机构。L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围绕研发设计、技术转 移、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专业技术服务等领域, 重点支持开展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和引进、 科技服务人才引育等方面工作,提升科技服务专业化水平, 形成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支持建立市场化 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
24、科技成果技术转移转化提供技术咨 询评估、成果推介、交易经纪、融资担保等服务,鼓励高新 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 技中介服务机构。2 .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开展,优先满足重大科技专项工程的融资 需求,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探索建立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 有效对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 提高金融科技服务水平。探索建立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和财政 资金、金融资本、企业、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汇聚形成科技金融引导资金池, 支持和引导科技金融进一步融合。探索建立对科技型中小企 业的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形成以“政银担”合作模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安市 十四 科技 创新 发展规划 2021 20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