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docx(1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推荐通用稿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推荐通用稿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是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高新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把建设新型社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抓规划、抓建设、抓机制、抓进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人口的集中集聚,产业的集合集群,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实施
2、新型社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的原则;二是坚持集约用地、规模开发的原则;三是坚持政策支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工作任务 沁园街道宗庄居委会东闫斜、西阎斜、张庄等三个居民组以及轵城镇张岭新村集聚至高新苑社区,要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具体措施 1、统筹部署,科学规划。牢固树立新型社区规划的现代性、生态型、前瞻性、宜居性和科学性理念,把土地等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落实到规划建设的全过程。按照建设城市综合体、城镇综合体的思路,根据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建设大社区,引导农民进市区、进组团、进镇区,体现
3、大集聚、多集聚,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公共服务质量和生活水平。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综合考虑人口集聚、产业支撑、生态宜居、地质地貌、自然景观、文化传承、历史沿革,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立足高标准,突出高品位,高起点对楼宇式新型社区进行规划设计,体现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配套完善、设施安全,确保新型社区外观时尚经典,户型适应不同家庭需求,服务功能齐全、实用,实现社会、经济、人文、效益的最佳结合。 2、政策倾斜,加大力度。要按照小区化建设、社区化管理的要求,对社区布局建设。一是政策引导,农民自建。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社会参与、群众自建”的原则,由政府进行
4、政策引导,发动群众按社区建设标准,对旧村进行联片改造开发建设;二是加大融资力度,通过投资公司融资平台统一融资,在规划区内依据规划统一建设,()引导农民入住社区,实现生产生活相对分离的生活模式;三是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对社区建设工作向社会广泛宣传并提供相应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达到互利互惠、双方共盈的目的;四是积极争取中省市专项资金,充分发挥社会成功人士和工商企业的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支持帮助社区发展现代农业园、养殖小区、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商贸流通等特色产业。 3、整合资源,改善条件。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五通、五
5、化”建设。“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及宽带,“五化”即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围绕广场建设,要有满足公益性、中介性服务需求的治安警务、司法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人口计生、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救助、劳动就业、产权交易、科教文体等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并配套超市、托幼托老、餐饮洗浴等经营性便民服务设施的社区服务中心。根据我区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短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村级办公服务场所,抓好“一园五室两站一市”(即幼儿园、社区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农业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商业服务超市)建设。努力将社区建成一个设施配备相
6、对完整、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社区化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之真正成为资源共享的“社区之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新型社区建设事关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全局,要站在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新型社区建设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形成加快建设的工作合力、活力和运作力,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的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要实行周汇报、月点评、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评制度,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无差别管理制度。对进城落户的农村
7、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子女入学、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政策待遇,享受城镇就业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 3、强化社区管理。加强新型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倡导社区物业化管理,加强对社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保证正常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毁损;积极探索新型社区自治管理的体制、机制。 延伸阅读 社区廉洁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社区廉洁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工作,根据市、县、乡有关要求,结合社区建设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
8、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廉洁社区建设,在社区广泛培育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土壤,让廉洁渗透到社区每一个细胞、延伸到社区每一处末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形成反腐倡廉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通过廉洁社区建设,达到干部清廉、居务透明、服务高效、管理民主、监督有力、群众满意的目的,形成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良性互动局面,不断提升社区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主要任务 建设廉洁社区,要紧紧围绕为民服务的中心任务,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公平公正执行落实惠民政策相结合,明确任务,增添措施,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一)建立廉洁社区工作机制。
9、1.建立领导机制。成立以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勇为组长、居委会主任张兵为副组长、其他社区干部为成员的廉洁社区建设工作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推进机制,将廉洁社区建设任务分解、量化、细化职责,形成责任单位具体抓、相关单位配合抓、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态势,确保廉洁社区建设工作有规划、有部署、有开展、有记录、有考核、有奖惩。 3.建立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居民参与、居民监督、居民评价的工作机制,让群众评人、评事、评钱,使社区居务体现民意、阳光公开。 (二)加强社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广泛开展“共创廉洁社区、共建和谐家园”教育活动。建立教育
10、阵地,整合社区会议室、活动室、道德讲堂等场所设立党风廉政建设宣教室,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拓宽教育途径,通过讲廉课、谈廉话、看廉片、读廉书、订廉诺和将反腐倡廉纳入居民公约等形式,使廉洁意识在社区党员干部中入脑入心;突出教育对象,把社区干部、纪检小组和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作为廉洁教育的重点,探索党小组、纪检小组在党员廉洁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建立社区党员之家,完善在职党员“八小时外”到社区报到的工作机制,加强社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教育内容,重点加强社区党员干部的组织观念、群众观念、道德观念、法纪观念和廉洁奉公意识的教育,强化社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能力。 (三)推进社区居务阳光公开。加强阵
11、地建设,建成一个固定的居务公开栏,点位要选在社区居民易于聚集、停留、观看地方,确保防风避雨、坚固耐用,同时要考虑方便经常更新、方便群众监督等因素;规范公开内容,要编制居务公开目录,及时更新内容。对上级出台的重大政策、社区“三重一大”事项、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事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等,要及时公布、及时更新。公开政策和相关情况要简明扼要,同时要公开咨询服务电话和举报监督电话,便于居民监督。严明工作责任,廉洁社区建设工作小组要加强公开工作的督导,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社区干部要加强动态管理和巡查管护,确保公开栏整洁、无损坏。建立居务公开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工作落实。 (四)狠抓社区廉洁文化建
12、设。以“清风拂社区、美德扬万家”为主题,推进廉洁文化进社区。结合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将廉政文化纳入创建指标体系,同部署同考核;充分利用惠民政策落实居务公开栏、宣传栏、电教设备等资源,加大廉洁文化宣传教育;在社区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设立廉情专栏和廉政文化学习园地,提供居民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书籍和电教光盘,供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学习交流;要在公共场所、办公地点张贴温馨、通俗、简明的廉洁提示语、公益词或廉洁字画,在工作人员岗位牌设置廉洁承诺;广泛开展廉洁党课、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述职述廉评议、廉洁文艺演出、评选廉洁家庭等活动,营造社区浓郁的廉洁文化氛围。 (五)强化社区民主治理民主监督。
13、建立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社区民主监督组织为保障、社会组织参与服务为补充的社区自治管理机制,提升社区民主自治水平;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社区重大事项由党组织提议、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大会决议,并将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接受居民监督委员会监督;整合社区纪检小组、社区监督委员会职能,建立参与居务决策、定期听取居务报告和“两委”成员向居民监督委员会述职述廉制度;加强社区民主监督,广泛开展社区党员干部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活动,通过聘请监督员、发放监督卡、设置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设立居民意见建议回音栏等形式,加强对社区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调动
14、居民共建社区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乡*社区党支部、居委会 建设绿色社区工作方案 建设绿色社区工作方案范文 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是我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促进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环境管理水平,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镇将从年上半年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现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创建绿色社区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平衡;提高环境意识,变革价值观念;提倡绿色消费,共建绿色文明。通过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社区环境管理模式,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
15、活习惯,消费观念和道德意识,使广大居民自觉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切实改善我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创建工作,推进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镇政府成立中堂镇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和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环保分局,具体负责协调创建绿色社区各项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张应良同志担任,成员分别从环保分局、宣教办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三、基本内容和条件 绿色社区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管理、环境治理、环境美化、环境质量、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环境特色等七大部分,既有硬件要求,又有
16、软件要求,具体内容详见东莞市绿色社区考评标准。 绿色社区的基本条件为:以已建成的、相对独立的住宅小区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500户家庭或1500名居住人口。小区规划布局合理化,工程质量标准化,建筑材料环保化,能源消耗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环境建设生态化,公众参与制度化,消费行为绿色化。 四、实施步骤和考评办法 本着“谁条件成熟,谁争先创建”原则,经初步调查研究,我镇确定潢涌村为今年创建绿色社区对象,按照建立机构、开展宣传、组织培训、申报、检查验收、命名表彰和复查的步骤进行。 (一)完善机构阶段:年 月,按照有关要求,成立潢涌村创建绿色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创建绿色社区工作。 (
17、二)宣传发动阶段:年 月,制定可行的创建计划,明确创建目标和工作职责,在辖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绿色社区”创建的社会氛围。 (三)组织培训阶段:年 月底,组织“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市绿色社区创建培训班和参观市内1至2个“绿色社区”,提升工作队伍对创绿要求的认识和业务素质。 (四)创建自查阶段:年 月初,按照创建“绿色社区”的软、硬件要求,潢涌村落实绿色社区建设工作,加强自查完善,确保各项工作自查达标,并上报镇创绿办。 (五)创建申报阶段:年 月,对照考评标准,协助潢涌村填写东莞市绿色社区申报自评表和东莞市绿色社区考评申报表,经镇“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审
18、查、考评、验收后,报市“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受理公示阶段:市创建绿色社区办公室根据考评标准进行初步审核,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申报单位要在社区宣传栏公告,同时,申报名单将在东莞环保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七)考核命名阶段:年底,市创建绿色社区办公室组织对申报单位进行考评,考评方式包括实地察看、检查档案、问卷座谈等。符合考评标准的,授予东莞市绿色社区称号,并从市级绿色社区中择优向省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推荐,参加省级绿色社区评选。 (八)长效管理机制:东莞市绿色社区每年评选一次,每3年复查一次。复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撤销命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
19、领导,明确责任。要求创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把创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计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保证经费,确保创建活动正常开展。 (二)建立制度,加强交流。要求创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分阶段分重点报送创建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信息交流,推动创建活动有效开展。 (三)运用媒体,广泛宣传。利用广电站、宣传册子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创建“绿色社区”意义和典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并以点带面,推广“绿色社区”创建经验,营造创建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根
20、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精神,结合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由资源、资本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鼓励原始创新的同时,着力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在政府引导创新的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
21、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市场需求,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把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为科技创新提供内在动力,建立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自由宽松、富有活力的良好创新环境。 三、工作目标 、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比“十五”期末提高个百分点,达到以上,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年,全市建立家以上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个以上国家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个以上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全市年专利申请量达到件以上
22、,其中发明专利占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形成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年,新增高新技术创业孵化面积万平方米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到“十一五”末,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指标达到吨标煤/万元,基本建成初级生态城市。 、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对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吸纳力显著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市科普工作社会参与率达到
23、,公众科学素质提高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 四、主要任务 通过扶持创新型项目,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园区,完善创新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 、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和开发,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开发机构和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培育家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能力、规模产业化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到“十一五
24、”末,力争全市以上研究开发机构设立在企业,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工作在企业,以上的研究开发经费来源于企业,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来自于企业。 、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针对制约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个重大科技专项,通过技术攻关,使电动轮自卸车、混合动力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风力发电机、塔式起重机、振动式压路机、矿用通风机、燃气具、有机颜料、电池材料、玻璃窑炉耐火材料、地源热泵空调、精品钢材、发动机活塞、脱硫除尘设备等主导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即围绕以车辆、矿山装备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业,以新型功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新型中成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
25、产业和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等个高新技术产业,选择个左右的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滚动扶持,培育壮大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到“十一五”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亿元。积极整合园区资源,加快以(德国)工业园、九华经济区、新材料工业园、双马工业园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引导新项目、新产品向园区聚集,延长产业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发展。 、全面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广电、计算机网络等多网融合,加强信息技术的二次开发,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政务、科技、教育、文化、社保、医疗、流通等
26、领域的应用,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建设农业信息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项目,提高城乡信息化整体水平。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动产品设计方法、企业管理模式、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一批有辐射作用的信息化示范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的普及率达到以上,关键设备数字化率达到,促进全市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加快农业科技攻关与产业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技术需求,加强水稻
27、优质丰产、种苗优化、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示范与产业化、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与开发,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产效率。到“十一五”末,主要农作物品种优良率提高个百分点,生猪产业化配套技术、水稻栽培技术和湘莲加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健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运作机制,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在竹制品加工、湘莲加工、生猪产业化等领域完善农业产业链,促使农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工程,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完善知识产权管
28、理机制,在全市个县市区设立知识产权局,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专利转化机制,政府建立专利转化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积极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手段,优化我市的投资软环境;建设中国机电专利信息中心,充分运用专利信息,结合我市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充分发挥企业在专利战略研究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扶持企业申报专利、注册商标、登记版权和取得行业技术标准的制标权,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国省名牌,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保
29、持我市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到年争取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建设好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四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扶植和培育各类技术评估、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技术认证、专利代理、产权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组织,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技术市场,逐步形成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作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全面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大力开展以“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为重点的群
30、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建设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示范县、省级科普文明社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普场馆体系。逐步建立起由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技术能手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专兼结合、基本稳定的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有计划地扶植一批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科普组织,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的大科普组织体系。 五、保障措施 、建立省市共建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省市结合的市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建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聘请在湘院士及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
31、、战略研究专家、政府部门资深人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组建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会,为我市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加强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结合,进一步改革科技管理机制,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增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完善全市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加强科技经费的规范使用,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经常性增长幅度,年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以上,科技发展资金累计达到万元。完善科技投入的归口管理,切实改变政府科技经费的条块分割、分散重复投入的状
32、况。加强科技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到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的比例达到以上。促进银企合作,鼓励、引导各银信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入,重点加强各商业银行与高新技术企业间的协调与沟通,引导各类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到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力争达到万名,具有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拔尖人才达到名。注重把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放到重要学术、技术岗位或与其专业紧密相关的领导岗位,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能
33、力,增长才干。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采取调入、聘用、借用、兼职、合作、学术交流、技术指导、技术咨询以及领办、自办、合办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办法,以个别引进、团队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形式,吸纳国内外人才智力资源。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由用人单位给予相关补助,并在科研项目、科研启动经费、工作用车、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其子女在市内中小学校就读,按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以成果、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可实行期权、股权奖励。对在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为
34、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委、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重奖。对评选出的优秀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按规定发放政府津贴。 、强化创新激励措施。积极扶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对通过国家级授牌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政府将分别资助万元。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万元,对新获得湖南名牌产品、湖南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万元,对授权的专利每年安排万元进行奖励。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
35、额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关心和尊重创新型企业家,支持和激励企业家在实践中提升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华工业园等科技园区,大力开展科技招商,着力吸引大公司来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和分公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积极推进大学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计算中心等向企业开放,大型企业、军工企业重点设备和装备向全社会开放,提高科研设施与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继续举办地区经济、产业
36、发展需要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利用园区良好的投资与创业环境,开展以企业、产业为主体的国际科技合作。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加强本地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的产业水平和对外开放能力,增强我市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的强大合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安排万元,对创建工
37、作先进单位进行奖励。 新型社区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新型社区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村面貌、安排农民就业、等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农村新民居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引导农民建设具有现代化功能、体现本地特色方便生产生活的农村新民居、不断改善农村面貌。此次规划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充分利用村庄内闲置空地,且对村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村内住宅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38、没有统一的规划、许多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为了便于出入、农民都在村边建房、以至于村中以至于村中老宅无人居住,危房坍塌,形成空心村,有很多有宅无房户、有房无人户、有房有人户阶段性住等情况。有组织地进行建设开发,新民居入住对象主要以当地富裕农民,留守老人和儿童,乡镇工薪阶层、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节时回家住等本地人员为主。 通过三年努力,按照 “一年有起色、 两年见成效、 三年上台阶 ”的目标 ,规划末期基本实现 :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村民生活富裕安康,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村务管理民主有序,达到减少农民、搬出农村、进入城镇的目的。 二、整体规划 根据枣办发【*】4号文件和县“两区同建”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全
39、县“两区同建”工作的推进计划(枣农提【*】5号)、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程序(试行)(枣农提【*】8号)、关于加快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通知(枣农提【*】9号)等文件的要求, 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由前*、后*、东*、西*、菜园等5个村迁建组建*农村新型社区。在广泛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以前*村为中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2021)经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一期搬迁前*村,180户,579人,规划建设6栋住宅楼,已建4栋6?1楼房,可容纳 132 户住户、16户商铺。前*村176户、 576人,村庄占地471.6亩,其中,保留区:占地面积131.76亩。前*村枣景线公路南侧宽度为 44.19
40、米 、涉及20户、北侧宽度 52.17米 、涉及25户,共计涉及农户45户、村庄占地面积92.76亩;医院占地5.8亩;工厂占地25.3亩;秀贞路占地7.9亩。上述四项不列入搬迁拆迁范围;拆迁区:面积339.84亩,涉及农户131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占地面积30.6 亩。新区建成、拆迁区拆迁完毕后,可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并形成土地指标309.24亩,可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指标有偿使用资金4638.6万元。 (2021-2021)二期搬迁后*村,963人,272户,该村预计可节省用地493.95亩,复耕后可用于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种植棉花预计亩产500公斤 ,净利润约为1000/亩元,可
41、创造年利润约50万元;种植大棚蔬菜,年亩产值约5000元,净利润约为4000元,可创造年利润约为200万元。 (2021-2021)三期搬迁东*村,521人,164户,该村预计可节省用地319.95亩,至一二期工程竣工入住后,开发三期工程,为居民提供良好居住环境,把*乡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潜力深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新型社区建设方案、搬迁置换方案和房屋分配方案 其主要内容是:建设价格。开发商按建设成本+微利向村民提供社区建设用房,均价为每平米1150元,六层赠送阁楼。具体标准为:一、五层居住楼每平米1100元;二、三层每平米1200元;四、六层每平米1150元。置换标准。分为地上建筑物及附着
42、物评估和宅基地补偿两部分。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评估由全村公开选定的10名村民代表集体评议、张榜公示,群众认可度高,分为三类:一类为新房、木装修,评估价格6.5-8万元;有人居住、院落完整,评估价格5.5-6.5万元;旧房、院落完整,评估价格3.5-5.5万元。按计大不计小的原则,对农民宅基地进行补偿,有无宅基证均按每亩8万元计算。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由农户按规定的期限自行处理。激励政策。按农户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缴纳拆迁保证金的先后顺序选定居住楼的户型和楼层,每户缴纳保证金数额按建筑面积大小分别为5千元-1万元;自签订协议、交纳保证金之日起一个月内,搬迁拆迁完毕的,每平米优惠100元。三方责
43、任。衡水博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和配套等,达到村民议定的搬迁入住条件(内墙腻子、室内地板砖、防盗门、塑钢门窗、外墙涂料、水电暖配套齐全);村委会为拆迁主体,拆迁复耕的村庄建设占地使用权归村委会所有,统一发包,承包费优先用于搬迁户的物业补贴。乡政府主导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并作为鉴证方,监督建设主体和搬迁拆迁责任主体共同遵守已经签订的各项协议,与村委会共同做好群众工作,确保社区建设质量,确保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 建设无毒社区严控毒品来源工作方案 为贯彻执行鱼综治号6文件和鱼峰区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十百”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44、精神,根据柳州市禁毒委和鱼峰区禁毒办的工作部署,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把本社区禁毒工作、治安工作列为重点整治对象,特制订以下工作方案与实施办法。 一、基本情况 本社区地处城郊结合处,是柳州市“一十百”工程工作中列为吸毒重灾区。地域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周边与鸡喇街、江四村、莲花村相邻,总人口近9000人,总户数3200多户,在册吸毒人员40多人,平均年龄34.7岁,大部份文化素质偏低,无固定工作单位,有的干部子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宽裕,有的穷得揭不开锅,特别是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他们的生活毫无规律,情绪低落,昼伏夜,给社会治安和家庭和睦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二、建立健全禁毒组织机构 针对以上情况,为
45、有效地遏制涉毒吸毒的蔓延和重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先后调整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和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辖区单位领导、社区领导、管段民警担任,其成员由柳机厂保卫部、团委有关人员、社区干部、部分楼栋长担任。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区内,由社区副主任兰炳良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举报及处理日常工作。 三、利用社区内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为群众举报提供便利。 XX年,我们利用“6.26”国际禁毒日,在社区内的主要干道张贴宣传挂图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加大了毒品危害性和违法性宣传。在社区内设立永久禁毒牌4块,禁毒举报箱2个,有关禁毒黑板报4块,禁毒标语84条,横幅4条,利用厂广播有线电视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利用工厂安全生产周增添禁毒宣传漫画。XX年8月5日10月13日晚,放映禁毒电影毒品的危害和缉毒先锋。积极完成上级布置下来和各种禁毒宣传画册画报、通知到户主和居民手上,宣传普及率达90%。 四、点整治标准 1、在社区内新滋生和吸毒人员每年不超过原在册人数和3%,吸毒人员总数减少。 2、在社区,人对吸、贩毒活动要及时打击、报告,完成“鱼综治”下达的各项禁毒工作任务。 3、在社区内无非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