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4) .doc
《2022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4)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4) .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XX 县区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报告农业农村工作调研组按照县委“百人半月大调研”活动总体部署,县人大主任李福民、县委常委、副县长景群峰、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高永科、县人大副主任秦少峰、县政协副主席梁养民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召开座谈会、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方式,集中一周时间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持续加大
2、“三农”扶持力度,有效克服了市场波动、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影响,取得了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显著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发展的显著成绩。(一)基础设施条明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十一五”期间,先后建成了彬蒋、彬湫、西早、底韩、太底等 17条县乡公路和通村水泥路(柏油路)955 公里,全县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到 100,实现了“县乡油路化、村道水泥化”目标。新建、重建饮水工程 142 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 1 高到92%。完成电网改造 247 个村,实施有线电视接入工程 2.26 万户。完成林业重点工程造林 14.2 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到62.15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38.5%。完
3、成道路绿化 933 公里,建成绿色家园新村 84 个,治理水土流失 309 平方公里,提升改造和新增基本农田 4.3 万亩,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二)产业培育工作成效显著,农民致富渠道不断拓宽一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44 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连续七年稳定在 10 万吨以上。2010 年突破 13 万吨,达到 13.97 万吨,较“十五”末增长 27.1%,创历史最高水平。二是果业地位更加牢固。累计投入资金 1070 万元,新建果园 15 万亩,全县果园面积发展到 50 万亩。2010 年实现果品总产 41.5 万吨,产值 9.5 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 3
4、 倍和 4 倍。三是畜牧生产快速壮大。累计发展养殖专业村 25个,建成养殖小区 16 个,韩家、车家庄牛羊设施养殖、底店、水口土鸡生态养殖、北极塬生猪生产、新民、龙高塬肉兔生产、太峪、香庙肉牛饲养五大养殖板块初步形成。2010 年实现畜牧业产值 1.4 亿元,较“十五”末增长 58.4%。四是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大棚 4030 亩、一村一品示范村 50 个,建成产业化龙头企业 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27个、农业信息站 247 个,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五是劳务经济迅速崛起。全县 2 常年在外务工人员稳定在 10 万人左右,年实现收入 11 亿多元,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
5、渠道。(三)新村庄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累计投资 21.6 亿元,实施了 186 个重点村建设,建成农民新居272.5 万平方米,涉及群众 2.27 万户,实施“告别土窑洞、告别危漏房、告别独居户”的三告别工程 9206 户,搬迁贫困人口 3.8 万人,建成村全部实现了“柏油(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卫生计生室、文化图书室、治安调解室、百货小超市、活动广场、绿化美化”八进村和“自来水、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卫生间、互联网、有线电视”六入户目标,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四)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推行“村财乡镇监管”和惠农补贴“一折通”制度,强化农村财务管
6、理,各项补贴资金发放率均达到 100%。启动实施了330 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群众愿望最迫切,最急需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2880 万元,完成了 109 个扶贫重点村建设任务,修筑村级道路 334 公里,维修扶贫重点村校舍 1.4 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基金会,关爱行动走在了全国前列。2010 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 17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121,同比分别增长 21.5%和24.8%,农民群众持续增收。(五)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集中供热”、“蛋奶工程”
7、等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农村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扎实推进,龙高、炭店、新民、北极、车家庄、城关等 6 个镇(社区)被评为省级教育强镇(社区),永乐、底店、韩家、新堡子等 10 个镇(社区)被评为市级教育强镇(社区)。先后改扩建乡镇卫生院 16 所,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 247 个,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累计发放农村低保、五保、医疗救助资金 6200 余万元,惠及农村群众 7.13 万人(次),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适龄人员参保率达到 91%,农村群众期盼的社会养老由梦想变为现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推进,参合率达到 95.3%,广大群
8、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六)农村管理工作全面加强,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成立了镇、社区城管办公室和新民、北极城管中队,配备城管人员 87 名、环卫工人360 名,配发垃圾清运车 26 辆,建设了镇(社区)垃圾填埋场,实施了龙高、新民等 10 个镇(社区)农民进城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农村城镇化迈出了坚实步伐。同时,坚持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抓手,以“四改”(改水、改灶、改厕、改圈)、“三拆”(拆除土坯房、土围墙、篱笆墙)、“三清”(清理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墙断壁)、“两化”(美化墙体、绿化村庄)、4“一建”(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
9、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七)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日益彰显。制定出台了XX 县区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龙高、北极等镇(社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在巩固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试点土地有序流转,全县共流转土地 2.1 万亩,涉及群众 5476 户。在全市率先完成了 96.78 万亩以“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并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配套改革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兴林致富的积极性,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潜能。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些
10、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产业化程度偏低。农业主导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偏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加工水平低,带动能力不强,传统型的初级加工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二)农村债务负担沉重。“十一五”以来,我县不断加大新农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导5 致镇、村两级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三)柿子产业链条偏短。目前,我县建成柿子园 13 万亩,年产量达到 6.8 万吨,但由柿子深加工企业少,产业链条偏短,仅靠润杨公司柿饼加工生产线和小章镇西堡村、北极镇旺安村
11、柿子加工等几家小作坊来支撑,导致柿子滞销,柿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四)农业投入相对不足。目前,县乡财政支农资金相对短缺,加之信贷门槛过高、贷款额度偏小和贷款程序复杂等状况依然存在,农民贷款难、融资难仍然是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据调查,2010 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达 5.03 亿元,但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只有万元,仅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苹果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 19921993 年栽植的苹果树,大多已经老化,腐烂病、早期落叶病等病虫害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果园亩均收入在 2000 元左右,亩均收入在 4000-5000 元的户相对较
12、少。加之,我县大部分新发展的种植、养殖业仍是示范户、专业户,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不高,辐射带动功能不强,影响农民持续增收。(六)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据统计,县农牧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97 名,远远低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规定的标准;县果业办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34 名,平均每名技术人员指导果园超 6 过 1 万多亩,指导效果不佳;县畜牧局现有技术人员 46名,平均每万头只畜(禽)仅有畜牧技术人员 0.22 名,技术指导和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加之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七)新村庄建设不均衡。目前,全县 186 个村(含三告别新村)实施了新村庄建设工程。从总
13、体情况来看,南塬新村庄建设进展快、标准高、质量好;北塬进展较慢,工作滞后,其中,新民镇实施村庄建设的仅占总村数的 50%,永乐镇仅占总村数的 42.9%,北极镇仅占总村数的 38.9%,致使南北两塬新农村建设两重天现象比较突出。三、“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4、,为建设国家百强县提供有力支撑。主要目标是。到 2015 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 35 亿元,年均递增 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000 元,年均递增18.6%。主要任务是:(一)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提质增效、龙头带动和市场开拓三大战略,努力实现粮食单产、果蔬效益、养殖规模、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五大突破。(二)着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紧紧围绕突破瓶颈制约、突出民生水利、促进人水和谐主题,重点构建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综合防洪抗灾减灾、农业高效灌溉、水土保持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科学发展制度等五大体系,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三)着力加强
15、林业生态建设。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扩大造林成果、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深化林业改革为重点,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力争到 2015 年,全县林业有林地面积达到 77.6 万亩,林木总蓄积达到 13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 43.6%,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三告别”工程为重点,以整村推进、板块开发为突破口,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推进集中连片开发,不断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完成 12个低收入村的扶贫连片开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4 2022 农业 农村工作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