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一、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 我们将渔业产业划分为渔业第一产业、渔业第二产业、渔业第三产业。渔业第一产业是狭义的渔业,主要包括捕捞和养殖;渔业第二产业是指渔业工业和建筑业,包括与鱼产品有关的精深加工与销售、渔港鱼货贸易、加工生产、鲜活运输等;渔业第三产业是指渔业流通和服务业,包括水产流通和运输,渔村的旅游,渔家乐、游钓业、休闲渔业等等。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到“十一五”末,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捕比例由“十五”末的67:33发展为71:29;渔用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8%,水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工能力提高了30%
2、。 (一)基于“三轴图”法的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在统计口径中,缺少单独对海洋渔业三次产业产值的统计,因此在这里采用的是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渔业产值对我国整个渔业的产业结构演进来进行分析,即包括海洋渔业部分,也包括淡水渔业部分。运用三轴图法,分析我国渔业产业19862012年间的结构演进情况。三轴图法,即在平面上建立一个x1、x2、x3轴的三轴空间坐标,三轴成两两相交成的120夹角射线。用某一年度的海洋渔业三次产业产值占产业总产值的百分比作为这三个轴的刻度,在各自相对应的轴上得到a、b、c三点,连接这三点得到一个年度的结构三角形,不同年度分别对应一个年度三角形,这样可以形象地通过三角形的变化
3、来考察三次产业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求出每个结构三角形的重心,将结构三角形的重心在仿射坐标系中描绘出来,根据重心在坐标区间的位置来判断该年度产业结构的比重情况,其变化轨迹即为这一时期内三次产业比重关系的动态反映,进而展示了产业结构演进和变化的过程。仿射坐标轴以及120轴角的平分线将该平面坐标体系平分为6个区间,不同区间表示不同的产业结构状况。 (二)海洋渔业产量变化分析 海洋渔业水产品的产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海洋渔业三次产业的变化。这里选取1986年至2012年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变化图可以看出,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明显分为1986年199
4、6年和1996年2012年两个阶段,与渔业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相符。 (三)中国渔业内部产业结构发展预测 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一般过程为第一产业发展在先、继而第二产业、最后发展第三产业的顺序。由表2的渔业内部三次产业比重关系变化数据,以及图3中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轨迹可以看出,渔业内部产业的发展和演进,是以第一产业主导,第二、三产业稳步发展,最终形成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一三二”发展顺序的动态演进特征,并呈现出了左旋式的演进模式,即年度结构三角形的重心由1区进入6区,最终经5区进入4区,达到x1x2x3,进入产业结构高级化阶段。从中国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轨迹及发展现状可以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渔业第一
5、产业仍将占主导地位,渔业产量和产值仍会以捕捞和养殖为主。但随着近岸渔业资源的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的养殖业的萎缩,目前结构下中国渔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动力不足、后继无力的现象。要实现渔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渔业旅游观光、渔业服务业等渔业第三产业,依靠技术革新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等渔业第二产业。 二、渔业产业结构特点 2012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17321.88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3.5倍,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稳定在10%左右;全国水产品总产量5907.68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1648.35万吨,年均增长4.17%;渔民人均纯收入8963元,比2002年增加4960.65
6、元,年均增加496.06元,平均增速9.82%。养殖、捕捞、加工流通、休闲渔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有效地推动了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第三产业产值增长快于第二产业,日益成为渔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经过多年来的调整,我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限制捕捞业发展 自2002年始,沿海各省市稳步推进渔民转产转业,累计淘汰报废老旧捕捞渔船3万余艘。严格实施海洋捕捞休渔制度,利用渔船检验、渔船登记、捕捞许可证发放等手段有效地控制捕捞渔船盲目增长,降低渔船数量,改善渔船装备。对捕捞方式进行严格管理,拖网、帆张网等对资源影响较大的作业方式不断减少,加大捕捞执法监督力度,组织开展打击非
7、法生产、非法造船、清理整顿“三无”船舶等执法行动,维护了捕捞生产和渔船渔港管理秩序。 (二)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近年来,我国坚持“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促进了水产养殖的标准化、集约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方式迅速发展。水产养殖面积实现了大幅增加,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国内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均达到了70%。 (三)远洋渔业逐步壮大 我国远洋渔业经历了从无到有,正逐渐壮大,作业方式从拖网到拖网、延绳钓、围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转变,捕捞渔船也逐渐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捕捞船队,积极开发引进金枪鱼围网
8、等先进渔船,渔船种类和类型日趋齐全。在公海不断拓展作业海域,大洋性渔业和过洋性渔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业海域在30多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和南极海域均有分布。捕捞对象和渔业种类不断增多。 (四)水产加工业发展迅速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正向综合化、多元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逐步迈进,产品类型从单一食用向休闲食品、鱼糜制品、生物材料、功能保健食品、海洋药物和工艺品等方向发展。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尤其是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依靠引进生产线和技术,造就了一批集生产、加工、运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产龙头企业,大幅提升了水产加工能力,增强了渔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9、、雷州半岛为主的水产品加工基地。 (五)第三产业多元化发展 渔业的文化功能得到越来越多地发挥。休闲垂钓、旅游餐饮促进了城乡交融。积极鼓励并逐步发展了休闲垂钓、观光旅游、观赏渔业、渔文化保护与开发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这些休闲渔业日益显示其高效益、低污染等特点,为渔业和渔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渔业第三产业逐渐呈现休闲渔业、渔业服务业、观光渔业、渔业文化等多元化发展局面。 三、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宏观调控、市场需求消费结构、劳动力结构、海洋环境保护、科技支撑等诸多方面。 (一)加强渔业资源养护与环境保护 海洋渔业发展的根本是
10、对渔业生物资源的开发,加强海洋渔业生物资源的养护与海洋环境的保护,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为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源要素。 1、保护和恢复海洋渔业生物资源。要继续坚决贯彻、严格执行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政策,控制捕捞强度,遏制捕捞能力过量、过快增长,淘汰老旧渔船。完善休渔制度,将渔业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常态化,开展人工鱼礁放置等各项渔业生物资源养护措施。提高海洋渔业劳动力素质,引导捕捞劳动力分流,开展海洋渔业剩余劳动力转产转业工作,缓解海洋渔业捕捞强度,实现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完善和推广捕捞配额制度,对渔业生物资源的经营者试行征收资源消耗补偿费和资源税
11、,将资源的利用开发价值与资源所有者和开发者的经济效益相联接,实现渔业资源的资产化管理。积极协商渔业资源的国际间和区域间的各方面的合作。渔业生物资源具有流动性和洄游性等特点,一些渔业生物资源成为几个国家的共有资源,要积极探寻和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开放渔业的方法,在签订各类渔业协定的基础上,进行国际间和区域间的密切合作。在开放利用近海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展远洋和深海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修复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在认真贯彻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渔业法等法规法律的基础上,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公民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和发布海洋渔业环境状况。利
12、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手段,建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在实时监测海洋渔业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发布海洋环境污染预警等,指导海洋渔业,特别是海水养殖作业等,通过对海洋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系统内各项活动的监测,防止污染事故发生。同时通过预警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灾害对海洋渔业的损失。加大海水养殖科技水平研究投入,积极采取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广海洋渔业科技成果,促进海洋渔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污染补偿制度。建立海洋渔业及海水养殖标准体系,推行健康渔业、生态渔业,减少海洋渔业自身的污染。建立水产品可追溯制度,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推进海洋渔业制度创新 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重新配置进而实现生产要素
13、配置的合理化,是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而先进、合理的制度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的保证,因此,要实现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调整,就必须推进制度创新,为海洋渔业产业的发展与扩张提供生产要素流动性的保障。 1、培育和完善海洋渔业市场体系。良性的市场机制具有资源配置调节功能,要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实现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就必须逐步培育和完善海洋渔业市场体系。培育和完善海洋渔业市场体系,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健全和高效的价格机制,保证了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性。因此,完善的市场运作平台,也是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所必须的,应积极培育和营造包含商品、劳动力、资金等要素
14、的水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和造就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水产品流通体系,培育和完善多层次、高效率的市场交易体系。 2、合理利用政府政策调控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完善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加强对渔业市场体系的管理,推进海洋渔业市场体系规范化、法治化建设,保证市场合理正常运转,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功能,建立和完善海洋渔业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准确地为海洋渔业产业经营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消除或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为水产品的流通贸易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督促和引导海洋渔业从业者及时主动调整海洋渔业生产机构,进而实现海洋渔业
15、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包括交通、信息、通讯、科技、仓储、物资等方面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渔业环境资源保护建设,提高渔业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增强渔业发展后劲,为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金融支持。国家和地区政府要在海洋渔业产业支持政策、价格政策和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上对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给予有力支持。如支持渔民转产转业、加大渔民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维护渔村社会稳定等。 (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加强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人才和科技是海洋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海洋科技力量薄弱,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尤其缺乏,对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能力
16、较差。一方面加强高新技术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现有专业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科技术平。另一方面要为人才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激励他们为海洋渔业发展多做贡献,使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成为依靠科技改造传统渔业推进渔业产业化升级的过程。其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发展后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夯实渔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海洋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灾减灾抗灾体系;二是加强海洋渔业原良种体系建设,提高原良种的覆盖率;三是加强渔村道路、供电供水等生活设施和小城镇基
17、础设施建设,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新渔村;四是加强渔业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实施渔业信息化工程,做好渔业信息、技术、流通,服务工作,创造渔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四)扶持龙头企业 海洋渔业产业化是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海洋渔业龙头企业是海洋渔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加强海洋渔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为结构调整提供载体实施海洋渔业产业化是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积极培育扶持各种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组织,提高海洋渔业的市场化和渔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渔户的发展格局。在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落实国家对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税收、信贷、科技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扶持一批远洋捕捞骨干企业,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解决远洋渔业发展中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的局面。要协调好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关系,为我国远洋作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扶持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民营和外资进入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和海洋制造业等领域。引导企业认真执行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创立名牌产品。稳步发展渔业中介组织,在生产、市场等环节发挥积极的沟通协调作用。同时,要加强引导和培训,提高渔民素质,自觉参与产业化进程。 第10页 共10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