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docx





《4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文章标题: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 为全面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掌握劳动力结构及输转情况,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抽组专门力量,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在此基地上进行了认真评估分析。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1、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到20xx年底,我县共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186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21.4万人,农村劳动力10.49万人。从劳动力资源分布看,农村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乡村,城镇失业、下岗人员主要集中于县城;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构成看:
2、以年龄结构划分,年龄16-25岁以下19077人,占总数的18.17,2635岁28207人,占总人数的26.88;3645岁27506人,占总人数的26.21;4655岁17724人,占总人数的16.89;56岁以上12429人,占总人数的11.85;以文化结构分析,大专及以上文化205人,中专及职中1190人,高中文化12558人,初中文化51153人,小学文化及以下39837人,分别占总数的0.2, 1.13, 11.97,48.74, 37.96。以专业技能划分,有技术技能24617万人,没有技术技能的普壮劳动力80326万人,分别占总数的23.45,76.55.从我县目前就业渠道来看
3、,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退耕还林的实施等,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每年将增加3000多名剩余劳动力,而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农村产业化经营、小城镇经济、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缓慢,县城吸纳就业容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需求。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是我县就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2、劳务输出现状。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晚,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培育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最初的零星组织到现在的有组织输出,由盲目无序到有组织流动、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经历了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到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级各类劳务输出管理服务
4、机构22个,其中县级8个,乡镇级14个,从事劳务输出工作人员78人。根据劳动力登记调查和劳务输出统计报表资料分析,20xx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62多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期37.73。从输出的流向上看,呈现出舍远求近的特点,其中向西北地区输转16651人,占输出总人数的46.04;向东北地区输转3045人,占输出总人数的8.42;向华北地区输转6836人,占输出总人数的18.9;向华东地区输转2582人,占输出总人数的7.1;向中南地区输转2773人,占输出总人数的7.67;向西南地区输转1226人,占输出总人数的3.39。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上海、浙江、广东
5、、新疆、宁夏等城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建材、市政、拆迁、采煤(矿)、运输、制鞋、机械加工、保洁保绿、经警保安、餐饮服务、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行业。上述数字反映了我县劳务输出总体概况:自发外出多,组织输出少;零散外出多,建制组织少;普壮劳力多,技术工人少;农村外流多,城镇外流少。 (二)主要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6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亲朋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不到40。 2、转移区域广泛。因受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就业机会和就业观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于省内、省外。在省外实现就业的人占总数的30以上;省内实现就业的人
6、占总人数的不到70。 3、农民工就地转移具有兼业性的短期行为。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务工经商,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尤其在县内务工的人员大多属于此类。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简单体力劳动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到了转移劳动力总数的76以上。 5、转移劳动力逐步转向高层次就业。部分转移人员走上了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拓宽了视野,增多了知识,有了一定资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尽管这部分人
7、员数量较少,但已成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90以上分布在原区村社,山区劳动力资源贫乏,逐步呈下降程度。 2、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比重不高,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的报告第2页 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方式。加之目前由于我县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中介组织也不够健全,加上组织引导工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便捷可靠的信息渠道,导致盲目性很大。使得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比较单一,通过政府部门、单位及中介机构组织输出的比重小,经过亲朋好友
8、介绍或自主转移的外出务工人员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在县内实现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是自发的、分散转移,由组织转移的人所占比例不高。 3、从业结构单一,层次低。从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行业看,从业结构简单,就业面狭窄,且层次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多集中在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劳动报酬低。 4、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转移领域。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是制约转移数量和转移层次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劳动力 资源 调查 分析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