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调研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4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之浅见 随着XX县区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部分被开发征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增多,各级财政对农业的各种补贴力度正在加大,使农村基层干部掌握的权力和款项随之增加。然而,XX县区辖区内村官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村官虽然职务不高,但其犯罪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了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本文仅就本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目前的基本情况、原因、动向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略作探究,以供参考。 一、目前巧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截止2013年9月)XX县区人民
2、法院共办理职务犯罪案件45件,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15件17人。其中,20xx年4件5人,20xx年判处2件2人,20xx年判处2件2人,20xx年判处4件4人,2013年上半年判处3件4人。涉及到9个乡镇,分别是包谷垴乡4件、红山乡2件、崇溪镇2件、老店镇1件,白鹤滩镇1件,药山镇1件,新店镇1件,中寨乡2件,东坪镇1件。在这些村干部中,犯贪污罪的有7人,犯滥用职权罪、受贿罪的有8人,犯玩忽职守罪的2人。由于这些人员的职务犯罪它最直接地侵害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其受害面大,社会影响大,后果严重,易引起了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甚至引发群众到村委会吵闹和上访等问题,致使所在村长期不稳定,造成社会不
3、安定因素,败坏党风党纪,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原因深析 (一)掌握资金和建设项目多,实施犯罪具备有利条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各项补偿、补贴、救济款项的发放都是通过农村基层干部分配和实施,使得农村基层干部手中掌握了大笔资金和多项审批权,农村基层干部手中可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权力也越来越大。这些资金和权力的使用,为权力行使者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了可能,使犯罪变的有利可图,诱发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 (二)政治素质低,自身素质不高;为官动机不纯、法制观念淡薄;为利所动,心术不正。XX县区农村干部基层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平时疏于学习造
4、成政治思想意识差,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虽然我国农村实行基层村民自治民主制度,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宗族、势力、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对选举村组基层干部造成干扰的现象,为争夺村主任大权,不同姓氏派别相互告状明争暗斗,选举时拉帮结派破坏选举,导致选出的部分村官并不完全代表广大村民的意愿。这些政治素养不高,为官动机不纯,图名利的人,通过各种途径选举当选为村干部,掌权后厚此薄彼,不可能真正为村民谋利益,没有认真履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权利义务。他们将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收受好处费时心安理得,认为是“正常的人情往来”,是“我为你办事,你给我好处”两厢情愿的事情。他们把村里过往项目资金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
5、,任意处置。甚至弄虚作假,虚报项目,夸大数据套取国家补贴资金,还认为是占国家的便宜,没拿村集体的钱就不是犯罪,或者套取的资金都做了村里的收入,没装进个人腰包就不算违法。在淡薄的法制观念下,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趋势进一步加剧。 (三)权力集中制约失衡,内外部监督缺失;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督形同虚设。目前农村基层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体制和制度上的缺陷权力的行使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基层干部既是具体经济活动的实际运作者,又是经济活动管理者,集权钱于一身,权力相对集中。虽然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却由于内部环境相对封闭,关系密切,相关环节人员相互勾结等原因,致使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在外部,基层政府对农村
6、基层组织的干部管理、财务管理等过于粗放,放任自流,不出问题便无人问津,重要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有关部门对农村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以上问题客观上使违法犯罪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 (四)监督不力,查处不够,刺激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首先是乡镇政府缺乏事中、事后的监督意识。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乡政府有义务对村委会的工作指导和帮助,使村委会形成长效的政务、财务运行、监督机制。但乡镇政府往往再工作上过分依赖村干部,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报告,不深入实际,对提供的数据缺乏必要的核实过程,对诸多村干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虚报冒领的现象视而不见,对制度上一些显而易见的漏洞也是长期无人问津,连
7、续积累导致职务犯罪的形成。农村地处偏远,人民法制观念淡薄,对犯罪的举报还没在形成气候,同时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犯罪时间跨度长,次数多金额小有效证据难以固定,致使检察院对此类案件的查办力度不够,没能有效遏制犯罪。加之法院对涉农贪污贿赂犯罪涉案人员,量刑相对比较轻缓,甚至有些涉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第2页 案金额比较大、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犯罪案件,也处理较轻,犯罪所获的收益与其承担的罪责不成比例,诱使一部分村官铤而走险。 三、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防治对策 (一)强化组织建设,保证选优配强,确保村干部队伍纯洁性。 一要严把村干部选拔任用“入口关”,把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会班子。村
8、干部是村组织的“核心”,责任大,担子重,也是各项工作的实施者,更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换届选举时,严格按照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要严格选人条件,坚持民主选举程序,走群众路线,把政治素质好,有创新意识,群众拥护的人选进两委会班子,防止那些思想道德素质差、群众议论大、口碑差的人混进村干部队伍,杜绝个别乡镇党委“内定”村干部,造成选人、用人上的失误。检察机关还可以适时介入到农村干部选举中去,进行法律监督,打击非法选举,使村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更好地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建议实行交叉任职制度,任职回避制度,推行村干部任前签约、离任审计等管理制度,增强村干部责任意识。对那些
9、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村干部,该调整的及时调整,该撤换的坚决撤换,确保村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二要抓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建设一个好的基层组织。党支部是村居组织的核心,是党和国家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村委会是群众的自治性组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克服腐败现象,防止职务犯罪发生的有效保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治本之策。即面向社会大胆选拔一批、从区县机关下派一批和重点培养一批的方式,力争使乡村级班子的整体结构得到优化,乡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措施得到落实,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基层 干部 职务犯罪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