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村经济改革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方向.docx
《4农村经济改革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农村经济改革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方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经济改革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方向 农村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26年辉煌的历程,其运行机制已基本步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初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工业、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农村经济改革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三农问题仍不容乐观,要实现县的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还有一场攻艰克难战要打。 一、农村改革取得的成就 农村经济改革基本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农村改革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
2、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现与小城镇的设立与逐步壮大,这一过程已经完成。1980年,全县普遍实行可耕地的农民家庭承包制,农户耕地经营自主,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被转移到二三产业。乡镇企业的兴起,打破了国有企业的一统天下,乡镇企业与个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壮大起来,培育了农村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而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开始被打破。农业、工业、三产业齐头并进发展,生产者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了,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的温饱逐步得到解决。第二阶段是由商品经济进入市场经济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工农商的产业化、科技化、效益化、市场化,与之相适
3、应的是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全面小康的生活,当前正处于这一阶段过渡时期。近年来,县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展很快,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生活。但要达到完全小康还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质量,提高工业所占比重,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县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成就有: 、产业结构,长期形成的单一经营已被突破,农村经济逐步向多类经济综合经营转变。几年来,县农村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呈现出了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从单一的生产转向多元化多层次综合发展。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比重中由1980年的88.9减少到2003年的61.22,200
4、3年农民从事非农行业所得的人均收入为2601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0.40,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途径。在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农行业的产值所占比重由80年的41.63上升为2003年的78.89。尤其是乡镇企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蓬勃兴起,已成为县农村经济的主体。县城南工业园、三十六湾小有色工业区、金江煤区、汾市冶炼区快速发展,成为县工业经济的主载体。2003年,全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1825个,从业人数达59921万人,占农村劳力数的37.36,工业增加值达100812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09。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运输、服务业队伍不断壮大,2003年县各类商业
5、网点5212个,销售额达22849万元,拥有载货汽车6128辆,货运量达79195万吨公里,客运量达42258万人公里。 二是农业内部的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转向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格局。林牧副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8年的28.07上升为2003年的54.49,2003年农业产业经营产值达73446.62万元。 三是种植业内部的结构由单一的粮食作物转向粮食与经济作物协调发展,2003年县经济作物的面积2.97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5.42。 农村产业结构在突破单一经营的同时,城乡分割的经济格局开始向一体化发展,城市工业技术、人才优势同农村资源、劳力优势逐步结合起来,形成了
6、新的生产力。如县鸭业公司、有君婚纱厂共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余人,创工业产值上亿元。 、经济形式。打破了过去单一的集体经济的模式,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个体经济和私人企业得到了空前发展,2003年个体工商户达到了5152户,从业人员12982万人,私营企业60家。目前,县公有制经济经过改革增强了活力,东山钨矿、泡金山矿、香花岭锡矿等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后企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效益明显好转。 、市场体系。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村商品市场开始在建立,现在多数农产品收购价格已经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流通,进入市场。据统计2002年全县城乡集市达14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
7、额达31279万元。为了提高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把握市场供需的千变万化,一些农民开始组织起来从事供销活动,出现了双溪香圩营销公司等组织,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劳务、资金和技术等也开始横向流动,生产要素市场开始出现。农民由过去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以统派购为方向转向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来引导生产发展的方向,追逐市场已成为县农民进行生产的基本目标。 、自主权。实行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改革商品交换体制,使农民有了较大的生产自主权、产品支配权和经营决策权,使农民逐步获得了商品生产者的地位,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商品生产的积极性。 5、农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73元增加到200
8、3年底的2898元,增长39倍;电话由1978年的970部增加到2003年的69321部(含移动用户),增长了70倍;电视从无到有发展到2003底的电视人口覆盖率99。公路里程由1978年的503公里增加到2003底的737公里,增长了46.8,通乡公路大部分硬化了路面,拓宽了路基,铺了水泥路。 二、三农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 尽管农村改革取得了成就,但三农问题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 (一)村、乡布局及耕地划分欠合理。目前县乡镇及乡村点的布局过多,乡镇的基础建设及乡村的基础建设所需的资金较大,这个资金难以筹措。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上讲,家庭经营的优势没有强有力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的支撑。从政
9、府管理和对农业的支持政策而言。县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力量弱小。现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少,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不足1.25亩,农户的户平耕地不足2.74亩。且仅有的这点耕地被分割成不足1亩大小的小块,可以说在有史以来农村的土地都没有这样细分过。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曾说过生产条件日趋恶化和生产资料日益昂贵是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规律。对这种生产方式来说,好年成也是一种不幸。这种过于分散的土地使用权导致生产资料无止境地分散,生产者本身无止境地分离,人力发生巨大的浪费,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不利农村水利的设施的兴建与修复,不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不利于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使县在现代文明的今
10、天大部分农业耕作还停留在牛耕和人作的落后状态。导致土地细分的原因:一是在承包土地使用权和农户在分家时,因农民考虑到山区土地的级差性及分配的绝对公平性将土地细分;二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长期虚置,在开荒时存在随意性。仅有的这点耕地在城乡建设中不时的受到不应有侵占,导致农村耕地资源大量流失。农村中虽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旧宅基地的使用率低下,一些村子中央的旧宅基地却因种种原因变成了荒坪。在城市和区业园区的建设中也存在占用农田现象,例如城南工业园和江边风光带,就占用了大量的农田。 (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及民营企业管理欠科学。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小,不符合现代大生产的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经济 改革 现状 问题 方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