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鬼子来了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鬼子来了观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再看这个影片之前,我对这个电影的了解仅局限在它是被广电总局禁播的一部中国人拍的抗日战争时的影片。因为其特殊性,我一直对这个影片“耿耿于怀”,想一睹为快。而法国新观察家中“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迄今为止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电影”的评价,还有姜文本人:“我描绘了人类的误解与爱恨,恐怖与死亡”,让我对这部电影更加期待。 在电影课上老师放映之前,我一直在想象这个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大概是鬼子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伟大国民不甘区区弹丸小国侮辱,愤起反抗然而我知道,一部被禁播的抗日影片绝不会如此简单,事实也确实是这样。这部电影所变现的东西,绝不仅仅
2、是鬼子的残忍与丧失人性,也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中国人民对于自己家园的浴血维护。第一遍的时候,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抗战胜利后接收官员的“义正言辞”,英美代表口嚼了口香糖的“飒爽英姿”,还有任鬼子挥刀杀害的村民和被自己人下令斩首的马大三,当然,我会忘记影片末尾莫名其妙出现的那头猪和那群欢快的旁观者吗。更进一步,或许还有观看电影的欢快的同学。想到这儿我难道会告诉你我想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也许用战士来称呼更合适,不过我还是用一个更文艺的词来称呼罢)吗。而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姜文大导演片子国内禁播,鲁迅先生被御封中国民族的脊梁,其文“弥漫”国人教科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难道真是广电总局口中所说的
3、“其电影没话了日本人,过分丑化了国人”。确实,当翻译官董汉臣被村民释放后居然给鬼子队长出主意让鬼子爽约,结果招来一句奚落:“我们日本人不像你们中国人那样不讲信用。”这句话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刺耳了,但仔细想想,我敢说这句话似乎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吗。 姑且让我先谈谈我对这个影片的印象吧。影片绝大部分是黑白画面,也许这是在渲染观看者心中的那种悲凉情绪吧,与最后的那大三人头落地、含笑而死的彩色画面的鲜明对比,更能让人“浮想联翩”吧。这个影片我之后看了很多遍,每次都会比以前更理解一点。因为影片中满是让我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例如,影片开头的那个“我”,他的出现仅仅是作为这个影片开始的印子,还是有更加深刻
4、的寓意。这难道也是电影的一种风格,荒诞派艺术风格。每个荒诞艺术都会给人以最为深刻的自省与反思,都是对我们最为痛心的追问,这个也是吗。再让我啰嗦一下影片中的部分情节吧。二拨子娘台词:“日本子来咱们村都八年了,八年了咋的,他八年了他敢动我一根汗毛。我行的正,走的端,我走到哪他都得高看我一眼。”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八年(或者更久,我会提九一八吗。),犯下滔天罪行,影片却借二拨子娘之口说日军对自己秋毫无犯,以我个人拙见,这还真是美化了日本侵略者。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命如草菅的日子,但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流血牺牲的中国军人,听到二拨子娘的这段话,他们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像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
5、别山一样,像把尖刀直插入他们心脏。姜大导演,本人才疏学浅,是在不明白这是何意,我也绝不会想到你这是在刻画中国人愚昧麻木的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鬼子来到村子后,与村民一起喝酒唱歌,百姓们感激不尽,日军与村民亲如兄弟,并有“今儿我高兴,不单是冲这几车粮食,主要是冲皇军给了我们面子”等台词,这个,以我学到的历史知识跟我这些年来所形成的价值观、认知观,我是绝对对此不认可的。严肃一点,我会说,这严重违背了历史,是对历史的扭曲。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到了小泉纯一郎与靖国神社。无论我对这个影片中的部分或者大部分的内容并不认可,但据我上网得知,这部影片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的,除去中国。因为这部影片确确实
6、实用一种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的方 式,表现了姜文导员所想表现的核心思想。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只要有土地,我就可以听其、任其。中国的农民是淳朴而且安于现状的,他们被诸多的势力欺压了两千年,形成的秉性却温顺贤良,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思想已经深入国人的骨髓,习惯了被压迫的老百姓已经对于尊严的事情麻木了,为了生计这样的眼前利益而过分乐观的活着。小镇上唱曲的在集市上宣扬着皇道乐土,教育众人中日“八百年前是一家”,村落里老百姓见了鬼子一口一个“森塞”的叫着。固执的不肯杀人的村民们为了结果被俘的鬼子,费尽周折请的一刀刘,在封建时期,作为慈禧身边八大臣刽子手,竟然得到的结论是这鬼子命不该绝。自己
7、人可以很痛快的杀,对于侵略者却得出这样的结论,并最终同意了鬼子用人换粮的建议。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这部片子的结局是挂甲台整个村落在大火中消失在鬼子的屠刀下,而国军的抗战将领又让斧劈日本战俘的三儿受戮于已经被俘的小鬼子。这就是中国人的悲哀。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民族被一个岛国践踏了整整八年,这部片子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的凶残和强大,而是我们自己的愚昧和自残。阿q精神是国人悲哀,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应该回到战国时代,重塑团结凝聚的精神,需要风萧萧兮易水寒,将士一去不复还壮举。 现在我还是不明白那个“我”到底代表着什么,但是,我似乎已经接近看到了这部影片的本质。他是在鲁迅先生之后,重现了国人的麻木不仁,就像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老百姓,向来不惮于反抗的。只要你给他们地种,让他们活,他们就像陷入沼泽的人,只要鼻子还露在外面,能喘气,就不愿意动一动。中国人,只要做稳了奴隶,就知足了。真是万劫不复。”他在深深地刺痛我们的神经,不仅仅是在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仍然没有摆脱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两千年的封建制度所带给我们精神上的禁锢,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在讲明历史的时候,也在反应着我们的现在,还会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第5页 共5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