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一起看看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欢迎查阅!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读文体,学习写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点: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文章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
2、生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感觉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瀑布录像1。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紫藤萝录像2。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难怪作者说是紫藤萝瀑布。紫藤萝和瀑布对照图3。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当代女作家宗璞笔下的优美的散文“紫藤萝”,去欣赏
3、这美丽的花儿,看看它以底美在哪里? 二、读花之歌 师: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花之歌,看看紫藤萝花美在哪里?同学们边读一定不要忘记了边做记号。 (师巡视指点) 三、赏花之美 师:分享是一种快乐,有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藤萝美的地方,也做了批注,下面请同学们按屏幕上的方式向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幻灯展示:我感受到的藤萝花的美的句子是在课文的第自然段,它们是:这是美在藤萝花的) 1、“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美在形状) 2、“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美在颜色) 3、“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
4、看时,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美在情趣) 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美在生机) 5、“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美在生机) 6、“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爱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美在生机) 提问:“张满”如何理解?怎样的花才像是“张满的帆”。不张满的帆又是怎样的?很形象地表现了花朵已经完全开放的样子,很有生机。“笑容”让我们感受到花儿跟人一样有着娇媚、可爱的神态。作者的想像很丰富,由花朵想到帆。我们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发挥你的想像写
5、一句话,看看盛开的花像什么? 仿写:例: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只漂亮的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天使、少女)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在那里 7、“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师:大家在这个句子有没有发现什么?香气是看不见的,作者却把它变成看得见的颜色。“浅紫色”给人什么感觉?(朦胧、淡雅、轻柔)所以我们可以想像紫藤萝的香气就是那种淡雅、朦胧,所以下面说“梦幻般了”。 师:好的东西我们都想拥有,如果将喜欢的语段背下,该多好!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为你所拥有。下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一背,比一比,看谁拥有的美点多。 (生背诵) 四、品花之神 师:我们刚才欣赏了花之美,花美在精神,精神
6、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下面我们品花之神。眼前的藤萝盛开犹如一条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么样的?请从课文中快速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藤萝。谁发现了? 生:“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申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师: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是稀落伶仃的,花经历了兴衰,那么赏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风顺呢?我们一起看: (幻灯展示。) 宗璞一家在_中深受_,“焦虑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上。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 小弟是作者最
7、钟爱的弟弟,也是老父亲最器重的儿子。这位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飞机强度总工程师,毕业之后三十余年在外奔波,积劳成疾。最后离开了挚爱他的亲人。宗璞含泪写下哭小弟o 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纸上一片模糊。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师:正当在她焦虑和悲痛之时,看到眼前瀑布似的藤萝,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美丽的藤萝缓缓流过作者的心灵,带走连日来的焦虑、悲痛,使她的心归于宁静。花经历不幸还能再开而且开得如此繁盛,那么人呢?经历
8、不幸该如何面对生活,面对生命,从而将对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触?请大家再小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由悲痛到宁静的情感变化,勾画作者从花那里得到的生命感悟。来源:学科网Z_K (生自由朗读、勾画。) 生2:作者从花那里得到的生命感悟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读整个句段,感悟作者的心境。 (生齐读。) 五、写花之语 师:生命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一朵一朵的花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9、。这是作者从花那里得到的启示和感悟,也正是花在对作者说话。让我们也来唤醒心灵的耳朵,倾听花对我们说了什么,可以说阳光,亲情,生死,得失,幸与不幸,理想与现实,昨天、今天与明天等。 请大家看一个例子。 (幻灯展示。) 我听到花说,生命长河如此生生不息,昨天已流逝,无法更改,何不用一颗乐观、进取的心把握今天呢? 师:你听到了花在说什么,请用笔写一下。 (生埋头书写,师巡视,并与个别学生交流。) 师:我们请同学来说一下。 生1:我听到花说,幸福是短暂的,应该好好珍惜,灾难已经过去,无法更改,让我们再次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 师:幸福是短暂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创造幸福。 生2:我听到花说,时间是如此的短
10、暂,昨天已经消逝,无法重来,何不用一颗勇于进取的心把握住此刻呢? 师:好,以进取的心把握此刻。 生3:我听到花说,生命长河如此生生不息,昨日的不幸已经过去,为什么不用一颗积极的心为今天的幸福去努力呢? 师:积极的心态,为明天去努力。 六、结花之果 师(总结):从同学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我们从花开的声音中听出了乐观的生活态度。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的花之神吧。的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吧。因为,微笑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好文章像一杯香茗,更像一枚橄榄,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向大家推荐阅读宗璞的丁香结,体会从微小的生命中提炼出来的那充盈其
11、间的强大与伟力。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的】 诵读品味,体会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觉,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 【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 2.诵读法。 3.作卡片,摘抄优美语句。 媒体设计 配乐朗读磁带;幻灯片投影字词、作者简介、配文插图、语句揣摩练习。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哪一种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同学们发言。)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
12、会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解题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作者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研习课文 1.速读,整体感知 自由散读,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从字面上看,作者把它与什么联系起来? 明确: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紫藤萝瀑
13、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谜”、“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解说:旨在让学生根据语境识记字词,初步感受“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紫藤萝成片成片地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音符,正谱写着生命的欢歌啊!再看那每一条盛开的花,都是鼓满了帆的船,漾满了笑意的脸,何其蓬勃、何其
14、辉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体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明确:萧杀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花儿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看,藤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密,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立在瀑布边,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润着干涸心田;抚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这一段故事,是作者极尽铺陈点染之能事,描写了紫藤萝开放的盛
15、景后,笔锋陡然一转而写的。理解这一段故事,可略为交代背景,设凋零了的紫藤萝后来怎么样?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 朗读第8段和第11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盛开着,散发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高奏着昂扬的希望的乐曲,解开了生死谜,抚慰着手足情。不是吗?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酒酿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 (解说:让学生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3.品读,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朗
16、读写景段,让学生图画出景物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情感的语句。如辉煌淡紫色的辉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生命力的盛赞之情,流动欢笑传达了生的喜悦。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表达了作者失落怅惆的情绪。 (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景中之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迁移训练 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五、布置作业 本文还能给你什么联想和启示?课后写一篇练笔。 (解说:训练联想能力,可类比联想,也可相反联想)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
17、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合作研讨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法指导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
18、、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
19、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1、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 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2、学生自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 童稚(zh)藐(mio)小项为之强(jing
20、)鹤唳(l)云端怡(y)然称快 凹(o)凸(t)土砾(l)壑(h)庞(png)然大物虾(h)蟆(ma) 3、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方式:齐读、小组读、男_读。 五、合作研讨第12段。 1、小组合作研讨第1-2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2、词语积累: 余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藐小之其故时物外 成私拟于之则或项强素帐徐以作观如唳为怡然 3、再读课文12段,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1、背诵12段 2、注音10个,每个5遍。 第2课时:熟读课文,合作研讨第34段,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12段
21、。 2、抽查词语掌握情况: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于,在。)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8)徐喷以烟。(以,用。) 3、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
22、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二、合作研讨第34段 1、齐背12段,试背34段。 2、小组合作研讨第3-4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3、词语积累: 其为怡然自得 斗草间兴盖方尽鞭驱 4、“之”的用法: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4)驱之别院。(之,它。指癞_。) 5、反复读34段,背诵。 三、合作、探究、质疑: 1、背诵全
23、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背诵后,引导同学回答,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小组合作研讨: 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 “物外之趣”:(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教师点拨:“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
24、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投影显示: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 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同学自己畅谈启发。 教师小结: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 答案不求一致:
25、珍惜生命;处置有度;不忍心。 四、体验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五、练习巩固: 试解释下列词。 1、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3、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4、以草为林。(以,把。) 5、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翻译句子 1、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3、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4、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 2、“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 20 /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