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docx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一起看看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欢迎查阅!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对生命以及苦难的感悟。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领会地坛使“我”豁达地对待生死。 3、品味语言,理解文中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作者传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 2、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小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伟大的作品,可以将人的
2、灵魂唤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这是作家史铁生自传性的散文,我与地坛。 我们来看一张史铁生的照片。看着这张照片,你关注到什么?(哪里和我们不一样?) 作者的残疾是怎么来的呢?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在他生日的那一天,上帝给了他一份特别的礼物,上帝夺去了他的双腿。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我们来做一个设想,如果让你在21岁的时候,遭遇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样? 生: 是的,史铁生也很我们同学一样,在残废之初,他一度想去寻死。但是最终,他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了一位的作家。他写了许多作品,知道有哪些吗?看课下注释。他的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大家用波浪线划一下。 那么,一个残废的
3、,一心求死的人,最后却成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到底是什么陪伴他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文本研习 文章虽然题为我与地坛,实际上有三个描写对象,分别是我、地坛、母亲。这三者彼此关联,构成了文章的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写的是我与母亲。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我与地坛”这一部分。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角色转换。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你,你就是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你都经历了哪些事情,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文中找一找答案。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
4、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2、而就在你伤心绝望的时候,你无意中来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地坛)。从此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再没长久地离开过,这说明地坛和你一定有什么灵犀相通之处。 3、那么地坛和作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请你到课文中找一找。(板书)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兴起,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
5、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昔盛今衰,被人遗弃,同病相怜。 4、在作者眼中,地坛只是一座荒芜废弃的古园吗?那它还有什么别的特点?第五自然段中有句话概括了这个特点,请你找出来。(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文章那个段落写出了它的不衰败?这些都属于什么描写?(景物) 5、小组探究:第五自然段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园墙、小昆虫、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逐一分析特点,是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所有的一切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动,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作者,要好好活,生命来到这世界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齐读。 6、所以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
6、喜欢呆在地坛了吗? (同病相怜,给我生命的启迪) 7、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在地坛一呆就是(十五年)。无论什么(季节),无论什么(天气),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呆在地坛,你都做些什么?(思考、发呆)你还在思考着关于生和死的问题,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你弄明白了什么事?(自己读。找一位学生读。) 生是什么?死是什么?(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事情,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种美丽。)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比喻(节日,假期,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如此,生和死的问题还需要你去考虑吗?那还剩
7、下什么问题?(怎样活。)对这个问题,作者是怎么说的? (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多久了)那这样的事情,需要着急考虑吗?不用着急,慢慢来就好。所以作者说,十五年了,我还是得到地坛中去,去默坐,去呆想。 十五年时间长吗,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有些东西总会在变化的。就像作者说的,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这个能理解吗?这个就好像作者一样,在社会上讨生活的时候,总是遭遇各种不顺心的事情。但是,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改变不了的?你觉得什么东西是别人改变不了的?作者也举了几个例子,我们数一数有几个,都是些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Ppt
8、出示徜徉在地坛,你能看到将每一个坎坷都映照得灿烂的落日,看到把苍凉的歌声洒满天地的雨燕,看到雪地上让人浮想联翩的充满稚气的孩子的脚印,看到不因外物或喜或悲的古柏,不止风景,你时常还能闻到雨后草木和泥土灼烈而清纯的气味,闻到满园落叶熨帖而微苦的味道。你的内心充满了安宁与快乐。)这样的安宁与快乐,是地坛带给我的。 8、理解“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古园带给我的这些正能量,这些美好的积极的感受,就好像味道一样,是难于记忆的。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或者遭遇挫折,负面的消极的情绪总会悄
9、悄占据内心,这时候,你就需要再次回到地坛,来重新汲取这些力量。所以作者说,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9、经历了这些,作者还会绝望、失望、痛苦吗?不,不颓废。 三、总结 1、你觉得作者喜欢地坛吗?结合上面所学的,你能讲讲作者喜欢地坛的理由吗? 2、其实在当年,陪我走出困境的除了地坛,还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作者的母亲。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下课。 3、作业:小练笔,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对生命有什么感悟?(200字)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2 教学目的:阅读目标: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够把握文中关键语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
10、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点拨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多媒体设计: 1、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尽量争取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录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
11、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2、解题 板书课题 关于“导言” 导言,又叫绪论。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 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达尔文(18091882)是进化论的创始人。出身于英国一位名医家庭,1825年进爱丁堡大学学医,1828年进剑桥大学学神学,但他从小就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18年至186年,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以自然科学家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见格尔号环球航行。五年间,他考察了许多地方,对各种生物进行了搜集研究,从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事业。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高一 语文 必修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