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观潮教学设计 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观潮教学设计 15篇.doc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观潮教学设计 15篇 观潮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体会词句的含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教学具及相关资料的准备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视
2、频)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思路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潮汐与钱塘江的有关情况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涨潮吗?海水每天有规律地涨落两次,涨潮时波涛汹涌,很壮观。海水涨潮时,顺着出海口涌进江河,那么多的海水涌进来,如果出海口很窄,那会怎么样?就会激起更高的浪潮。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自古代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板书:观潮)出示钱塘江出海口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潮的情况。师: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出海口所处杭州湾是喇叭状,越往里越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从宽达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越来越窄的河岸约束,形成涌潮。涨潮时带进的泥沙年长日久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潮水又受到进一
3、步阻拦,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加上春秋之交,海风推波助澜,因此,钱塘江出海口激起巨大的波涛,形成高高的水墙,潮位最高达9米多,这就是有名的钱塘江潮。(可参考“扩展资料”)播放钱塘江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涨潮退潮很有规律。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代时已成为一种风气。涨潮退潮很有规律。同学们已经查询过与潮汐相关的资料,哪位同学来说说?学生说,老师补充:由于潮汐的大小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的影响,潮汐很有规律。从一天来看,涨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两次,间隔时间为12小时25分。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地球、月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引潮力比其他各月都大,造成一年中春、秋两次高潮。八月十八日,地球和月亮
4、在同一条线上,引潮力最大,潮来得也最猛烈,被认为是观潮日,苏轼在观浙江涛中写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关于钱塘潮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观潮最好的地方是在浙江省嘉兴市的海宁市盐官镇,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观看。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观潮动画范读课文。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3、掌握多音字闷(mn)雷 薄(b)雾 风号(ho)浪吼(hu)涨(zhng)起 颤(chn)动4、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5、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6、教师讲解难
5、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重点掌握:薄、贯、雾、罩(可参考观潮动画)7、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和含义奇观: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四、朗读课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2、分组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五、给课文分段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时间顺序思考2:作者按时间顺序写钱塘江大潮时,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写?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退后
6、”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并划出最能说明三个阶段特征的字词。3、教师检查分段情况4、小结课文内容这篇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江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奇妙、壮观。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词卡片,抽查学生生字词的发音。2、请学生到黑板前听写。二、潮来时的景象师:课文在第一自然段点明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潮来前的景象同学们请思考:在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钱塘江潮到来之前的景象?作者是如何描绘潮来前的景象的?找到课文中相关的
7、词语。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潮来前 钱塘江平静 宽阔 横卧 笼罩着薄雾远山若隐若现观潮的人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等 盼师:以上描写是潮来前的景象。潮来前,钱塘江很平静。三、潮来时的景象1、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分析第三自然段师:这两段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钱塘潮是不是没有任何预示,一下子就到来了?同学们请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潮来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词语。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由远而近,远近结合,景与人的描写相结合远处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观潮人人声鼎沸近处江面风平浪静师:听到响声,意味着钱塘潮很快就要到来了。远处响声越来越越大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白线观
8、潮人沸腾师: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潮的声音、形态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3、分析第四自然段师:钱塘江潮终于到来了!作者接下来,具体描绘了潮来时的近景。形态白线移来 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飞奔声音山崩地裂 大地震得颤动师:抓住潮的形态、声音、颜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请同学们朗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潮到来时越来越大的气势。四、潮头过后的景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师:第五自然段描绘了潮头过后的景象。我们看到,钱塘潮,潮来时气势汹涌,潮头过后是不是无声无息。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9、学生说,教师补充并板书:潮头过后 余波漫天卷地 江面风号浪吼 江水涨了师:可见钱塘潮气势很大,即便潮过后还是留有余威,不管是潮来时的,还是潮头过后的景象都显示了钱塘潮作为“天下奇观”的奇妙与壮观。五、小结师:这篇课文写了钱塘潮观潮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由远而近,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潮的形态、声音、颜色。既正面描写了钱塘潮,又写了观潮人的反应。文中怎样写观潮的人?请学生复述,教师补充。(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等 盼 人声鼎沸沸腾)观潮人很多,大家都很激动,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钱塘潮的奇妙,大家为它所吸引。六、练习1、请结合所收集的有关钱江潮的资料,为大家直播
10、钱塘潮观潮的景象。2、请按时间顺序描绘一处景物。 观潮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第二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2、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词语和句子。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潮来时的气势。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述: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观钱塘江潮的好日子,而钱塘江潮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板书观潮,天下奇观)比较两个“观”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所以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都到我们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他们昂首东望,等
11、着、盼着钱塘江大潮的到来。这节课我们虽同作者共同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3自然段)。1、请同学们打开书,那么哪个自然段描绘了钱塘江潮的气势呢?(生答第3自然段)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自然段,初步感受一下钱塘江潮的气势。3、把自已特别喜欢的语句反复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得有气势些,再读给大家听,并且说说理由,怎么样?4、学生自学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齐读。在交流中随机抽出3个句子进行重点指导:(指名读后,让学生评价是否读得有气势,改进并提建议后再读,教师相机指导)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
12、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想象一下“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再看录像感受)指导朗读: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5
13、、理清这段的顺序。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潮水的变化是有顺序的。他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水变化的?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练习。同学们自己默读,找出最能体现作者观察顺序的词,再说这段按什么顺序写的。投影出示句子(括号内的词供参考,不出示):(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
14、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6、再次指导朗读。师:午后一点左右我们只听到隆隆的响声,看不到江面有什么变化人们的心情就激动起来。读时体现当时人们的心情,没看到江面发生变化时应读得平稳些。当潮由远及近地到来,读时语速逐渐加快,声音越来越大,体现潮的雄伟壮观气势,读得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好。潮西去了,余波尤存,过了好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读时语气、语速逐渐方平缓下来,但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们再读,细细的体会一下潮的变化过程。(指名读;男声度;女生读;齐读。)7、老师指导背诵一遍。(三)词语的积累和运用。a、教师启发:刚才学的这个自然段中很多词语用得十分
15、精彩,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老师投影出示词义,学生知道的就站起来说该词语。1、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人声鼎沸)2、有风浪,水面很平静。(风平浪静)3、形容声音很响。(山崩地裂)4、面与天际会合,指地平线。(水天相接)5、从这岸到那岸在江面上横着接通。(横贯)6、分先后地一起前进或同时前进。(齐头并进)7、形容水势很大。(浩浩荡荡)b、(用投影出示一段话)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联系整篇课文,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把它说完整,说清楚。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潮来时(浩浩荡荡),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声鼎沸),但是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
16、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前后讨论后交流,出示答案后再把这一段话连起来说一遍。(四)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观潮,你们肯定会有许多感受,先看看课文后的资料夹欣赏一下苏轼观潮后的杰作,再运用书中精彩的语句自己也写一篇读后感。阅读有关课外书,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五、板书:21、观潮天 下 奇 观自评及反思我的设计以读贯穿整堂课,来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水的变化过程 。首先我让同学们自己初读感受潮的气势;其次让学生喜欢哪读哪,读出感受,老师相机指导,尊重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接着老师帮同学们屡清潮水变化的脉络,然后再进行指导朗读,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感受、品味到潮的神奇,读出潮水变化的过程,
17、把情感体验融在朗读中,达到背诵的程度,接着引导同学们积累好词佳句,在总结全文的过程当中运用积累的好词,让学生学后能实际运用到练习当中去,达到能力的提高;最后,老师让大家欣赏苏轼的观钱塘江大潮有感的诗句,领略一下古人的风采,再次验证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是名副其实的,在同学们激情处在高潮的时候,给他们留了作业,让他们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把自己的感受写成读后感的形式,让学生们感情达到充分的宣泄。整堂课我和同学们处于激情饱满的状态中,大家学得开心热情也很高。从学生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真地领略到了钱塘江的壮观气势,学到了知识,教学目标达到了,重点和难点也突破了。总的来说这堂课较成功。不足之处,在运用
18、课件时,由于老师过于着急忘了使用幻灯片放映,影响了离得远的同学们观看了;开始初读的环节中,我应该让孩子们谈谈初读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学生学前和学后的有效对比,效果会更好;还有一个幻灯片虽然是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但是对于讲解“水天相接”这个词,不太合适,我今后应切忌不合适的课件如果不合适,宁可不用,但不要滥用;后面的指导朗读,如果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感悟,老师不去总结,这样学生学的效果会更好。其实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感悟的能力,只是老师不敢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做。给这节课留下了遗憾;最后环节中的积累给人感觉与课文有些脱节了,如果选择更好的方式能与课文更紧密地做到随文学我想效果会更好。这些仅供老师们借鉴。
19、观潮教学设计 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设计特色】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教学要求】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3、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信息资料】师生查阅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带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激发学生
20、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领悟词语,理解并积累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3、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教学流程一、回顾课文,直观感受1、引导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什么2、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放教学录像。师生共议:听到声音了吗大潮来了吗在哪儿指一指。3、你的感受怎样二、以读代讲,感悟语言1、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那个自然段(3、4自然段)。自己读读,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2、刚才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文章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下面请大家合上书,老师读3、4段,大家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
21、再投影反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按由远及近的顺序,随位置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1、3、4段词汇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想不想积累下来 师说意思,生说词语,如:“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等。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2、想一想、用一用: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小组准备,时间1分半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渐渐消失在( )。” 生汇报,集体订正。 还有不同的填法吗四、抓重点词句理解最后一段指
22、导朗读。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课堂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薄雾 ( )的人群( )的潮水 ( )的钱塘江大潮2、按课文内容填空: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地_;那声音如同_,好像_。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 雄伟壮观潮来时潮过后 有声有色教学反思小语第7册第1课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初步谈话,理解课题;第二步,检查预习
23、,反馈交流;第三步,观看录象,感受情景;第四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第五步,创设情境,积累语言;第六步,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七步,按潮来顺序整理句序;第八步,丰富课文,拓展思维;第九步,激情结尾,整体感悟。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直观画面的出现,大潮的录象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在看画面,听声音的过程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这天下奇观的壮美,奇特的景象。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将课文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起来。并且将这些词语分类,有表示形状的,有表示声音的,同时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词语读一读。这样使学生当堂熟读词语,积累语言。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24、:1、读得不够。2、课外资料使用的问题。3、导语较生硬。4、练习过多,目的不够明确。今后,我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观潮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
25、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与大海对比让学生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
26、的学习语文的氛围。】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卡片。(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
27、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四、作业设计:熟读课文。再读课文,理清段落。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全文也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
28、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五、合作交流,反馈检查。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2、练
29、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观潮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1、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文生字新词。2、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3、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感其受、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事物的观察规律,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5、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潮去时”的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次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理解一些重点词句。教学准备:小黑板、灯片、有关钱塘江潮的资料带。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30、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落;学习课文1一2自然段。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课文3一5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感知作者边看、边听、边看的观察方法,总结深化课文。一、导入。1、师启发谈话:第一教时,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是按“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并且知道潮来之前的情景:一是目之所及的景物描写,给人以平静而带有几分神秘的感觉;二是写前来观潮的人之多,写出了人们焦急等待的心情。这一段从侧面渲染了钱塘江大潮的“奇”。那潮来时,潮来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2、学生质疑:可围绕文后的“思考练习”提出不懂的问题。3、灯片出示学习目标。学习
31、课文3一5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小节;学习作者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二、学文A、学习3、4自然段。1、整体感知师:文章三四小节,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潮的?b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自由朗读。讨论、感知、(板书:声音、样子、情绪;解决a、b)欣赏钱塘江潮录相。(解决c)2、细读理解。默读3、4自然段,用标出表示声音的词、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用“”标出人们情绪变化的词。师生小结:作者听江潮的声,越来越大;见江潮的形,是越来越状。作者既留心了声音,又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形;既留心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人群情绪的变
32、化。作者这种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重点解决开课时先提出的有针对性的问题。释“水天相接”第3自然段中,讲到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为什么会沸膝?体会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作者笔下越来越近的浪潮,如此声势浩大,如此雄伟壮观,那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为什么不写人们的表现?(以此作为创造教育的切入点)3、细品背诵师引:这一见,作者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江潮的“奇”。同学们,这就是祖国山河的一个剪影,这就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带着对钱塘江潮深深之受,熟读、背诵3、4小节。小黑板出示背诵线索。B、学习5自然段1、过渡: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平静
33、而又略显几分神秘,也不单单表现在潮来时非凡的气势。潮来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味出它的“奇”。2、指名读。3、同桌互说:潮来后是一番什么景象?你能说说它的“奇”吗?抓“余波涌”-持续时间长,神奇。抓“江水涨”-上涨两丈、水量大、雄伟壮观。4、小结:这一段,作者用余波和上涨的江水烘托了江潮的“奇”。三、深化总结。1、回题读12节,体会“天下奇观”。2、师:潮来前,江面依然平静,给人以宁静而带有几分神秘的感觉,你说奇不奇?潮来时,声音大,气势壮,奇不奇?潮来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江水上涨两丈来高,你说奇不奇?3、齐读第一自然段。四、作业1、在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天下奇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34、水天相接、沸腾、横卧、横贯2、写出带点字词的意思。观潮()观天下奇观()3、读课文四小节最末句话后填空。这段话作者是从和两个方面来写江潮的。作者把比作。着力描写了大潮涌来的动感,使人身临其境,表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学校第17届教研会研究课) 观潮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共21人,无论在学习习
35、惯、语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a类为优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意识较强,通过阅读有自己一定的见解,并能提出较有质量的问题,而且有较强的发言积极性。b类为中等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或者一定的提示,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不很强,但其中有一部分也能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c类为基础生,学习能力较弱,主动探究学习意识薄弱,课堂参与兴致不高,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习得知识,并有所感悟。因此,在教学时我重视对两头的兼顾,充分进行个别化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提高。【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
36、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观潮课件。【教学过程】一、“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师引生答: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
37、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教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
38、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2、学生看完课件,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知潮声:让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在学生回答后,将学生回答得最确切的“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板书在黑板上。 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将学生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板书在黑板上。 知其序
39、: 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 再让学生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训其说: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解其
40、声: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感觉“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解其形:让学生逐句分析:先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再理解其义:“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移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解其情:教师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
41、问题再看课件。镜头之一: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潮来了”的声音。镜头之二: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高涨。镜头之三: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表其情:教师先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部分。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教
42、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问题自学、自析。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分析中理解潮头汹涌,余威犹在。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学生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大潮这奇。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潮前这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两丈来高;“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说明大潮
43、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明奇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平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五、师生归纳板书1、从“思想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动静动”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看课件。站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板书设计】思想线 声形线 感情线天下奇观特殊 潮来前 (静)(急)声巨大 闷雷 鼎沸越越 白线 (喜)浪罕见 潮来时 长 粗 (动)城墙战马 (惊)山崩地裂水位高 潮过后 (静)(赞)【教学反思】这节课整个教学流程是“感受理解运用延伸”。我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努力达到自己设想。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遗憾很多:如果课堂上把学生已经激发的情感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训练表达出来,课文思想情感将更深化;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课堂效率会更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