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简说】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
2、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学习目标】、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教学准备】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圣诞节。、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
3、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二、初读课文、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检查读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三、
4、布置作业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二、理解课文、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学生
5、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三、拓展训练、小练笔: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四、总结全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 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别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2、通过摸、滚、推各种立体图形光感受他们的特征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会区分长方体、正方体【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白板 图形卡片 立体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引题哇!同学们从家里搜集了这么多物品,你能给小伙伴们说一说吗?生:牙膏盒,饮料罐,积木块,皮球,乒乓球,魔方,色子等。师: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有趣的物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品的形状吧!(板书 认识图形)【过程评价】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物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合作分类,初步感知学习任务一:同桌合作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
7、起。1、分一分 课件出示,老师的物品这么多物品堆放在这里,太乱了,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与同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指导更细的分类。3、小结:我们能把这些物体按照形状可以分成四类。课件出示【过程评价】让学生大胆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在动手分类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各类物品的外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三、自主探究,认识特征。学习任务二: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伙伴们。1、观察活动:
8、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2、汇报交流: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预设汇报:(1) 长方体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特征。生:我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长方体都是长长方方的对面相等 它们的面有大有小(学生们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你的是这样的吗?并随孩子们一起利用多媒体帮孩子们验证,孩子们直观感受。)(2) 正方体师:课件出示正方体的物体,教师明确其名称为正方体,请孩子们拿出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说出他们的特征。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这些面是正正方方的这些面的大小都是一样
9、的(学生汇报每一种特征老师跟随孩子一起验证,并提醒孩子仔细观察)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仔细观察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吗?(3)认识圆柱、球课件出示圆柱、球,形状像他们一样的物体叫圆柱、球,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汇报:学生拿出圆柱、球,并汇报特征。圆柱:有两个面,平平的,是圆形的,两个面一样大 只能朝一定的方向滚动球: 没有平面 任意滚动(教师跟随孩子们的发现课件展示其特征)找出圆柱、球的相同与不同。【过程评价】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交流汇报,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
10、参与了知识面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课件出示1、猜一猜,并说一下你是怎样猜到的?2、引导辨认,区分实物和图形。课件出示图,学生找生活中的实物立体图形。3、数一数,机器人图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各用了几个图形?【过程评价】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五、全课总结,情知共融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的学习的?六、作业布置七、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一)有六个
11、平平的长长方方的面上下长方体 对面相等左右前后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有六个平平的正正方方的面每个面都一样大正方体有两个平平的圆形的面上下一样大圆柱 能沿一定的方向滚动没有平面能任意滚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
12、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2、领悟: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
13、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情;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
14、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2、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两种声音”指的是_。 “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的意思是_。 “精彩极了”代表_;“糟糕透了”代表_。正因为有_,所以
15、作者才会努力地向前驶去,成为_。五、再读课文,谈感受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六、作业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学会个生字,会写个字。、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
16、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导入课题;齐读课题。、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检查字词掌握情况。、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分手时的约定。指导学生朗读。、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默读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说感受或疑问: 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读。
17、 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结合学生发言,师进行小结。、根据学情,设计作业。【板书预设】大树(图) 小鸟(图)珍惜友情信守诺言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谈话激趣。、小结上节课情况。二、分角色表演故事、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读。、指名一小组上台表演。、全班进行评价: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儿?你认为谁读得还不够,你能读读吗?三、指导四个生字的书写、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书写。、小结书写情况。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操作)、先总后分(计算),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在具体情境中,
18、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平均数,会找平均数。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引出问题:1、看到黑板上这几个圆圆的圈你想到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就把它看做一个靶子,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先来制定一个游戏规则,投中这个靶心的得10分,投到第二个圈的得9分,投到第三个圈的得8分,投到第四个圈的得7分,投到圈外边的得6分。如果投到线上怎么办?我们就看投到线那边的多一些就算那边的分,但是如果你连 黑板都没投中就是0分,同意吗我们从中间一分为二,这边算一组,这边算一组。我们给这边起个名字叫第一组,这边叫第二组(板书)。第一组的同学向老师挥挥
19、手,第二组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我们每组选5个代表参加游戏,请大家排一队交错站好。(给每人发一个沙包)好,比赛开始。板书: 第一组 第二组+= +=下面我宣布胜利队是第 一组,欢呼一下吧!看大家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参加这个游戏。我想参加你们组,你们欢迎吗?那我也来投一次好吗?现在第二组的得分是分,我重新宣布胜利队是第 二组。你们什么想法都没有?对这个结果有意见吗?(采访第一组)你们说这样比公平吗?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不增加人,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吧!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 (+)6=5 =6
20、= =那组赢了?能说出理由吗第二组虽然输了,但也不要气馁,你们课下还可以再比。第一组这个“5分”是谁投的?这组中最多的是几分?最少的是几分?5与它们相比怎么样小结:可见,5分既不是第一组的最高水平,也不是第一组的最低水平,而是处在最高和最低之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咱们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这个数叫做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这个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数相等。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总数份数=平均数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有3位同
21、学听的特别认真,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很认真,同学发言他们也听得很认真。(三人上台领奖品,老师分别奖励他们1支、3支、5支铅笔)请上台的三个小朋友数一数,手里有几只铅笔,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说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才公平吗?那么你想怎样把它们移一移。和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台上的3个同学也互相商量一下。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补少(板书)的办法。你还有什么方法求出来吗?学生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1+3+5)3=93 =3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2、 估一估:为了布置教室,小丽买来一些彩带,请你帮小丽估一估这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大约是多少?请你在本上列式算一算
22、。学生尝试练习后评讲。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吗?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数,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小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小刚的数学成绩一定是94分。( )(2)、小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高。( )(3)、三名同学的年龄之和是42岁,这三名同学的平均年龄是14岁。( )(
23、4)、小明星期六做了20道题,星期天上午做了12道,下午做了7道,小明平均每天几道题 列式为:(20+12+7)3 = 13(道) ( )4、想一想、说一说有危险吗?课件展示:游泳池和小明的问题。想一想:出示游泳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生讨论是否有危险。说说理由。5、出示19九张数字卡片下面请你把19九张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在桌子上。卡片上都写着几? 下面做这样这样一个竞赛:(1)请你从所有的卡片当中任意取出2张,让这两张卡片的平均数是5。还有吗谁能把所有的答案都说出来?为什么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5?到前面展示。(2)再做这样一个竞赛:随便拿出几张卡片
24、,三张、四张、五张或更多张都行,要求这几张的平均数也是5。 到前面展示。 再多点还有吗 都用上了平均数还是5。(3)下面请你去掉几张,平均数还是5。四、小结这节课你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由于初一新生入学 广播操放飞理想和舞动青春的教学就成了这学期的首要教学内容,广播操放飞理想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习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圆满完成广播操放飞理想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仅以我的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明我是如何进行广播操放飞理想教学的。一、准备部分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
25、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比较“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基本部分因为广播操放飞理想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外,我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我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
26、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三、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比较简单,只是一些课堂的常规,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不仅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在管理学生方面也不能达到完美的要求。广播操放飞理想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
27、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理想。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学习“斧、盖、造”等16个生字。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子的意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环保的图片和小故事。课时安排:二课时一、师生谈话,复习检查: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
28、?学生交流。三、把握重点,理解课文:1、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2、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3、联系上下文解疑。(1)“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师: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学生交流。课件演示。指导朗读第一段。(2)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学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练习,思考:谁家想做(),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指导读课文相关部分。四、前后联系,探理激情:(1)师创设情景,生前后联系
29、,总结升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五、结合实际,拓展延伸:(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交流。(3)课后作业: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湖北省 语文优质课竞赛(本课获省一等奖)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如何使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等)组成最佳结构序列,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教学效能,是研究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
30、要工作之一,对教学工作起着先导作用,它往往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方向;同时,教学设计的技能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教师从师任教必备的基本功。因此,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加强教学对象研究,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的过程首先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才能了解学生呢?教师不妨先回答下列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
31、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二、加强教学内容研究,准确把握教学内容1、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2、研究本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重点与难点,以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求,注意选择教学内容的典型性。3、研究蕴含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三、研究教学目标的制定,准确把握教学方向一堂好课应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它支配
32、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那么怎样设计教学目标?1、钻研课标,做到“依据课标,忠于课标”。在设计一节课时,钻研课标主要应钻研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对课标进行分解,认真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2、钻研教材,做到“立足教材,超越教材”。钻研教材应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直读”教科书中直观素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编写者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内容?其目的何在?对于这节课的整体目标有什么作用?这个题材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能用吗?如果不能用,改用哪些替代材料更合适?另外,还应挖掘教科书中直观素材背后的隐义。3、钻研教学资源,做到“充分运用,优教促学
33、”。教师在选用教学资源时应该从优教、促学两方面出发,提高使用的有效性。“优教”是指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教师科学组织课堂教学;“促学”是指材料内容和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学习效益。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钻研教学资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典型性,注意贴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并能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以促进教学。4、进行学情分析,调整学习目标,即将操作目标结合学情分析进一步细化。学情分析包括教学起点分析,对学科知识、学生和教师进行的全面分析以及对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正确分析。四、研究教学策略选择,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
34、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教学策略因着眼点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具体的教学策略有:1、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策略;2、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策略;3、斯金纳的程序法教学策略;4、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策略;5、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策略;6、提问教学策略;7、创设情境教学策略;8、反馈和矫正教学策略等等。五、研究教学评价设计,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程的预设及评价,是促进教学进程反馈调控、教学环节连贯落实
35、、教学目标逐步达成的必要途径,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目的是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形成性评价一般有提问、讨论、练习、小测验、问卷、观察、个别谈话等。2、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也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总结性评价一般有单元考试、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给出成绩或等级)。评价应为学生学习服务,提高学习的效率,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在
36、具体评价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2、加强过程性评价:重视过程记录与分析反思;3、加强综合性评价:三维目标的评价;4、加强自主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说,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课堂的良好铺垫;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快乐学习的美丽诗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应该让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开心,是应该能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效果、促进师生和谐进步的。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
37、教学目标】1、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中感受西蒙、桑娜一家的贫穷,体会桑娜的善良及忐忑不安的原因,体会渔夫的善良和坚强。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3、激发学生对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的向往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教学重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善良。【教学难点】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中有更深刻的感悟。【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穷”,有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从这个字可以联想到这么多的内容?为什么(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用“读进去,想开去”的学习方法。我们共同学习穷人。二、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
38、进行了预习,你肯定有不少的收获吧1、检查生字词。2、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收获的知识。3、全班交流,提出目标和要求。(表达要清楚,不能说重复的,当同学在说的时候,要认真倾听。)三、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我也有,你想知道吗?课件出示:1、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两个孩子抱过来?2、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心里为什么忐忑不安?3、渔夫身上的担子那么重,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红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四、这些都体现了桑
39、娜的善良品质,我们去看看桑娜抱回孩子后,她在想什么?要读进去,在想开去播放影片。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五、随文练笔桑娜和渔夫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续编穷人。【教学反思】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既要读进去,又要想开去。自己去感悟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品质,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自从学习杜郎口以后,一直想把学来的东西和现在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可是,在实际用起来时困难重重。在最后朗读时,时间太仓促了,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读,所以课堂效果不是很好。请老师们把你们的建议告诉啊,不要吝啬啊。 32 / 3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