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八篇.docx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八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八篇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9个,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3.掌握对话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4.体会鹿的聪明机灵和鳄鱼的愚蠢贪婪。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言行体会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教学难点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复述方法,
2、提高复述能力。教学准备录音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板书:鹿鳄鱼请学生谈谈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随机学习“鹿”和“鳄”。)书写指导:“鹿”字“广”字旁儿的横画稍长,竖撇要舒展大方,里面的部分写紧凑。2.再板书:鹿和鳄鱼用一个“和”字把鹿和鳄鱼连在一起,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吗?3.把课题补充完整: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你从“一只”和“一千条”这两个量词上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双方力量的悬殊。)相应板书:(弱而少)(强而多)二、初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记带生字的词语,在不理解的词旁做记号。2.交流识记方法。3.指导书写。毒:上面三横长短不一,下面是
3、“母”字。写时上小下大,“母”的中间一横要稍长有力。难理解的词:泛滥: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泛”读fn,不要读成f。曾孙:孙子的下一代,“曾”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曾”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zng,不要念成cng。伺(s)机:文中指等待时机,寻找机会。3.鹿和老鳄鱼有几次相遇?(以此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三、探究课文。1.你认为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中的鹿和鳄鱼?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学生说句子,谈体会,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句:(1)“得了吧!”机灵的鹿回答,“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分给一千条鳄鱼吃,那就谁也不会中毒,谁也不会被毒死了。”(弱小的
4、鹿没有被强大凶残的鳄鱼吓倒,而是积极地想办法自救,并且精心设计好计谋的每一步,以智取胜。)(2)“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鹿抓住了鳄鱼死爱面子的弱点。)(3)“这样吧,”鹿说,“你们一条挨一条趴在水面上,而且要安静,不然我会数错的。”(鹿表面上是数数,实际上是借机逃脱。)(4)“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根木头居然这么像鳄鱼。如果真是根木头,它就会朝我漂过来;如果是条愚蠢的鳄鱼,就会留在原处。”(鹿说话很有技巧,富于智慧。)(5)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鳄鱼的贪婪凶残。)(6)“瞎说!不就一千条吗?有什么难的!”(鳄鱼的愚蠢,死要面子,
5、爱逞能。)3.掌握文中几种不同的对话表述形式。(1)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主要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对话)(2)读一读下面三句话,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我们都饿坏了!”(3)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一种说话形式呢?(4)出示练习:给下面三句话标上正确的符号。这不可能是真的她拼命地摇头爸爸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船长拿枪瞄准儿子快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1.同桌分角色朗读,互相点评,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把握人物的情感。2.推荐代表读。
6、(读时先说说你给同桌提了什么好的建议。)3.评读。五、分角色表演故事。要求:可适当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六、复述故事。1.方法指导:(1)先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2)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体现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如泛滥,小岛,中毒,一千条鳄鱼,数数,伺机报复,绿色木头(3)尽量用自己的话。2.听课文录音。3.复述故事,师生点评。七、作业。如果鹿与老鳄鱼再次相遇,它们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鹿又会怎样以智取胜?发挥你的想象,续编故事。板书设计:19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弱而少) (强而多)聪明 愚蠢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关于鹿与鳄鱼鹿: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
7、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上有角,嫩角有茸毛,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鳄鱼:爬行动物的一类,四肢短,尾巴长,全身有灰褐色的硬皮。善于游泳,性凶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
8、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二)读通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4、齐读全文。(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3
9、、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10、。)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
11、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重难
12、点: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鹬蚌的图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13、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便宜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三、学习会写字。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4、说说你的发现。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7、书写评价。作业:1、读课文。2、写字。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生字。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三
14、、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5)出示小黑板: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7)指导朗读。(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
15、住它们俩呢?(毫不费力)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全班反馈。(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3、分组说说故事。4、指名说故事。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四、拓展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齐读课文。作业:1、读课文。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2.认识13个二类
16、生字,会写7个一类生字。3.处理课后练习,积累词语。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一类生字,正确书写一类生字。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实物投影。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悟诗中大意,学习文中二类生字教学过程:一、 导入在宋代有一个人叫范成大,与尤、杨万里、陆游合称“四大家”。他很有才气,多次做官,他常常写一些描写农村风俗的诗。一年夏天,恰好是江南一带农忙的时候,他来到了江南,看到了金黄的梅子和肥肥的杏子都成熟了,小麦也到了扬花授粉的阶段,油菜花多数都已经谢了,可是却不见人影,原来人们在大忙的季节里,都下田地去了,只有蜻蜓蝴蝶飞过。看到了此情此景,诗人范成大写下了夏
17、日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 新授(一) 读诗、赏诗,感悟诗意1. 老师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2. 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3. 学生感悟古诗大意。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诗中的意思。汇报(二)处理文中的二类生字。1. 出示文中的二类生字,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进行出声认读。2. 通过组词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二类字,重点讲肥、稀、惟、蛱、篱。3. 巩固复习二类字猜字游戏完成三、 朗读、背诵古诗。四、 作业:熟背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科生字个,能读准多音字“藏”,
18、理解新词个,能按要求写近义词。2认识按事情发展顺序组词成段,初步学会理清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3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解它的顺序。难点: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三、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几块矿石标本。四、教学时间: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藏”。2按要求写出近义词。3认识课文第、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写成的段,初步学习这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二、听课文录音。1、过渡。课文讲谁和谁在什么地方捉迷藏呢?请大家听一听课文的录音。2、提出任务。(1)准备用自己的
19、话,说说课文写了谁和谁在什么地方捉迷藏这样一件事。(2)话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简介李四光。1、按()提示的句式说说课文的内容。2、简介地质学家李四光。(参看教学参考书有关内容。)四、学习课文生字。(1)读准多音字。见作业本第题。(2)把下面的生字和它的读音用线连起来。掂溅()组词,再读一读。迷:()失()路()信捉()藏质:地()物()()量品()致:()敬一()专心()志(2)组词读所有的生字。五、学习课文第、段。1、梳理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段。(2)哪几段写了李四光和女儿玲玲捉迷藏的事?2、学习第段。(1)自读这一段,给句子编序号。(2)指名按句接读,请大家注意句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 小学语文 教案 模板 合集八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