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 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本册书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前面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几何图形的认识贯穿
2、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2、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
3、、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5、教学难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6、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
4、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中,我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另外,我还力图体现学生学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三、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我把教学过
5、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问题导入,设疑激趣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在新课开始,除了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图形的面积外,我还出示了一个不规则图形,以怎么知道它的面积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方法。2、数方格法,初步感知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比较大小”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尝试。学生认真观察后,完成表格,最后讨论总结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并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这一组简单操作,实际上是组织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长方形
6、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同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进行合作探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汇报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愤异常活跃,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自然形成,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抓住重点,深入推导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数方格,他们已经知道:两个图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于是我启发学生:“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
7、积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动脑筋,最后共同得出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4、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选取代表进行汇报交流,找准切入点,突破难点。利用从学生汇报中得来的信息,引导学生说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通过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个关系。这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研究讨论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这一环节的安排,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
8、更为下一步推导面积公式积累了感性经验。5、电脑演示,总结新知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再加上电脑课件的演示,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达成共识,借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进行板书。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培养发展了学生能力。另外,在总结公式后,我还安排了一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数学史的认识。6、分层运用,理解新知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
9、“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基础练习:出示例1,先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然后教师进行规范的板书。提升练习:借助3道选择题,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发散练习:比较平行线间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设计一个为24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的广告牌,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以及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等。整个习题设计部分,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10、全课小结,整理知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并借此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达到点题的效果。这节课的设计,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中理解新知,并尽可能地多角度来验证结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学生掌握了学法,也为学习提供了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页复习、例、例、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想一想、做一做及页。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总结列方程
11、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等理关系的能力。一、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写好题目的纸条等。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的解方程、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深入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热爱自然科学的品质。二、教学教法: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进行教学:讲授法、对比法、分组讨论法。在准备阶段,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可以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此题,从而为今天学习较复杂
12、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在新课阶段,应用讲授法和对比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例和准备题的内在联系,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从而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同时也能理解掌握本课的难点。在小结阶段,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得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在练习阶段,教师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巩固练习。三、教学步骤:在教学步骤上,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一、准备。教师出示复习题,学生读题后说:“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解答这道题。”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卖出千克以后,还剩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解法一:(千克)解法二:设原来有千克
13、,答:原来有千克饺子粉。二、新课。教师出示例:请学生思考:这道题和上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千克,卖出袋以后,还剩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想: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千克千克袋千克解:设原有千克。答:原来有千克饺子粉。教师:“用方程解答应用题也要检查答案对不对。检验时,要先检查方程是不是符合题意,然后再把解得的的值代入原方程,看解得对不对。请你用上面的方法检验例的答案对不对。”教师出示例:小青买节五号电池,付出.元,找回了.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想:付出的钱数节电池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元.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元。.答:每节
14、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元。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想?列出方程来。教师: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答出来。三、小结。教师:大家分组来总结列出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表示;、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再写出答案。把例中的前两个条件改写成“商店原来有袋饺子粉,卖出千克以后”,问题改成“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该怎样解?四、练习:、下面两题,先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小明买支铅笔,每支元,付给营业员.元,找回.元
15、。.()建筑工地运来车水泥,每车吨,用去吨以后还剩吨。、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个班,每班本,还剩本。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五、布置作业(略)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P90-91。教材分析:在组合图形面积中,重点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教材的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形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的特点。2、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归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能根
16、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解答。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4、进一步渗透转化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条件,割、补成学过的图形,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组合图形(课件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提问1、这些图形象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2、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师:我们把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今天这
17、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组合图形面积)【设计意图: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二、探究新知,主动建构。1、猜一猜(课件出示主题图)提问: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学生根据课件观察,在质疑中猜出图形)教师引导,这就是淘气家客厅的地面的平面图,提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帮淘气算一算至少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吗?2、估一估。师:在算之前,请您帮她估估,并说出理由。3、探索简单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师:如果我们要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你准备怎么算?引导归纳:组合图形是由几个基本图形拼成的,面积就是拼
18、成它的基本图形面积之和。4、班级汇报,教师适时点拔(1)汇报时用多媒体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演示出来,预设会出现五种情况。学生边汇报,教师随即板书。其他同学能清楚地与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并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过来。汇报结束后,再让学生对小组成员的汇报情况作评价,最后其他小组作补充汇报。(2)师生总结分割法、添补法并提升方法的优化性。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几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进行分类,掌握分割法和添补法这两种计算方法。教师小结:分割的方法不同,但思路都是一样的,都是把复杂的图形简单化。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为了巩固新知,又突出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了三关闯关练习。)第一
19、关:分一分,说一说1、任意分:任意分这个图形(只要分出来的图形是我们已学的图形)。2、最少分:请你把它分出最少的学过的图形。3、带上条件分:要求分得合理,能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设计意图:本题一题多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通过三个层次的分割,使学生明白在组合图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割,对条件进行优化。】第二关:算一算。请你算一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设计意图:为了能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设计中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题】第三关:小设计运用我们所学过的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设计一个
20、组合图形,并算出它们的面积,然后考考老师和同学。【设计意图: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运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相应的提高,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重新阐述了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含义: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四、总结收获、小结全课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生生互动评价,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进了发展。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和大家共勉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希望大家在数学的海洋里遨
21、游地更快,更强。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1、本部分内容实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和讲解上都注意联系整数运算,一边是学生把整数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2、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材编排的特点。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它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以整数,这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小数,则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乘法意义上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
22、则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积里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在整数乘法积随因数的变化的规律,小数点的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例题的讲解来掌握其方法。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2、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1、以练习为主;
23、2、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学活动过程(一)、复习。1、口算:2、4扩大( )倍是24;72缩小( )倍是7、2;5、24扩大( )倍是524;702缩小( )倍是0.702;0.056扩大( )倍是56;5320缩小( )倍是5.32;2、下面各数,把小数点去掉,各扩大了多少倍?6.3 3.04 0.9 0.35 0.0083、下面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4 58 6340 5000 30904、说出155,20815各表示什么意义?并用竖式计算。(二)、新授1、提示课题今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小数乘法(板书)2、出示复习题,师生共同观察讨论(1)算出积填在空格
24、里(2)观察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关系从左到右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有没有变化?分别起了什么样的变化?积起了什么样的变化?从右到左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又起了什么变化?积又起了什么变化?从而引发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3、教学例1花布每米1.50元,求买5米要用多少元?该怎样列算式?(1)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列式用加法计算:1.5+1.5+1.5+1.5+1.5+1.5提问:这几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计算吗?怎样列式?用乘法计算:1.55提问:1.55表示意思?(5个1.5)也可以表
25、示什么?(1.5的5倍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3)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问:小数乘法中含有小数位,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采用什么方法呢?指导学生看书,讲解解题思路1.5扩大10倍 15 5 57.5缩小10倍 751.5里有一位小数,先把1.5扩大10倍变成15,把15乘以5得75,求得的积比原来要求的积扩大了10倍,根据是前面所复习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为了使原来的积不变,必须把75缩小10倍,即把积里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样乘得的积就应有一位小数。共同小结:为什么要把1.5扩大10倍?(把
26、小数转化成整数)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使原来的积不变)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步骤怎样?(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点上小数点)指出:实际计算时,不必写出思维过程(三)巩固练习1、根据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边说边填2.5 ( ) 5.8 ( ) 7 7 3 3( ) ( ) ( ) ( )2、直接说出积是多少3.2 5、4 8.56、7 5.2、 1.2 2 6 3 8 9 5得出:一位小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也整数乘法相同,只是乘得的积是一位小数。3、试算“做一做”提问:你会做吗?学生计算后继续提问:你是怎样算的?第一个乘数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第一
27、个乘数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总结出计算方法: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第一个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泰山小学的高崇辉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的基本性质。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我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3页比的基本性质,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
28、方法,并会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并将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多媒体。接着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蜂蜜水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蜂蜜水,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两杯蜂蜜
29、水,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360毫升的水,40毫升蜂蜜;第二杯180毫升的水,20毫升蜂蜜;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有的同学会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360毫升的水是40毫升蜂蜜的9倍,180毫升的水是20毫升蜂蜜的9倍即36040=18020;有的同学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40毫升蜂蜜是36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20毫升蜂蜜是18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即40/360=20/180,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都
30、是乐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另外同学的困难又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同时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比的基本性质1、 猜想规律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帮小明解决了问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内容各是什么吗?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中说出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屏幕出示文字内容。我接着询问在分数的基本性质里,有哪些词很关键?在商不变的性质里,有哪些关键词?缺少他们行吗?为什么?这回你
31、们又会想到什么呢?(比的基本性质)那么,比的基本性质该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它。(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2、 实践探究师:观察除法的基本性质(手指向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猜一猜,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1)小组讨论(2)汇报结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发表意见。(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4)强调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你认为哪些词语是很重要,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点什么?(同时、相同、0除外)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先通过学生回忆已学旧知,进而猜想比的基本性质,放飞了学生思维,让他们自主地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观察、合作、猜想、交流中
32、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多角度思考,在有理有据表达、建立在对意义求真求准的对比中生成、完善了概念。也让学生体会到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学新知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弄清了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共同完善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领悟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三、 教学例11、说明。利用商不变性质,我们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板书:最简分数)。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2、讨论:怎么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在小组
33、里议一议。3、指名汇报,形成共识:必须是一个比;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前项与后项互质。4、化简比出示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14:21 (2)1/6 :2/9 (3)1。25:2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各抒己见说出不同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化简方法。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摒弃了由典型的个例入手解释“最简单整数比”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采用让学生先讨论、后汇报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认识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动交流中自发地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读新概念。同时,教师试图通过对较简单的整数比的化简,给学生一个运
34、用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范例,为前后项是分数、小数的比的化简作了“跳一跳,可摘到果子”式的充要铺垫。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基础上进行组间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提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中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学生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使学生思维进入高潮。四、实践运用我设计了四部分练习题。第一部分填空题包括3道题:1、3:8=(32):(8)2、15:10=(15):(105)3、5:3=(5):(3)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学生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尤其是最后一题使学生在填空过程中体会到可以填“除0以外的所有相同的数”,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35、。第二部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列各题(1)4 :15=(43):(153) ( )(2)3/5:4/7=(3/56):( 4/76) ( )(3)10 :15=(105):(153) ( )(4) 7 :9 =(75):(95) ( )第三部分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师:上课前老师统计了咱们班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下面同学自己读题,然后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遇到困难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可商量解决。我们班共有学生48人,男生28人,女生20人:(1)请写出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在课外小组活动中,我们班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4,参加科技
36、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8,请写出参加美术小组和科技小组的人数比,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3)参加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舞蹈小组的1。5倍,请写出参加体育小组和舞蹈小组的人数比,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中进行“再创造”活动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有了“应用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尊重学生各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第四部分思考题1:8=(14):(8) 6:10
37、=(63):(10)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根据解决问题的条件作全面分析,周密思考,提高了学生全面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五、评价体验比的基本性质,是同学们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合作研究发现的,并能根据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回顾我们的学习过程,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们老师批评指正。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说教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
38、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学
39、情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的 “可能”、“一定”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过程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
40、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说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
41、渡。说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航天飞机失事视频。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给眼睛和心灵极大震撼的同时,真切体会到次品的危害性,使学生能用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下面的学习。出示3瓶口香糖,说明:在这3瓶口香糖中有一瓶少装了几颗,你能帮我找出是哪一瓶少装了吗?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出示天平。说说怎样利用天平来找出这瓶口香糖呢?学生回答后小结:可以把其中的2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如果天平平衡则没放上去的那一瓶少装了;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翘
42、起一端的托盘中所放的那一瓶少装了。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例1前,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从具体的实物开始,为后面的抽象积累感性经验。二、“找次品”的解决方法小组合作:从5瓶钙片中找出少装了的那瓶次品。(合作要求:用手模拟天平,用5个学具当钙片。你们是怎样称的?称了几次?组长负责作好记录。)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用图
43、示法板书学生的操作步骤:平衡:11次5(2,2,1)不平衡:2(1,1) 2次5(1,1,1,1,1)1次或2次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但考虑到学生用天平来称在操作上会很麻烦,以前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和节省时间,所以让学生用手模拟天平来进行实践探究。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观察板书的图示法,思考: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呢?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提前找到次品的情况,在这里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的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也为下面的填表、探究优化策略作好准备。 31 / 3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