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乘加、乘减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整理)乘加、乘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乘加、乘减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教学目标:1、通过小动物们重建家园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索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2、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学准备:多媒体、学具等。信息:1.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2.共有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已经建好3间。学生:准备:本子,
2、笔,学具。教学过程:活动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森林里发生了水灾,小动物的家被洪水冲垮了。他们在忙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信息图)谁能说说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这么多数学信息,主要说了哪几件事?关于小熊搬砖盖房子的信息都有哪些呢?(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这位小朋友信息找得很准确,谁能把小熊搬砖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呢?关于小兔盖房子的信息又有哪些呢?谁能把小兔子盖房子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师边指边说:信息经过这样分类整理,是不是就更清楚了呢?当遇到信息较多时,我们就应该像刚才这样把信息进行分类整
3、理。我们一起读一读小熊搬砖的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砖?”这个问题有点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活动二解决问题1同学们看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老师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讨论好了,哪个同学愿意代表小组交流一下?实物投影:生交流算式:45=20,20+24=44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生指算式:45=20我先求已经搬了多少块砖。再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师:小朋友们听清楚了吗?他先用45=20,求出小熊已经搬了多少块砖。现在请小朋友们看黑板,谁来说说他是根据哪
4、条信息求出小熊已经搬了多少块砖?他是根据每次班4块,已经搬了5次,这两条信息求出了已经搬了多少块。他又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谁知道他又是根据哪两条信息求出来的呢?老师指着再重复根据已经搬的和还剩24块没搬。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哪个小组做法与他一样的举手?谁能完整的再说一说,你先根据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又根据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做法想下来交流?(45+24=44(块),他列出了综合算式。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得吗?这种做法我们以后还会学习,今天先不研究,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步算式。刚才我们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不同做法,可不管哪种做法,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先根
5、据“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求出“已经搬了多少块砖”,再根据已经搬的砖和剩下的砖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的砖。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算式是,生答师板书:45=20(块)20+24=44(块)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先用乘法求出已经搬的砖又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块砖,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乘加两步计算。活动三:解决问题2师:同学们帮小熊解决了搬砖的问题,小兔子着急了,说:快来帮我们吧!我们一起读一遍小兔盖房子的信息,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这三个信息都用上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还有几只小兔没有房子住?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下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6、和做法?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板书:34=12(只)16-12=4(生交流,师板书,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根据什么信息求出来的,能说出来吗?再完整的说一说,根据哪些信息求出了什么,又根据哪些信息求出了什么?你现在明白了吗?自己改正一下小结: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帮小兔解决问题,先算乘,再算减,这就是乘减两步计算问题。板书课题。四、巩固练习小猴摘桃活动四:课堂总结:老师发现咱班同学真了不起,不但会动脑思考,还很善于交流,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更棒。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学会计算乘加、乘减的式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2、培养学生初
7、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会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结合情境图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主题图)欢迎来到游乐园的旋转木马游乐区。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木马?(口头列算式解答:3&ties;4=12(只)一共坐了多少人?二、新知展开1、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思考一下,把算式写在数学本上。2、汇报:可能有:3+3+3+2=11(人) 3&ties;3+2=11(人)3+3+3
8、+3-1=11(人) 3&ties;4-1=11(人)3、分析算理、理解算法。(1)指着算式3&ties;3+2=11(人)。提问:你是怎么想的?3&ties;3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11是怎么算出来的?(2)指着算式3&ties;4-1=11(人)。提问:你是怎么想的?3&ties;4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11是怎么算出来的?4、揭示课题:这些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你们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乘加、乘减)。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5、运算顺序: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齐读一遍)6、比较优化
9、方法:解决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用连加、乘加、乘减等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7、小结:以后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寻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三、巩固练习第一关:填一填( )(做一做 第1题)第二关:算一算( )(做一做 第2题)1、4&ties;3+4= 2&ties;3-3= 5&ties;5+5=4&ties;4-4= 5&ties;3+2= 4&ties;5-4=(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2)抽乘加、乘减各一题说运算顺序。(3)4&ties;3+4= 表示什么意思。2、(练习十二第1题)5&ties;3-5= 5&ties;3+
10、5= 5&ties;4+5=5&ties;2= 5&ties;4= 5&ties;5=(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2)你发现了什么?第三关:解决问题( )1、练习十二 第4题2、哪个图形中 的个数多?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练习十二 第5题)3、课堂评价中生成的一共有多少个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二)过程与方法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
11、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二、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过程(一)
12、创设情境,设疑导入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探究解题方法(1)呈现问题情境:谁能
13、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3)汇报交流:预设一:33+2=11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预设二:34-1=11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预设三:3+3+3+2=11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3探究计算顺序(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设计意图】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整理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