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最小公倍数是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的教学内容,是最小公倍数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新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约数以及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例1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
2、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6的倍数、9的倍数与它们公倍数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了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2、学会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与抽象概括能力。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在于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
3、问题。这部分的教材是这样的:例1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这部分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接着教材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6的倍数、9的倍数与它们公倍数之间的关系,出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然后教材安排了试一试,让学生在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找三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此之后,提示学生想一想:1.有没有最大公倍数,为什么?2.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区别?最后教材安排了练习,1.找6和8的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找50以内的3和7的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并找出它们
4、的最小公倍数。4和5在给定的数里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根据教材的安排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过程的。(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1.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个数的倍数,谁来说一说倍数的三个特性?(通过复习倍数的特性,为解决公倍数的特性作铺垫)2.师:我们分别来找一找4和6的倍数。观察4和6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观察4和6的倍数,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这个概念)3.师:你觉得什么是公倍数?说一个4和6的公倍数。为什么说它是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公倍数还有吗?(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的深入,使学生明白公
5、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4.师:象公约数一样用集合图来表示4与6的倍数和它们公倍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借助集合图进一步感受倍数和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明确公倍数是公有的倍数,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5.师:观察这些公倍数,你发现了公倍数有什么特性?(通过观察,明确两个知识点,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公倍数,有一个最小的公倍数)6.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适时地提问什么是公倍数,用语言把公倍数的概念表达出来,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明了公倍数的概念,解决这堂课的
6、教学重点)2、师生共同小结方法。3、找三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小结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为学生独立寻找三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提供方法指导,学会用列举法找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4.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讨论它们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分清倍数和公倍数。)(二)课堂练习,深入学习新知1.找出8和32的最小公倍数(课堂练习,巩固上一部分的知识,通过观察,明确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学会简单的应用。)2.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数(掌握所有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并会在实际的操作中运用。通过1和2这两个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7、,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与抽象概括能力。)3.判断如果18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那么1.18是A和B的公倍数()2.18是A的倍数()3.B是18的约数()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而最小公倍数只有一个。()(出示这些判断题的用意在于帮学生理清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三)总结课堂,梳理知识(四)创设情境,应用知识师:用你掌握的知识,来帮小兰解决她遇到的困难。从今年7月1日开始,小兰的爸爸妈妈就要去新公司上班了。根据新公司的规定,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小兰的爸爸每5天休息一天,小兰很希望等爸爸妈妈一起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1)由故事引出问题一:爸爸和妈妈能有机会一起休息吗?(2)由故事
8、引出问题二:爸爸妈妈的第一次一起休息是在第几天?(3)由故事引出问题三:爸爸妈妈的第3次一起休息是在几月几日?(第一个问题是应用了公倍数的知识,第二个问题应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第三个问题是综合运用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课稿 篇2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这一部分主要是引入新课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
9、浪等等,然后通过引读的方式指导了第一节的朗读,突出抓住“无家可归”,以及“滔滔”这两个词,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接下来,我跳过二、三自然段,直接讲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洪水被制服后老百姓喜悦的心情,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巨大的反差。接着又抓住“安定”这个词,让学生来讲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安定的生活,从而与第一自然段的“无家可归”形成鲜明的对比。又问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人们把大禹称为“伟大英雄”。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
10、高兴吗?(高兴)那么你们高兴吗?孩子兴奋地说:“高兴”。我就紧跟着让学生高兴地读这一段。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安排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中我首先提问了“大禹为治理洪水做了哪些事呢?”学生积极交流并提出1是查看了水流和地形2是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了九座大山。然后分句指导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适时地点出表现大禹治水辛苦的词“走遍”、“吃尽”、“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细细体会大禹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第二环节我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
11、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遇到哪些困难?吃了哪些苦?这个问题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沙锅内帮助学生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学生情不自禁的说了很多困难和艰辛。第三自然段讲的是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文中的“13年”、“三次路过家门”、“一次都没有进去”、“儿子十多岁了”这些数字都充分说明大禹为治理洪水舍己的精神。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感悟文中数字的精妙。最后启发学生想象,大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自己的爸爸,他的心情会怎样?面对儿子的伤心,妈妈又会怎样安慰他呢?通过学生各种不同的表述,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而且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12、。我顺势又推了一把,难道大禹不关心自己的家人吗,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大禹真是一位伟大英雄啊!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四、升华情感,情中悟理讲完二、三自然段后,我又回到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表演重温老百姓对大禹的感激之情。“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感。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我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畅所欲
13、言。不仅再次提升了大禹在学生心目中的伟大形象,而且让大禹这种勇敢顽强、一心为民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永久沉淀!最后拓展部分,我又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找一找历史上还有哪些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让这种精神世界的教育得以延续。 说课稿 篇3 “番茄太阳”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课文极具感染力,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使学生懂得要关爱别人的好体例。学生没有接触过残疾人,对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更是缺少了解。基于以
14、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体会“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其中目标2、3是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调查与访问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联系生活,激疑导入:板书课题:“番茄太阳”,指导读题并质疑,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相机对盲童的盲,忙碌的碌正音,对
15、文中比较长的语句重点加以指导,并通过理解艰难、捐献等词语的意思,在读通顺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课题为什么叫”番茄太阳“?再次走进文本,进而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最后布置摘抄好词佳句的作业。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第二课时,我将在第一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导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这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感悟“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体会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1、复习导入:上课伊始,组织学生回顾上堂课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简笔画笑脸,从而自然呈现出“明明的笑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的学习,也就
16、进入本课的第二环节。2、精读感悟。这篇课文尽管篇幅较长,但文章是围绕两条线索展开抒情:一、是明明的笑,二、是明明的笑对作者的感染。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围绕课始的这一问题,我将进行这样的预设:(一)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给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空间。(二)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1、发现“笑”的语句,初悟“番茄太阳”的含义。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明明的笑的语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番茄太阳”的含义分别是明明心中的太阳、明明的笑脸、明明真诚的爱心。板书简笔画。第二步:朗读自己最喜欢的笑的语句,再次感受,品味,想象明明的笑脸。第三步:指名朗读喜
17、欢的笑的句子,并相机媒体播放明明的笑声,追问“这笑听起来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仿佛看到女孩”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悟出一个鲜明的明明,她亲切、天真、可爱。2、深入“笑”后背景,再悟“番茄太阳”的别样意义。第一步:读了这么几句明明笑的语句,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顺势引出第六自然段,悟出明明是个盲童的背景。第二步:引导学生联系课前的调查展开讨论:明明是怎么和外界接触的?会碰到哪些困难?感受明明的可爱让人“隐隐心疼”。第三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读明明笑的语句,使学生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对比,震撼,为明明虽是盲童却如此坚强、乐观、开朗而感染。第四步:我面对这样一位坚强、乐观、开朗的女孩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8、?抓住体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中的表示心情的词语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朗读品味体现我心情的语句,体会我被明明的笑深深感染了,明明就是一个温暖人心的“番茄太阳”。3、迂回“笑”的内涵,三悟“番茄太阳”深层内涵。第一步:出示句子“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明明宁愿自己再变成残疾也要让阿姨站起来。使学生心中也和我一样除了涌动着真诚的感动外,还体味到了爱心包含的含义。第二步:是什么能使盲童拥有这样灿烂的笑,引导学生抓住第3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来回抚摸、耐心、妈妈也在笑”使学生感悟到父母
19、对明明的浓浓的爱,抓住14自然段中我耐心的回答女孩的问题,并介绍作者背景资料感悟我对女孩纯真的感怀。抓住15自然段“有人为明明捐献了眼角膜体会社会上的他人对明明纯纯的爱,使学生对爱心的理解进一步升华。最后进入第三个环节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飞吧,断翅的小鸟互相谈谈感受,布置作业,积累勇于面对困难的名言警句。板书“番茄太阳”(简笔画)笑脸太阳爱心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莫高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前接世界之最的长城,后接历史遗迹卢沟桥的狮子。所有这一切都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描述了莫高窟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
20、采。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总写莫高窟所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和壁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和排比等描写神态,将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用词造句,还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第四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教学中要可运用图片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说学生本班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自学生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些简单的阅读方
21、法等。但是该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少数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能积极举手发言,多数学生只是静观其变。三、说教学准备教师:查找莫高窟图片并制作成灯片、搜集其它三大石窟的有关资料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莫高窟的相关知识;熟读课文。四、说教学目标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4、认识课后九个生字,会写“绝、价、值”等13哥要求会写的字。五、说教学重难点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22、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六、说教法、学法1、直观教学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莫高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2、揣摸感悟法:是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摸、感悟、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基本功的提高。3、欣赏对比法:图片与文本进行对比学习,读文本、看图片、再读文本,从而,了解作者的写法。感受莫高窟这一古代艺术的魅力。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兴趣。2、初读课文,思考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
23、分段研读,引导练说。4、总结。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1.4.2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教学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功能特点可知: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诱导公式和三角函数图象之后,对三角函数的又一个深入探讨是研究三角函数其它性质的基础,又是函数性质的重要补充研究三角函数周期的过程中蕴含着数形结合、分析讨论、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
24、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及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会求一些简单三角函数的周期。(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研究三角函数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领会并感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3、重点难点分析:由于学生对抽象函数图像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函数图象的周期性为这一堂课的突破口。因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重点: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难点:周期函数定义及运用定义求函数的周期二、教法分析: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运用了启发发
25、现教学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讨论,使得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减轻学生认知的难度。三、学法分析:学生已掌握了诱导公式、函数图象及五点作图的方法,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不完善,反映在学生解题思维不严密、过程不完整,能力上具备了观察、类比、分析、归纳的能力,但知识的整合和主动迁移能力较弱。因此,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合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四、 教学过程分析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分别是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精析例题、巩固提高、小结归纳、布置作业六
26、个环节下面我将就每个环节分别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何这样教三个方面加以说明。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通过有趣的现象引入课题,由时间和日历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的间隔重复出现的现象称为周期现象。在我们的自然界中也同样的存在周期现象,例如:行星的转动;不断更换的一年四季,那么聪明的你们,有没有发现数学中的周期现象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性,让同学们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生活,为理解函数的周期性做铺垫。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新课标指出: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27、、合作交流。首先利用课件出示某港口的水深变化图,通过生活实际,利用正弦函数图像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直观感知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函数图像存在有周期性。接着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终边相同的角有相同的三角函数值,让学生把y=sinx,x0,2的图象得出y=sinx,xR的图象,通过动画的演示,将图象左右平移,加深学生对周期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形:图象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数:对于自变量的一切值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定值时,函数值重复取得。接着引导学生联想诱导公式,结合抽象的图象,构建出周期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
28、,那么函数f(x)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接着就提出疑问1、正弦函数的周期是多少;2、正弦函数的周期中,最小的正数是多少?这样问题的设计,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最小正周期的定义,同时为学习后面知识埋下了伏笔。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周期函数概念,防止学生以偏概全。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将四人分一组进行讨论,再由学生发表意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概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致、全面地考虑问题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充分感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突破本课的重点。到这里学生已经
29、基本掌握了正弦函数的周期,接着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应该可以很快得到余弦函数的周期,加深到周期性定义的理解3、 例题精解,加深理解: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 为了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道题,第一题师生共同完成,利用课件中的图像引导学生发现最小正周期。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观察学生对周期函数定义的掌握情况,由学生点评,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4、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不足,我设计了以下练习;概念理解:函数周期性定义的变式题;周期运用:运用函数定义求函数的周期;整个练习的设计涵盖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减轻了学生课后练习
30、的负担,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小结归纳,知识梳理:1、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数学方法?2、你这节课有什么感悟和疑惑?最后小结归纳,知识梳理,通过老师的提问的方式,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数学方法?有什么感悟和疑惑?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梳理知识,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强化重点,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6、布置作业,拓展提升(1)必做题:教科书习题4.8第3题;(2)课外思考:分层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地依据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五、教学评价分析我在课堂中将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等评价的方式,让评价与反思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31、,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六、教学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再现教学情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有所想,有所做,有所得。 说课稿 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七节的内容,共1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的延伸,也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追及问题。虽然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却蕴涵着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以及抽象、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
32、的地位和作用。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层次差异较为显著。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能够解方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现实中的问题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对现实问题的抽象还是比较薄弱。因此,针对本节课的结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对教材的内容及结构作了适当的处理: 在新课之前,增加了与追击问题有关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关系的讲解。 在新课的引入方面,没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而是引用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拍、自导、自演的一段录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
33、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三、设计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地合作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同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学生拍摄的一段录象来展开,再加以延伸,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再解决实际问题,再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整节课主要就是围绕这段录象来展开,消除了学生对新课、新知识的抵制心理和畏惧情绪,各个环节的过度都非常自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完本节课。同时也体现出了从生活发现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的设计理念。四、
34、教学目标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能够在现实中运用他们。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这种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抽象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抽象、探索、理解与运用,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的模型作用,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探索与交流以及情境的
35、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熟悉追及问题中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从图形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过程设计我一共分成了以下几个环节:1、复习巩固、获得新知先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几个题目,并让学生举手
36、回答: 兔子每秒跑4,那么它5s跑 。 兔子4分钟能从比赛的起点跑到终点(全长200米),那么它的速度是 /in。 假设比赛全程是1200米,兔子以4/s的速度从起点跑到终点需要 in。 以上题目涉及到的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以上四题都是关于路程、速度、时间的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解决追及问题的前提,只有学生掌握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前面3个小题都是基础知识,学生很容易回答。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是对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一个归纳总结。学生可能会出现2种情况:第一种是总结不出来。第二种情况是出现错误结果。那么我会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纠正,讲解,让学生彻
37、底弄懂。2、创设情境、激趣导学新课标非常强调教材的情境性,要求教师设计具有引导性和开放性的教学场景、问题情境,将知识、方法纳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形成生态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情境来导入新课。一个镜头一个问题: 警察要追上小偷,与什么因素有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镜头是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拍、自导、自演的一段录象。主要是说小明的妈妈被小偷抢了钱包,后来警察出现了,追及小偷,让同学通过录象思考追上小偷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一看到这段录象就会很兴奋,绝大数学生都可能会说与速度有关,少数学生可能会说与距离有关等等,那么在讨论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激情得到了升华,消除学生对新课
38、、新知识的抵制心理和畏惧情绪,顺利地导入新课。3、引申提高、发展深化在这里,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的录象,在老师的提示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可以抽象出这样一个问题:警察追小偷,假设小偷的速度是4/s,警察的速度是6/s, 开始追时,警察与小偷相距300米(出事点距闹市区1000米)(1)警察追上小偷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偷时,距离闹市区还有多远?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基于“数学现实”再创造。在本题中,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引导学生思维,重点应该放在对题意的分析过程,以及利用“线段图”再现题目情境。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和线段图的建立。其中的等量关系包含2个,一个是路程相等,一个是时间相等。
39、1、警察要追上小偷,他们所走的路程是相等的。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2、而小偷所走的路程分为2个部分,第一个是警察还没开始追的时间段走的路程,第二个是警察开始追的时间段所走的路程,两段加起来就是总共走的路程。也就是说警察跑的路程=小偷先跑的300米+后来跑的路程300 4x6x在这个过程中,蕴涵着数型结合的思想,教学时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讲解。解:(1)设警察追上小偷用了x秒,由题意得:6x=300+4x解这个方程得:x=150因此,警察追上小偷用了150秒。(2)因为6150=100(米)所以,追上小偷时距离闹市区还有100米。4、当堂训练
40、、应用强化这里我设计了2道练习题:(1)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 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本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决较难的问题。(2)育红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h.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h。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出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2/h,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41、新课标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进行一个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而练习是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的有效途径。所以,选题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练习来内化知识,让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了解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作过多的指导,只是做了适当、及时、必要的点拨和提示。学生可能会问的问题有以下五个:、后队追上前队要用多长时间?、后队在追前队时,后队派了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不停地在两队之间来回进行联络,那么这位联络员行驶了多少路程?、当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后,往回走,当他和后队相遇时,后队
42、离出发点多远?、联络员跑第一个来回用了多少时间?第二个、第三个、?、联络员一共跑了几个来回?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目的在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对于题目的理解、以及本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中下水平的学生可能会提出第一、二、三问,而处在中上水平的学生可能会问最后2个问题。当然前面的问题都不难,很容易就能够解决。对于后面的问题涉及到极限思想,讲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探讨,当然答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于他们讨论的过程所掌握的知识。老师所教的知识学生肯定不会完全掌握,还得留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5、小结作业、梳理巩固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
43、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3)、谈谈你学习了本节课后的感想?主要是通过以下3个问题进行小结。在这里我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作业:必做题: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一45千米/小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选做题:给定方程2.5x+2.5(x+2)=55,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编写一道数学问题吗?与同学探讨,并负责讲解。(其中的必做题是为
44、了照顾大多数同学,主要是为了掌握基础知识。后面的选做题是为了让成绩好的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6、预案设计在当堂训练应用强化中,学生提不出问题怎么办提其他问题怎么办老师通过不断的启发诱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六、教学小结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例题分析、巩固提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又将新课标的精神融入其中,注重学生兴趣、激情的提高。这样做的好处是: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基本知识,成绩好的也有新的收获,做到了各有所得。整堂课主要是围绕一个情境来展开,过度自然。在逻辑思路方面非常合理,层次
45、安排得当。适应初一学生现在所处在的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学习情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进步,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民风民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课。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的口语交际,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二、学生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愿意当众表达,所以创设 情境激发他们的口语交际积极性,有条理的表达成为口语交际的关键。另外本节口语交际课的:收集民风民俗的资料,展示收集整理后的资料也是在常规教学中无法实现的,而这一点正好借助多媒体。选择这一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期望借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针对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二)技能目标:1、利用网络收集民风民俗信息,用PPT整理相关信息;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