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学习之友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上学习之友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1 忆读书积累运用略整体感知1首先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往事,主要有:(1)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这件事;(2)回忆了幼时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很有帮助的事;(3)回忆了幼时读水浒传的过程;(4)回忆了少时能背满江红,酷爱古典诗词的有关往事;(5)回忆了自己 11 岁时接触到茶花女遗事,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的事;(6)回忆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 才能算是好书。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
2、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重点品读1略 2.(1)读书对作者产生的影响。(2)结合文本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拓展探究1. 略。要求句式相似或相近,字数相同,要有修辞。2. 不能。“遥想”意为遥远的想象,一般形容想象过去的事,很久以前的事情。童年时代对于作者已经成为过去,但却是让人不曾忘却的,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而“回想”就是想过去的事,程度没有“遥想”深,也不能突出书籍对作者的重要性及与书结下的不解之缘。3. 排比,表达效果:突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及带给作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语势、语言气氛, 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4. 要求:1.
3、结合文章内容。2.要有自己的读书经历。3.简要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积累运用1.略2.马克吐温美国美国文坛巨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整体感知1.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第二部分(67段):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2编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并在上面发表了一篇习作。重点品读1. “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表现在听到希金斯事件,就想到“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外乡人的诗发表时,“心血来潮”,登入了一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等。 “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表现在很认真的去办那一期报纸,“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
4、我的责任”等。2. 加上引号,就有了讽刺意味:他写的诗,并不像诗。183. 这句话委婉而不失礼,但有着很强的讽刺力量。言外之意是:这次我们虽然发表了你这篇令人难以忍受的蹩脚之作,但目的是告诉你今后我们不会再发表这些东西了。拓展探究1. 看柚子树,养十姊妹,看刚孵出的幼鸟2. 没有矛盾。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所以,即使景色不见得很美,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幅秋日风情画。包含了作者新奇与喜悦的心情。3.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4.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3 山中避雨积累运用略整体感知1. 明确
5、:前天,我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两个女孩怨天尤人, 而我却觉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拉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还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时,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2. 明确:事情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应作者借琴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感情线索: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趣欣然惜别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重点品读1. 明确:“乐”,音乐,本文指音乐艺术,胡琴演奏,“和”,和睦,祥和、和谐,或互相理解,心灵沟通等,“乐以教
6、和”的意思是音乐艺术,可以教育人们达到和谐协调的境地,或可以促进人们心灵沟通,融洽感情。2. 明确:反复对比是突出其“有意思”,不仅亲切自然,而且照应了前文的“趣味”。 “有意思”指胡琴价廉,可演奏寻常小曲,发音还可听,更重要的是在民间流行。3. 明确:排比句作用:点出了具体地点,随着地点转移,让我们具体感受到胡琴在民间的普遍存在。反问句作用:强调了作者此行感到的音乐的趣味,感到在音乐的作用下,人与人之间那种和谐亲密真挚的情感。拓展探究1. 明确:触觉。感官(味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五种)选其一仿写2. 明确:不能,因为“偷偷”意为暗暗,形容行动避人、不欲使人觉察。这里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7、写出了微雨般轻盈的音乐所带给作者潜移默化的美的享受,仿佛不经意间那音乐的美好就已经来到了你的身边,感染着你。3. 略4 风筝积累运用1.略2.本文选自野草 ,作者鲁迅 ,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他的小说集有狂人日记,啊 Q 正传 。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有野草 ,杂文集有坟 等。整体感知1.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由北京的冬天景象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第二部分(310段):叙述故乡“风筝事件”的经过。第三部分(1112段):由故乡的春天再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2. 主体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3-4段),“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
8、筝梦。第二层(5-6段),“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第三层(7-10),“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重点品读1. 弟弟是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形象地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多病的小兄弟的外貌体态;“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以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显现小兄弟凝精会神、仰头长时间看放风筝的神态;或“欢呼”或“跳跃”的动作描写,更是形象逼真地写出小兄弟喜欢风筝到了极点即便自己不能放,也如痴如醉的动作。所以作者是综合运用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小兄弟形象的。2. 写“我”用了“折断”、“掷”、“踏”这些动词。这些动词描绘了我对弟弟的不理解之后,所产生的粗暴
9、行为,这种行为描写得越具体越真切越鲜明,就越表现了当时我的傲然和不在意,也就越增加了后面醒悟后的沉重感,越能体现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正视自己错误和不足的崇高精神。3. 第五节中的“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即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撕毁风筝又是对儿童“精神的虐杀”。严肃反省反思自己,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揭示了自己行为的本质。拓 展 探 究 1.父亲带着孩子放风筝;父亲为孩子做玻璃玩具;父亲为我们做玩具灯。2. 父亲喜爱孩子,爱带着孩子玩,是一个很随和的人。3. 特定称谓具有特殊含义4. 可以从尊重孩子天性、良师益友等方面谈,言之有理
10、即可。第一单元 检测题一、积累运用(30 分)1.略 2.风花雪月趾高气扬怨天尤人萍水相逢3周树人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谢婉莹儿童文学家 诗人丰子恺随笔精编美国马克 吐温)4. 孔明徐庶 宋江李逵5.口语能力训练:希金斯说: 你这小子好大的胆子,竟敢嘲弄我。我今天就要与你决一生死。(参考) 我说: 你大人不计小人过,我小孩不懂事,请多多担待。(参考) 6.(参考)这则告示要告诉游客不要随意破坏公物,随意扔垃圾。写得好。理由是:用诗意的语言,委婉地告诉游客要保护环境卫生的道理,让人易以接受二、阅读(36 分)7.(1)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右笑可鄙。(2)破坏小兄弟制作的风筝。8. 表示动作的词
11、语是:伸、抓、掷、踏;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愤怒和粗暴;反映了“我”对小兄弟伤害之深,的确是“精神的虐杀”。9. 略 10.从内容上看,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残酷现实的不满,反映了“我”无奈、沉重、悲哀的心情。从结构上看,由回忆转入现实,首尾呼应。11略 12.母亲节,儿子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套连衣裙回报母爱。13. 由于妈妈个子不高,裙子明显大了;妈妈肤色不白,裙子又是深色,一下子把人衬得更黑了 爸爸和妈妈对裙子有一百个不满意。14. 虽然儿子给妈妈买的裙子并不合体,但儿子却用它表达出对妈妈真挚的爱,让妈妈深受感动,所以礼物是“完美”的。15. 答案不唯一,示例,妈妈深受
12、感动,轻轻地拥抱着儿子问:“洋洋,你为什么给妈妈买衣服啊?”16. 答案略。要求,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紧扣孝心可得满分三、作文(30 分)略第二单元5 回忆我的母亲积累运用1. 略2. 朱德,军事家、共和国元帅 3.略整体感知1.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母亲同情革命、支持儿子的事情。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母亲的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深明大义、识大体、耐大劳的特点。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把母亲的典型事件巧妙地编织起来,再现母亲的优秀品质,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勤劳重点品读1. 这一段首先交代写作缘由和自己的心情,然后用“我爱我母亲”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表
13、达对母亲真挚的敬爱之情,最后用“勤劳一生”点明全文叙事线索。2. 从三个方面:一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其间以抒情和议论为主。拓展探究1. 父亲满口乡音;父亲有自己“爱的语言”;父亲信守承诺;父亲有很多的中国情结。2. 与第一段中“在我们的感觉中,母亲的爱像太阳,温暖、无私而透明,父亲的爱则像月亮,冷静、理性而朦胧。”相照应。3.略4.父爱如阳光,让我沐浴了它的温暖与恩泽; 父爱如春雨,让我品味了它的甘甜与圣洁。(等等,意对即可)父爱如阳光,让我沐浴了它的温暖与恩泽;父爱如
14、春风,让我享受了它的温暖与细腻;6 小巷深处积累运用1.略 2.略整体感知1. “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精神的寄托。是因为以“小巷深处”为题富于形象感,比较含蓄,以“母爱”为题,过于直白平淡。2.A.收养“我”。B.换住处。C.改性格。D.终年辛勤劳作。E.为“我”骄傲。F.“我”为家的贫困, 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住感情。G.送生活费和营养品。3.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举例略) 重点品读1.“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分为四个阶段:满足、自豪;沉默厌恶;淡忘、隔绝;悔悟、流泪。变化的原因是:幼年纯真的“我”对生活满足,为母亲而骄傲。“我”长大以后
15、因虚荣心作祟和无知的缘故,开始厌恶自己贫困的家,淡忘了母亲,乃至与家完全隔绝。老婆婆的一番话深深教育了“我”,打动了“我”,悔悟,情感回归。 2.“我”意识自己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为家的贫穷,母亲的卑微而厌恶家,淡忘家,进而疏远母亲,离开家庭。3.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4.抒情。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 “小巷”和“竹棒”都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形象。深深的小巷,营造出阴暗破败的背景,映射了作者的贫穷的家;竹棒提醒着读者,“我”的妈妈是个盲人。它们表达了作者无尽的忏悔之意。拓 展 探 究 1.“我”的特点:老实,诚实,心眼好,读自觉,理解父母。2. 母亲为“我”打碎花
16、瓶而生气,但听了“我”很有意思的回答,觉得“我”老实得可爱,所以转怒为喜。3.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笨小孩”比作“黑云”,将“有父母的呵护的(笨小孩)”比作彩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爱的巨大力量,它可以激励孩子成长为栋梁。点明本文主旨。7 我的老师积累运用1.略 2.略整体感知1. 利用触觉教她学拼写,在比较中学知识,通过体会、感触,激发学习热情;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教海伦凯勒了解大自然,培养她对生活的信心。;用情感体验法教她懂得什么是爱,让她感受爱, 思考爱,认识爱。感受到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对“我”的教育非常用心。2. 反衬。“纳闷和痛苦”“疲倦和寂寞”,和后来对生活的乐观相对
17、照,从反面衬托了老师对自己的影响。3.毛坯本义指半成品。在文中凯勒虽然身有残疾,但并不是没有学习能力,只是需要合适的引导。结尾表达了海伦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激之情。重点品读1. “骚动”、“刮”、“怒吼”、“摇晃”、“打断”等。既渲染了环境氛围,又生动写出了海伦当时陌生、无助、害怕、孤独的心境。2.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诗一样的语言阐释了爱是摸不到但是能用心体会到的,只要心中有了爱便有了欢乐。3.学习语言的方法 4.侧面烘托 5.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热爱生活,勇于向命运挑战。(意对即可)拓展探究1七件小事略。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使文章详略得当,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突出了
18、“老师爱学生,学生更爱老师”这一主题。2总起全文,引入全文,“最”字突出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3. 迷迷糊糊是指说话口齿含糊不清,“模模糊糊”是指视线朦,看不清楚。不能调。4. 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事比喻成珍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多少年来把这些往事犹如珍宝似的埋藏在心的深处,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5呼应开头,表达深切惋惜、依恋、怀念之情。8 “两弹”元勋邓稼先积累运用1.略 2略初步感知1冲破重重阻力回国,设计研制原子弹。表现了他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场地同建筑工人一起同甘共苦。表现了他身先士卒的精神。在苏联专家全部撤走的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武器。表现了
19、他超凡的创造才能和坚强的信念。2这就是邓稼先!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重点品读1.环境描写。描写了戈壁滩上恶劣的气候条件,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对表现邓稼先的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起到了烘托作用。2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吃苦在前,无私奉献,敢于担当。3.继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之后,中国人只用了 2 年 8 个月就爆炸了氢弹。拓展探究1.邓稼先与奥本海默2. 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3.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4. 从表达方式上看,第 7、8 两
20、段属于叙述,也就是记叙。第 9、10 两段属于抒情。5. 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两句话分两段来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第二单元 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41 分) 1.略2. 略 3. CEABJFD4.青年是一首歌, 音节有力,激昂奋进。5.(1)先有礼貌地问候一下老师,然后说明来意。(2) a.请老师说说我们要养成哪些学语文的好习惯?b.请老师推荐两本适合我们课外阅读的书籍。c.请老师与同学多沟通、多交流。(3)感谢老师的指导,老师再见。6. 成
21、语略(1)龙被中国人奉为神物(2)龙是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3)龙是中国人身份的标识二、阅读(共 29 分)7.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8.中国共产党9. 补救的。母亲是一个中国的历史。我用:第一层:对母亲逝世的悲痛。第二层:对母亲的赞美。第三层:表达了作者的决心。10. 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赶走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就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使国家富强。11. 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12. “创造了”是说中国的历史是这些平凡的人创造的,“创造着”是说他们仍在创造中国的历史。13. 平凡是因为她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伟大是因为他们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14.
22、 意在表现父亲的艰辛,体味到父亲质朴而深沉的爱。15. 第一次感动:父亲不偏心,在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坚持让我读书。第二次感动:在烈日下看见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16. (A )处:动作描写,表现父亲节约克己的性格;(B )处:语言描写,表现父亲对“我”能考上县中感到高兴的心理以及对女儿的希望之情。(C )处:语言描写,体现父亲对我的成长感到喜悦和深沉的爱。17. 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同寝室的姐妹 18. 如: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我扑过去抚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 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
23、3 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三、作文:略第五单元17 犟 龟积累运用1.(3)2.答案示例:为人戒懒惰,懒惰关闭胜利门。3.略4. 略整体感知1. 自信、坚定、执着;鸽子;深思熟虑时间紧、速度慢、方向错;婚礼取消、狮王战死;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2. 深思,自信,调整,到达,幸福3. 比如狮王与老虎突然开战;狮王战死;小乌龟参加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重点品读1. 不能。第一句中的“慢得出奇”是蜘蛛听到乌龟的想法后的嘲笑,具有讽刺意味。第二句中的“慢慢的”则写出乌龟明白方向走反后郑重地改变的态度。两词互换后,语句原有的意味就没有了。2. “就这样”指的
24、是小乌龟克服了种种困难,包括:自身方面的走路慢,走错方向;来自别人的嘲笑和责骂;坏消息的干扰;岩石荒漠等各种障碍等。3. 因为小乌龟越过了种种障碍,坚持目标,充满信心,不盲从不迷信,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所以它感到幸福。4. 略拓展探究1.还可以是乌龟智救、乌龟和狐狸智斗等。理由略。2.(1)用咬住狐狸尾巴不放的方法,引起狐狸叫,从而智救青蛙(2)缩回肢体和头,使狐狸咬壳而咬酸了牙齿(3)正话反说,实现逃脱的愿望。3.答案略18 小溪流的歌积累运用1.略 2.答案示例。(1) 乡愁: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2) 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奋发有
25、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3.略整体感知1.(1)将题目拟人化,明确表现本文的文体特征。(2)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3)用“歌” 拟题,又用“小溪流”修饰,题目很新颖,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4)是文章行文的线索。文章以课文题目贯穿全文,成为行文线索。2.(1)课文有一句楷体字题记。提纲挈领,导引读者情感倾向,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2) 课文用空行方式分出五个部分,在课文结构上比较独特。3.示例:这两段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前后呼应,既拉紧了文章的结构,又表现了小溪流成长中的快乐情绪。有些内容不全相同,符合小溪流成长为大海的历程。4.略重点品读
26、1.略 2. “欢呼”“兴致勃勃”“大声吼叫”都体现了这一时期小河少年的个性特点:对一切都有兴趣,对一切都不怕,精力旺盛充沛。拓展探究1.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作者先写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没有妻子及没有的原因, 接着写他用尽心思创作了一个少女雕像并爱上了她,随后写他感动爱神,使梦想成真。2. 不能删掉。这一段交代了皮格马利翁为什么不找身边的女孩做妻子的原因,为下文倾注心力创造满意的雕像及梦想成真埋下了伏笔。3. 不同意。本文是一篇小故事,故事允许虚构。况且,文章设立这么一个情节,表达的是皮格马利翁达到目的的心愿和信念的坚定不移。4. 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
27、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19 基因畅想积累运用1.2.3.4.略 5.传统的考试形式中,400 名考生需要 20 名警察做考试安保工作;在智能评判考试形式下,800 名考生仅仅需要 4 名警察做安保工作。新的考试形式提高了 10 倍工作效率。整体感知1. 内容是:今后,医生能够随时为病人更换“猪身人心”;医生能够量体裁衣,依据病人基因身份证提前生产基因心脏;医生通过控制凋亡基因而延长人们的寿命等。2. 不可以删去。因为课文第三自然段从介绍自己的工作入手,写自己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第四自然段过渡引出第五自然段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历史,指出“猪身人心”出现
28、的背景和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存在的不足。3. 例如“不必心有余悸”, 本来换了心脏,会“心有余悸”, 但是医生却说不必,作者用既准确又富有新意的用词体现了未来新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强大转变,笔调轻松,生动形象。重点品读1.(1) “肯定”“势必”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基因技术应用前景的坚定信心。“有效”一词不能删去。因为,“像以往任何医学生物的创新一样”,作者在介绍人类对猪病毒的控制这一情况时,依照以往经验来谈,全部或一次性达到“控制”还不现实,因此使用“有效”来加以限定,体现语言的准确性。(2)课文原句不能做如上括号中句子一样的改动。因为:(1)原句运用比拟的方法,用语活泼生动、俏皮,将更换心脏这
29、样一个重大的手术写的轻松自然,语言的文学色彩很强。(2) 原句改动后,内容虽然清楚,但趣味性就大大降低了。2.第七段开头用“实现上述大胆的设想肯定已为时不远”来收束上文,使上下段之间自然过渡,结构圆合。拓展探究1.在相同条件下比较,黑人在躯体上利于跑步的优势有:一是下肢尤其是小腿长,有利于快速灵活;二是骨骼长,臀部上翘,爆发力会很强;三是第二脚趾最长,而且跟骨大,足弓高。因此,他们跑得快。2.用了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文章用明确的数字,使读者明了黑人骨骼比其他人种长的知识。3.本文第一自然段总写了黑人的体能条件和特点,为下文分别说明做了总起。“运动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几个字不
30、能去掉。本文是科普文章,讲究语言的科学性、严谨和精确,“运动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是写作本文的研究基础,是精确的数据来源,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4.本文语言平实准确。文章抓住黑人身体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进行介绍,不加修饰,明白如话。课文基因畅想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尤其是写猪的生活和性情时,用词幽默风趣,写的具体形象。20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积累运用1.略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病树前头万木春司空见惯断肠3. 女娲 4. “多年以后”是在说未来;“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是在说过去;整句话又是在当下叙说。所以,此句话最经典的地方是一句话中涵盖了过去、现在、未来三
31、个时空阶段,高度浓缩了故事,简洁、紧凑。整体感知1.(1) “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引发“人都没有尾巴”。 (2)想象人类尾巴的样子。(3)尾巴的生理功能,工作之便,与人体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由于全文的想象都是有据的,所以读者对最后的惊人之语,虽然感到奇异,又都不觉其荒唐。 2.(1)首先提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设想,又想象了尾巴的样子,人们对尾巴的珍视、装点、保护,以及尾巴的功能等,结尾作者又大胆得出一个结论:“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2)顺序不可以调换。不写尾巴的功能,就不会得出结论。没有开始的设想,就不会有下文的想象。只有写清了尾巴的外表,才能进一步想到它的功能。重点品
32、读1. 不能去掉“比较”一词。因为在本句话中,“比较”说出了“相对而言”的情况,如果去掉,会无限夸大尾巴的作用,与科学小品的严谨要求不合。2. 略 3.略 4.有必要。因为科学创造最大的障碍是思维固守。本文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引领和启迪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学会畅想。拓展探究1. 所以如果有人拜访地球,仅仅凭“看“,应该看不出这里曾经是个工业化的社会。但是,人类留下的玻璃或者塑料将会间接给予证明。2. 不能去掉。因为“其他”“大部分”都表示范围,不排除个别现象。文章加上这两个限制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3. 在这个句子中,前一个破折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解释“发生得较快”的具体时间是多久; 后一个有
33、“转折”的作用,话题从“只需几十年”的短暂状态转折到“深海的一千年”。4. 略第五单元检测题一、1.(1)拟人(2)排比(3)反复 2. C 3. B 4.略 5.惴惴瑞湍喘端揣踹6.(1)唯唯诺诺(2)熙熙攘攘(3)吞吞吐吐(4)形形色色 7.略 8.孙悟空唐僧皈依猪八戒沙和尚降妖伏魔其他略二、9.略 10.小陶土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且一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目标明确,坚持理想,努力实现价值,知道生活的境遇并为之努力11.(1)处处巧设悬念,吸引读者;(2)小陶土的命运跌宕起伏,引人关注 12.“她有目标地动手搓揉”。 做有目标的事情是最快乐也最容易成功的。13.因为小女孩将小陶土做成了杯子,
34、实现了小陶土的愿望。她使故事发生了转机,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14.略 15.失望恐惧绝望得意16. 太空蔬菜对人类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17. 经空间诱变的农作物新品(如太空蔬菜)在我国相继推出。18. 读者疑问是呈逐级增长的状态:先弄明白是什么,有没有危害,再了解其中的价值和道理。本文在摸清读者疑问的同时,作者分别按顺序提问并解答这些问题,文章说明的道理就清楚明了了。19.略20.示例:承接式、小结式语言多用,使文章层次清晰。如“多年的实践证明”“由此可见”“目前” “今后”等,承接上文,做小结。第六单元21 论语六则积累运用1. 字仲尼,名丘,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孟。儒
35、,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2. 略3. 略4.(1)“说”通假“悦”意思是高兴愉快。(2)“罔”通假“惘”(现在写作惘),意思是迷惑不解(3) “有”通假“又”意思是在整数和零之间。(4)“故”形容词作名词,意思是旧知识。(5)“乐”意动用法,以为乐。(6)“立”古义,成就;今义,站。5.(1)略(2) 略(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三十
36、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 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整体感知: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修养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重点品读1.2.略3. 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造句略4.
37、 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学须有友。个人修养。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 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8. 二者都重要,言之有理则可。9. 答: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拓 展 探 究 1.(1)诚信(2)这(3)反省(4)过去的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 第二则,第四则,谈个人修养的是第一、三、五则22 世说新语二则积累运用1.(1)笔记小说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刘义庆文学短篇小说2. 略3. 略
38、4. 略整体感知:1.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高潮:(元方驳客,无信无理);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华欣),(王朗)(华欣)(守信)(轻诺寡信)2. 3. 略重点品读(一)1 .期日中。过中不至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4.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6. 元方入门不顾。7. 幸尚宽,何为不可?8.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二)1.认为“对”的理由,友人失信在前,陈太丘不等友人无可厚非;认为“不对”的理由:元方没弄清事情原委,也许友人有事耽搁或许发生了意外
39、事情等。如果我是陈太丘,我也会自己办自己的事去;或者耐心地等朋友;或去他家探询到底为什么。2.认为失礼:在友人表示惭愧的时候仍是“入门不顾”,显得不够礼貌;认为不失礼:当时陈家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陈元方也知道维护家门的荣誉,友人骂自己的父亲,他自然不能原谅他。3.贼将至4. 有人想搭船,王朗轻率答应,当贼人追来时,他又欲舍所携人,反映了王朗轻诺寡信,考虑问题不全面,而华歆在那人想搭船时,有不纳之意,后在贼人追至时却救人救到底,反映了华歆考虑问题全面,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到底的精神,华优王劣。5. 开放题,围绕原文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的道理来回答。6. 略拓展探究1.(1)
40、称赞,赞许 (2)效法2.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久而益敬。3. 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4. 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23 伤 仲 永积累运用1.政治、文学、思想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2. 3. 4.略5.越学越聪明。蜜甜凭蜂勤,花美靠蝶忙。例:人生是一艘船,奋斗是桨,挫折是风浪,理想是彼岸。整体感知:王临川集 作者王安石 为感到惋惜神
41、童不使学 泯然众人也重点品读1.(1) 感到惊异,认为奇怪 形容词意动用法(2)认为有利可图名词意动用法(3)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4)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作动词。2.略3.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方仲永“伤”的退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时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已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泯然众人矣”。 “伤”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 “不使学”,把仲
42、永当成赚钱的工具,荒废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5. 略拓展探究材料一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才,后天不仅要勤奋的学习,而且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4 木兰诗积累运用1. 2. 3. 4. 5.略整体感知:略重点品读 1. 2. 3. 4. 5.略拓展探究1.略2.(1)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2)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3.运用了一轮的表达方式。作者有木兰代父从军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可贵品质。25 诗词五首积累运用1.(1)诗人、画家 “诗佛”孟浩然。(2)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杨卢骆初唐四杰(3
43、)政治家、哲学家、诗人散文家2. 3. 4. 5.略6.(1)送别集 思乡集或思亲集(2)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整体感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故乡 李商隐唐 刘梦得集刘禹锡唐白居易重点品读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2.(1)“秋”字点名了季节,同时也烘托了作者的心情。(2)漂泊在外的寂寞,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3. 仅供参考:(1)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
44、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之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 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海内有知己,即使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这是全篇的中心所在,用说理来言情。作者将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进一步劝慰友人不要
45、为离别而悲伤,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 4.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拓 展 探 究 1.(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直抒胸臆 深切怀念 借景抒情 离别之苦2.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第六单元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39 分) 1. 2.略3.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扑朔迷离4. 中秋节 清明节重阳节春节5.陈韪现在并不聪明 6.略7.秋,以她的火红一片,枫气蓬勃让人欣慰; 冬,以她的白雪茫茫,大雪纷飞牵动人心。二、文言文阅读。(24 分) 8. 9.10.略11. 时间 “其父利其然”,“不使学”12.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意思对即可)14.略三、阅读下面古诗。(7 分)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