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移民研究_梁福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生态移民研究_梁福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生态移民研究_梁福庆.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1年 7月 第 33卷第 4期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ul. 2011 Vol. 33 No. 4 中国生态移民研究 梁福庆 (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宄院,湖北宜昌 443002) 摘要:在叙述生态移民的背景、生态移民意义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生态移民的兴起和发展、生态移民的 类型、生态移民安置模式及政策等概况,分析了中国生态移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搞好中国生 态移民的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移民;移民;移民安置
2、中图分类号 : F 20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672-6219(2011)04 -0011 -05 一、引言 生态移民 ( Eco - migration),系指为了保护某个地 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 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 条件或不具备就地扶贫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 的移民。 生态移民概念起源于上世纪美国科学家考尔斯 将群落迁移的概念导入生态学 1。中国对生态移民 的研究及实施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于二十 一世纪初。当代中国由于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 展,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人口与资 源环境的矛盾逐渐激化。据
3、国务院 1999年 1月公布 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显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 脆弱,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没有遏制住: 水土流失 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7万 km2,约占国土面 积的 38%。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 1万 km2。 荒漠 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 262 万 km2,每年还以 2460km2的速度扩展。 大面积的 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垦、陡坡种 植、围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草地 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 “ 三化 ”草 地面积 1.35亿 hm2,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 且每年还在以 200万 hm2的速度增
4、加 2。同时,我国 是多山且地震多发的国家,容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 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和严重旱涝灾害。由于过度开发, 山西、东北等地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长江、黄河上 游地区环境不断遭到侵蚀,生态面临巨大压力。我国 的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七大 河流都是洪水多发区。 20世纪下半叶,国际社会相继出现了生态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则是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研究、实践这些理论,并成为中国政府确 定发展战略和决策的指导思想,于是出现了生态移 民。生态移民是新时期我国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索实践保 护生态环境与贫困地区人民
5、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战略性措施,对于解决地区人口超载和自然环境 条件恶劣、敏 感,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人口合理再 分布,缩小我国各区域的发展差距,帮助人民脱贫致 富,促进移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都 有着重大意义 3。 二、中国生态移民发展概况 1. 生态移民的兴起和发展 1983 1999年,我国西部有关省(自治区)开始采 取异地安置扶贫方式探索生态移民。宁夏自治区先 后组织实施了 “ 吊庄移民 ” 、 1236工程 ” 移民、异地扶 贫搬迁移民,让数十万贫困群众走出大山,对保护生 态环境,推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发 收稿日期 :2011 -04 - 30
6、作者简介 :梁福庆,男,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研宄员,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教授。 11 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从中南部贫困地区向河西走 廊和沿黄河两岸移民 56. 92万人。从 1994年起近 10 年时间,新疆行政村规模的移民搬迁点先后达 120多 处,累计搬迁贫困农户 4. 56万户, 20. 98万人 4。同 时,国家在 1998年长江大洪水发生后进行了大规模的 移民建镇活动,以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损 失,搬迁约 246万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0年起, 国家为生态移民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及规划。 2001年 6月,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 纲要 (20
7、01 2010年)第十九条规定:稳步推进自愿 移民搬迁。对目前极少数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 资源贫乏地区的特困人口,要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实行 搬迁扶贫。 2002年 12月 14日国务院颁布的退耕还 林条例直接提到涉及生态移民的有关事宜,其中第 4 条规定:结合生态移民实施退耕还林;第 54条规定, 国家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鼓励实施生态移民,对已 实施生态移民的农户给予生产、生活方面的补助等 等5。 2001至 2003年,我国在云南、贵州、内蒙古、宁夏 4省(自治区)开展国家组织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 程,计划搬迁贫困群众 74万人,其中我国沙尘暴源头 的内蒙古,计划用 6年时间移民 65万人
8、,截至 2003 年,全区移民已达 29万人。 2004年,易地扶贫搬迁试 点范围由 4省(自治区)扩大到云南、贵州、内蒙古自 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陕西、 青海和山西等 9省( 自治区 ) 6。 2005年起,我国生态移民逐渐步入快速发展轨 道。2005年,规划投资 75亿元的 “ 三江源 ” 地区(长 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 程启动, 5万生态移民陆续从 “ 三江源 ” 地区搬出。自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已有 70万 人实施了生态移民 7。 2008年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大 规模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计划用 5年时间完成 20. 68
9、 万人的搬迁任务。工程实施三年来,已累计批复 16.08万人的移民安置工程建设,建设移民住房 190万 1112,2010年底可实现搬迁定居移民 12.2万人。广西 决定在 7年内异地安置 40万生活在人均耕地不到 0.02hm2地段的特困人口。甘肃从南部干旱贫困山 区 向黄河灌区移民 20多万人。青海从其东部环境恶劣 地区向柴达木盆地移民 10万。广东从其北部石灰岩 山区向广州市郊等地移民 10多万。传说有 “ 野人 ” 出 没的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正加快生态移民的速度,计划 近 3年内将居住在茂密森林内的 1万多人悉数迁出, 使珍稀野生动物在无人环境里自由繁衍生息。京津 风沙源治理工程,目前已
10、经移出了 4万农民,原来的 12 区域生态状况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 了,实现了 “ 双赢 ” 的目标。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共有 2120户 6300余人撤离森林腹地。浙江省丽水专门编 制出台十万农 民异地转移规划,从 2008年开始,用 五年时间引导和鼓励 10万居住在高山远山和地质灾 害隐患点的农民,整村撤并搬迁到中心镇上。近几 年,黄河下游滩区计划数万移民搬迁,也取得了一定 效果。 2010年 12月,陕西省政府通过陕南地区移民 搬迁安置总体规划并决定,从 2011年开始启动 “ 陕 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 ” 和 “ 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 迁 ” 工程,分别从贫困山区搬迁农村居民
11、 240万和 39. 2万,彻底远离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 害影响。山西因长期高强度采煤,形成 5000km2的采 空区,因采空区地面塌 陷而形成的地质灾害造成了严 重的破坏,近 10年内计划生态移民数十万人。为了 保护中国淡水战略储备地 长江三峡水库水资源 安全,国家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规划从 2010年起用 10年时间生态移民 19.9万人。 目前,我国生态移民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态移民 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 三江源 ” 的草 地退化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内蒙古阿拉善及宁夏、 甘肃等地的脆弱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 恢复 ;相当一部分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到了有较好环
12、境 条件的地区或城镇,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并 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安置较为稳定 8。但我国生 态移民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 会有关调查研究,我国在 2050年前将有 1000多万人 (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 需要通 过异地搬迁的办法解决所居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与生活贫困问题,其中西部地区需要生态移民的人口 总量约 1000万,目前急需移民的贫困农民有 700万左 右 &。 2. 生态移民的类型 中国生态移民包括环境移民、扶贫移民、灾害移 民、生态难民等,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为保护大江大河源头生态敏感区和我国淡水 战略储备地水资源安全
13、的环境移民,如国家对 “ 三江 源 ”地区居住在海拔 4500米以上的牧民实行生态移 民以及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 (2) 以防沙治沙、保护草原脆弱生态为目的或荒 漠化使人们无法正常生活的移民,如内蒙古阿拉善生 态移民、西部地区的生态移民 1。 (3) 以防洪减灾为目的的移民,如 1998年长江中 下游特大洪涝灾害过后,国家在湖北、湖南、江西、安 徽 4省实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等。 (4) 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如广泛关 注的金沙江、怒江开发引起的生态移民。 (5) 因当地生态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条件 的扶贫移民,如西部地区的高山生存环境恶化地区、 岩溶地区及石漠化地区生态移民,贵
14、州、云南、广西、 广东、湖南、陕西等地的下山脱贫移民等。 (6) 以保护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为 目的的移民,如湖北神农架移民、湿地可持续利用示 范区引起的移民等。 (7) 因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长期旱灾等严重 灾害造成的灾害移民,如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生态 移民 D (8) 因山西、东北等地过度米煤米矿米油形成地 面塌陷、无法正常生产生活的生态移民。 3. 生态移民的安置模式及政策 (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生态移民的安置模式主 要有: 1) 农业安置。通过政府行为,选择有一定土地容 量,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安置。安置方 式有:一是集中安置。 建设农村居民点,国家采取
15、有偿征用、租用、调剂土地等方式,将不低于当地人均 耕地标准的土地承包给生态移民经营,继续实行家庭 承包责任制,使移民有长期稳定的经营权。 在国有 农业企业安置,国有农林牧场及农垦系统企业占地面 积较大,土地产权又属于国家,便于安置生态移民。 “ 公司 +基地 +农户 ”的模式。国家有偿征用或租 用土地后承包给企业,由企业进行开发, 建立生产基 地,在基地内安置生态移民。国家对开发企业给予政 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二是分散安置。对生态移民采 取插花分散安置。国家通过有偿征用、调剂土地等方 式 ,将不低于当地人均耕地标准的土地承包给生态移 民长期经营 11。 2) 牧业安置。通过政府行为,选择有一定草
16、场容 量和基础设施的牧区安置。但由于我国有富裕容量 的草场有限,制约了牧业安置规模。 3) 第二、三产业安置。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 度、年龄在 35岁以下的生态移民,经过相关职业培训 或技能培训,进工矿企业、商贸、旅游、餐饮等第二、三 产业安置。 4) 进城集镇自谋 职业安置。对具有一定市场经 济意识及条件或劳动谋生技能的生态移民,国家和地 方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进城集镇自谋职 业安置,以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发展。 5) 劳务输出安置。国家有计划有序地组织符合 条件的大批生态移民劳务输出到经济发达地区安置, 待安置稳定后再把家庭成员接来安置。 6) 教育培训安置。国家加强生态移民的职能培
17、 训,使其职能培训与就业创收增收融为一体。同时, 采取适当补助的方式,组织安排符合条件、具有初中 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生态移民进入中等、高等职业技 术学校学习、培训,使其靠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 自主择业。 7) 其它安置。建立移民社会保障制度,对年老的 的生态移民进行养老保险安置,对缺乏其他劳动技能 的少数民族移民保障其基本生活。如对西藏等特殊 地区的少数民族生态移民进行援助安置,在解决生态 移民基本生存问题的前提下,逐步增强他们的自我发 展能力。 (2)生态移民主要安置政策 1) 搬迁安置政策。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作好规 划或计划,选定安置地或安置方式,组织生态移民搬 迁安置,并为其提供一定资
18、金补助。二是为生态移民 在迁入地调剂土地、草场等,帮助生态移民获得不低 于当地人均标准的基本生产资料。三是为生态移民 在迁入地修建道路、水利、电力、学校、医院等基础设 施。四是帮助生态移民在迁入地建房,使其尽快安居 乐业。五是鼓励生态移民进城集镇自谋职业安置,第 二、三产业安置或教育培训安置。六是保护移民合法 权益和少数民族文化。 2) 资金补助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生态移 民搬迁安置适当资金补助。如宁夏、新彊、甘肃、广西 等地生态移民一般每人补贴 5000元左右;重庆市高山 异地扶贫的生态移民每人补贴 5500元。近年来,生态 移民的补贴标准有所增加,陕西省规划一般农户每户 补助 3万,而
19、家庭条件较差的 “ 三无户、特困户 ” 每户 补 助 5万元 ;三峡库区生态移民规划每人补贴 2万元。 3) 扶持政策。在迁入区为生态移民兴建基础设 施,组织发展产业,为移民就业增收创造条件,对生态 移民免费进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为移 民生产提供贷款或贷款贴息支持,对移民就业和创业 提供指导和帮助,建立完善移民社会保障制度,组织 有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对移民进行资金、物质、 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援。 三、中国生态移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中国生态移民涉及到生态环境、移民生产生活、 移民稳定、民族文化保护、迁出地与迁入地居民利益 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中国生态移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生态 移民 研究 梁福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