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六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六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目标预设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2、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重点、难点】探索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设计理念】“因数与倍数”这节课的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
2、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设计思路】例1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接着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再找出两个数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及其个数方面
3、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过程和例2基本相同。“想想做做”利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阐述两个数的关系。最后的游戏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教学过程】一、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1、拼长方形导入(课件演示12个小正方形)这里有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提出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着在脑子里摆一下,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一画。2、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学生回答)3、根据学生回答,提问:请大家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还可能是怎么摆的?4、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他有可能是怎样摆的?能想象出他的
4、摆法吗?(依次让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并在屏幕上显示这三种摆法)5、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34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还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板书:因数和倍数)6、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7、说明: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设计意图:“因数与倍数”这节
5、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从刚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2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呢?你还能找出一个来吗?把3的倍数用你认为合理的方式写在纸上(师巡视)2、展示一个学生的作业纸让其说出找3的倍数的方法,在取得学生统一的
6、意见之后师归纳小结方法。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想3()()的方法来有顺序的找3的倍数。3、试一试:2的倍数、5的倍数4、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书上的结论。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2、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3、交流找的方法。交流时注意:(1)你是怎么找一个数的因数的?(2)你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3)找到什么时候结束?4、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提问: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5、完成试一试:找出15、16所有的因数。6、观察上面的例子,说说有什么发现吗
7、?(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得出书上的结论。)强调:找一个数的因数要按顺序成对地找。三、巩固、提升练习1、想想做做2学生填表。提问:“应付元数”分别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其实都是4的倍数,你能还能举出一些4的倍数吗?写的完么?2、想想做做3学生填表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3、提高练习(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1、2、3、4、5、6、7、8、9、10)(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课件单击一下,出示“21”。)(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3)出示“0”。
8、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4)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四、“对号入座”游戏游戏规则:1、每个人记住自己的学号。2、教师喊一个数字(例如:18),被叫到号码的同学则出列到讲台前。3、老师喊“所有因数集合”,此时只要是讲台前同学学号数的因数的同学,就必须马上出列排成一排。4、排错者(非18的因数者却出列,或者是18的因数者却没出列)该组扣一分。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24。五、组织学生下课1
9、、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2、组织学生分批下课。(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下课;(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下课;(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下课。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 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本期我继续授八(二)班数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10、不少同学基础很差,问题较严重。在上学期镇组织的期末统考中,本班数学只是位列中下游,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师生需加倍努力,补缺补差,注重方法,夯实基础。三、 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本章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算术平方根概念的抽象与扩展。本章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合理性。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 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
11、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几种特殊的四边形,通过对图形的操作或度量,让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的性质,通过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和逻辑推理的证明等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几种图形的判定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中建学校 赖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基本知识,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简单应用。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章是学习函数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
12、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四、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缩小两极分化,尽力使后进生能迎头赶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
13、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这些习惯包括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预习的习惯;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数
14、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本班学生状况: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中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
15、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
16、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
17、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的特点: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18、,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
19、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本册内容的重点、难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五、主要教具、学具: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
20、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1、多位数计数器2、多级数位顺序表3、计算器4、算盘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六、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2、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散、多举事例等办法。3、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4、要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掌握新的知
21、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总复习7个单元。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商不变性质,加减法、乘除法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十亿、百亿、千亿,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多位数。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结合多位数的读写,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2、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五位数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加
22、减法之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渗透方程x+(-)a=b。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会一些加减简便算法。通过大数目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初步具有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3、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计算两三步计算式题。4、使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法是三位数的除法。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学会乘除简便运算。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通过计算,使学生初步具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5、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6、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
23、计算应用题,分步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三、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共48人,根据上学期的任教情况,总体感觉这个班有近一半的学生数学基本功不是很扎实,尤其是计算能力、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上有欠缺。班内现有学困生56名,他们基础不好,反应迟钝,做题速度正确率低。本班思维比较活跃,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他们有悟性,但缺少“细心”,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为此本学期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措施。1、认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口算能力和笔算运用(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加强基础知识教学。2、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加强基础训练,教给思考方法,积极鼓励学生的多种思维。、每节课后留一道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开放
24、性题目,并抽一定的时间进行讲析。、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作业的干净整洁;遇到难题能敢问敢提。5、在教法上,尽量设计探索性教学活动,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吃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意启发、引导,重视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方面:青岛版第五册数学教材包括四大版块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 除法的口算、估算 ;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
25、: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担任的三年级三班有 28名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孩子上课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认真做题;有的孩子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差。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
26、法。对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的孩子,老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注重培养他们爱思考、敢于发言的能力。对学习基础较差,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孩子,老师除了在课堂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后还要加大对他们的的教育力度和辅导力度,让孩子们及时跟上。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
27、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
28、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三、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四、教学措施及预期
29、目标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
30、脑、动口。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五、时间安排(一)克、千克、吨的认识 3课时(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0课时(三)对称 2课时(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8课时(五)位置与变换 4课时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1课时(六)两位数乘两位数 10课时(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31、面积 10课时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 1课时(八)分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九)统计与可能性 2课时(十)总复习 5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内容的增删和变化本册修订后的教材,一共有十个单元。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几个调整和变化。1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的认识24时记时法的内容原本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但在教材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反映学生解决这部分内容中“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有一定困难,建议适当后移。考虑到“课标20xx年版”把24时记时法安排在第一学段,所以教材修订时将这部分内容与年、月、日的知识加以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生活
32、经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方便教师组织演示、操作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2提前安排两步混合运算,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课标20xx年版”把两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由第二学段移至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正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为此,教材在修订时作了相应的安排。尽管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两步式题(含同级运算式题和乘加、乘减式题),但这些式题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逐次计算”。本册教材安排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自然也就涉及运算顺序的各项基本规定,因此它对学生的后续
33、学习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必要的关注。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还第一次要求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两步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宏观地把握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引导他们把解题思路与相关运算顺序的规定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3按“解决问题策略”内容板块的整体规划,教学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策略从所求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原题中全
34、部找到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与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体验并掌握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助于他们逐步加深策略体验,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并为综合运用学过的策略以及继续学习其他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4后移平均数的认识,重新设计简单数据统计活动内容根据“课标20xx年版”的要求,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应让学生了解统计活动过程、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不要求认识正式的统计图表,也不要求认识平均数以及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为此,教材把原来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与平均数
35、有关的内容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同时,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继续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与二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相比,本册教材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了解并初步掌握数据的简单汇总、排序和分组方法;另一方面,则引导他们对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初步体会分析数据时不仅要关注个别数据,也要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概括简单分布情况,这样才能从数据中获得更多也更有价值的信息。二、教材简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
36、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千米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混合运算”、“年、月、日”、“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小数的初步认识”。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算24点”和“上学时间”。第十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还增设探索“有趣的乘法计算” 专题活动。三、各单元分析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
37、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去。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安排了6个例题,具体如下:例1:两位数乘10的口算(包括几十乘几十)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例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建议1教学两位数乘10,鼓励学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证,从中选择比较方便的方法。例1教学1210,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从这些菜椒的堆放方式得到算法的启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探索算法。2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估算
38、,体现估算的意义;创设需要估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例2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估算的教学思想,即估算不单是一种数学计算方式,更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教学估算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怎么算,而是主动探索新算法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解决怎样的问题用到了估算,体会是如何估算的,还要体会到估算都有什么作用。3意义建构笔算的竖式,首先要解决分几步乘以及每步乘的结果写在哪里的问题,然后要解决如何进位的问题,最后形成完整的计算法则。例3和例4都是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着重教学竖式的结构,包括乘的步骤以及每一步乘得的结果的书写位置;例4着重教学乘法过程中的进位,并形成计算法
39、则。这样安排分散了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并有效地解决难点。4教学两位数和几十相乘,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简便的竖式怎样写,还要他们体会这样写的合理性。本单元计算两位数乘几十,一般采用笔算,尤其是像3730这样需要进位的乘法,不要求学生口算出得数。两位数乘几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情况,它的竖式在遵循计算法则的前提下,有特殊处理的方面。例5教学的这些乘法,使学生掌握简便形式的笔算技巧。5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重视解题思路的形成,发展推理能力。6结合乘法计算,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配合例5的“想想做做”第5题以及单元复习中的第8题、第10题、第11题都是结合乘法笔
40、算,在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一)教学内容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例1:认识千米例2:认识吨(二)教学建议1因地制宜,安排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尽管有些学生会听到或看到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千米的长度概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低年级学生在
41、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米无法像较小的长度单位那样,在直尺上直接感知。2创设学习“吨”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1吨有多重。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1吨的物体很重。学生认识吨,不可能像体验1克、1千克那样直接拎一拎、掂一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样直接看到,只能间接体会。3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计。练习三中第3、第4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生困难不大;第5题不必算出精确得数,通过估算就能解决。教材还安排了填表和测量的活动,如第8题,了解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的长度;第9题按自己走1千米所用的步数或时间,推算出从学
42、校门口到哪里大约长1千米。这些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切不可忽视。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具体安排如下:例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例2:利用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决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二)教学建议教材安排遵循“策略”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学习策略:先体会策略,再运用策略,逐步达到掌握策略的目的。教材主要安排求一共多少、还剩多少、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适宜从问题出发进行推理,学生很熟悉这些数量关系,有助于他们初步学会
43、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从而形成思路、掌握策略。1首次教学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加强对学生引领的力度,凸显思路的特点和方法。2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从问题想起的好处。3编排必要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在练习中逐渐完善和稳定。教材编排的练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针对策略的特点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二是应用策略解答的两步计算问题。根据问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推理分析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第四单元: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
44、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统计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安排了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例2: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例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材把不同级的混合运算分成了“有乘法也有加减法”和“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安排一道例题教学,降低了认知难度,能方便教与学。(二)教学建议1联系解决实际
45、问题,体会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应遵循的规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与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原因。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列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算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列出分步算式再通过“代入”,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式直接列出综合算式。逐步体会 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要依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先思考问题的数量关系,在列综合算式的习惯。3.学会思辨3精心安排题组练习,使全单元的教学效果更好。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类型计算的运算顺序,有同级的、不同级的、有小括号的,如何把这些运算顺序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便于学生及时提取,正确使用呢?教材安排了一些计算题组,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熟悉并全面掌握运算顺序。如p35/4尽管数据相同,数的位置相同,但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相类似的安排还有p37/3、p39/3、p40/2。第五单元:年、月、日(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