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高二数学教学计划.docx
《(2022年整理)高二数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高二数学教学计划.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 一. 指导思想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要点。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二.
2、课程总体目标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要求,本学期的课程目标可概括如下:1.夯实高中数学课程必修、必修、选修2-1中的基础知识,突出相应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并且不断地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3.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自主性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快乐。4.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导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方法。5.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思维,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与人文科学,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三.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学生步入高二年级就意味着新的学习的开始,无论是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还是教学模式的转变,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
4、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过渡和转化工作。2.注重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所教的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于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能力的稳步提升,
5、充分体现基础与能力并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5.抓好优生强化与后进生的转化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依据本节课是湘教版数学(必修三)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第二节1.2直线的方程第一部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内容。二、教材分析直
6、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从初中代数中的一次函数引入,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求直线方程问题。在引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直线与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研究直线可以从研究方程和方程的特征入手。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根据直线这一结论,先猜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再根据猜想得到的条件求出直线方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7、。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情态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四、教学重点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五、教学难点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要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描述几何图形。六、教学准备1.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引导、讨论.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讨论,学生
8、主动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活动。2.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辨析、画图,亲身实践,调动多感官去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要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间的密切联系。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我主要指导了以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通过观察图像归纳总结,自己评析解题对错,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分组讨论。七、教学过程问 题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在直线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应知道哪些条件?学生回顾,并回答。然后教师指出,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满足的关系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
9、知。2、直线 经过点 ,且斜率为 。设点 是直线 上的任意一点,请建立 与 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 时, ,即(1)教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关注、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推导出这个方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体会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满足的关系式,从而掌握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3、(1)过点 ,斜率是 的直线 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1)吗?学生验证,教师引导。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两个条件。(2)坐标满足方程(1)的点都在经过 ,斜率为 的直线 上吗?学生验证,教师引导。然后教师指出方程(1)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
10、程,简称点斜式.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两个条件。4、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呢?学生分组互相讨论,然后说明理由。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5、(1)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2)经过点 且平行于 轴(即垂直于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3)经过点 且平行于 轴(即垂直于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教师学生引导通过画图分析,求得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掌握特殊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6、例2、例4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应已知那些条件?题目那些条件已经直接给予,那些条件还有待已去求。在坐
11、标平面内,要画一条直线可以怎样去画。学会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清楚用点斜式公式求直线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一个定点;(2)有斜率。同时掌握已知直线方程画直线的方法。7、例3的教学。求经过点 ,斜率为 的直线 的方程。学生独立求出直线 的方程:(2)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截距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方程(2)由哪两个条件确定,让学生理解斜截式方程概念的内涵。引入斜截式方程,让学生懂得斜截式方程源于点斜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形。8、观察方程 ,它的形式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深入理解和掌握斜截式方程的特点?9、直线 在 轴上的截距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使学
12、生理解“截距”与“距离”两个概念的区别。10、你如何从直线方程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中 和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你能说出一次函数 图象的特点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评价、归纳概括。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11、课堂练习第65页练习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反馈。巩固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12、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概括:(1)本节课我们学过那些知识点;(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3)求一条直线的方程,要知道多少个条件?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13、布置作业:第77页第5题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深化八
13、、教学反思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本节课的基本题形:1、已知直线上一点及直线的倾斜角,求直线的方程并作图;2、已知直线上两点,求直线的方程并作图。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明确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训练学生求直线方程的书写格式及直线的规范作图。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术条件分析二年级五班有73名学生,八班有70名学生。这两个班是高二理科班的第三个班。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甚至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但是他们还是有一颗学好数学的心,也想
14、融入到日新月异的数学世界中去,甚至想在每一次考试中领先。有鉴于此,通过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降低起点,一小步一小步,就能取得好成绩。二、教学计划1、加强自学。(1)加强教材的学习。课本是一切教学的起点,也是考试的归宿。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课本上找到类型题或者类似的题或者它们的影子。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直接决定于教材能否被透彻理解和专题研究。也决定了学习课本的必要性。(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生活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的局限等原因,自己的视野和起点有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有限。所以多读一些教学参考书,吸收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刺激性大有裨益。
15、强化课程改革意识。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其精神和思想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程改革知识的学习,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增强新课程改革意识,是时代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积极参与新课改的培训,把握新课改的精髓,并应用于实践。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知识代谢。认真参与小组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这次集体备课的机会,向同龄人学习自己的不足或不擅长,积极落实小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课时要求。增强听课意识。根据学校的要求,积极参与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力活动,听取老师的意见,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2、把握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1)加强新课情景的创设
16、,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发都有其现实意义、价值和趣味性。充分挖掘这些知识可以起到很好的启动作用。(2)选择一些例子。对于能学好的同学,就不说了;对于经过讨论能够解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学生,慢慢地、仔细地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懂,学得好。我不说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话。课后认真安排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效果。所以作业安排需要科学,分层,多样化,知识点要全面。3、做好课后辅导。(1)充分利用晚自习给每个学生耐心、细致、全面的指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利用自习课的时间,找到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辅导。如果你不会背公式
17、,掌握公式,交作业,就会被勒令补课。4、做好作业和考试反馈。现在学生的数学答案顺序不清,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不是扎实的基础,也是思维上的缺陷。因此,在现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避免高考失分和未来生活的凌乱。5、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兴趣是有的,老师。数学难,很烦。哪里难,哪里烦?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有趣的中外数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的难度,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途径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苏教版)中 “3.4互斥事件”第1课时。教材既介绍计算概率的两
18、种简单模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开始学习求解复杂事件的概率。对复杂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就需要分析复杂事件与基本事件间的关系,以及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引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念,从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指导思想。本节内容在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为A级。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针对本校提倡的“先学后批自纠点评反思”教学流程,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对教学案中的“自学质疑”板块已有较好的把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其中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基本事件三者概念产生混淆,对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应用不太熟练,对问题的情境的理解不够到位,分类讨论、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还没得到深
19、度认同。三、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结合市教育局倡导的“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设计思路展开的,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发挥引导、评价及完善功能。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决疑难问题的尝试活动,在知识巩固和灵活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四、设计思路(1)从时间分配上来说,首先由学生回答课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占用10分钟,接着有15分钟的精彩展示,由学生根据课前板书的内容展开讲解交流,然后借助导学
20、案的巩固题、变题进行讨论占用15分钟,最后有5分钟的课堂小结。(2)从教学安排上来说,上课前,学案学生提前完成,教师及时审阅初步了解学情状况;课堂上,学生精彩展示细致书写并配以适当讲解达到自己说的出,大家听得懂,接着,提供变题让全体学生积极解答达到及时巩固升华的目的,接着学生完成本课时的巩固案,最后,让学生作出课堂反思总结。(3)从内容安排上来说,分三大块:第一块,问题情景(课件);第二块,交流展示(预习案);第三块,巩固提高(巩固案、变题)。五、教学目标1. 了解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概念;2. 能判断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3.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4. 注意学生思维
21、习惯的培养,在顺向思维受阻时,转而逆向思维;5. 通过学生“自学、互学、群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六、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率的应用;教学难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念的理解;教学准备:学案、巩固案、多媒体课件、遥控激光笔。七、教学过程设计(一) 课前:学生完成预学案,教师及时审阅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立足于问题处理,一方面,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思考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而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案批阅反馈的信息,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抓住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从而提
22、高课堂讲解的实效性。师生活动 教师:由课代表转发教学案(教学案另补附上)学生:独立完成预学案部分,并及时上交(自学)教师:及时审阅,做好反馈后返还学生学生:领取教学案,相互讨论做好订正(互学、群学)学情预设 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群学”后,主要会有如下疑难问题:(1)交流展示中第1题,学生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2)交流展示中第2题,学生在正面分析问题时分类的情况较多,尝试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从而避免分类,渗透“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3)交流展示中第3题,学生在将复杂事件通过基本事件表示时有一定的难度,还有解答时的规范性有待加强.(二) 课堂:教师设计问题串,学生互动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整理 数学 教学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