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课件.ppt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关于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基本思路和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8页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是中医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是中医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桥梁课。因此,中医诊断学学习的好坏,不仅因此,中医诊断学学习的好坏,不仅是能否顺利通过本课程的考试,而且关是能否顺利通过本课程的考试,而且关系到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系到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根据中医诊断学学科内容特点,简要阐根据中医诊断学学科内容特点,简要阐述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思路
2、和方法。述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8页一、全面系统学习与重点掌握相结合 这几乎是每门课程的普遍要求,但对于中医诊断这几乎是每门课程的普遍要求,但对于中医诊断学却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本课程主要内容概学却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本课程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二大部分:括起来可分为二大部分:1 1、为诊察疾病,搜集病情资料的方法,包、为诊察疾病,搜集病情资料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括望、闻、问、切四诊;2 2、是用以归纳、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知识。、是用以归纳、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知识。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8页 就四诊内容而言,可以说患者的从就四诊内容而言,可以说患
3、者的从头到足、从里到外、从患者的身体到头到足、从里到外、从患者的身体到其排泄物、分泌物、从主观异常感觉其排泄物、分泌物、从主观异常感觉到客观异常变化,其症状表现和临床到客观异常变化,其症状表现和临床诊断意义,真可内容繁多;诊断意义,真可内容繁多;而用以归纳辨别证候的理论和方法而用以归纳辨别证候的理论和方法又有又有8种之多,它们分别有着不同的种之多,它们分别有着不同的作用和适用范畴,这些都足以体现本作用和适用范畴,这些都足以体现本课程内容多的特点。课程内容多的特点。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8页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建议考生首先要通读教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建议考生首先要通读教材,全面系统学习。其作用有
4、三:材,全面系统学习。其作用有三:1.从整体角度把握全课程,对课程全部内容有从整体角度把握全课程,对课程全部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以适应试题内容覆盖面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以适应试题内容覆盖面广的要求;广的要求;2.可以帮助你发现课程前后内容的有机联系,可以帮助你发现课程前后内容的有机联系,而联系是记忆的前提和重要方法之一;而联系是记忆的前提和重要方法之一;3.发现重点疑点,以便个个击破掌握。发现重点疑点,以便个个击破掌握。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8页 应该承认,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因此,应该承认,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因此,在通读教材、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在通读教材、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
5、掌握重点是应试所必需。重点是应试所必需。那末,哪些是重点呢那末,哪些是重点呢?关系到临床常见关系到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施治的内容是重点。病证的辨证施治的内容是重点。具体而言,具体而言,考试大纲和教材各章节中考试大纲和教材各章节中“目的要求目的要求”项项里里要求要求“掌握掌握“和和“熟悉熟悉”的内容,是的内容,是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是学习的重点。的重点。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8页 如教材中的四诊、辨证等内容。这如教材中的四诊、辨证等内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应以大纲为指导,里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应以大纲为指导,切实按大纲的要求,对这些重点内容切实按大纲的要求
6、,对这些重点内容反复多次阅读、理解,强化记忆,确反复多次阅读、理解,强化记忆,确实达到真正的掌握和熟悉。纵观以往实达到真正的掌握和熟悉。纵观以往试卷可知,试题内容广泛,覆盖教材试卷可知,试题内容广泛,覆盖教材大部分内容,但又有重点,只有在全大部分内容,但又有重点,只有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的学习,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的学习,才能学好、考好。才能学好、考好。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8页二、记忆与思考相结合 有些人认为学中医只要能背书就能有些人认为学中医只要能背书就能考出好成绩,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记考出好成绩,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记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7、,但不是唯 一手段。更何况记忆不等于就是背书。一手段。更何况记忆不等于就是背书。帮助记忆的方法有多种,但有一点是共帮助记忆的方法有多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不能停留在被动的死记硬同的,那就是不能停留在被动的死记硬背,背,必需进行积极思考,深刻理解。必需进行积极思考,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很好的记忆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很好的记忆和掌握。和掌握。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8页 本课程中某症状表现有什么诊断本课程中某症状表现有什么诊断意义,某证候出现哪些临床表现是课意义,某证候出现哪些临床表现是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是需要记忆的重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是需要记忆的重点内容,但此类内容繁多,数
8、不胜数,点内容,但此类内容繁多,数不胜数,如果死记硬背当然很难,效果也不好,如果死记硬背当然很难,效果也不好,如果能从病因病机上进行思考分析,如果能从病因病机上进行思考分析,多想几个多想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就会使你学得主,就会使你学得主动、深刻,记得准确、牢固。动、深刻,记得准确、牢固。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8页n n例如:肺具有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例如:肺具有主气、司呼吸的功能,肺气宜宣宜降,任何原因导致肺失宣肺气宜宣宜降,任何原因导致肺失宣降,则会出现咳嗽、喘息,因此,咳降,则会出现咳嗽、喘息,因此,咳嗽、喘息就是肺病各证型的主症。嗽、喘息就是肺病各证型的主症。n n问答题,试述痰饮停
9、肺证的病因、病机问答题,试述痰饮停肺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痰饮停肺证的病机是痰饮和临床表现:痰饮停肺证的病机是痰饮停聚于肺,肺失宣降,其主症就应是咳停聚于肺,肺失宣降,其主症就应是咳嗽、喘息,痰饮随肺气上逆而上涌,则嗽、喘息,痰饮随肺气上逆而上涌,则咯痰量多、喉中痰鸣。咯痰量多、喉中痰鸣。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8页n n是非题:是非题:“阳盛则热阳盛则热”,热为阳征。因,热为阳征。因此,凡有发热症状者,均属热证、阳证。此,凡有发热症状者,均属热证、阳证。(乂乂)教材中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只有对教材中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只有对发热的概念和发热的概念和“问寒热问寒热”的内容,认的内容,认真思考
10、了,完全懂了,才可能做出正确真思考了,完全懂了,才可能做出正确答案。答案。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8页n n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把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把“舌红苔黄、舌红苔黄、脉数脉数”写在寒证的临床表现里,把写在寒证的临床表现里,把“面色淡白、少气懒言面色淡白、少气懒言”写在热证写在热证的临床表现里,这种张冠李戴的错的临床表现里,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就是死记硬背的结果,反映了考误就是死记硬背的结果,反映了考生对有关内容根本不懂,是不动脑生对有关内容根本不懂,是不动脑筋的典型表现。筋的典型表现。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8页三、归纳总结与综合运用相结合 中医诊断学内容具有零散程度高的中医诊断学内容具
11、有零散程度高的特点,四诊部分望诊中,有望神、望特点,四诊部分望诊中,有望神、望面色、望形体、望姿态、望五官、望面色、望形体、望姿态、望五官、望舌舌,问诊中有问寒热、问汗、问,问诊中有问寒热、问汗、问痛痛,各节、各小节内容相对独立,各节、各小节内容相对独立,辨证部分约有一百多个不同证型,全辨证部分约有一百多个不同证型,全课程内容给人一种表象上的零散、琐课程内容给人一种表象上的零散、琐碎的感觉。碎的感觉。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8页 面对这零散繁多的内容,考生们必须面对这零散繁多的内容,考生们必须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其内在联系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并进行综合运用。和规律,
12、并进行综合运用。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的病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在体表,局部的病变可以变可以反映在体表,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因此,患者各方面表现可影响全身,因此,患者各方面表现可以同属一个病机,此病机就是诸多表以同属一个病机,此病机就是诸多表现的内在联系。现的内在联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8页 如面色红多主热证,舌质红多主热证,如面色红多主热证,舌质红多主热证,目眦、口唇、牙龈红肿、咽喉红肿、斑疹目眦、口唇、牙龈红肿、咽喉红肿、斑疹色深红等亦都主热证。这是因为血得热则色深红等亦都主热证。这是因为血得热则行,当邪热炽盛则使脉胳充盈而致。这些行,当邪热炽盛则使脉胳充
13、盈而致。这些内容分散在不同章节里,考生应在通读教内容分散在不同章节里,考生应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注意前后联系,归纳总结。材的基础上注意前后联系,归纳总结。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8页 有些内容教材上已经做了归纳,如有些内容教材上已经做了归纳,如“排排出物色泽清白,质地稀薄,多为寒证、出物色泽清白,质地稀薄,多为寒证、虚证;色泽黄赤,质地粘稠,形态秽浊虚证;色泽黄赤,质地粘稠,形态秽浊不洁的,多属热证、实证不洁的,多属热证、实证”。如问痛中,。如问痛中,“凡新病疼痛,痛势较剧,或持续不解,凡新病疼痛,痛势较剧,或持续不解,或痛而拒按,多属实证;久病疼痛,痛势或痛而拒按,多属实证;久病疼痛,痛势较
14、轻,或时有缓解,或痛而喜按,则多见较轻,或时有缓解,或痛而喜按,则多见于虚证于虚证”等。有关脏腑辨证部分的规律,等。有关脏腑辨证部分的规律,而更多的则需考生们自己归纳总结。而更多的则需考生们自己归纳总结。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8页 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仅仅归纳总结出这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仅仅归纳总结出这些规律是不够的,还需在识证的基础上充些规律是不够的,还需在识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这些规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运用这些规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关于痰饮停肺证的临床表现,运用前如关于痰饮停肺证的临床表现,运用前述关于排出物色质的辨证规律,可以知道,述关于排出物色质的辨证规律,可以知道,该证候不
15、是热证,故其痰色当是白色。如该证候不是热证,故其痰色当是白色。如此这般,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此这般,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8页四、纵向联系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纵向联系包括两个内容:纵向联系包括两个内容:1 1、是本课程内容的前后联系,、是本课程内容的前后联系,2 2、是与中医学基础的联系。、是与中医学基础的联系。前种联系如前所述,这里重点谈与前种联系如前所述,这里重点谈与中医学基础的联系。中医学基础的联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8页 中医诊断学是继中医学基础之后的第二中医诊断学是继中医学基础之后的第二门专业基础课,二者有着密切联系。门专业基础课,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中医学
16、基础着重阐述了脏腑气血经中医学基础着重阐述了脏腑气血经络各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络各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中医诊断学则阐述这种种生理功能及中医诊断学则阐述这种种生理功能及各种协调关系受到破坏的病理情况;各种协调关系受到破坏的病理情况;中医学基础阐述了常见的致病因素及其中医学基础阐述了常见的致病因素及其各自的致病特点,中医诊断学则阐述由各自的致病特点,中医诊断学则阐述由这些致病因素致病后所导致的病理变化。这些致病因素致病后所导致的病理变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8页 如果说学习中医学基础应是在理解的基如果说学习中医学基础应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那末,对于中医诊断学础上加强
17、记忆,那末,对于中医诊断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则必须是建立在中医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则必须是建立在中医学基础内容的理解和识记的基础之上的再基础内容的理解和识记的基础之上的再认识。认识。如心在胸中,主血脉,又主神明,如心在胸中,主血脉,又主神明,故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心脏本身及其故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心脏本身及其主血脉功能的失常和心神的意识思维主血脉功能的失常和心神的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异常。因而心悸、心痛、等精神活动的异常。因而心悸、心痛、失眠、神昏、精神错乱、脉结代或促失眠、神昏、精神错乱、脉结代或促等是心病的主症。等是心病的主症。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8页 横向比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横向比较是指
18、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将相似的内容进行比较,区别异同。俗将相似的内容进行比较,区别异同。俗话说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鉴别”,这在医学上,这在医学上属鉴别诊断,亦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属鉴别诊断,亦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在历年试卷里,单项选择题、内容。在历年试卷里,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及问答题中,有许多这种多项选择题及问答题中,有许多这种内容的试题,它们不仅考核学生的识内容的试题,它们不仅考核学生的识记能力,还考核学员分析问题、解决记能力,还考核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8页 如此由生理到病理,不断深入如此由生理到病理,不断深入认识和理解,将使你把这
19、两门课程认识和理解,将使你把这两门课程的有关内容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的有关内容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系统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系统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8页 横向比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横向比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将似的内容进行比较,区别异同。俗将似的内容进行比较,区别异同。俗话说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鉴别”,这在医学,这在医学上属鉴别诊断,亦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上属鉴别诊断,亦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在历年试卷里,单项选择题、多内容。在历年试卷里,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及问答题中,有许多这种内容项选择题及问答题中,有许多这种内容的试题,它们不仅考核学
20、生的识记能力,的试题,它们不仅考核学生的识记能力,还考核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核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8页 因此,学员在学习时就应该因此,学员在学习时就应该重视,而不是到考试时才思考。重视,而不是到考试时才思考。其实,学习时就注意横向比较,其实,学习时就注意横向比较,区别异同,能有效地帮助理解区别异同,能有效地帮助理解和记忆。和记忆。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8页例如,问答题:肝胆湿热证与湿热蕴脾证在病机和临床表现上有何异同?肝胆湿热证和湿热蕴脾证都是湿热内肝胆湿热证和湿热蕴脾证都是湿热内蕴的证候,均可出现湿热内蕴,阻滞气蕴的证候,均可出现湿热内蕴
21、,阻滞气机而出现的机而出现的满闷痞胀、纳呆呕恶,以及身满闷痞胀、纳呆呕恶,以及身热、身目发黄等症状热、身目发黄等症状。此二证的病变部。此二证的病变部位不同,故症状表现有别。位不同,故症状表现有别。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8页 肝胆位处胁部,肝脉循胸胁,肝胆位处胁部,肝脉循胸胁,绕阴器,肝胆主疏泄,故绕阴器,肝胆主疏泄,故肝胆湿肝胆湿热证以胁肋胀痛、胁下痞块、黄疸、热证以胁肋胀痛、胁下痞块、黄疸、口苦等肝胆疏泄失常的症状为主口苦等肝胆疏泄失常的症状为主,尚可出现寒热往来及阴部的种种症尚可出现寒热往来及阴部的种种症状状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8页 脾位于腹部,主运化,与胃相脾位于腹部,主运化
22、,与胃相表里,胃主受纳,故表里,胃主受纳,故湿热蕴脾证湿热蕴脾证以腕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泄以腕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泄等受纳、运化功能失常的症状为主等受纳、运化功能失常的症状为主,又因脾喜燥恶湿,而湿性粘滞重着,又因脾喜燥恶湿,而湿性粘滞重着,故湿热蕴脾证尚可出现故湿热蕴脾证尚可出现肢体困重、肢体困重、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等症状。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等症状。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8页再例如,多项选择题:再例如,多项选择题:头晕目眩可见于头晕目眩可见于()A.A.气虚证气虚证B.B.气陷证气陷证 C.C.血虚证血虚证 D.D.气逆证气逆证 E.E.痰饮证痰饮证 学习时如能注意前后联系,
23、将这些证候学习时如能注意前后联系,将这些证候的临床表现进行纵向联系和比较异同,是的临床表现进行纵向联系和比较异同,是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的。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的。ABCDE ABCDE 以上是根据中医诊断学课程特点,结合模以上是根据中医诊断学课程特点,结合模拟试题,谈谈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拟试题,谈谈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8页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题 一、是非题一、是非题一、是非题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错的用,错的用,错的
24、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 1分,共分,共分,共分,共1515分分分分)1.1.患者神识昏迷,语言错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患者神识昏迷,语言错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患者神识昏迷,语言错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患者神识昏迷,语言错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称为神乱。称为神乱。称为神乱。称为神乱。()2.2.两颧潮红,色泽鲜明者,为戴阳证。两颧潮红,色泽鲜明者,为戴阳证。两颧潮红,色泽鲜明者,为戴阳证。两颧潮红,色泽鲜明者,为戴阳证。()3.3.望面色中,黑色多主肾虚证、瘀血证、惊风证、水饮望面色中,黑色多主肾虚证、瘀
25、血证、惊风证、水饮望面色中,黑色多主肾虚证、瘀血证、惊风证、水饮望面色中,黑色多主肾虚证、瘀血证、惊风证、水饮证。证。证。证。()4.4.小儿囟门高突,多属热证。小儿囟门高突,多属热证。小儿囟门高突,多属热证。小儿囟门高突,多属热证。()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8页5.气滞证疼痛的性质是绞痛。气滞证疼痛的性质是绞痛。()6.不寐,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现不寐,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现()7.大便时干时稀,每与情志因素有关,多因大便时干时稀,每与情志因素有关,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所致。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所致。()8.在四时脉象中,春脉为浮。在四时脉象中,春脉为浮。()9.假实证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中医 诊断 基本思路 方法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