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考试备考指南.docx
《医学免疫学考试备考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考试备考指南.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考考 试试 指指 南南第五版第五版遵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遵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20032003 年年 1 1 月月目录:目录:第一部分:各章学习第一部分:各章学习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3第一节 免疫学基本概念3第二节免疫学发展史概述3第三节 免疫学在医学中重要地位4第四节“医学免疫学”教材基本轮廓 5第二章抗原6第一节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6第二节 抗原特异性6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6第四节 抗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7第五节 其他非特异性免役刺激剂.7第三章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8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8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9第四章免疫球蛋白9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9第二节抗
2、体的异质性10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11第四节 人工制备抗体12第五章补体系统12第一节概述12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13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调节14第四节补体受体14第五节补体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14第六节补体与疾病的关系15第六章细胞因子15第一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概述15第二节 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点17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 17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18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9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19第二节 黏附分子20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22第一节 MHC 的基因组成及定位22第二节 MHC 的遗传学基础23第三节 MHC 的结构、分布与功
3、能23第四节 HLA 与医学实践24第九章淋巴细胞24第一节T 淋巴细胞25第二节B 淋巴细胞27第三节自然杀伤细胞27第十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28第一节抗原提呈细胞29第二节抗原提呈30第十一章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31第一节 T 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31第二节 T 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32第三节 T 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 33第十二章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34第一节 B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34第二节 B 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35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36第四节B 细胞应答的效应36第十三章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37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37第二节免疫应答的记忆性38第
4、三节免疫耐受性38第十四章免疫应答的调节40第一节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40第二节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40第三节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42第四节 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42第五节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42第六节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43第十五章天然免疫43第一节 参与天然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44第二节 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44第三节 天然免疫的生物学意义45第十六章超敏反应45第一节型超敏反应45第二节型超敏反应48第三节型超敏反应49第四节型超敏反应49第十七章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50第一节概述50第二节自身免疫病的致病因素及机制51第三节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51第四节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52第十八
5、章 免疫缺陷病52第一节 概述52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53第三节继发性免疫缺陷病54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55第一节 同种异型抗原的递呈与识别机制56第二节 临床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57第三节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58第二十章肿瘤免疫58第一节肿瘤抗原58第二节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59第三节肿瘤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59第四节肿瘤的免疫诊断60第五节肿瘤的免疫治疗原则61第二十一章免疫学检测原理(略)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第二节免疫细胞的检测第三节免疫分子的检测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62第一节 免疫学诊断62第二节 免疫学治疗63第三节 免疫学预防63
6、第二部分:各章节习题第二部分:各章节习题。6565附:附:本书本书“学习提纲学习提纲”部分主要参考龚非力教授主编的教育部面向部分主要参考龚非力教授主编的教育部面向 2121 世纪的规划教材世纪的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试题部分试题部分”主要参考遵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编写的医学免疫主要参考遵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编写的医学免疫学考试指南学考试指南第一至第四版第一至第四版。同时同时,我们制备一套教学用的相应的多媒体讲稿和免疫学图我们制备一套教学用的相应的多媒体讲稿和免疫学图库光盘。库光盘。本书主要适合对象为医学本科学生本书主要适合对象为医学本科学生,对医学专科学生对医学专科学生、研究生研究
7、生、及在职人员的医学及在职人员的医学免疫学的学习有所帮助(编写:遵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免疫学的学习有所帮助(编写:遵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孙万邦孙万邦姚新生姚新生 罗军敏罗军敏2003/12003/1)第一篇第一篇医学免疫学概论医学免疫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医学免疫学绪论第一节第一节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学基本概念一、免疫与免疫学免疫与免疫学“免疫(免疫(immunityimmunity)”其原意是免除税赋和差役,引入医学领域则指免除瘟疫(传染病)。现代免疫学将“免疫”的概念定义为:机体对“自己”和“异己(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
8、生理性功能。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包括: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等。二、免疫系统及其功能二、免疫系统及其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图 1-2)(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免疫的类型三、免疫的类型1 1天然免疫(天然免疫(innateinnate immunityimmunity)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故亦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此类免疫的主要机制为:皮肤、黏膜及
9、其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屏障效应;体内多种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2 2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acquiredacquired immunityimmunity)即适应性(adaptive)免疫,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为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特异性免疫应答(简称为免疫应答)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致,包括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见表 1-2免疫应答具有如下特点:1 1特异性特异性2 2记忆性记忆性3 3耐受性耐受性第二节第二节 免疫学
10、发展史概述免疫学发展史概述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一)经验免疫学时期经验免疫学时期(17 世纪19 世纪)人痘苗:牛痘苗(二)经典免疫学时期经典免疫学时期(19 世纪中叶20 世纪中叶)疫苗的发展和使用 细胞免疫理论 体液免疫理论(三)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三)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自 20 世纪中叶至今)迄今 40 余年来,人们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探讨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阐明基本免疫学现象的本质及其机制。免疫学已发展为覆盖面极广的前沿学科,并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的支柱学科之一。二、免疫学进展概述二、免疫学进展概述(一一)免疫化学进展免疫化学进展奠定现代免疫学
11、研究的基石(二)细胞免疫学进展(二)细胞免疫学进展揭示免疫学现象本质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解剖学基础2T 淋巴细胞生物学特征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4免疫耐受及其细胞学机制5抗体生成的理论(三)分子免疫学进展(三)分子免疫学进展促进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催化剂1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2细胞因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3T 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激活和效应机制4抗原递呈的机制(四)应用免疫学进展(四)应用免疫学进展赋予免疫学新的生命力的源泉1疫苗的发明、应用及推广2免疫学技术的建立和发展(1)血清学技术和免疫标记技术:(2)细胞融合技术:(3)T 淋巴细胞克隆技术:(4)分子生物学技术:3免疫生物治疗第
12、三节第三节 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的重要地位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的重要地位一、免疫学与医学一、免疫学与医学(一)(一)免疫学理论与临床医学免疫学理论与临床医学(二)应用免疫学与医学二)应用免疫学与医学 免疫学预防免疫学诊断免疫学治疗(三)免疫学与医学教育(三)免疫学与医学教育1免疫学理论覆盖面极广,几乎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2在应用领域,免疫学技术已成为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实验技术因此因此,医学免疫学已列为医学本科生必修的主干课程医学免疫学已列为医学本科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也是医学各专业研究生最重要也是医学各专业研究生最重要的选修课程之一。的选修课程之一。二、免疫学与生物学二、免疫学与生物学(
13、一)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发展(一)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发展1免疫应答涉及复杂的细胞间信息交通、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能量转换2揭示了遗传控制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3拓宽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并深化了对真核细胞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的认识。4现代生物学进展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免疫学新技术的建立、应用和推广。(二)免疫学极大促进了生物技术及生物产业发展(二)免疫学极大促进了生物技术及生物产业发展(三)现代生物学进展促进了免疫学发展1 现代生物学进展拓宽并深化了免疫学理论和应用研究2 现代生物学技术推动免疫学发展的催化剂(1)基因操作与分析技术:(2)蛋白分析技术:(3)细胞与组织学技术:第四节第四节“医学免疫学
14、医学免疫学”教材基本轮廓教材基本轮廓抗原免疫系统补体 抗体免疫调节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遗传控制 致敏淋巴细胞正常异常抗肿免免超自免移免感瘤疫疫敏身疫殖疫染免学学反免增免缺免疫防检应疫生疫陷疫治测图 1-14“医学免疫学”教材内容概要第二章第二章抗抗原原抗原抗原(antigen)(antigen)作用于 T、B 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免疫原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immunogenicity),即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抗原性(antigenicity)(anti
15、genicity)或免疫反应性或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immunoreactivity),即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即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具备上述两种特性的物质为完全抗原完全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即抗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半抗原(hapten)(hapten)。第一节第一节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免疫原性是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抗原的关键免疫原性是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抗原的关键。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及其与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机体的相互作用。一、抗原
16、的理化性质一、抗原的理化性质(一)抗原的种类:(一)抗原的种类:多数蛋白质为良好的抗原,多糖及多肽也具一定的免疫原性(二)(二)分子大小分子大小:抗原的分子量一般10kD,且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三)化学组成:(三)化学组成:免疫原性物质还须具备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四)抗原决定基的易接近性(四)抗原决定基的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accessibility):易近性乃指抗原决定基是否易被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所接近。如图 2-1 所示(五)物理性状:(五)物理性状:化学性质相同的抗原物质可因其物理性状不同而影响免疫原性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
17、用(一)(一)异物性异物性:“异物异物”的概念定义为“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二)(二)进入机体的途径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皮下肌肉腹腔(仅限于动物)静脉(三)机体遗传因素:(三)机体遗传因素:个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的能力受遗传因素控制第二节第二节 抗原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为表位表位(epitope)(epitope),亦称为抗原决定基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依表位的结构特点
18、可将其分为两类(图 2-3):线性表位(即连续性表位),主要由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构象性表位(即非连续性表位),短肽、多糖残基或核苷酸并非简单的线性排列,而是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T 细胞仅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加工递呈的线性表位,而 B 细胞可识别线性或构象性表位。二、交叉抗原及其意义二、交叉抗原及其意义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交叉抗原(cross(cross antigen)antigen),它与其他抗原所诱生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被称为交叉反应(交叉反应(crosscros
19、s reactionreaction)。交叉抗原的存在和交叉反应现象的发生并非否定抗原的特异性,而是由于抗原的异质性和共同决定基所致的特殊现象.(一(一)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图图 2-52-5):抗原异质性抗原异质性(heterogeneityheterogeneity)即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其原因在于多数抗原性物质(如细菌及细胞等)乃由不同分子组成,而同一分子表面还可存在不同决定基。(二(二)交叉抗原的生物学意义交叉抗原的生物学意义:某些情况下,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可导致对人体的免疫损伤(参见异嗜性抗原);在进行特异性诊断或鉴定时,须排除交叉抗原可能产生的干扰;
20、应用交叉抗原可能诱导出针对难于制备的抗原的免疫应答第三节第三节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一)依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一)依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 T T 细胞的依赖性细胞的依赖性1.1.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thymus dependentdependent antigen,antigen,TDTD antigen)antigen)TD 抗原亦称 T细胞依赖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依赖于 T 细胞辅助,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及细胞抗原属 TD 抗原。2.2.非胸腺依赖抗原非胸腺依赖抗原(thymus(thymus independentindependent a
21、ntigen,antigen,TITI antigen)antigen)TI 抗原亦称 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 T 细胞辅助(二)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二)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1.1.异种抗原异种抗原(xenogenic(xenogenic antigen)antigen)指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2 2同种异型抗原(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allogenic antigenantigen)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特异性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包括 ABO、Rh 等 40 余个抗原系统,其对安全输血极为重要;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白细胞抗原(HLA),是具有高度多
22、态性的抗原系统(详见第八章)。3 3自身抗原自身抗原(autoantigen)(autoantigen)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不对自身正常组织或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即处于自身耐受状态。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隐蔽抗原或隔离抗原释放;自身抗原发生改变或被修饰等),自身抗原成分可诱导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应答(详见第十八章)。4 4异嗜性抗原(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heterophilic antigenantigen)乃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 ForssmanForssman 抗原抗原。例如,A 族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自身组织具有共同
23、抗原,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其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能与具有共同抗原的心、肾组织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三)根据(三)根据(TDTD)抗原是否由抗原递呈细胞所合成)抗原是否由抗原递呈细胞所合成1.1.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exogenous(exogenous antigen)antigen)2.2.内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endogenous antigen)antigen)(四(四)其他分类其他分类: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性质与特点,可分为移植抗原、肿瘤抗原、微生物抗原、变应原或过敏原及耐受原等;根据抗原的理化性质,可分为颗粒抗原、可溶性抗原、蛋白抗原、多
24、糖抗原及多肽抗原等;根据抗原的产生方式可分为天然抗原与人工抗原。第四节第四节抗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抗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1疾病的诊断与辅助诊断疾病的诊断与辅助诊断应用抗已知传染因子的抗体检测相应抗原,或应用已知抗原检测体内相应抗体,已成为临床上进行诊断或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2 2疾病的治疗疾病的治疗研制治疗性疫苗,如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肿瘤疫苗、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的 T 细胞疫苗等;应用经处理的抗原进行减敏反应,以治疗某些 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动物实验证明,口服抗原(如髓磷脂碱性蛋白)可治疗脱髓鞘疾病。3 3疾病的预防疾病的预防应用经灭活或减毒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制备疫苗,接种机体后诱导特异
25、性免疫应答,可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4 4医学研究医学研究为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有赖于深入分析特定蛋白质的抗原性、组织分布、所诱导免疫应答的特点等。第五节第五节 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一、佐一、佐 剂剂某些物质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此类物质被称为佐剂(佐剂(adjuvantadjuvant)。(一)(一)佐剂的种类佐剂的种类1 1化合物化合物包括氢氧化铝、明矾、矿物油及吐温 80、弗氏不完全佐剂(羊毛脂与石蜡油的混合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多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脂质体等。2 2生物制剂生物制剂包括:经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免疫学 考试 备考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