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法去除气态污染物讲稿.ppt
《吸附法去除气态污染物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附法去除气态污染物讲稿.ppt(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吸附法去除气态污染物第一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引引言言 1、吸附净化的概念吸附净化的概念:(1)多孔性固体物质具有选择性吸附废气中的一种或多种有害组分的特点。(2)吸附净化是利用多孔性固体物质的这一特点,实现净化废气的一种方法。2、吸附净化法的特点吸附净化法的特点(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常用于浓度低,毒性大的有害气体的净化,但处理的气体量不宜过大;对有机溶剂蒸汽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当处理的气体量较小时,用吸附法灵活方便。第二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2)优点优点:净化效率高,可回收有用组分,设备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控制。(3)缺点缺点:吸附容量小,设备体积大;吸附剂容量往往有限,需频繁再生,间歇吸附
2、过程的再生操作麻烦且设备利用率低。(4)应用应用: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工、石油化工等部门。环境治理方面:废气治理中,脱除水分、有机蒸汽、恶臭、HF、SO2、NOX等。成功的例子:用变压吸附法来处理合成氨放气,可回收纯度很高(98%)的氢气,实现废物资源化。第三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吸附过程与吸附剂吸附过程与吸附剂 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吸附过程吸附过程: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流体(气提或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或多种组分积聚或凝缩在表面达到分离目的操作。根据吸附剂表面与被吸附物质之间作用力不同。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见补表10-1)。注意一点: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3、可同时发生但常以某一类吸附为主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可同时发生但常以某一类吸附为主。同一污染物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见图10-1:吸附过程曲线)第四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补表补表10-1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第五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图10-1吸附过程曲线第六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二、吸附剂及再生二、吸附剂及再生(一)吸附剂1、工业用吸附剂应具备的条件:巨大的内表面,大的比表面积即大的吸附容量;良好的选择性;较高的机械强度、化学与热稳定性;来源广泛,造价低廉;良好的再生性能(从经济角度考虑)。2、工业常用吸附剂活性炭活性炭:疏水性,常用于空气中有机溶剂,催化脱除尾气中SO2
4、、NOX等恶臭物质的净化;优点:性能稳定、抗腐蚀。第七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缺点:可燃性,因此使用温度不能超过200,在惰性气流掩护下,操作温度可达500。活活性性氧氧化化铝铝:用于气体干燥,石油气脱硫,含氟废气净化(对水有强吸附能力)。硅硅胶胶:亲水性,从水中吸附水份量可达硅胶自身质量的50%,而难于吸附非极性物质。常用于处理含湿量较高的气体干燥,烃类物质回收等。沸沸石石分分子子筛筛:是一种人工合成沸石,为微孔型、具有立方晶体的硅酸盐。通式为:Mex/n(Al2O3)x(SiO2)ymH2O特点:孔径整齐均一,因而具有筛筛分分性性能能,一种离子型吸附剂,对极性分子,不饱和有机物具有选择吸附能力
5、。第八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吸附树脂:最初为酚、醛类缩合高聚物,以后出现一系列的交联共聚物,如聚苯乙烯等。大孔吸附树脂除了价格较贵外,比起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品种较多,能用于废水处理,维生素的分离及H2O2的精制等。书 P248,表10-1列出了几种常用吸附剂的特性。3、影响气体吸附的因素(1)操作条件:低温(有利)低温(有利)物理吸附;物理吸附;高温(有利)高温(有利)化学吸附。化学吸附。吸附质分压上升,吸附量增加。气流速度:对固定床为0.20.6m/s第九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2)吸附剂的性质:如孔隙率、孔径、粒度比表面积吸附效果(3)吸附质的性质与浓度:如临界直径、分子量、沸点、饱和
6、性。例:同种活性炭做吸附剂,对于结构相似的有机物分子量和不饱和性越高,沸点越高,吸附越容易。(4)吸附剂的活性定义:以以被被吸吸附附物物质质的的重重量量对对吸吸附附剂剂的的重重量量或或体体积积分分数数表表示,是吸附剂吸附能力的标志。示,是吸附剂吸附能力的标志。第十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吸附剂的活性:静静活活性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与气相中被吸附物质的初始浓度平衡时的最大吸附量,即在该条件下,吸附达到饱和时的吸附量。动动活活性性:气体通过吸附层时,当流出吸附层的气体中刚刚出现被吸附物质时即认为此吸附层已失效。这时单位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量称为。(5)接触时间(6)吸附器性能(二)吸附剂的再生吸附
7、剂的再生再生方法:再生方法:(1)加热解吸再生;()加热解吸再生;(2)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3)溶剂萃取再生;()溶剂萃取再生;(4)置换再生;)置换再生;(5)化学转化再生化学转化再生第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吸附理论吸附理论 一、吸附平衡一、吸附平衡 设计吸附装置或强化吸附过程的关键:对于一台运转的吸附设备预达到最大的吸附分离效果取决于两方面因素:(1)由吸附剂与吸附质本身的物化性质所决定的吸附平吸附平衡衡(进行的可能性);(2)由物质传递所决定的吸附动力学吸附动力学(吸附速率)(进行的快慢)。吸吸附附平平衡衡:吸附质与吸附剂长期接触后,气相中吸附质的
8、浓度与吸附剂(相)中吸附质的浓度终将达到动态平衡。第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10.1平平衡衡吸吸附附量量:吸附剂对吸附质的极限吸附量,亦称静静吸吸附附量量分分数数或静静活活性性分分数数,用XT或m吸附质/m吸附量表示,是设计和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用吸附等温线或吸附等温方程来描述。等等温温吸吸附附线线:吸附达平衡时,吸附质在气、固两相中的浓度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一般用等温吸附线表示。目前已观测到5种类型的等温吸附线(见图10-2)。化学吸附只有I型,物理吸附IV型都有。相应的等温吸附方程式如下:(一)弗伦德里希(Freundlick)方程式对I型型提出如下经验式:第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五页
9、哦图10-25种类型等温吸附线第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XT吸附质质量与吸附剂质量之比值,无量纲,单位吸附剂在吸附平衡时的饱和吸附量(m3/kg)或(kg/kg)P吸附质在气相中的分压,pa;K,n经验常数,与吸附剂、吸附质种类及吸附温度有关,对于一定的吸附物质,仅与平衡时的分压和温度有关,其值需由实验确定,而n1。适应范围:在广泛的中压部分,与实际数据符合较好;常用于低浓度气体的吸附。取对数后:-10.2lgXTgP关系,得直线;1/n,lgk求出n,k;1/n介于0.10.5之间时,吸附容易进行;1/n2时,吸附难进行。第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二)朗格缪尔(Langmuir)方程式19
10、16年导出,较好适用于适用于I型型的理论公式假设:a.固体表面的吸附能力只能进行单分子层吸附与I型吸附线相吻合;b.固体表面各处的不饱和力相等,表面均匀,即各处的吸附热相等。设:吸附质对吸附表面的覆盖率为,则未覆盖率为(1-),。若气相分压为P,则吸附速率为k1P(1-)。解吸速率为k2,当吸附达平衡时:k1P(1-)=k2-10.3-10.4第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式中:k1,k2分别为吸附,解吸常数。令B=k1/k2,则-10.5若A为饱和吸附量,则单位量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量XT为:(朗氏方程)-10.6其中:A,B为常数。当压力P很小时BP1,则,即此时吸附量与气体压力无关,吸附达到
11、饱和;当压力P为中等时,这与Freundlick吸附等温式相同。第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若=V/Vm其中:V气体分压为P时被吸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Vm吸附剂被盖满一层时被吸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则10.5式写成:或-10.7说明:(1)P/V对P作图,得一直线;(2)由斜率1/Vm和截距1/(BVm),可算出B,Vm。指明:朗氏方程式是目前常用的基本等温吸附方程式,但较大时,吻合性较差。第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三)BET方程式(是朗氏理论基础上的发展)1938年勃劳纳尔(Brunauer)、爱米特(Emmett)和泰勒(Teller)三人提出适适合合、型型的的多多分分子子层层吸
12、吸附附理论并建立等温方程式,即:或-10.8式中:P0在同温度下该气体的液相饱和蒸汽压,Pa;C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Xe饱和吸附量分数,无量纲;第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上式亦写为:或-10.9说明:(1)P/P0或P/P0作图,得一直线。(2)重要用途可测定和计算固体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具体计算方法为:由斜率和截距求得Vm,则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10.10第二十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式中:Sb吸附剂比表面积,m2/g;一个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m2;W吸附剂质量;N0阿伏伽德罗常数,。适用范围:P/P0=0.050.35时上方程较准确。例题:(见P251,例10.1)已知:293K,用活性炭吸附苯
13、蒸汽所得到的平衡数据如下试绘制等温吸附线,若该等温吸附线符合朗氏等温吸附方程式,试求A、B值。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解:依数据,绘图如下(见例10-1图):例10-1图:活性炭吸附苯蒸汽等温吸附线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显然,该等温吸附线符合朗氏等温吸附线,从而可用朗氏方程式描述。结合曲线横、纵坐标参数,将朗氏方程式变换成下列形式:任取曲线上两点q(400,0.205)和s(4000,0.290)带入上式,于是有:解之得: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二、吸附速率二、吸附速率吸吸附附速速率率: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或单位体积的吸附层)在单位时间内所吸附的物质量。吸附速率的变化范围很大,可从
14、百分之几秒到几十小时。吸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见图10-3)。(1)外扩散(气膜扩散):吸附质从气流主体穿过颗粒周围气膜扩散至外表面。(2)内扩散(微孔扩散):吸附质由外表面经微孔扩散至吸附剂微孔表面。(3)吸附:到达吸附剂微孔表面的吸附质被吸附。脱附过程是上过程的逆过程。对于化学吸附第三步还伴有化学反应。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图10-3吸附过程与两种极端浓度曲线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一般吸附过程:(1)物理吸附:内外扩散控制;(2)化学吸附:既有表面动力学控制,亦有内外扩散控制一般来说,外扩散控制的情况较少.(一)外扩散速率(一)外扩散速率吸附质A的外扩散传质速率计算式为:-10
15、.11式中:dMAdt时间内吸附质从气相扩散至固体表面的质量,kg/m3;kY外扩散吸附分系数,kg/(m2.s);ap单位体积吸附剂的吸附表面积,m2/m3;YA,YAi分别为A在气相中及吸附剂外表面的浓度,质量分数。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二)内扩散速率(二)内扩散速率-10.12式中:kX内扩散吸附分系数,kg/(m2.s);XA,XAi分别为A在固相内表面及外表面的浓度,质量分数(三)总吸附速率方程式(三)总吸附速率方程式由于表面浓度不易测定,吸附速率常用吸附总系数表示-10.13式中:KY,KX分别为气相及吸附相吸附总系数,kg/(m2.s);分别为吸附平衡时气相及吸附相中A的
16、浓度,质量分数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设吸附过程中吸附质在吸附剂上达到平衡时,流动相中的浓度与吸附剂上的吸附量成简单的关系:式中:m平衡曲线的斜率。由此得:-10.14-10.15可见:-10.16显然:分吸附系数与总吸附系数间的关系与吸收类似。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 一、吸附过程的工艺流程一、吸附过程的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分类1、按吸附剂在吸附器中的工作状态分为:固定床固定床、移动床(超吸附)移动床(超吸附)、沸腾流化床沸腾流化床。穿穿床床速速度度:气体通过床层的速度是划分反应床类型的主要依据。(1)穿床速度低于吸附剂的悬浮速度,
17、颗粒处于静止状态,属于固定床固定床范围;(2)穿床速度大致等于吸附剂的悬浮速度,吸附剂颗粒处于激烈的上下翻腾状态,并在一定时间内运动,属于流化床流化床范围;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3)穿床速度远远超过吸附剂的悬浮速度,固体颗粒浮起后不再返回原来的位置而被输送走,属于输送床输送床范围2、按操作过程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歇式间歇式、连续式连续式。3、按吸附床再生的方法分:升温解吸循环再生(变温吸升温解吸循环再生(变温吸附)附)、减压循环再生(变压吸附)减压循环再生(变压吸附)、溶剂置换再生溶剂置换再生等(二)常见的几种吸附流程1、固定床吸附流程(见图10-4)优点:设备结构简单,吸附剂磨损小;缺
18、点:间歇操作,操作必须周期性地变换,因而操作复杂,劳动强度高;设备庞大,生产强度低;吸附剂导热性差,因而升温及变温再生困难。第三十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图10-4 半连续式吸附流程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2、移动床吸附流程(见图10-5)控制吸附剂在床层中的移动速度,使净化后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特点:吸附剂在下降过程中,经历了冷却、降温、吸附、增浓、汽提-再生等阶段,在同一设备内完成了吸附、脱附(再生)过程;吸吸附附过过程程是是连连续续的的,多用于处理稳定、连续、大气量的废气;吸附剂在移动过程中有磨损。3、流化床吸附流程(见图10-6)二、吸附性能参数的测定二、吸附性能参数的测定(一)吸附平
19、衡的测定(自学)有三种测定方法,即容量法、重量法和流动色谱法。(详见书P255)第三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图10-5 移动床工艺流程图1-料斗;2-吸附器;3-风机;4-传输带第三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图10-6连续式流化床吸附工艺流程图1-料斗;2-多层流化床吸附器;3-风机;4-皮带传输机;5-再生塔;6-分离器第三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二)比表面积的测定用BET方程进行图解,可测得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其测定步骤如下:1、据BET方程式,以对P/P0或对P/P0作图,可得到一直线。由斜率和截距,求出C,Vm。2、按式10.10求出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例10.2:用比表面积测定仪测定某一
20、固体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试验用吸附剂试料量W=0.9578g,实验温度T=300K,在该温度下,N2的饱和蒸汽压P0=119057Pa,试验测得吸附达平衡时氮气分压与吸附剂吸附量的关系为:第三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若一个N2分子截面积=13.810-10m2。试用BET方程计算该吸附剂的表面积Sb。解:BET方程式如下:根据测得N2分压与相应的吸附量值,计算出及P/P0结果见下表:第三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以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图。(见例10.2附图)第三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由图可知:解上方程组,得:C=94.82Vm=0.9588则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三)吸附速率的测定气相吸附的速率可以
21、用定容法或重量法测定。(参见书P256)第三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三、吸附装置的设计三、吸附装置的设计(一)常见的吸附器(详见P257)(二)固定床吸附器的设计计算设计计算应包括确定:(1)吸吸附附器器的的型型式式;(2)吸吸附附剂剂的的种种类类;(3)吸吸附附剂剂的的需需要量;要量;(4)吸附床高度吸附床高度;(5)吸附周期;等。吸附周期;等。以上参数的选择应从吸附平衡、吸附传质速率及压降来考虑。1、设计依据、设计依据废气的流量、性质及污染物浓度,国家排放标准。2、吸附器的确定、吸附器的确定对吸附器的基本要求:第三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具有足够的过气断面和停留时间;良好的气流分布;预先除
22、去入口气体中污染吸附剂的杂质;能够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吸附操作温度;易于更换吸附剂。3、吸附剂的选择、吸附剂的选择(同:工业吸附剂应具备的条件)依据:等温吸附线(得到或测出)须满足条件:对所处理污染物选择性强;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大;具有较好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第四十页,讲稿共八十五页哦4、吸附区高度的计算、吸附区高度的计算常用两种:穿透曲线法穿透曲线法;希洛夫近似法希洛夫近似法。(1)穿透曲线(透过曲线)法穿透曲线(透过曲线)法(A)吸附负荷曲线吸附负荷曲线在流动状态下,气相中的吸附质沿床层不同高度的浓度变化曲线,或在一定温度下吸附剂种吸附的吸附质沿床层不同高度的浓度变化曲线称为。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吸附 去除 气态 污染物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