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文学史二-网上答案(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自考中国文学史二-网上答案(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文学史二-网上答案(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自考中国文学史自考中国文学史二二-网上答案网上答案-第 2 页一简述王安石的一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诗有何特点答答: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 登飞来峰 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
2、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第 3 页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二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二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答:创作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寓意 1.“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
3、,不同凡响。2.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三简述水浒传的地位和影响三简述水浒传的地位和影响-第 4 页答:地位:水浒传堪称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白话长篇小说,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效果是文言所不可能达到的。有了水浒传,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完全的确立,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极为深远。影响:社会影响 1 1、明清两代的农民
4、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2 2、进步文人及思想家、艺术家如李贽等往往以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批判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或者以梁山英雄的纯真朴实,来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文学艺术影响 1 1、作品所创制的英雄传奇小说的体式,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第 5 页2 2、水浒传对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四分析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四分析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答:思想内容:桃花扇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作者将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归罪于马士英、阮大铖等“魏阉之余孽”
5、,同时也将他们安排为李侯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作者从三个方面对这帮祸国殃民的权奸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1 1)他们迎福王为弘光帝,并非为了中兴复国,而是出于自己之秘利,唆使福王声色犬马,荒淫无度,他们自己则趁机大权独揽,卖官鬻爵,党同伐异。(2 2)清兵南下之际,国势危急之时,他们或跑或降,一副无耻嘴脸。(3 3)通过他们与侯李关系的始末,具体揭露了他们“殃民”的劣迹。在侯、李爱情悲欢离合的发展过程中,阮大铖是阻挠破坏和悲剧制造者的角色。这样,剧中就把-第 6 页南明王朝覆亡和侯、李爱情悲剧的责任,都归结到马、阮等权奸身上。但作品并不以指斥权奸祸国殃民力最终目的,没有落入大团圆的俗套,而是以
6、侯、李二人大彻大悟的出家作为他们劫后重逢之后最终的人生归宿,即用苦涩和失落取代了浅薄的认识和廉价的慰籍,使剧作具有更为深刻的历史纵深感和人生哲理感,其立意远远超超出了一般的历史剧和爱情剧。社会意义:桃花扇一剧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从现实来看。桃花扇的思想指归表现了清初文人在阅尽社会统治的沧桑巨变后对社会政治失去信心而产生的逃避心理状态;从文化传统上看,它又是长期以来个体对社会的依附关系一旦失去平衡后,人们难以承受,因而恐慌失落的心态的反映,从而揭示出清代文学感伤思潮内趋动力的一个重要侧面。五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五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答: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
7、被误解中度过的。-第 7 页新时期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势,然而对林黛玉而言,似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厄运,尤其是在年青人中,黛不如钗的论调又相当流行,甚至径直以“讨嫌”来目黛玉了。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一、捧心西子病态美。捧心西子病态美。1 1.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中国 文学史 网上 答案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