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与管理课件.ppt
《态度与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态度与管理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态度与管理第1页,此课件共107页哦第六章第六章态度与管理度与管理第一第一节态度的概述度的概述第二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与度的形成与转变第三第三节态度度转变的理的理论第2页,此课件共107页哦第一第一节态度的概述度的概述一、什么是一、什么是态度度二、二、态度的特性度的特性三、三、态度的功能度的功能第3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一、什么是一、什么是态度度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既是指人们的内在体验,又包括人们的行为倾向。一般而言,态度是潜在的,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言论、表情和行为来反映的。人们的态度对象也是多种多样,诸如人物、事件、国家、集团、制度、观念等等。人们对这些态度对象,有的表示接受或赞成,有的表示拒绝
2、或反对,这种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接受、赞成、拒绝和反对等评价倾向就是态度。因此,态度又可以看成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支配着人们对观察、记忆、思维的选择,也决定着人们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和做些什么。第4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通常是指个人对某一客体所持的评价与心理倾向。换句话说,就是个人对环境中的某一对象的看法,是喜欢还是厌恶,是接近还是疏远,以及由此所激发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即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第5页,此课件共107页哦1认知因素。认知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叙述的内容包括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认
3、识、理解、相信、怀疑以及赞成或反对等。第6页,此课件共107页哦2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尊敬蔑视,同情冷漠,喜欢厌恶等。3意向因素。意向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或行为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个体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何种反映。第7页,此课件共107页哦前面已经指出,态度既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又是一种行为倾向,对行为起准备作用。因此,根据一个人的态度可以推测他的行为。例如,从某职工一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的行为中推测他对工作是抱有热爱、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第8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但是推测只是推测,态度与行为毕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二者也不是同一个概念。况且行为
4、的发生并不单单由态度决定,除了态度以外,行为还决定于其它因素,如社会道德规范,传统的生活习惯,当时的情境,以及对行为结果的预期等等。第9页,此课件共107页哦然而,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却过分强调态度的行为倾向性,认为通过态度可以推测人的全部行为,也可以通过行为推断人的全部态度,机械地把二者一对一的联系起来,而忽视各种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往往是与他们的态度不相一致的。第10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例如,一个不喜欢抽烟的人,他没有抽烟的习惯,父母、妻子也不赞成他抽烟,但在大家都抽烟的情境下,他也会抽上一支,这里我们就不能认为他对抽烟持支持态度,这种偶尔发生的事只能看作
5、是逢场作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推论是武断的,尽管态度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毕竟不是一回事。第11页,此课件共107页哦态度的核心成分是价值观同样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例如一幅世界名画在一般人眼中,没有多大价值,但对艺术家或有审美价值观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第12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二、态度的特性二、态度的特性(一)态度的社会性态度不同于本能,态度不是天生的,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不须学习,与生俱有的行为倾向不是态度。态度是个体在长期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以及周围环境的不断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态度形成以后,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体对周围事物和他人
6、的反应。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一个人的态度经过不断的循环和修正,会逐步形成日益完善的态度体系。第13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二)态度的针对性态度必须具有特定的态度对象。态度对象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即一种状态或观念。由于态度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关系的反映,所以态度总是离不开一定的客体,总是与态度对象相联系,因此,态度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它总是针对着某一事物的。例如,某厂长对工人的态度,工人对奖金的态度等等。第14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三)态度的协调性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心理成分组成的。对一个正常人来说,这三种心理成分是相互协调一致的。例如,一位年轻的厂长,在他认识到学习管
7、理科学的重要性之后(认知),他会产生对管理科学的热爱(情感),一旦有机会进行这种学习,他会十分乐于参加,并为此作好各种准备(意向)。这说明态度的三种成分十分协调,并不矛盾。第15页,此课件共107页哦(四)态度的稳定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感知和情感体验形成的,其中情感的成分占有重要位置,并起到强有力的作用。它使得一个人的态度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并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正是由于态度具有这种稳定性和持久性,才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客观世界。所以,对员工进行教育,最好是在他们态度尚未稳定、尚未形成的时候,因为这时态度的组织结构尚未固定化,引进新的思想和经验,容易促进态度的改变。然而,一旦态
8、度形成,再进行教育就会十分困难。第16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五)态度的潜在性态度是一种内在结构,它虽然包含有行为的倾向,但并不等于行为,所以态度本身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又由于态度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个人的态度往往可以通过他的言论和行为来加以推测。第17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三、态度的功能三、态度的功能研究和实践都证明,态度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知觉与判断,还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的速度与效率。同时,它还可以帮助人们决定是否加入某一群体,选择某一职业或者坚持某种生活信念等等。因此,研究态度的功能,对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18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一
9、)态度的社会性判断态度的稳定性,往往会使态度一旦形成,便成为一个人的习惯性反应,久而久之便构成了个性的一部分,使人们对某些特定的事物保持一种或强或弱的固定看法。例如,在习惯上,人们往往认为山东人高大而淳朴,浙江人瘦小而精干,这种刻板的看法常常阻碍一个人去正确辨别群体中的个性差异,从而影响正确的社会性判断。第19页,此课件共107页哦加拿大心理学家莱波特曾在蒙特利尔对英裔大学生和法裔大学生的社会态度进行了有趣的实验。学生被告知:这次实验想要大家只凭声音来判断说话者的人格特征,因此请大家务必特别注意说话者的声音和语调,然后再让他们听取10个人朗诵同一篇文章的录音。5个人用英文念,5个人用法文念,实
10、际上只是5个人,每个人都使用两种语言,结果出现两个有趣的现象:第20页,此课件共107页哦1同一个人,当他用英语说话时,比他用法语说话能获得更好的评价。同一个人,当他在说英语时,比他在说法语时被判断的个子高,有抱负,可靠、亲切、有风度。用法语说话所获得较高的评价,只是有幽默感。第21页,此课件共107页哦2对说英语的人,法裔学生比英裔学生评价更高。实验说明,一般人很容易根据现成的社会态度去判断别人,甚至少数群体成员会采取多数人共有的态度,或模仿权威者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价值,消除内心的某种不安。在加拿大,英裔人的社会背景优越于法裔人,所以多数法裔青年认为自己不如英裔青年。第22页,此课件
11、共107页哦(二)态度与忍耐力忍耐力又称为耐挫折力,即一个人在遇到挫折以后,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或是对挫折的容忍力。这种忍耐力往往与个体对待挫折对象的态度密切相关。例如,一个战士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因而他在战场上对待挫折就会具有高度的忍耐力,即使是酷暑严寒、枪林弹雨,他都能历尽险阻,坚忍不拔,顽强奋斗,对祖国忠贞不二。第23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为了证明态度与忍耐力的关系,来波特曾对一批大学生对疼痛的忍耐力进行测定,测定的办法就是用一个改装的血压器,即在血压器的气袋上端装一个尖硬的橡皮插头。当增加气压时,橡皮插头会刺痛人的手腕,压力愈大,痛觉愈深。第24页,此课件共107页哦实验分成两组,一个是实
12、验组,一个是对照组,每组被试者均为事先安排好的(不让被试者知道),即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各半。第一次测定之后,被试者被告知为了验证每个人耐痛阈的准确性,请稍微休息片刻,再做第二次测定,然后利用休息时间,告诉基督教徒的受试者:“根据某一报告,基督教徒的耐痛力不如犹太教徒强”,而对犹太教徒的受试者则反过来说:“根据某一报告,犹太教徒的耐痛力不如基督教徒”。而对照组的受试者则什么也不告诉。经过如此安排,第二次测定的结果,实验组两种教徒的耐痛标准均有显著的提高。而对照组的被试两次的测定则无任何差别。第25页,此课件共107页哦这是因为被试者对自己所属宗教团体的效忠心理(态度)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即个体态度
13、的改变引起了忍耐力的改变。这个实验给了我们两点启示:第一,一个员工对自己所属机构的认同感或效忠心,能提高他对挫折的忍耐能力。第二,在组织中,群体的某种行为意识(态度)将促使个体行为产生戏剧性的变化。第26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三)态度与工作效率过去人们曾经认为,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的提高。20世纪30年代,人际关系学派通过霍桑实验也认为高度的工作满意感必然带来很高的生产效率。由此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把员工的满意不满意”作为生产效率的指标,提出“双因素理论”。第27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但是,后来经过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以后发现,工作态度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关系,
14、它们之间,由于受到许多中间变量的影响,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布雷菲和克罗克特通过近30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员工对工作所持的态度与生产效率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其主要原因是:第28页,此课件共107页哦1因为人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对于一般员工来说,生产效率并非个人的主要目标,它只是借以达到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例如维持生活,受到尊重或自我实现等。有时即使一个人对工作持消极态度,但是为了达到其他各种目标,也可能提高工作效率。第29页,此课件共107页哦2人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当个体生活上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其目标便转移到社会性的需要。例如,希望获得朋友和同事的好感,希望自己和大家同属于某一群体而不被群体所
15、抛弃,个人的工作效率不得过高或过低,过高超过同伴,可能被大家指责为“破坏进度”或“出风头”。而过低则会影响大家的报酬。第30页,此课件共107页哦另外,不能把对工作感到满意或不满意看成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唯一因素。因为满意的工作环境虽然能够使员工坚守岗位,有时也会有降低生产效率以谋求与大家一致的可能性。反之,对目前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员工,为了不拉大家的后腿,不让别人看不起自己,也会有加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能性。第31页,此课件共107页哦此外,劳勒和波特尔还研究了满意的工作态度同生产效率的关系。他们认为,满意的态度与工作成绩或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着第三个变量,即奖金因素的作用。他们通过实验证明,好成绩
16、和高效率导致了奖励,而公平的奖励能够引起满意的工作态度,因此认为高效率可以导致满意的态度。为此他们提出了一个说明工作成绩与满意态度的关系模型。这个模型说明,内在和外在的奖励以及对奖励是否公平的知觉,决定了成绩与满意态度的关系。这一点,对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所实行的各种奖励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32页,此课件共107页哦第二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与度的形成与转变一、一、态度的形成度的形成二、影响二、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度形成的因素三、三、态度的改度的改变 四、影响四、影响态度改度改变的因素的因素五、五、态度度转变的几种方法的几种方法第33页,此课件共107页哦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17、。一个婴儿在他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是一个生物的个体,一个自然的人,在成人的照料下发育长大,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使他逐渐掌握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对周围世界的种种态度。当然随着生活和环境的变化,其对待事物的态度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34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一、态度的形成 态度的形成与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致的。当婴儿诞生在某一特定的家庭环境之后,家庭对他的各种刺激,对他的成长都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父母的举止言行,父母对他的要求和期望,往往对他形成某种固定的行为习惯具有决定性意义,从而使他按照一定的规范形成自己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第35页,
18、此课件共107页哦心理学家认为,态度形成后,个体便具有了种种特有的内在心理结构,这种结构使个体行为产生一定的倾向性。如果形成的态度是正确的,它会促使个体与外界保持平衡。反之,则会阻碍个体在社会上的适应性。个体总是根据自己已经形成的态度来对待他人、自己以及周围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从而对外界的影响表现为吸收或拒绝。例如,从小生长在回族家庭的人,由于社会化的结果,形成了忌食猪肉的习惯,于是他对猪肉总是采取回避的态度。由于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征,态度的形成总是要经过一段相当时间的孕育过程。心理学家凯尔曼通过研究,提出态度的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服从、同化和内化。第36页,此课件共107页
19、哦(一)服从(顺从)即指个人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第37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二)同化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逐渐与他人或某个团体的态度与行为相接近的过程。例如,一位初到外资企业工作的人,刚开始对外方独特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不适应。但时间长了,逐渐习惯了,并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可以说,此人己被外资企业的团体态度所同化。第38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三)内化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第39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二、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二、影响态度形成
20、的因素 态度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自身、社会化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40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一)欲望态度的形成往往与个人的欲望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验证明,凡是能够满足个人欲望,或能帮助个人达到目标的对象,都能使人产生满意的态度。相反,对于那些阻碍目标,或使欲望受到挫折的对象,都会使人产生厌恶的态度。这种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交替学习的过程,它说明欲望的满足总是与良好的态度相联系。有人曾对某种种族偏见(态度)的发展进行过研究,认为这种偏见具有满足某些个人欲望的功能。例如有些人需要借蔑视其他种族,以发泄自己在生活中压抑已久的敌意与或冲
21、动行为。这说明态度中的情感和意向成分与欲望的满足有着密切的关系。第41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二)知识态度中的认知成分与一个人的知识密切相关。个体对某些对象态度的形成,受他对该对象所获得的知识的影响。例如,一个人阅读过某种科技著作,了解到原子武器爆破力的杀伤性,就会产生对原子武器的一种态度,这就是说态度的形成是受知识影响的。因信息不通,致使不少西方人士缺乏对中国妇女的全面了解,甚至有人认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妇女形象就是当今中国妇女的代表。第42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但是,并不是说态度的形成,单纯受知识的影响。心理学家进行过有趣的调查,他们把调查对象分成两种态度组,即有严密组织的宗教态度者
22、(特征是:态度分明、无意成分少,情绪色彩低)与无严密组织的宗教态度者。结果发现前者能够认识并且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后者则只接受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的缺点掩盖起来。还有人在高中学生中调查了对犹太人的态度,发现反犹太态度的人,对非犹太人也不友善,而没有反犹太偏见的学生,对其他人也都友善。这说明种族偏见(态度)与个人的宽容性有密切关系。第43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三)个体的经验一个人的经验往往与其态度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实践证明,很多态度是由于经验的积累与分化而慢慢形成的。例如,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山东人喜欢吃大葱的习惯,就是由于长期的经验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态度。当然有时也会出现只经过一次戏
23、剧性的经验就构成了某种态度。例如,在某一次逗狗的游戏中被狗咬伤,很可能从此就不喜欢狗,甚至害怕狗,即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第44页,此课件共107页哦(四)个人所属团体对态度形成的影响团体意识、团体行为规范控制并调节着每个成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团体价值观内化为每个成员的自我价值体系的中心成分。假如一个人违背了团体的意志,他就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第45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五)个性特点与态度形成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其在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也能影响其态度差异。第46页,此课件共107页哦(六)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不同的社会
24、风气和习俗;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对人的态度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每个人的中心性态度往往会打上深刻的社会烙印。第47页,此课件共107页哦三、态度的改变 态度是经过学习过程而形成的,因此要改变态度的强度,或以新的态度取代原来的态度(即改变态度的方向),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由于态度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在它一旦形成之后,便构成了个性的一部分,进而影响整个行为方式。因此,态度的改变和取代,并不象一般的学习那么简单。学习活动只能改变一个人态度中的思想和信念成分,而不能改变一个人态度中的情感与行为倾向,因此学习活动对态度的改变只是暂时的,时间一过又会回到原来的态度。第48页,此课件共107页哦态度的改
25、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态度的方向,二是态度的强度。以一种新的态度取代原有的态度,这就是方向的改变。只是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而方向不变,这就是强度的改变。同时,态度的方向和强度也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从一个极端转变到另一个极端,这本身既包含方向上的转变,又是强度上的变化。第49页,此课件共107页哦四、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一)态度本身的特性1少年时代养成的某种态度,如嗜好、偏爱、兴趣等等不易改变。2一个人某种极端性的态度,或者对待某种事物前后一贯的习惯性态度,也不容易改变。3复杂的态度或协调一致的态度不容易改变。复杂的态度就是态度的建立不是凭借某一简单事实,而是依赖许多多次证明的事实,至于协调一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态度 管理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