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合理使用ppt.ppt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的合理使用ppt.ppt(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生素的合理使用ppt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27页“千手观音”背后的牺牲-滥用抗生素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27页2005年中国抗生素应用指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27页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n n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菌药物n n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
2、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27页n n二、尽早
3、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n n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n n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
4、,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27页n n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特点选择用药n n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
5、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27页n n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药物特点制订n n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
6、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n n(一)品种选择(一)品种选择(一)品种选择(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7、n n(二)给药剂量(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的部位的感染(
8、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治疗剂量范围高限治疗剂量范围高限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治治治疗剂量范围低限疗剂量范围低限疗剂量范围低限疗剂量范围低限)。)。)。)。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27页n n(三)给药途径(三)给药途径:n n1.
9、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n n2.2.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
10、的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
11、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比如鞘内注射,脓腔内注入,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数情况(比如鞘内注射,脓腔内注入,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数情况(比如鞘内注射,脓腔内注入,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数情况(比如鞘内注射,脓腔内注入,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
12、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27页n n(四)给药次数(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相结合的原相结合的原相结合的原则给药。则给药。则给药。则给药。(五)疗程(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
13、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27页n n(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n n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n n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仅在下
14、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n n1.1.原菌尚未查明原菌尚未查明原菌尚未查明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n n2.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2种或种或种或种或2 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种以上病原菌感染。n n3.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单
15、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等等等重症感染。重症感染。重症感染。重症感染。n n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染,如染,如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27页n n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
16、性大的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他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与氟胞嘧啶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啶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种药物联合,3种及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
17、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27页抗生素的分类n n-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n n (-lactam antibiotics)n n-内酰胺类是一类结构中内酰胺类是一类结构中含有含有-内酰胺环的抗内酰胺环的抗生素。生素。n n 包括包括:青霉素青霉素类类n n 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类类n n 其他其他-内酰胺内酰胺类类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27页青霉素青霉素G抗菌谱抗菌谱 主主要要作作用用于于G+菌菌和和G-球球菌菌,此此外
18、外对对螺螺旋旋体体、放放线线菌也有很强的作用。菌也有很强的作用。n nG+球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不产酶的金葡菌不产酶的金葡菌等。n nG+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n nG-球菌: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n nG+厌氧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难辨梭菌、丙酸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等。n n其它: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放线菌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27页青霉素适应症1.链链球球菌菌感感染染:咽炎、猩红热、蜂窝织炎、化脓性关节炎、产褥热、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2.螺螺旋旋体体引引起起的的感感染染:钩端螺旋体病
19、、梅毒、回归热等。3.G杆杆菌菌引引起起的的感感染染:如破伤风、白喉、炭疽病,应与相应的抗毒素合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27页不良反应n n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保持气道通畅、吸氧、使用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n n青霉素脑病青霉素脑病:脑脊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导致的抽搐、肌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多见于婴儿、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n n赫氏反应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时症状反而加重的现象。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27页(二)、半合成青霉素(二)、半合成青霉素将将青青霉霉素素G的的主主核核6APA分分离离出出来来,用用化化学学方方法法加上不同侧链,获得一系列半合成青
20、霉素,加上不同侧链,获得一系列半合成青霉素,分分别别具具有有耐耐酸酸、耐耐酶酶、广广谱谱等等优优点点,从从而而扩大了青霉素的应用范围,扩大了青霉素的应用范围,但但与与青青霉霉素素G有有交交叉叉过过敏敏反反应应,对对青青霉霉素素过敏者禁用过敏者禁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27页1.1.耐酸青霉素类:耐酸青霉素类:药物:药物:青霉素青霉素V、非萘西林等。非萘西林等。特特点点:耐耐酸酸,可可口口服服。抗抗菌菌谱谱与与青青霉霉素素G相相同同,抗菌活性较青霉素抗菌活性较青霉素G弱。弱。约约60%在在十十二二指指肠肠吸吸收收,约约50%在在肝肝代代谢谢,主主要经肾排出,其中原型药占要经肾排出,其中原型
21、药占2035%。用途:用途:G球菌引起的轻度感染及风湿热的预防球菌引起的轻度感染及风湿热的预防。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27页2.2.耐酶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类:药药物物:苯苯唑唑西西林林、氯氯唑唑西西林林、氟氟氯氯西西林林及及双双氯氯西西林林等异噁唑青霉素。等异噁唑青霉素。特点:特点:耐耐-内酰胺酶、耐酸、可口服。内酰胺酶、耐酸、可口服。用途:用途: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需长期用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需长期用 药的感染。药的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27页苯唑西林苯唑西林抗菌特点抗菌特点n n抗菌谱窄抗菌谱窄n n对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强。对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强。n n
22、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和各种链球菌的作用比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和各种链球菌的作用比青霉素弱(相差青霉素弱(相差10倍以上)。倍以上)。n n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和常见的厌氧菌(脆弱拟杆菌除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和常见的厌氧菌(脆弱拟杆菌除外)有一定抗菌作用。外)有一定抗菌作用。n n主要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类感染主要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类感染。n n也可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也可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27页总结n n抗菌
23、活性为:双氯西林抗菌活性为: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氯唑西林苯唑西苯唑西林。林。n n耐酸、耐青霉素酶,一般只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耐酸、耐青霉素酶,一般只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的感染。的感染。n n食物影响吸收,宜空腹口服。食物影响吸收,宜空腹口服。n n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染。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127页3、广谱青霉素、广谱青霉素代表药物:代表药物: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n n特点:特点:1.抗菌谱广,对大多数致病的抗菌谱广,对大多数致病的G+、G-球菌和杆菌都有作用。球菌和杆菌都有作用。
24、2.对绿脓杆菌无用。对绿脓杆菌无用。3.耐酸但不耐酶。耐酸但不耐酶。4.4.对肠球菌的作用良好对肠球菌的作用良好 5.5.易透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易透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27页6.阿莫西林阿莫西林耐酸性耐酸性比氨苄西林强,口服等量药物,血比氨苄西林强,口服等量药物,血药浓度是氨苄西林的一倍。药浓度是氨苄西林的一倍。7.7.阿莫西林: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较为多阿莫西林: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较为多见(约见(约3.1%3.1%);氨苄西林常见皮疹(可达);氨苄西林常见皮疹(可达10%10%以上)。以上)。8.8.阿莫西林宜饭后口服减轻胃肠道反应,氨苄西林阿
25、莫西林宜饭后口服减轻胃肠道反应,氨苄西林宜空腹口服。宜空腹口服。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127页4 4、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类、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类n n磺苄西林、呋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林、美洛西林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127页哌啦西林抗菌谱哌啦西林抗菌谱n nG+菌:不产酶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菌:不产酶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肠球菌n nG-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沙雷菌属、克雷伯菌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沙雷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菌属、志贺菌属等属、肠杆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生素 合理 使用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