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10页).doc
《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第 2 页顾之川: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作者:作者:顾之川,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8 年第 10 期第 4852 页。摘要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018 年高考语文试题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入“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这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启示: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引领素质教育;二是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三是立足语文学科,突出语言运用;四是鼓励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关键词:关键词:高考;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阅读;写作201
2、8 年高考已尘埃落定,高校录取到合格新生,被录取学生走向心仪高校,开启新的人生。然而,2018 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如何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上有哪些具体表现,对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又有着怎样的启示?这些问题不仅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也是下届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各界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预示着未来新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学科的价值导向与考查趋势。1 1、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提出核心素养是借鉴新时代国际教育改革成果而提出来的概念,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所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3 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
3、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其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第 3 页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为此,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将育人目标加以细化和具体化,深入挖掘本学科所独有的育人价值,基于学科实际和本质特点,总结、提炼并归纳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4 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2017
4、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强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因此,2018 年高考语文试题坚持守正创新,通过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形式,考查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
5、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2 2、高考内容改革与语文考试评价高考内容改革与语文考试评价-第 4 页2014 年 9 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一核”指高考的核心立场,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回答高考“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指高考的考试内容,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回答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指高考的考查方式,即基
6、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高考“怎么考”的问题。近年来,高考语文一直按照“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原则进行改革,即试卷结构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改革蹄疾步稳。以全国卷为例,试卷结构总体稳定表现在:阅读 70 分、表达 80 分一直未变,其中现代文阅读 36分(包括论述文本阅读 9 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15 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古诗文阅读 34 分(包括文言文阅读 19 分,古代诗歌阅读 9 分,名篇名句默写 6 分);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包括语言基础 9 分,语言运用11 分),写作 60 分。局部改革几乎每年都有新探索与新进展,比如:在价值导向上,更加符合时代社会需要,突出立
7、德树人、助推素质教育,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在考查目标上,更加强调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究创新能力;在考试内容上,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增加了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试卷结构上,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改为必考;在学科素养上,进一步强化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表达得体、逻辑推断等关键能力。-第 5 页3 3、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2018 年高考语文共有 8 套试卷,其中全国卷 3 套,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分省试卷各 1 套。从总体上看,这 8 套试卷在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语文关键能力方面均作了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3.13.1语言建构
8、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高考语文对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的考查,主要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情景设置题目,以了解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掌握程度,包括对语言文字积累、梳理、整合的情况,是否形成了良好语感,是否具备基本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以期达到考查学生正确有效地运用母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如,2018 年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一改过去分别设题考查的做法,而是选用一个连贯完整的阅读材料,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考查语病辨析、句子补写和成语运用等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所选材料涉及“大洋一号”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创新、动物迁徙等内容。这类试题,有助于在丰富的语言
9、材料和学生言语活动经验间建立起有机联系,通过情景化的设题,引导学生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交流,使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考查成为学生文化获得的过程。江苏卷作文题聚焦“语言”,原题材料中“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突出了语言的工具性与普遍性;“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从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艺术与科技等维度,阐述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则揭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意义和价值。-第 6 页3.23.2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如何 落实 核心 素养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