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35页).doc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35页).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 2 页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人口与用地规模(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 2010 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 58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62%;远期 2020 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 71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525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74%。(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 2010 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
2、 300 万人;远期 2020 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 360 万人。(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 201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30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 平方米;远期 202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36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 平方米。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第 3 页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射的五条拓展轴。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包括:(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 360 万人;(2)二级城镇:店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
3、等 5 个城镇,人口规模为 1035 万人;(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 10 个城镇,人口规模为 210 万人;(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 16 个,人口规模小于 2 万人。3、空间分区管制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市域铁路系统规划形成六条线(北淮南线、南淮南线、西西宁线、东西宁线、合九线、沪汉蓉铁路),衔接七个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以
4、合肥高铁站、合-第 4 页肥站、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2)市域公路系统市域对外公路主要由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形成“一环十射”的对外公路网络骨架。在市域内规划形成“双墩元疃桥头集长临河,丰乐柿树岗山南官亭高刘吴山”的市级公路环路,促进市域各经济区及各旅游区之间的横向交通联系。(3)航空港在肥西县高刘镇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 4E,搬迁骆岗机场。(4)水运及港口在南淝河下游段规划集装箱码头。在店埠河合裕路南侧和派河合安高速路西侧规划综合货运港。在巢湖沿岸规划建设旅游客运码头。在滨湖新区规划设立一处水上搜救中心。(5)物流园区规划合肥市物流基础设
5、施采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分层次总体布局,建成“4 园区、4 中心”。建设东部、西南部、北部和西部(空港)四大物流园区;设立工业、建材、农业、高科技物流中心;搭建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商贸物流三大平台。5、市域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第 5 页2020 年中心城区和市域重点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 100%。在满足中心城区供水的前提下向周边乡镇供水。规划 2020 年三县供水能力达到 97 万 m3/日。(2)排水工程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 100%,污水处理率达到 90%以上;市域重点城镇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 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 70%以上。(3)能源供应到 2010 年,万
6、元 GDP 能耗比 2005 年降低 20%;到2020 年,万元 GDP 能耗比 2010 年降低 30%。(4)电力工程 2020 年合肥市总装机总容量为 8872 MW,供电总能力达 6373 MW。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热电联控电厂装机总容量为 2464MW,供电能力为 2218MW。其余用电由区域高压输电网提供。现状 500kV 肥西变增容至 3204 MW;规划新建 500kV 肥东变电所,容量为 3204MW。(5)通信工程 到2020年,市域固定电话普及率在40部/百人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在 70 部/百人以上,局用交换机容量达 390 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480 万户;小
7、灵通用户 40 万户;互联网用户 120 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到 60%以上。建成实物传递、电子邮政和信息服务等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业务体系。(6)环卫工程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市域范围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0%以上;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垃圾填埋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无垃圾污染。-第 6 页(7)防洪排涝工程中心城区:近期 100 年一遇,远期 200 年一遇;店埠、撮镇、上派、水湖、双墩:2050 年一遇;其它 26 个城镇:1020 年一遇;6、城镇密集区规划协调(1)主城与外围城市组团外围组团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城
8、市次中心,通过快速交通网络与主城便捷联系;生态廊道穿插其中,与主城形成有机联系。(2)主城与周边城镇周边城镇沿对外交通轴线拓展,根据自身特点,发挥特色,并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3)主城与两个风景名胜区主要协调主城与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关系。主城与巢湖风景名胜区:协调滨湖新区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关系,保护巢湖自然生态环境,结合防洪设施建设,恢复滨湖生态湿地,促进巢湖综合治理。主城与大蜀山风景名胜区:注重山体与植被的全面维护,保持城市山体制高点的地标形象,保持良好的景观与生态环境,加强周边地段建设的控制,协调城市建设风貌。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 7 页1、城市规划区
9、范围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 7029.48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合肥现状市区、肥西县南岗镇、桃花镇和烟墩乡,面积约 898.5 平方公里(含巢湖水域)。2、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3、城市主要职能(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4)区域性交通枢纽。(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4、空间发展策略与空间形态规划期内城市主要向西、向南发展,适当向北、向东方向发展。老城提升,三面整合,两
10、向拓展,两带控制。城市以老城为中心,沿几条对外交通放射线向东、南、西南、西、北五个方向伸展,形成星形的空间形态。-第 8 页5、城市分区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 5.28 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 12 万左右。东区:瑶海区行政区域内,即板桥河、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和磨店职教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 81.44 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 88 万左右。北区:除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行政区域,板桥河右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庐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 31.53 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 38
11、 万左右。西区: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路,北到南淝河,南以 312 国道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 35.05 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 48 万左右。南区: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 312 国道为界。建设用地面积约 35.67 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 47 万左右。经开区:312 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 60.59 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 36 万左右。高新区:东以二环西路、合九铁路为界,北到董铺水库南岸,南到沪-汉-蓉高速铁路,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
12、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第 9 页山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约 63.03 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 35 万左右。滨湖新区:312 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区,包括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 47.40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 56 万左右。6、中心城区空间管制(1)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建成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四种用地类型。(2)建成区主要指现状的城市建设用地。(3)适宜建设区综合条件下适宜城市发展建设的用地。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安排在适宜建设区。(4)限制建设区主要是指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绿楔。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水域生态敏感区和山地、丘陵生态敏感区
13、。主要包括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的二级保护区、巢湖周边以及江淮分水岭。(5)禁止建设区规划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地质灾害区、城市生态廊道以及城市滞洪区等作为禁止建设的控制范围。-第 10 页7、工业用地规划重点发展“五个工业组团”。西部工业组团: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等为主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西南部工业组团: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区、包河工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相关产业。北部工业组团:发展庐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印刷、电力设备、建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强与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协
14、调。东北工业组团:以瑶海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物流、服装、电缆、建材及相关配套产业。东部工业组团:发展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配套、化工、冶金、轻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8、仓储用地规划(1)仓储集中区规划将现有仓储用地集中整合为 3 个集中区域:利用铁路交通设置合肥北站仓储集中区;利用公路交通设置大兴仓储集中区;利用水运交通设置派河仓储集中区。(2)危险品仓库保留井岗镇北部危险品仓库,搬迁合作化路煤气储气站、石油库、-第 11 页生态公园危险品仓库至中心城区外围。9、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中心城区规划 2 个市级中心和 6 个城市分区中心。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和滨湖新区。
15、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 5940.78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 16.52%,人均 16.50 平方米。主要位于市级中心和分区中心内。10、中心城区交通规划(1)中心城区骨架道路布局城市骨架路网由快速路和 I 级主干路组成,快速路网在整个城镇密集区内构建,规划为“四横四纵”网络,I 级主干路布局结构为“环形、放射加方格网”:在二环内组成环网状,向外围组团及功能区呈网状放射形结构。(2)公共交通规划推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确立公共客运交通在城市日常出行中的主导地位。规划设置“两横两纵”四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为 120 公里,线网密度为 0.33 公里/平方公里。规划设快速公交线路总长度 180
16、 公里,线网密度为 0.5 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一环五射”格局。11、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第 12 页(1)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绿地系统以巢湖、蜀山和紫蓬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护绿地为纽带,以大型公园为节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为“三环四楔五脉多园多廊道”。(2)城市景观风貌控制重点控制南淝河等城市主要景观轴线,重视城市步行空间环境,增强旅游和游憩线路的明晰性,创造积极的城市开放空间,增加小型公共空间,重视带状绿化空间在城市景观组织中的作用。12、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合理布置水厂,现有的二、三、四水厂基本保持现状的供水能力,改
17、善供水水质,改造供水管网,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对五水厂进行扩建,规划新建六水厂和七水厂。2020 年总供水能力为 202.5 万 m3/日,其中向周边城镇供水约 28 万 m3/日。城市自来水普及率 100%。(2)排水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逐步改造现有的合流制排水设施,新区规划严格按照分流制建设排水管网。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 80%以上,污水处理能力为 130 万 m3/日。(3)再生水利用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60%以上。积极稳妥地推广污水处理厂二级出-第 13 页水用于农业灌溉,一部分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通过城市中水系统用作城市河湖景观、绿化、道路浇洒及降尘、
18、建筑冲厕、工业低质等用水水源。(4)电力工程扩建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增容 500KV 肥西变,新建 500KV肥东变,确保中心城区电力供应和主电网安全。(5)通信工程中心城区固定电话装机容量为 320 万门,移动通信在继续发展GSM 和 CDMA 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完善移动网络结构;按 300 米500 米服务半径设置移动通信基站。建立全市统一的广播电视传输网,优化设施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络。按中心局支局所的结构构建邮政网点体系。(6)燃气工程城市燃气气源采用“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等为辅”的原则。合肥市利用“西气东输”工程,通过定远高压长输管道接入,门站设在三十埠
19、,在门站及合肥经济开发区、城市北部各设一个储配站。(7)供热工程城市热网集中供热占中心城区总供热面积的 60%;燃气供热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 20%;电采暖供热面积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的 20%。(8)环卫工程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密闭清运、卫生处理系统,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 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 80%以上,固体废弃物无-第 14 页害化处理率达到 90%以上,粪便排放管道化水平 85%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13、环境保护规划(1)水环境保护各水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 9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2)大气环境保护采用合理的能源政策,供热设备提高热效率,减
20、少燃煤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清洁生产,进行源控制。(3)声环境保护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大于 95%。(4)固体废弃物污染及辐射环境管理防治继续加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辐射环境的管理工作,切实消除隐患。14、城市近期建设规划(1)城市规模到 2010 年,合肥中心城区总人口 300 万人,建设用地 300 平方公里。(2)近期城市发展方向近期重点向南、向西发展,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第 15 页适度向北部、东部和西南部发展。(3)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地区近期重点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蜀山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磨店地区
21、、新站北地区、黄山公园地区、森林公园地区等 6 个地区。15、规划实施本规划经批准后,是合肥市人民政府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实施,自觉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时修编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县城总体规划;本市其他各行业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内容得到落实。一、规划范围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合九铁路(北段)以北,东到长丰县界,西到蒙城北路,北到江淮分水岭,规划面积约 170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 120 平方公里
22、,水面和生态防护绿地约 50 平方公里)。包括庐阳产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新站北部片区、双墩镇区、三十头集镇区以及三元产业园等。-第 16 页二、总体功能与产业发展定位二、总体功能与产业发展定位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做强地区新型加工制造业打造“制造之城”创造高品环境人居新生活塑造“宜居之城”推进都市城郊农业园区化做优“生态之城”发展健身休闲观光旅游业构建“休闲之城”功能定位:功能定位:-第 17 页(1)整合庐阳产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等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三元产业园及新站北部片区,打造合肥北部制造业基地;(2)提升双墩镇区、三十头集镇区建设品位,发展合肥北部组团生活配套区;(3)北环高速以北
23、地区以湖光水色为主题,发展政务文化、生活居住、绿色产业、休闲旅游等,形成合肥北部新的生活综合区。产业定位:产业定位: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三、空间结构三、空间结构-第 18 页总体结构:总体结构:“三轴、三带、八片三轴、三带、八片”。三轴三轴:引导合肥市主城区轴向生长的发展趋势,形成双凤大道发展轴、世纪大道发展轴、天润大道发展轴等三条主发展轴。三带三带:在北部组团内,依托龙湖大道整合双凤湖、张桥水库、三十头水库等生态资源形成环湖景观带;依托北环高速风景防护林和滁河干渠形成北环高速防护林风景带;依托工业大道优化工业环境形成工业景观带。八片八片:北部组团依托合肥主城
24、轴向生长,形成八大片区。分别为庐阳产业园片区(约 13 平方公里)、新站北片区(约 30 平方公里)、双凤片区(约 19 平方公里)、双墩片区(约 12 平方公里)、三十头片区(约 10 平方公里)、湖西片区(约 15 平方公里)、湖心片区(约 12 平方公里)、湖东片区(约 14 平方公里)。四、道路交通四、道路交通-第 19 页 1、骨架路网体系、骨架路网体系“七横七纵七横七纵”“七横七横”:由北向南分别为五湖大道、龙湖大道、菱湖大道、北环高速、工业大道、金龙路、凤麟大道。“七纵七纵”:由西向东分别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凤麟大道、淮南北路、三元大道、天润大道、铜陵北路。2、北部组团
25、与合肥、北部组团与合肥“141”连接道路连接道路与中心城区:有 9 条主干道相连,分别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第 20 页金池路、淮南北路、天星路、三元大道、通宝路、天润大道(即新合白路)、铜陵北路。与东部组团:有 6 条主要道路相连,分别为工业大道,金龙路,凤麟大道,编组站北路,汤池路,北环高速。与西部和新桥国际机场:有 3 条主要道路相连,分别为工业大道、五湖大道和北环高速。五、生态绿地系统五、生态绿地系统北部组团生态绿地格局为“两楔两廊两带”,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两楔”:在蒙城北路以西地区结合大房郢水源地保护形成城市西北部的楔形绿地;在北部组团与东部组团之间规划预留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肥市 城市 总体规划 2006 2020 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