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数学教学计划合集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数学教学计划合集4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教学计划合集4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24人。从毕业成绩来看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
2、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二、教材及课标分析第一章有理数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
3、、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为的运算律和运算性
4、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
5、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
6、、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7、尺规作图)。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三、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针对以往学生中出现的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本学期我们还要抓好每个学生尤其是新生和学困生的学习常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进一步转化学困生,控制学生流失的根本保证。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上好新课
8、、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基本要求:及时预习。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提前预习新课。善于预习。依据知识基础、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基本要求是:要做好听课准备。包括学习用品、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踊跃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做好笔记。记住重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师要定期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及时
9、进行指导。3、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过程。复习的基本要求是:要及时复习。复习要及时,每天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也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识。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复习要注意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层次化。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基本要求是:要
10、及时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要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要及时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各教研组每周要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案、作业批改、教研活动记录、课后辅导记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全科作业量要控制在1.5-2小时左右。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复习、整理。这样,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
11、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才能主动去接触知识,从而发现知识,去探索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
12、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3)创设情景,诱发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5)寻求规律,发展
13、兴趣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四、具体措施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4、把握好“
14、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7、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 教学内容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
15、识 直线和线段 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三、教
16、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
17、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
18、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五、课时安排: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1、 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收心2 、倍的认识8的乘法口诀3、 练习四两类应用题比较(24页)4 、练习六练习八5 、求一倍数应用题三类应用题比较(44页)6 、练习九练习十 小结7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十二8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复习(二)9、 复习(三)练习十四(一) 小结10、 练习十四(二)认识算盘11、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克的认识12、 直线、线段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小结13、 五一劳动节 休息14 、练习十六隔位进位竖式计算15 、练习十七练习十八16 、连续进位竖式计算复习 小结17 、复习第
19、一单元18、 复习第二单元19 、复习三、四单元20 、复习第五单元21、 总复习、期末测试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其地位概率是苏教版高二数学课本第3章内容,该章知识既是排列组合的具体应用和延续,也是高三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11.1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小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应该分5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是第1课时,完成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这一节作为学习概率的开始,基础地位十分重要。我们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用概率来衡量的,为此必须就首先承认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节教材告诉我们,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认识到随
20、机事件的这种客观规律性。这种规律就是随机事件频率的统计规律。在这之后,教材主要介绍如何用古典概率模型确定随机事件的概率,其前提就是建立这个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概率的统计定义是随机事件频率的统计规律的反映,实际上它本身也是一种求概率的方法。(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并了解实际生活中的随机现象,能用概率的知识初步解释这些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自主实践,分析问题,总结问题。3、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辩证
21、唯物主义观点.2.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认识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重点:理解概率统计定义。二、教学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进行教学,主要依据如下:1、从本节知识的特点看,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比较抽象,要正确理解它,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采取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力,培育感情,促使学生在知、情、意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组织起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些目标。3、从学情看,高二学生已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长期的学习过
22、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探究经验。三、教学过程:为了顺利完成探究过程,突破难点,让学生亲自经历随机事件统计规律的归纳概括过程,这里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随机试验,以实现常规教学下难以实现的目标。一、课程导入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抽奖活动,有些奖金丰富得让人心动,实际上,中奖的概率也有大小。怎样计算呢?板演“随机事件的概率”复习回顾: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二、新课讲解师:引入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并对学生及时进行针对训练出示幻灯片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针
23、对训练 试判断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开场,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兴趣,引发求知欲。由探究实际转入学科知识探讨。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脑参与,让学生经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念的探究和形成过程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师:让我们先做两个简单的试验学生活动演示试验:试验1:抛硬币试验。学生活动:统计总试验次数,出现正面的次数,出现正面的频率.师:请同学们思考在众多数据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讨论并给出答案。学生活动演示试验:试验2:摸彩球试验。再次思考在众多数
24、据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设计意图:用简洁明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概念。理论转入实际,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消化理解。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应用。让学生挖掘身边的实例,实现内容形象化。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亲身参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实践得出数据: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化,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在进行实验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师:引入随机事件的统计定义随机事件在一试验中是否发生虽然不能事先确定,但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它的发生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大
25、量重复的试验中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板演定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 ( A ).如上:记事件A为抛掷硬币时“正面向上”则 P ( A ).=0.5.这一数值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统计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很有研究价值.师:举例,加细理解。明天下雨,手机合格率。提问:从定义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并强调。理解定义: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2.“频率”是随机的,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即“概率”3.随机事件的每一次观察结果是偶然的,但是在多次观察某个随机现象
26、可以知道,在大量的偶然事件中存在着必然的规律。4.0 P ( A ) 1.提问:怎样求一个事件的概率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强调: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对事件的条件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统计所得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强调频率不是概率)进行典型例题分析及当堂检测反馈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课堂小结。设计意图进入互相探究阶段,学生自主分析并归纳结论。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学生自主探究,开阔思维,理解定义,归纳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六(2)班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本班共有学生39人。绝大多数学
27、生基础知识扎实,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大约有5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稳定,听、说、读、写的能力差,作业需要老师不断督促,思维反应慢。这就要求我在新学期里,不断探究、完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使全体学生都乐学、爱学、想学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独创性,使之善于思维,乐于学习。二、全册教材分析(一)数与代数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在学习中学生
28、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在学习中学生将结合实际,认识直径、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能有条理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在学习中学生将正确辨认不同方向,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四)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专题性的生活,即
29、“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五)整理与复习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在复习中不单纯让学生做题,每个单元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以尝试解答一些联系题目。三、全册教学要求:1.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理解比的意义及其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3认识直径、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4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能有条理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5在学习中学生将正确辨认不同方向,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0、6 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7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圆的特征,圆的对称性的认识,探索圆周率的意义以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2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3 比的认识,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比的意义。难点:1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2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五、养成教育目标: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 。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与同学交流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能清楚地表达
31、自己的观点和见解。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六、具体工作措施:1认真备课,精心上课,及时反馈,有效辅导,实现“三清”。 每讲一节课前,要依据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参,疑难探讨,了解学生,有效地吸收各方面备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预案和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堂测试、大作业、家庭作业和单元测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个别辅导,有效实现“三清”。2.继续加强培优补差工作课堂上要注意抓两头,带中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辅导、多提问、多鼓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发挥同学间的团结友爱的精神,成立同桌“一帮一”活动。对于学习优异的学生,要使之在课堂上吃饱,充分开发其智力潜能,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大力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本学期安排了两次数学实践活动,一是“量一量,算一算”,二是“调查利率,计算利息”。每一次实践活动后,要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报告,进行优秀活动小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 20 页 共 2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