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与设计.docx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与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与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与设计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与设计 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一起看看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与设计!欢迎查阅!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与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
2、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祗(zh) 骈(pin)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 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3、。 安:怎么能 临:面对。 一词多义: 虽: A、故虽有名马: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 B、食不饱: 吃。 其: A、其真无马邪: 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 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执策而临之: 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四、课堂小结 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而且,必须大声朗读,投入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
4、章的要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基础部分; 3、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 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
5、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三、拓展探究 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其真不知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
6、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3、阅读骥伏盐车,回答文后题目: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千里马受到怎样的不公对待? 千里马为什么“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 文中表现出伯乐怎样的思想性格?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与设计2 【教学目标】 领悟文章寓意,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重点
7、难点】 1.领悟文章寓意。 2.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教学方法】朗读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ppt出示图片,介绍图片) 最近有张照片在网上很火,我请大家欣赏一下。照片上的女孩前几日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在表演复试中落榜,一时情绪失控,在现场大喊大叫,被网友称作“咆哮姐”。同学们,你知道她咆哮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她喊的是“为什么啊”,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表演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就没人赏识我呢?那么你们也有这样不被人赏识的时候吗? (学生谈自己不被赏识的经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看它是否说出了你的心声。(板书课
8、题马说) 二、共鸣 文章中有你的影子吗?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正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寻找身影。 1.千里马的特征?(可原话,可自己说) 明确:日行千里 一食或尽粟一石 2.千里马的遭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也”字的不同语气) 明确: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里的“也”有惋惜意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里的“也”有不平的语气。“策之食之鸣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的“也”有愤慨的语气。 3.你最痛恨谁?痛恨他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疏通文意。然后指导朗读第三段,读出憎恨、鄙视的语
9、气) 第一遍读: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遍读:(你)策之不以其道,(你)食之不能尽其材,(我)鸣之而(你)不能通其意,(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遍读时注意添加字和最后的感叹号所起的作用。) 4.谁能拯救千里马? 屏显资料: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
10、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明确:这就是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故事。只有伯乐才能拯救千里马。没有伯乐,千里马永无出头之日。也正如作者所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隔着遥远的时空,我分明听到了一声叹息。可这叹息和不平真的仅仅是为了千里马吗? 5.马说说谁呢?屏显资料: 韩愈资料(一): 韩愈资料(二): 25岁中进士。 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是一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成语的有:一视同仁、异曲同工、垂头丧气、袖手旁观、弱肉强食、落井下石、牢不可破、杂乱无
11、章、名存实亡、再接再厉 留下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明确:看了资料二,同学们你们觉得韩愈是千里马吗?(是)那为什么会有和千里马相似的遭遇呢?因为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得力之人的推荐。马说说谁呢?其实说的就是韩愈自己。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达到的一个共识是这篇文章名义上是在写马,其实是写人。马中的精品是千里马(板书:马千里马),人中的精英是人才(板书:人人才)。作者在其中寄寓了很丰富的情感和意图。(板书:托物寓意)所以,韩愈借马的遭遇发的不平之音也就激起了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同学们不是也从此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吗? (三)韩愈,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下册 语文教案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