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地都是连在一起的,一起看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 一、课前准备 1.查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词语: 遗骸 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 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 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2、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二、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将制作的大陆漂移示意图(见教学参考书有关资料二:地质年代与大陆漂移学说)课件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 2.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3、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板书课题及作者名)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读文,思考讨论: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此题意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2.教师点拨: (1)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2)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
4、。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尤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四、细读课文,揣摩语言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速读课文,试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下列补充说明文字有何作用。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
5、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板块结构”“大灭绝”“撞击说”等科学概念。 3.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 4.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教学重点: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6、。 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意。 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2.涵泳品味法。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看问题,获得新知、真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5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
7、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辨音 遗骸褶皱劫难追溯 (2)释义 遗骸褶皱劫难致密天衣无缝 2.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三、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多媒体显示: 篇目 项目说明对象说明角度说明顺序(写作思路)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填写上表。 教师总结: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他山之石
8、,可以攻玉”,利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我们不禁为作者道好称奇,科学需要激情,需要创新! 四、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多媒体显示: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地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一天某个星球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炭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五、联系实际,延伸拓展 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请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多侧面,重联系、重沟通,力求观石激三
9、层浪而举一反三。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习了本文,同学们懂得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3 一、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体会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蕴含深情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会分析文中人物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尊重、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理解作者矛盾的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10、.体会作者对于旧历新年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新年浓浓的节日气氛,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新年景象,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过新年的事情,渲染节日气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过年的情景之中。 2.讨论点拨法。对于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矛盾情感,老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及作者自身情况探讨。 3.品读鉴赏法。学生通过多次默读和自由朗读体会文中情感,感受节日气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过春节的有关图片或视频)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学生一般都知道是春节的景象) 师:大家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你过春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 第四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