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沈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沈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连线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乙与戊之间发生中和反应,丙溶液为蓝色。下列能替代图中丁物质的是( )AAg BNaOH CBaCl2 DCuO2向一定质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B加入试剂总体积大于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不止是盐Da点时溶液中有可能存在Fe3+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
2、确的是()A20时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0%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4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钾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微溶物视作全部溶解) (1)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A和沉淀B,将沉淀B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5g;(2)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3)在沉
3、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消失,同时产生大量气泡,把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经洗涤、烘干后称量得到10g固体。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没有氯化钙B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一定为5.3gC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钙和硝酸钡,一定没有硫酸钾,可能有氯化钠D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硝酸钡和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没有硫酸钾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4、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D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童6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B图中涉及到置换、复分解两种基本反应类型C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包括D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7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ABBCCDD8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B反应是中和反应C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DA、B、E、F一定是氧化物9有一包白色
5、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B实验可以确定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C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D步骤生成的气体质量不可能是4.4g10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
6、的方法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BNa2SO4溶液Na2CO3溶液滴入适量稀硫酸至无气泡产生CC粉CuO粉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DCu(NO3)2溶液AgNO3溶液加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BBCCDD11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A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HCl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AA BB CC DD12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下
7、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1Cl3C0-50s,发生稀盐酸与A12O3的反应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13如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一定温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AABBCCDD14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BH2O2、H2O、O2CKOH、K2CO3、KNO3DFe2O3、FeCl3、
8、Fe(OH)315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ACuSO4、BaCl2、H2SO4BNa2CO3、Ca(NO3)2、HClCNa2SO4、KNO3、HClDFeCl3、NaOH、 KMnO41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B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C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D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17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A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烧碱溶
9、液B稀硫酸和稀盐酸氯化钡溶液C镁铝合金稀盐酸D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AABBCCDD18某白色粉末可能由火碱、硝酸钡、氯化钠、硝酸镁、纯碱、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固体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测所得溶液的pH=13;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步骤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向步骤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不能确定粉末中是否有硝酸镁B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钠C粉末中可能含纯碱D步骤所得的滤液中有三种溶质19下列图象不能正
10、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B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铝至过量D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硝酸钾20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ACu2+B只有Fe2+CFe2+和Fe3+DMg2+和Fe2+21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t1时,乙物
11、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22向一定质量的Na2SO4、Mg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150.0g 3.42的稀Ba(OH)2溶液、100.0g稀H2SO4,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5.24Ba点沉淀的成分为两种C所用稀H2SO4的质量分数为3.92D向e点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干冰灭火
12、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ABCD24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断结果: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可得出氮气难溶于水;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可得出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通过汽油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得出汽油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通过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可得出铝的活动性比铁弱;根据碳酸钠、碳酸钙等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并产生气体,可得出能与酸反应并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以推知滤液中最多含两种溶质。其中
13、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25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B、C、D物质类别不同,其中C和D中不含相同的元素,E、F的组成元素相同。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是吸热反应BC和E 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D一定是稀硫酸DCA 反应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二、实验题2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重要的科学方法,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某同学欲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1)上述操作中
14、错误的是_(填字母序号).(2)该同学用图A所示操作实际称得氯化钠的质量为_g(以下用游码),最终该同学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大于”或“小于”或“无法确定”).(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不能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_(任写一条)(3)某兴趣小组同学课后设计如图丙所示创新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请你说出该装置的优点是_(任写一条)(4)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一般思路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_的差异,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从而测定混合物中某成
15、分的含量.27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1)试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试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4)试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过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试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8下图
16、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盐水的全过程(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至少两种)_、_(2)操作步骤:计算: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克,水_克称量:用_称量,氯化钠应放在_(填“左盘”或“右盘”)溶解: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_(从下列中选用:10mL、50mL、100mL);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3)反思:如果配制的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两条)_、_29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17、?(猜想与假设)猜想:全部是NaOH;猜想:全部是Na2CO3;猜想:_(实验与探究)实验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钙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_则证明猜想或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30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 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
18、7.81,沸点是882.9。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跟氧气混合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钠跟二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1)试写出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小刘同学用装置A做钠跟氧气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则该黑色固体是_(填化学式),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反应中CO2的来源:猜想:CO2来源于_;猜想:CO2来源于_;在上述两种来源中,_(填序号)是CO2的主要来源。用装置B和C实验的目的是_。(友情提示:碱石灰能吸收CO2气体和水蒸气)31欲在
19、室温和1.01105Pa条件下测定镁的原子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的先后顺序为a bcfed(填写字母)。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液体是 ,作用是 。连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有以下几步: 待仪器B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假设将测定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VmL); 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假设其质量为mg),并将其投入试管B 中; 检查各装置的气密性; 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上述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
20、是 。若未将试管B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图装置来测定一定质量的镁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试管B中加入镁条; 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量气管,D为可上下移动的水准管); 由A向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B中不在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ml、甲同学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D管注水,C、D两
21、管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冷至室温外,还应 ;、甲同学认为镁带在实验前应打磨,目的是 ;、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 ;理由是 。、以上是乙、丙两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在步骤读数时所处的稳定状态图,则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假设其余步骤完善且操作准确无误):乙 ,丙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丙溶液呈蓝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沈阳市 中考 化学 模拟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