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数民族的起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当代少数民族的起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少数民族的起源.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当代少数民族的起源、形成与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 一、少数民族历史演变的基本情况 (一)满族 1.满族的起源与形成。满族的名称是在明朝末年才出现的。但满族发展的历史却很久远。历史上活动在白山黑水之间的肃慎人、挹娄人、勿吉人、(革末)吉人和女真人,都是满族不同时期的先人(其中十三世纪初,被蒙古族灭亡的金国的女真人是满族的直接族源),到明朝初期,原来就以今省依兰县为中心,散布在松花江、和乌里江流域,东达海滨的女真人,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与对明朝和朝鲜掠夺的欲望和交换的要求,逐渐结成新的联盟,开始了频繁的南迁。重新分布于长白山周围和省的东部北部地区,大部分定居,并以农耕业为主。以后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
2、各部,并建立了“大金国”,完成了满族统一的大业。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旧称,定族名为“满洲”,简称满族。 2.满族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满族形成后不久就建立了大清王朝。大批满族人随着入关。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满族人分布围扩大到和全国其他许多大中城市,后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普遍改用汉语;同时又由于大量汉人移居关外,使留在东北的满族也逐渐改用汉语。清朝灭亡后,满族人就散居在全国各地。有些零星分散的,被迫隐瞒了民族成分而改称他族,或被汉族同化。较为聚居的地区仍保留有满族的称号。这就是目前分布在、等大中城市与省青龙、丰宁两个满族自治县的满族的历史来源。原来就留在东北境的满族,在清朝灭亡之后基本没有
3、大的变动。一部分逐渐聚居在目前省的岫岩、凤城和新宾等三个自治县,其余的分散在东北三省与东部地区,以省为最多。 (二)朝鲜族 我国境的朝鲜族,是从朝鲜陆续迁来的。 朝鲜族的最早迁入开始于十七世纪末的清代初年。当时朝鲜族中的一些苦难农民,越过两国的边界鸭绿江和图们江,在我国境的沿江一带开荒种地,并逐渐定居下来。以后规模较大的迁入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869年。当时朝鲜北部发生了空前的大饥荒,大批饥民为了寻找生路,不顾清王明的禁令,扶老携幼,涌入中国。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到1881年定居在延边地区的已达一万多人。1883年聚居省的辑安、临江和省的新宾等地的朝鲜族有
4、37000多人。 这一时期也有少数朝鲜人沿乌里江一带迁入省境的。随着朝鲜族移民的不断迁入,迫使清政府把封禁政策改为招民开垦政策,以索取兵饷,充实边防。正式设立“招垦局”,并在图们江北岸长约七百里、宽约五十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居住地建立行政机构,从而构成了朝鲜族在我国的最初分布状况。 朝鲜族的第二次大迁入是1910年以后。日本吞并了朝鲜,迫使一部分丧失土地、生活贫困的朝鲜人大批进入我国东北。朝鲜族的分布地区也逐渐扩大,除延边外,沿鸭绿江南段的、东部地区人数不断增多,同时有的已开始深入到附近地区。到1918年,居住在东北各地的朝鲜族已达36万余人。这些迁入的朝鲜人,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种植
5、,因此对东北地区水田农业的开发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建国以后,由于党的民族政策和朝鲜族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使一部分朝鲜族知识分子进入东北和地的许多大城市,仅在工作的就达数千人之多。 (三)蒙古族 1.蒙古族的起源和形成。蒙古族的族源是五世纪时的室韦,其祖先最早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七世纪时西迁到鄂嫩河石勒喀河和克鲁伦河流域。十一、十二世纪时,活动围扩大到整个蒙西高原,并由许多部落组成。“蒙古”是其中一个部落的名称。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加快了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的转化,逐渐融合为一个新民族共同体,“蒙古”也由原来的一个部落名称变为整个民族的名称。 222.85.1
6、83.* 2006-11-7 11:31 回复此发言 - 2 当代少数民族的起源、形成与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 2.蒙古族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蒙古族在我国之外的主要聚居区是蒙古人民国。我国境的蒙古族,百分之七十以上分布在自治区,其余在XX、和东北等地的巴音郭楞、博尔塔拉、海西、甘南四个蒙古族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肃北、喀喇沁左旗、前郭尔罗斯、杜尔伯特等七个蒙古族自治县,此外在、等地也有少数聚居或散居。蒙古族的这种分布现状有三个特点:一是聚居地规模差别大,大到一个自治区,小到一个村庄;二是聚居地区多,仅自治地方就有12个;三是聚居地的围广,从东北到西北,从到大西南,分布在十多个省区。蒙古族地理分布现状的
7、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 首先,政治统治的需要。随着蒙古族日益强盛和占领区的不断扩大,为了加强统治,1260年忽必烈把统治中心从漠北的和林迁到燕京(后称大都,即今为)。1271年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后,把被占领的地区分为许多块封建领地,由蒙古人直接管理。没有被分封的地方,也是派蒙古族担任军政首领。这样蒙古族的分布围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由蒙古高原扩大到全国各地与中亚一些地区。 其次,是民族斗争的结果。元朝灭亡之后,大部分蒙古人退回漠北地区,一部分留在原来的封地。为了防止北移的蒙古人的侵扰,明代在东起,经今地区和北部,西到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二十多处蒙古族卫所。以后蒙古族又经过统一和分裂,一部分又迁入今
8、蒙古人民国境。清代进一步加强了对蒙古族统治,参照八旗制调整了蒙古大小封建领地,建立了盟旗制度,从而使蒙古族的地域分布基本上固定下来,沿袭至今。目前蒙古族聚居在与、XX、等地的分布现状都是这样形成的。还有少数蒙古人加入军队或作为官员被派遗到各地,加上元朝灭亡后留在地方的少数蒙古人,就形成了目前、等地一些散居分布的现象。 (四)回族 1.回族的起源与形成。回族的族源比较复杂。就构成的成份来看主要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人。就迁入我国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两个时期:早期的是从唐初至宋末的五六百年间,从海上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商,最后留居在、州等地的阿拉伯人。后期的,也是最主要的是十三世纪中叶被蒙古族先后征
9、服的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中亚和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除阿拉伯人、波斯人外,还有其他一些民族。这些征服的民族,由于各种原因随蒙古军从陆上经过XX来到中国。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被蒙古族征调过来的“西域亲军”中的“回回军”。这些在不同时期、经不同线路到中国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经过与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特别是与汉族一百多年的溶合演变,到明代时终于形成了一个独立民族,因“回回军”而得名回族。 2.回族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回族目前的分布除主要聚居在回族自治区外,还有、XX昌吉两个回族自治州和家川,化隆、门源、大通、民和,XX焉耆,大厂、孟村等八个回族自治县,威宁、巍山和寻甸等3个回族彝族自治县
10、,此外在、 、等省还有以民族乡和与汉族杂居等形式的零星分布。总之大分散、小集中,是回族最基本的分布特点。分散围之广,分布地区之多,都是其他民族所不能相比的。回族这种分布局面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其一,是本族先民迁入的时间和路线不相同。从海上来的分布在东南沿海各主要城市,从陆路来的主要在西北与地一些城市。 其二,是本族先民的职业成份复杂,迁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人,包括军士、工匠、商人学者、贵族、掌教和普通的老百姓。由于职业和生活的需要,对于居住地的环境要求也就不同,因而开始就分散在许多地方,奠定了大分散的分布特点。例如,军士主要驻防在河西走廊与、与等地。后来这些分驻各地的军
11、士,除了小部分过着兵农合一的生活,被称为“屯戍”人户外,大部分随地入社,成了普通农民,他们或聚居,或杂居。商人、工匠等又多分居在各个城市和交通要道上。贵族和学者多住在各级政治中心城市。 222.85.183.* 2006-11-7 11:31 回复此发言 - 3 当代少数民族的起源、形成与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 其三,是信仰的凝聚作用。回族虽然从一开始就居住分散但却没有被同化或融合,反而始终保持一个独立民族的特点,使大分散中的小集中能够存在下来,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成为回族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一个基本条件。分居各地的阿拉伯人、波斯人,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建筑清真寺院,并围寺而居,在多民族的环
12、境中,自成格局,俨然是一个个小的阿拉伯世界。 其四,是特殊的社会政治地位。由于随蒙古军东来的许多回回人对元朝的开国与其军事、政治、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回回中的上层人物直接参与了元朝的政事,被朝廷作为“色目人”,给予高于汉人一等的社会地位,享受特殊待遇。这也成了促成回族民族自我意识形成的一个因素,使得回族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保持着本民族的独立性。 (五)维吾尔族 1.维吾尔族的起源与形成。维吾尔族是西北和XX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维吾尔族的直接渊源是唐代时先称回纥、后改为回鹘的民族。唐中叶,回鹘被黠戛斯击溃,诸部离散。其中向西迁移的有西州回鹘和葱岭回鹘。以后这两支回鹘与早就分布在天山以北和西
13、部草原游牧的突厥语各部,与居住在南疆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的人,以与自西汉开始历代移居来的汉族人,唐代时迁徒来的吐蕃人等长期相互溶合,逐步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后来,这个民族共同体里又增添了契丹人、蒙古人的成份。他们自称“维吾尔”意思是“团结”、“联合”。不久,伊斯兰教取代了回鹘人原来信奉的萨满教和佛教。共同的信仰,使这个民族共同体进一步巩固下来。到十二世纪初维吾尔族基本上形成了。 2.维吾尔族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维吾尔族基本上分布在天山以南地区,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口分布在XX以外的、的个别地方。形成了与回族完全不同的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特点。大集中的形成,首先是因为XX是维吾尔族的发祥地,那里
14、有以吐鲁番和喀什为代表的两大回鹘文化中心,成为吸引维吾尔族的强大凝聚力。其次是由于XX远离地,维吾尔族也从没有强大到大规模进入地的力量和要求。相反,蒙古族兴起后,现在的XX大部分地区属于察合台汗国领地。蒙古人不仅把分散的维吾尔族统一起来,还使他们的分布地域基本稳定下来。清代,中央政权进一步控制了XX,维吾尔族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主要聚居的南疆八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阿克、乌什、库车、喀嘛沙尔)在清政府的治理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再次是维吾尔人大多以从事种植业为主,南疆的绿洲地带有良好的农耕条件,而周围地区除了大山就是荒漠,只要不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扰,他们就没有必要离开那里,象
15、游牧民族那样四方飘泊。 维吾尔族中的极少一部分分散在远离XX的地和西南,那是由于历史政治原因造成的。如明朝初年(1372年)朝廷从XX征调了一批维吾尔军士,携其家属到的、桃源等地屯兵戍守,以后就世代定居下来。分布在、的零星维吾尔族,也属于这种原因。 (六)哈萨克族 1.哈萨克族的起源与形成。哈萨克族的族源也很复杂。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四世纪,居住在今XX伊犁河谷和前联境伊塞克湖周围地区的乌人,以与更早些时候就居住在这里的塞种人(白种人)和月氏人,是哈萨克族最早的先世。六世纪后半叶,游牧于阿尔泰山地区的突厥人,在天山北部的乌故地与乌人首先开始了哈萨克族最早的溶合,以后又有契丹人、蒙古人先后也加入了
16、哈萨克民族的形成溶合之中。随着蒙古人势力的不断扩,溶合后的早期哈萨克人的分布围曾扩展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十五世纪六十年代,在锡尔河下游地区游牧的早期哈萨克人从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分裂出来,向东迁移到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由于他们是为反抗和摆脱压迫与统治而迁移的,因而得名“哈萨克”,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这部分人后来又不断地与南迁的乌孜别克人和由游牧转向定居的蒙古人溶合,并建立了哈萨克汗国,正式形成了以“哈萨克”之名见称于世的新的民族共同体。 222.85.183.* 2006-11-7 11:31 回复此发言 - 4 当代少数民族的起源、形成与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 2.哈萨克族地理分布历史演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少数民族 起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