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的答题模式和技巧有哪些.docx
《高考语文阅读的答题模式和技巧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阅读的答题模式和技巧有哪些.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考语文阅读的答题模式和技巧有哪些 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只有把阅读的答题模式和技巧把握好,才能提高阅读理解的分数。下面是我共享的高考语文阅读的答题模式和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模式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谈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方、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学问小品) 四、说明挨次: 1、时间挨次:历史挨次、年月挨次、四季交替挨次、早晚(先后)挨次 2、空间挨次:留意表方
2、位的名词 3、规律挨次: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白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劝告力。 作比较:把_和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的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精确更有劝告力。 六、记叙的挨次: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
3、、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进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模式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学校问: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认、反语、挖苦等意味; 4、表强调。
4、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要认真区分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颜色的方面的区分。 2、选好之后应当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美丽或讲求对称或精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说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
5、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精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需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进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6、;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依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接受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留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受。 依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需用第一人称; 2、必需认真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留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留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
7、露、鞭挞、挖苦、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生疏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精确地)说明白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爱好(符合实际状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白,能够激发读者的爱好,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确定化;用了词,精确地说明白,符合实际状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推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
8、适合。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模式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学问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 1、认真规范书写;2、不消灭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抄写。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2、排解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4、换位5、重组 四、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外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 五、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留意过渡、连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留意场合、留意说话对象、留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阅读 答题 模式 技巧 哪些
限制150内